学术投稿

14~40周胎儿脑干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

张英;张忠和;刘树伟;田路;樊慧丽;刘群星;来洪建

关键词:脑干, 发育, 磁共振成像, 胎儿
摘要:目的: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脑干发育规律.方法:选取85例14~40孕周胎儿标本,均行3.0 T MR扫描,其中20例加行7.0 T MR扫描,并在扫描图像上应用eFilm软件测量脑干下述各径线的数值.① 脑干前后径,采用4条径线表示.A线,大脑脚前缘中点与中脑水管中点间距离;B线,脑桥前缘中点与第四脑室底短距离;C线,脑桥与延髓移行部的短距离;D线,延髓与脊髓移行部的短距离.② 脑干长径,采用3条径线表示.E线,大脑脚长轴距离;F线,脑桥长轴距离;G线,延髓长轴距离.结果:各径线测量值随胎龄增长呈线性增加,依据线的斜率可知脑干内部各结构以不同速度增长.F线增长快,D线增长慢.A线和E线几乎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B线和F线也几乎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结论:高场强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脑干解剖结构,为临床评价正常胎儿脑干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伸指肌腱止点重建治疗特殊类型锤状指

    伸指肌腱在远节指骨背侧的部分由两侧束汇集而成I区伸指肌腱.此区域的伸指肌腱断裂可导致远节手指不能伸直,出现屈曲畸形,称为锤状指[1].临床上对于单纯肌腱断裂,残端大于2 mm者多采用端端吻合修复;对于撕脱骨块较大者可采用细克氏针或小的螺丝钉固定.

    作者:马伟;蒋子健;朱磊;胡峰;张峰;彭新;孙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探讨采用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局部组织缺损的尿道下裂之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阴茎体型尿道下裂7例.其中5例患者有手术失败史,先行一期阴茎整形术,6个月后二期行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另2例初次手术患者行一期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结果:随访8~36个月.5例一期痊愈,术后排尿通畅,尿线粗,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半年给予尿瘘修补痊愈;1例术后出现尿道外口狭窄,定期门诊尿道扩张,2个月后排尿通畅.口腔创面黏膜光滑无疤痕形成.结论:口腔黏膜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简单,效果好,术后阴茎外观美观.尤其适用于局部组织缺乏的尿道下裂患者.

    作者:谷明利;关超;许海斌;方文革;赵维多;徐卫强;谢海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解剖形态研究

    目的:探讨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形态特征,为根管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81颗下颌前磨牙,借助体视显微镜观察其根尖解剖形态并测量生理性根尖孔的长径、短径和圆度.结果:81颗下颌前磨牙共98个根管,2根管7颗,3根管5颗.生理性根尖孔常见的形态是椭圆形,长径为(0.338±0.118)mm,短径为(0.233±0.079)mm,圆度1.307±0.25.结论:下颌前磨牙生理性根尖孔的形态复杂,在根管预备、根管填充前应仔细探查并且预先确定合适的初尖锉的大小,镍钛器械和热牙胶充填技术应用在根管治疗中效果较好.

    作者:陈黄琴;黄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微创脊柱外科发展方向与展望(二)

    3 其他经皮微创脊柱外科技术3.1 椎间盘内电热治疗纤维环的神经感受器是由窦椎神经的分支支配的,可以在42℃~45℃之间变性,当温度升高到65℃,纤维环中的1型胶原就会回缩变厚.反复发作的中、重度疼痛,缘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者,可考虑热成形治疗.电热治疗已经在运动医学中应用,目的是收紧延长的韧带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作者:周跃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Ⅰ期切除吻合术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Ⅰ期切除吻合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31例.31例均因不明原因的急性机械性低位肠梗阻而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确诊为左半结肠癌合并完全性肠梗阻,其中肿瘤位于结肠脾曲12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14例,并可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31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并发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1例发生吻合口漏,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Ⅰ期切除吻合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余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并发颅内动脉瘤和动脉狭窄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9岁.因反复头痛头晕伴共济失调3月入院.于2010-02-24出现头痛头晕不适,伴共济失调,走路不稳,左侧肢体活动差,以后反复出现头晕不适.无高血压、高血脂及遗传病史,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史.

    作者:卢旺盛;贾博;李志超;郑春玲;伍琳;周伟;刘晓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椎手术后的邻近节段翻修

    目的:评估腰椎手术邻近节段翻修手术方法和疗效,探讨邻近节段病(ASD)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2月~2009年3月间收治的腰椎手术后邻近节段翻修患者23例(ASD组),其中19例行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4例行减压结合棘突间非融合装置治疗;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行单节段椎管减压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治疗患者共2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VAS、JOA下腰痛评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腰腿痛程度与功能状况.结果:ASD组与对照组随访时间分别为4.6 a和5.1 a.ASD组VAS评分术前7.6±1.2、术后2.5±1.6,JOA评分术前11.2±4.2、术后24.2±3.1;对照组VAS评分术前6.8±2.1、术后2.3±0.9,JOA评分术前11.2±4.2、术后26.5±2.5.改善率(RI)ASD组73%,对照组85.7%.两组间末次随访的JOA评分和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行走、感觉异常和下肢症状等JOA单项评估上,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初次手术时,应注意筛检并减少ASD的危险因素,降低ASD的发生.采用椎板扩大开窗减压、内固定和植骨融合术,对腰椎手术的邻近节段进行翻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新用;梁裕;曹鹏;吴文坚;郑涛;张兴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内固定螺钉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探讨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了解其预防及应对措施.方法:在万方、维普以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近年来内固定取出困难的相关文献,总结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及其应对方法.结果: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和器材相关性两方面,其中常见的有螺钉帽槽损伤、螺钉卡死以及断钉等.行内固定取出术时,术者应掌握多种取出方法,以保证手术过程顺利实施.结论:导致内固定取出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完善内固定植入术,同时明确内固定型号、详细进行手术计划、准备专门内固定取出设备,才能大限度地使手术得以顺利实施.

    作者:周健;王天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3例残胃癌的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13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13例残胃癌中,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5例,非根治性治疗(包括姑息性切除术3例、短路1例、造口术3例及探查活检术1例)8例,根治手术切除率为38.46%.结果:11例获随访,其一、三、五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63%、27.27%、9.10%.根治组患者一、三、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20%,明显高于非根治组(P<0.05).结论:合理的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残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谢波;钱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全椎弓根螺钉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椎弓根螺钉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4月~2009年8月100例(女84例,男16例)接受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的A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时间、Cobb角、年龄、性别、体重、融合节段数、植入螺钉数、植骨方式以及Lenke分型作为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的因素.结果:患者出血量为300~4 300 ml(平均1 732 ml),手术时间为180~390 min(平均282 min).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融合节段数对术中出血量有显著影响(P<0.01),植入螺钉数对手术时间有显著影响(P<0.01).Cobb角、年龄、性别、体重、植骨方式和Lenke分型对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无影响(P>0.05).结论:手术时间和固定节段数是术中出血量的显著影响因素,植入螺钉数是手术时间的显著影响因素.

    作者:钱邦平;邱勇;乔军;王斌;俞杨;朱泽章;孙旭;马薇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38例,其中左侧15例,右侧23例;按AO分型,A1型12例,A3型6例,B2型10例,B3型7例,C1型2例,C3型1例.结果:术中骨折复位用时1~10 min,平均5.5 min;用于复位的切口3.5~6.5 cm,平均5 cm;复位过程出血量30~80 ml,平均55 ml.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切口一期愈合,术后X片示骨折对线良好.均获随访6.5~18.5月,平均12.5月.37例骨折一期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20周,邻近关节活动自如,未发生断钉现象,1例骨折延迟愈合.结论: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永峰;任栋;王鹏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颈椎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2005年4月至2009年12月对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术后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9例患者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手术效果较好.本组患者发生C5神经根刺激症状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术后2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刘守东;牛广新;修海军;王晓峰;白洪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寻找一种适合国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评分标准,以更好地协助临床治疗.方法:阐述国内外各种不同评分表的发展史,总结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临床上有很多不同的评分标准,不同的评分标准其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但国内的评分标准较少且不够权威.结论:针对不同的病人及病情,选择合适的评分标准;急需针对国内临床病历,总结出一套权威的适合国人的腰椎退变性疾病的评分标准.

    作者:李逸峰;徐宏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14~40周胎儿脑干发育的高场强MRI研究

    目的:应用高场强MRI探讨胎儿脑干发育规律.方法:选取85例14~40孕周胎儿标本,均行3.0 T MR扫描,其中20例加行7.0 T MR扫描,并在扫描图像上应用eFilm软件测量脑干下述各径线的数值.① 脑干前后径,采用4条径线表示.A线,大脑脚前缘中点与中脑水管中点间距离;B线,脑桥前缘中点与第四脑室底短距离;C线,脑桥与延髓移行部的短距离;D线,延髓与脊髓移行部的短距离.② 脑干长径,采用3条径线表示.E线,大脑脚长轴距离;F线,脑桥长轴距离;G线,延髓长轴距离.结果:各径线测量值随胎龄增长呈线性增加,依据线的斜率可知脑干内部各结构以不同速度增长.F线增长快,D线增长慢.A线和E线几乎保持相同的增长速度,B线和F线也几乎保持同样的增长速度.结论:高场强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脑干解剖结构,为临床评价正常胎儿脑干发育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作者:张英;张忠和;刘树伟;田路;樊慧丽;刘群星;来洪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美蓝标记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意义

    目的:探讨美兰标记在乳头溢液疾病中的诊治意义.方法:乳头溢液患者99例均用美蓝标记溢液的乳腺导管,并切除蓝染导管及病变组织,根据常规病理结果,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依靠美蓝定位均准确找出病变导管并彻底切除,导管溢液治愈.随访11~36个月,无复发.结论:采用美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其腺体是治疗乳头溢液的可靠方法之一.

    作者:郭红;杨跃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单枚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单枚PEEK椎间融合器结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单枚PEEK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6例,其中Meyerding分度为I度滑脱10例,II度滑脱16例; L4滑脱17例,L5滑脱9例.根据邹德威方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24个月.26例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12月.疗效评定为优2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加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能达到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固定,可保持椎间高度和恢复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

    作者:桂召柳;毛路;赵广超;吴天亮;王尚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颈干角的大小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

    目的:探讨股骨颈干角的大小与股骨颈骨折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X线前后位平片,测量其颈干角的大小,并按颈干角度数从小到大分五组,统计每组的患者例数.结果:五组的例数从小到大依次为110°~115°为18例,116°~121°为15例,122°~127°为11例,128°~133°为4例,134°~139°为2例.结论:股骨颈干角度数越大,越不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反之,则越容易发生股骨颈骨折.

    作者:雷田;王岐本;邝满元;徐松;彭兴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Kümmell病(附7例报道和文献复习)

    目的:描述Kümmell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评价其治疗方法,为本病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7例Kümmell病患者,均有腰背痛主诉,3人伴双髂后部疼痛;3人局部叩痛(+),1人伴神经性间歇性跛行症状.腰背疼痛视觉评分(VAS)8.14(6.5~9.0);病程4~17个月.6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1例伴有神经症状者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结果:随访时间3月~42个月.末次随访VAS 2.36(2.0~3.0),椎体后凸角平均3.57°(2.0°~8.5°),椎体压缩率19.0%(15%~25%).结论:对轻微外伤或无明显外伤患者,如果在一段无症状期以后出现腰背痛,并表现为进行性加重,应注意排除Kümmell病.作为椎体创伤后的转归之一,Kümmell病值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张兴凯;梁裕;吴文坚;曹鹏;郑涛;郁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臀肌挛缩症2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加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臀肌挛缩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216例,术后辅助规范化、个体化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16例均获6个月~3 a随访,疗效评价按刘国辉标准:优204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8.15%.结论:手术可对挛缩臀肌进行彻底松解,术后积极功能锻炼可确保疗效.

    作者:李林;蒋亦军;陶真开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系统(TPS).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间距0.5~1.0 cm,中位MPD为102.9 Gy(95.8~113.4 Gy).在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肾上腺肿瘤内.治疗后1~10月对病灶影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CT影像复查示: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有效率87.5%(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的并发症为疼痛(3例)、少量出血(1例)、发热(2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葛永斌;范卫君;张亮;李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