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价值研究

郭炜;罗德红;王晓华;袁慧书

关键词:下咽癌, 诱导化疗,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MR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预测进展期下咽癌对诱导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28例下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及诱导化疗后3周内分别行IVIM-DWI检查.IVIM序列设置12个b值(0、10、20、30、50、70、100、150、200、400、800和1000 s/mm2).分析IVIM双指数模型假性扩散系数(D*)、真性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值,并与单指数模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比较.诱导化疗结束后行疗中评价,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包括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治疗无效组,包括稳定(SD)和进展(PD).有预测价值的IVIM参数及阈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和确定.结果 28例患者中,18例治疗有效,10例治疗无效.诱导化疗后,IVIM参数中ADC、D值均升高,D*值降低(P均<0.05),f值改变不明显(P>0.05).与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有效组的疗前ADC、D值较低,治疗前后△ADC、△D和△D*较高,而△f变化不显著.ROC曲线分析疗前D值预测治疗有效佳,以D值0.847×10-3mm2/s为阈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6、75.0%和88.9%.结论 IVIM-DWI有助于预测下咽癌对诱导化疗的敏感性.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解压前后中央后回功能连接的fMRI研究

    目的 研究静息状态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解压术前、术后大脑内功能连接(FC)的变化.方法 43例CSM患者、41名年龄、性别等均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8例CSM接受后路减压术后3个月患者均接受头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数据经rs-fMRI数据处理助手(DPARSF)预处理后,选取双侧中央后回作为种子区,将该种子区与大脑其他区域每一个体素的fMRI信号进行分析,得到FC系数并构建FC图.运用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SM患者组术前、术后与对照组之间,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组间大脑功能连接差异.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FC差异和临床功能评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静息状态下CSM患者术前左侧角回功能连接减低,CSM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双侧额下回/颞上回FC减低.与术后比较,术前右侧额中回及额下回、颞上回FC升高.术前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CSM患者组脑FC差异与临床功能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双侧中央后回连接异常区域与JOA评分、NDI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CSM患者存在与感觉运动相关的听觉、视觉空间功能网络FC异常,表明CSM患者术前、术后存在大脑皮层功能重组.

    作者:章晨蕾;谭永明;何来昌;钟军;郭建强;周福庆;曾献军;龚洪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蜗神经管的HRCT表现

    目的 研究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儿蜗神经管(CNC)的HRCT表现.方法 搜集58例(116耳)临床诊断为SNHL且无明显内耳畸形的婴幼儿颞骨HRCT资料,测量其CNC宽径,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将测量数据与正常组129例258耳进行对比.结果 SNHL患儿CNC宽径为(1.29±0.35) mm,明显小于正常组(1.75±0.17) mm(t=12.584,P=0,<0.05),66耳(56.9%) CNC宽径小于1.4 mm,其中5耳CNC闭锁.结论 大部分无明显内耳畸形的SNHL患儿存在CNC发育不良,甚至闭锁,在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赵俊锋;赵鑫;张小安;王之祥;党保华;陆林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跟踪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原发性肝癌特殊部位病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搜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本院行TACE后7~14天内再行CT引导下MWA治疗的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51例,其中肝被膜下15个,胆囊旁5个,心膈角旁2个,大血管旁8个,膈肌、肾脏、胃肠道、肺共21个.于联合术后即刻、2个月、4个月、6个月、1年分别进行血液学指标及影像学跟踪检查,评估特殊部位病灶治疗效果及有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果 随访1年后,所有患者全部存活,其中47例(92.2%)患者达到完全消融.4例(7.8%)影像学检查示病灶残存,为不完全消融,继续1次联合治疗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 TA-CE联合MWA治疗特殊部位原发性肝癌达到根治完全可能.术前充分评估病情、TACE后精准定位靶病灶、CT引导下熟练穿刺技术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作者:李洪璐;段又佳;陈正光;郭江;李常青;宋志超;周兰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卵巢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证实的OCCC患者CT平扫和增强资料,着重分析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大层面直径)、形态、边缘、包膜、分隔、坏死、钙化、囊实性肿块特征、囊壁厚薄、囊性成分密度、实性成分的形态及其强化方式.结果 11例OCCC均为单侧囊实性肿块,肿瘤平均大直径为13.6 cm(7.4 ~35 cm).圆形3例,椭圆形8例,均为单房,边界清晰9例,部分边界模糊2例;薄壁8例,部分囊壁增厚3例.囊性部分密度均匀,CT值平均24 HU(16~28 HU).偏侧壁均伴有形态不一的实性成分,实性部分平均大直径3.5 cm(1.6~7.1 cm),呈乳头状4例,实性结节2例,实性肿块5例;7例伴坏死.增强扫描囊性部分无强化,实性部分呈持续强化趋势,实质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坏死区无强化,部分增厚的囊壁延迟强化.伴有钙化1例,骨化1例,2例伴有盆腔少量积液,3例伴有盆腔淋巴结肿大.结论 肿块较大、边界清晰、单房囊实性肿块、相对高密度囊腔、偏侧壁突出的实性肿块、实性部分伴有坏死,增强后渐进性持续强化是OCCC相对典型的CT表现.

    作者:朱玉春;张阳;傅行礼;周伟;邢伟;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3D及2D ADC直方图在鉴别肺孤立性实性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全瘤(3D)及面积(2D)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在鉴别肺部孤立性实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孤立性实性病变患者70例,良性病变19例,恶性肿瘤5 1例,治疗前行常规MRI、DWI(b =600 mm/s2)检查,利用Omni-Kinetics软件生成2D及3D ADC直方图并记录其参数.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各参数,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2D及3D的ADC小值、大值、中位数、平均值均低于良性组(P<0.05),3D及2D的ADC中位数(AUC=0.842、0.809)、平均值(AUC=0.834、0.807)有较好诊断效能.当3D ADC中位数取1.400×10-3mm2/s时,诊断的准确率高,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89.50%.恶性组的偏度(P<0.05)及峰度(P<0.01)均较良性组高.3D及2D的ADC 50th、75th、90th有显著意义(P <0.001).诊断效能较好的参数3D ROI的AUC均较2D ROI大.结论 3D ADC直方图可以较好地区分肺部良恶性实性病变,其中ADC中位数诊断效能高.

    作者:包盈莹;李新春;万齐;邹乔;邓颖诗;雷永霞;郑晓涛;余煜栋;雷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扁桃体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MRI征象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扁桃体鳞癌与扁桃体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扁桃体鳞癌及20例扁桃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MRI平扫和增强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及病灶分布、数目、形态、边缘、大小、信号、周围组织受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两者病灶特点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以及特异度,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14例(78%)扁桃体鳞癌为单侧单发,11例(55%)扁桃体淋巴瘤为双侧多发(P =0.039).16例(89%)扁桃体鳞癌黏膜线不完整,17例(85%)淋巴瘤黏膜线完整(P<0.001).15例(83%)扁桃体鳞癌侵犯周围至少3个亚临床解剖区,而16例(80%)扁桃体淋巴瘤边界清,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P <0.001).16例(89%)扁桃体鳞癌信号不均匀,内有坏死,而15例(75%)淋巴瘤信号均匀,不伴有坏死(P <0.001).10例(56%)扁桃体鳞癌出现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而12例(60%)淋巴瘤出现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差异(P=0.338).ROC分析显示黏膜是否完整、信号是否均匀、周围组织结构是否侵犯、强化是否均匀具有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AUC 0.817 ~0.869;敏感度55%;特异度77.8%).结论 扁桃体鳞癌及扁桃体淋巴瘤在粘膜完整情况、信号特点、周围组织结构侵犯情况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各具一定影像学特征.

    作者:马依迪丽·尼加提;田序伟;张斌;欧阳富盛;郭保亮;张水兴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糖尿病足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糖尿病足(DF)骨髓炎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血清检验指标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的DF骨髓炎患者的实验室血清检查、足部常规MRI和DCE-MRI检查资料.运用动态增强血流动力学软件测量足部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DCE定量参数值,包括容积转移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各参数的差异,并与血清学检查各指标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Ktrans、Kep、Ve对于骨髓炎及非骨髓炎区的鉴别能力.结果 骨髓炎区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分别为(0.819±1.172) min-1、(1.191 ±0.853) min-1、0.483±0.328.DF患者骨髓炎区定量参数Ktrans、Kep、Ve值明显高于非骨髓炎区.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F患者骨髓炎区域灌注参数Ktrans、Kep、Ve与CRP及ESR呈正相关.ROC显示Ktrans、Ve值对DF骨髓炎的鉴别诊断效能高于Kep值.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可以评价DF骨髓炎的严重程度,对于临床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廖旦;谢利秋;张志伟;罗琦;李咏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动态对比增强MRI纹理分析法与磁敏感加权成像联合应用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纹理分析法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联合应用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脑胶质瘤患者资料,术前行常规MRI、DCE-MRI和SWI扫描.应用Extended Tofts Linear双室模型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包括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体积百分比(Ve)和血浆体积百分数(Vp).选取整个肿瘤的实质区作为感兴趣容积(VOI),对各定量参数行纹理分析并统计SWI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DCE-MRI各纹理参数和ITSS分级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结果 高低级别胶质瘤组中DCE-MRI的纹理参数和ITSS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Ktrans的均匀性和ITSS分级对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高,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7和0.925.Ktrans的均匀性和ITSS联合应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AUC为0.993.结论 DCE-MRI纹理分析法和SWI可以对脑胶质瘤进行分级,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脑胶质瘤分级的诊断效能.

    作者:苏春秋;韩秋月;周茂冬;鲁珊珊;施海彬;洪汛宁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肿瘤圆度——MRI形态学特征的量化指标在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肿瘤圆度量化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及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MRI形态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乳腺MRI检查的213例患者资料,测量肿块的肿瘤圆度,比较良恶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并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区分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肿瘤圆度,通过one-way ANOVA分析比较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及与良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结果 213例患者,通过病理结果确诊乳腺癌150例,乳腺良性肿瘤63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43例(28.7%),Luminal B型69例(46%),HER2过表达型16例(10.7%),三阴性乳腺癌(TNBC) 22例(14.6%).良恶性肿瘤间肿瘤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75.9%,恶性56.5%,P<0.001).肿块大小、分子分型是肿瘤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肿瘤间肿瘤圆度差异显著,良性肿瘤与TNBC组肿瘤圆度明显高于其他三组,而良性肿瘤与TNBC间肿瘤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圆度平均值良性肿瘤75.91%、TNBC 70.52%,HER2过表达型59.71%,LuminalA型54.68%、Luminal B型52.44%).结论 肿瘤圆度可作为MRI形态学特征的量化指标,TNBC形态学上更倾向于圆形,与良性肿瘤的MRI表现有重叠性.

    作者:江森;洪又佳;李仰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MRI征象回归模型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I征象回归模型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50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MRI资料,包含20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和330例非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胎盘MRI征象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相关性.结果 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各因素预测胎盘植入风险的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子宫局限性隆凸、胎盘内T2 WI低信号带、子宫肌层变薄或局限性中断、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突出征、剖宫产≥2次、宫颈缩短、胎盘下异常血管、子宫下段及宫颈血管丰富.多变量分析结果提示,子宫局限性隆凸(X1:OR =25.41,P=0.02)、剖宫产≥2次(x2:OR=9.1,P=0.02)、宫颈缩短(X3:OR =7.77,P=0.04),胎盘内T2低信号带(X4:OR =2.87,P=0.43)4个因素与凶险性前置胎盘植入有关,为凶险性前置胎盘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评估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Logistic的回归模型,Logistic(P)=-7.61 +25.41X1 +9.1X2 +7.77X3 +2.87X4,该模型预测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准确率为98.0%.结论 MRI征象回归模型评估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郭吉敏;曹满瑞;刘小平;刘炳光;张方璟;严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时增强CT和炎症因子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增强CT和炎症因子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时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组(CON组)及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组(URI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脑卒中病灶体积、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o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差异,分析尿路感染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比较URI组不同感染病原患者中病灶体积、hs-CRP、TNF-α、IL-1、IL-6和IL-8的差异.采用Sigmaplot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RI组患者病灶体积、hs-CRP、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高于CON组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灶体积、hs-CRP、TNF-cα、IL-1、IL-6和IL-8均为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均P<0.05),病灶体积结合hs-CRP+ TNF-α+ IL-1+ IL-6+ IL-8预测价值高.URI组中细菌感染患者hs-CRP、TNF-α、IL-1、IL-6和IL8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患者(P<0.05),而在病灶体积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病灶体积结合hs-CRP、TNF-α、IL-1、IL-6、IL-8在缺血性脑卒中继发尿路感染预测中具有极高临床价值,且在感染病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靖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膜后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一例

    患者 男,61岁,左腰部不适4月余.体检: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腹部CT平扫示左侧腹膜后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14cm×12cm×10cm,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实性部分CT值40~60 HU(图1);增强示病灶动脉期斑片状强化,呈“地图样”,内见软藤状迂曲血管穿行(图2),静脉期及延迟期示病灶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图3、4);矢状位重组示左肾受压、变形,向前下方移位(图5).诊断:左腹膜后富血供占位.

    作者:李晓光;全松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组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气道分析的影响

    目的 比较新一代基于模型的迭代重组(MBIRn)中高空间分辨率设置(MBIRRP20)、均衡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设置(MBIRsTND)和自适应迭代重组(ASIR)对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气道分析性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本院1个月内接受两次胸部CT平扫受检者共30例.使用能谱CT(DiscoveryCT750HD),初检采用常规辐射剂量[噪声指数(NI)=14]扫描,肺算法ASIR[40% ASIR与滤波反投影法(FBP)混合]重组.复查采用低辐射剂量方案(NI=28)扫描,分别采用肺算法ASIR和MBIRRP20、MBIRsTND重组层厚0.625mm的图像后进行对比分析.应用自动CT定量方法(Dexin-FACT)自动提取支气管树并选取走行平直且分叉较少的右肺中叶支气管测量隆突至显示气道终端长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在以常规剂量ASIR重组为基础,对低剂量条件下ASIR和MBIRRP20、MBIRsTND自动提取的支气管树盲法进行噪声和细节结构清晰度5分法主观评分(0分为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ASIR重组相近,±1为略好或略差于常规剂量ASIR重建,±2为明显好或明显差于常规剂量ASIR重组),采用Wilcoxon符号等级检验比较主观评分.结果 低剂量组有效辐射剂量(ED)为(3.01±1.89)mSv,明显低于常规组(0.88±0.83) mSv,降低约70.76%.客观方面,重组算法影响低剂量肺部CT条件下计算机辅助检测右肺中叶支气管长度,MBIRP20和MBIRsTND较ASIR算法图像自动提取的支气管较长(P<0.05),MBIRsTND甚至优于常规剂量的ASIR(P<0.05).主观方面评价各算法自动提取支气管树,低剂量ASIR重组图像差于常规剂量ASIR(P<0.05),但低剂量MBIRRP20和MBIRsTND优于常规剂量ASIR(P <0.05),且MBIRsTND评分高.结论 MBIRn中MBIRRP20和MBIRsTND可以通过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气道分析性能,进而减少70.76%辐射剂量,尤其是MBIRsTND,这为CAD检测胸部多排螺旋CT(MDCT)降低辐射剂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作者:贾永军;于楠;贺太平;于勇;段海峰;杨创勃;郭佑民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210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CT征象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MR-SA肺炎的CT征象,总结MRSA肺炎的CT特征性表现.结果 210例患者,64例血培养阳性,146例痰培养阳性.47例为社区获得性MRSA (CA-MRSA),163例为院内感染MRSA(HA-MRSA).显示的CT征象:203例肺实变,147例磨玻璃影,49例多发肺结节,1 19例空洞伴气-液平面,空洞壁环形强化,5例肺气囊,135例胸腔积液,3例肺脓肿胸腔瘘,2例纵隔脓肿,3例气胸和皮下气肿.血培养阳性患者及痰培养阳性患者CT实变、磨玻璃影征象的出现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空洞和胸腔积液征象的出现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及HA-MRSA两组患者实变和磨玻璃影征象的出现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A-MRSA空洞的出现率高于HA-MRSA(P <0.05),而HA-MRSA结节和胸腔积液的出现率高于CA-MRSA(P< 0.05).结论 MRSA肺炎的CT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张金娥;赵振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基于前列腺PI-RADS v2探究影响观察者间评分一致性的主要因素

    目的 采用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PI-RADS v2)评估不同年资医师间评分一致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前列腺癌(PCa)患者MRI图像,其中Gleason评分3+3、3+4、4+3、4+4、4+5、5+5每组各10例;5名影像诊断经验分别为21(R1)、10(R2)、5(R3)、3(R4)、1(R5)年的医师作为观察者.根据PI-RADSv2标准,培训5名医师并独立评分,R1独立重复一次评分并结合病理,将其作为评分参考标准;5名医师独立评估熟悉程度与是否遵从双盲原则自我评分;采用Kappa检验两医师间一致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5名医师整体是否存在差异,采用Mann-Whitney两两比较5名医师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年资医师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G)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60例MRI资料共计1500幅有效图像,涉及责任病灶共计431幅.5名观察者中熟悉程度评分均较高,双盲依从性较好;5名医师与后诊断结果的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R1、R2、R3的Kappa系数>0.75,R4(K =0.607)与R5(K=0.584)的诊断一致性良好;R1前后两次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759);医师间评分存在差异(H=2.643,P=0.027),医师年资越高,评分一致性越好;低年资医师评分(R4与R5)差异不明显,但与R1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医师主观评分间的AUC随着医师的年资降低逐渐降低,R5的AUC低.结论 观察者间评分差异的来源是多样的,工作年资是影响主观评分准确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邓明;徐海波;胡金香;张在鹏;徐国斌;梅列军;龙清云;李欢;廖如芳;周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原发性和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7年1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6例)及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10例)经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ASPS患者的临床及CT、MRI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5~53岁,中位年龄28.5岁.记录病灶的分布、轮廓、密度、信号强度、毗邻关系和转移及随访情况.结果 本组16例原发性肿瘤常分布于四肢(10例)及躯干(3例),原发肿瘤较为局限,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与肌肉组织相比,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平扫T1WI及T2 WI多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肿块内及边缘见多发迂曲流空血管信号.16例患者中,发生转移14例,其中12例在首诊时已发现转移.肺为常见的转移部位(11例),其次为淋巴结转移(7例),脑转移(4例),骨转移(3例)及肝转移(3例).随访时间10 ~120个月中,10例患者死亡,6例存活.无脑转移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4个月,脑转移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0个月.结论 ASPS常累及青年人肢体,MRI表现为与肌肉相比T1WI呈等或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血管增生明显,常合并转移,而肺、脑、骨骼、肝和淋巴结为常见转移部位.尽管发生转移,但肿瘤生长仍比较缓慢,然而脑转移以及多发灶转移会导致患者的生存率降低.

    作者:李智锋;刘林;李光明;岳春胜;赵仕懂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21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经颈静脉途径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7例存在溶栓禁忌证,14例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于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后行经导管溶栓治疗.对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患者行髂静脉成形术.采用超声随访观察下肢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治疗成功,血栓清除率Ⅲ级8例、Ⅱ级12例、Ⅰ级1例.14例患者合并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经左髂静脉成形术后血流通畅.7例溶栓禁忌证的患者术后均达到一次性开通;14例血栓清除联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2±1.0)天,平均尿激酶用量(127.1 ±50.6)×104U,术后髂股静脉均恢复血流通畅.一过性血红蛋白尿8例,血尿1例.21例患者随访6~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下肢静脉血流均通畅.结论 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可用于有溶栓治疗禁忌证的患者.

    作者:李佩;张庆桥;徐浩;祖茂衡;魏宁;刘洪涛;肖晋昌;黄乾鑫;吕墩涛;庄步强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脊柱旁髓外造血:临床特征及MDCT表现

    目的 探讨胸廓内髓外造血(EMH)的临床表现和MD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7例经病理确诊为胸廓内EM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位置、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密度、强化方式及有无坏死、脂肪、钙化和出血等.结果 7例胸廓内EMH患者实验室检测均发现血液系统异常;MDCT典型特征:双侧脊柱旁沟多发圆形或类圆形等密度结节、肿块(与同层面相邻的肌肉组织相比),无邻近骨质破坏,无脂肪变、钙化或出血;所有EMH均见强化(2例轻度强化、4例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5例EMH显示“血管穿行征”.胸廓内EMH典型的MDCT特征为双侧脊柱旁沟多发软组织肿块、无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常见“血管穿行征”.结论 熟悉EMH典型影像学特征,结合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有助于后纵隔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吴清阳;缪飞;尹其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CT表现特点及漏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临床与CT影像特点,分析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17年3月间19例临床证实的HHTT患者(男8例,女11例,年龄27~80岁,平均52岁)的临床与CT影像学资料,由3名高级职称放射诊断医师独立分析读片.结果 所有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诊断延迟,延迟诊断时间从数月到20年,12例诊断肝灌注异常,2例考虑HHHT,5例诊断血管畸形.15例临床或既往有不同程度腹痛伴恶心、呕吐,16例有间断性鼻出血史,9例有消化道出血史.CT平扫肝脏实质密度未见明显异常.肝脏CT动态增强特征表现为动脉期肝实质染色明显不均,其内弥漫分布点状、结节及小斑片状明显强化灶,伴肝内弥漫性血管异常,包括肝动静脉畸形15例(78.95%)、肝动脉-肝静脉瘘8例(42.11%)、肝动脉-门静脉瘘13例(68.42%)、混合型动静脉瘘6例(31.58%)、门静脉-肝静脉瘘2例(10.53%)、毛细血管扩张14例(73.68%),16例(84.21%)发现肝总动脉及肝内动脉分支扩张和迂曲,表现为肝总动脉直径>5 mm,平均直径约7.37 mm(5.1 ~13.5 mm).另外,发现肝局灶性病变或短暂性肝低灌注13例(68.42%),典型表现为动脉期肝实质少量或弥漫性分布的斑片状明显强化灶,边界模糊,静脉期与延迟期呈等密度.发现肝内胆管扩张2例(10.53%),肝纤维化表现4例(21.05%),表现为肝形态改变及密度不均匀,5例(26.32%)合并肝大,12例(63.16%)合并脾大.结论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具有特征性,缺乏其相关知识及认识不足是延迟诊断与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阮志兵;焦俊;闵定玉;罗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低剂量一站式全脑CTP-CTA中灌注CTA及CTV的重组期相选择

    目的 在一站式全脑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造影(CTA)扫描过程中探究灌注CTA及CT静脉造影(CTV)的佳重组期相.方法 对32名受试者行一站式全脑CTP-CTA扫描.分别选取动脉CT值峰值期、动-静脉CT值大差值期相的原始数据进行CTA重组,选取静脉CT值峰值期、静-动脉CT值大差值期相的原始数据重组CTV.比较CTA、CTV图像的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结果 选取动-静脉大差值期原始数据重组的CTA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动脉峰值期(P=0.00),且前者静脉干扰程度较后者明显减轻(P=0.00),两期相重组图像的SNR、CNR无明显差异(PSNR=0.082,PCNR=0.467),均可较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血管情况(P =0.248).静脉峰值期、静-动脉大差值期原始数据重组CTV图像的图像噪声、SNR及CNR无明显差异(P噪声=0.456,PSNR=0.875,PCNR =0.971),两者均可清晰显示颅内静脉(P =0.180),但后者的动脉干扰程度较前者明显减轻(P=0.00).结论 在颅脑CTP扫描过程中,建议通过选取合适期相(动-静脉CT值大差值期、静-动脉CT值大差值期)的原始数据重组灌注CTA、CTV图像,以降低静脉、动脉干扰程度.

    作者:靖婧;苗延巍;刘爱连;刘义军;孙博;刘静红;方鑫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