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邢立峰;周玲玲;于沛林;刘玉江;常峰

关键词:骶部软组织缺损, 臀大肌旋转肌皮瓣, 改良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用于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12 cm×11 cm~17 cm×15 cm,皮瓣面积12 cm×10 cm~16 cm×15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区创面不愈合者.随访6个月~3 a,6例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复发者.结论:改良臀大肌肌皮瓣蒂部长,覆盖范围大,血运丰富,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供区再次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经CT证实的134例SAH患者中1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癫痫发作类型与SAH之Fisher分级间的关系.全组均采用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对于癫痫发作2次及以上的病人同时给予抗癫痫治疗.结果:于SAH 72 h内继发癫痫发作12例,于病程第4~15天继发癫痫发作6例.18例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组)10例,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简单组)4例,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组)4例;除强直组与简单组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量表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中2例,死亡5例.结论:SAH继发癫痫多发生在SAH早期,且以强直-阵挛发作为多见;其发作类型与SAH出血量和出血波及大脑皮质的范围密切相关.

    作者:刘家明;赵保钢;宋超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预防和术中处理

    目的:总结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10例在外科手术中损伤血管的患者,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损伤各2例,股总静脉、颈总动脉、腋静脉、腘动脉损伤各1例.行血管修补术5例,行端-端吻合术1例,自体静脉移植术1例,人工血管移植1例,钳夹止血1例,血管结扎1例.结果:本组痊愈8例;死亡2例,其中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1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血管损伤,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血管修补或吻合术疗效良好.

    作者:宋学斌;方震川;刁桂泉;杨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粘堵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先将明胶海绵填塞入穿孔处,再在其表面和周围浆膜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1.5~2.0 mL.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子兴;黄建军;曹水江;王扬州;胡立江;陈虎成;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颈椎后路术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5例,其中全椎板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9例和单开门棘突重建扩大成形术20例,观察手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6-7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颈椎后凸与否,各组之间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单开门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低于全椎板减压术(P<0.05);颈椎无后凸与轻度后凸(与A、B、C的对应关系)畸形之间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差异,但与明显后凸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椎管容积扩大明显等优点.但减少手术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损伤并对此复合体进行有效修复,可以减少颈后凸畸形和轴性症状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占蓓蕾;叶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86例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为常见的脆性骨折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逐渐提高与完善,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解剖型钢板、DHS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忠;张卫兵;柴林涛;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是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包括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U),SU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SU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SU损伤的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U骨折脱位,破坏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另外,许多下腰痛由单侧或双侧SU综合征引起,亦称为SU功能紊乱;妊娠后妇女因SU半脱位或全脱位,易患妊娠相关性骨盆痛.本文就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臧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头坏死术前术后DSA评价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术后行DSA检查,了解其术前股骨头血供情况,评价术后疗效.方法:对5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行DSA检查.手术前病例25例,其中FicatⅡ期10例、Ⅲ-Ⅳ期15例,均伴髋关节异常.手术后30例,其中大转子转移股骨头成形术15例,带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髓腔减压术15例.所有患者均选择旋股内外血管造影.结果:术前25例患者中20例旋股内动脉终末支中断、消失,3例股骨头染色良好,2例支持带动脉正常;25例均未见髋部静脉显影.术后30例髋部动脉造影示全部病例随手术方式不同出现髋部动脉发生解剖性变化,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均未见显示.结论:股骨头坏死术前DSA造影可准确判断病侧股骨头动脉供血情况,对确定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手术后DSA造影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于晶;徐廷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构建人体颅骨三维教学模型

    人体是形态结构非常复杂整体,由于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式而限制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作者:李迅;叶频;付少武;冯成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典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模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经典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模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07年6月1238例择期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中并发12例胆漏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开腹经典胆囊切除术921例,发生胆漏4例,胆漏发生率0.4%;开腹模仿LC 317例,发生胆漏8例,胆漏发生率2.5%.开腹经典胆囊切除术组与开腹模仿LC组术后胆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典胆囊切除术较开腹模仿LC胆漏发生率低.

    作者:夏业富;侯军;葛国祥;杨宏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可比特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可比特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可比特雾化吸人治疗,用法根据年龄大小为每次0.25~1 mL加生理盐水至2 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 min,疗程5~7 d,对两组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哮鸣音、咳嗽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比特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给药方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士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提高胚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的一种方法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因其特有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能向病灶迁移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将NSCs用于治疗疾病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3],神经干细胞的体外获取、增殖和纯化是其中之一.本研究改良一种体外培养和克隆NSCs的方法,旨在获得高的细胞克隆形成率.

    作者:耿慧慧;赵莉;赵保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3例报道

    1临床资料例1,女,20岁.左小腿疼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前中部可触及上下两处各0.5cm×0.5cm、1.0cm×1.5cm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

    作者:刘庆阳;丁长伟;佟侍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肩胛下窝骨软骨瘤3例临床分析

    骨软骨瘤是十分常见的骨肿瘤,大约占全身良性骨肿瘤的36%[1],但发生在肩胛骨的骨软骨瘤相对较少,若发生于肩胛骨的肩胛下窝,由于位置隐蔽,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发生于肩胛下窝的骨软骨瘤3例,因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诊治经历,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顾少光;崔智超;刘志强;孙广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

    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节段性长骨缺损(segmental bone defect)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一般认为,小于6 cm的节段性缺损多可通过传统的自体皮质松质骨或人工骨移植基本恢复患肢的长度和功能[1];而大段长骨缺损的修复则较为复杂,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方法为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牵拉成骨技术以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本文就近年来大段长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春阳;柴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鼻内镜中鼻甲手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鼻内镜中鼻甲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0具完整成年尸头标本中鼻甲的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中鼻甲有无被筛窦气化、中鼻甲弯曲形态;以鼻前棘为标志点,测量鼻前棘与中鼻甲前缘顶点、与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及与中鼻甲基板中点间距离,并以鼻腔底部为水平面测量其与上述三条测量线所成的夹角.结果:中鼻甲被筛窦气房气化率为34.1%,中鼻甲反向弯曲率为19.2%.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端顶部距离为48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75°;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的距离为35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60°;鼻前棘至中鼻甲基板中部距离43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55°.结论:中鼻甲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熟练掌握中鼻甲的应用解剖可以有效预防鼻内镜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彦娜;吴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情况,寻找术后粘连轻、腹壁疤痕小的方法.方法:对96例既往分别有下腹纵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新式改良剖宫产史的病人,再次开腹手术时观察其腹腔粘连及腹壁疤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腹壁疤痕纤细、愈合良好;盆腹腔粘连轻.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率高,腹壁疤痕小,盆腔粘连轻.

    作者:唐桂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24例.结果:本组23例治疗满意;1例术后尿潴留者,经腹直肌转位术治疗后,能自行排尿.24例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大尿流率(Qmax)由手术前(6.7±1.8)mL/s到术后(17.9±2.6)mL/s.无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结论:TVP是治疗BPH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方法.

    作者:魏刚;项允成;曹长英;孙艳;吴芳;刘英;韩玉娟;安杰;陈学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误诊原因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及时正确的诊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但临床上由于诸多因素,有许多病例长期误诊误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1980年1月~2004年12月遇到误诊误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作一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曹光明;何虹;严欣;褚晓玲;陈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下电切扩张治疗继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并发症的预防与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电切扩张治疗继发性UPJO 34例患者.结果:34例中一次性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切开取得成功的有31例,3例行二次手术取得成功.其中肾周尿外渗的发生率为5.9%,大出血的发生率为5.9%.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下电切扩张治疗继发性UPJO,手术创伤小,疗效好;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手术和腔镜操作技巧,术中精细操作,可以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军;袁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手术入路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重点讨论再次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再次手术48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55例.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79%(7/10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4%(2/103);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4.85%(5/103),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0.97%(1/103).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难度大,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江学庆;钟源;郑英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