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报告

方子兴;黄建军;曹水江;王扬州;胡立江;陈虎成;蒋清华

关键词:上消化道溃疡, 穿孔, 腹腔镜, 医用生物蛋白胶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粘堵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先将明胶海绵填塞入穿孔处,再在其表面和周围浆膜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1.5~2.0 mL.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86例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为常见的脆性骨折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逐渐提高与完善,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解剖型钢板、DHS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忠;张卫兵;柴林涛;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是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包括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U),SU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SU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SU损伤的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U骨折脱位,破坏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另外,许多下腰痛由单侧或双侧SU综合征引起,亦称为SU功能紊乱;妊娠后妇女因SU半脱位或全脱位,易患妊娠相关性骨盆痛.本文就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臧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头坏死术前术后DSA评价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坏死病例术前术后行DSA检查,了解其术前股骨头血供情况,评价术后疗效.方法:对55例股骨头坏死病例行DSA检查.手术前病例25例,其中FicatⅡ期10例、Ⅲ-Ⅳ期15例,均伴髋关节异常.手术后30例,其中大转子转移股骨头成形术15例,带血管蒂髂骨骨瓣移植髓腔减压术15例.所有患者均选择旋股内外血管造影.结果:术前25例患者中20例旋股内动脉终末支中断、消失,3例股骨头染色良好,2例支持带动脉正常;25例均未见髋部静脉显影.术后30例髋部动脉造影示全部病例随手术方式不同出现髋部动脉发生解剖性变化,股骨头圆韧带动脉均未见显示.结论:股骨头坏死术前DSA造影可准确判断病侧股骨头动脉供血情况,对确定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手术后DSA造影对判断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于晶;徐廷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24例.结果:本组23例治疗满意;1例术后尿潴留者,经腹直肌转位术治疗后,能自行排尿.24例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大尿流率(Qmax)由手术前(6.7±1.8)mL/s到术后(17.9±2.6)mL/s.无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结论:TVP是治疗BPH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方法.

    作者:魏刚;项允成;曹长英;孙艳;吴芳;刘英;韩玉娟;安杰;陈学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构建人体颅骨三维教学模型

    人体是形态结构非常复杂整体,由于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式而限制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作者:李迅;叶频;付少武;冯成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颅脑动脉血管显示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颅脑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脑血管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MSCTA检查,将所得薄层图像传至AW4.1工作站上.分别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血管后期重建.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颅脑1~4级血管.其中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3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检方法.

    作者:李立;朱丹;熊燕;谢晓红;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跃峰;张明洁;孙本路;李慧;李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用于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12 cm×11 cm~17 cm×15 cm,皮瓣面积12 cm×10 cm~16 cm×15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区创面不愈合者.随访6个月~3 a,6例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复发者.结论:改良臀大肌肌皮瓣蒂部长,覆盖范围大,血运丰富,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供区再次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邢立峰;周玲玲;于沛林;刘玉江;常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美蓝对腋哨兵淋巴结的染色作用

    目的:探讨美蓝在腋哨兵淋巴结(SLN)的染色作用.方法:对34例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术,术中均用美蓝注射法进行SLN的染色.其注射部位有:①乳晕皮下(22例);②肿瘤四周(7例);③肿瘤皮下(5例).结果:34例SLN染色成功,SLN的染色率为100%.26例SLN无转移者完成保乳术,8例有转移转者转改良根治术.结论:美蓝在SLN的染色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染色率高等特点.

    作者:李瑞华;肖敬东;陈小伍;吕晔;何慧君;曾智豪;李静;郭敏;卢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加例因胎盘植入等各种病因发生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其中8例胎盘植入和5例宫颈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0 min内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无严重并发症.20例均治愈并保留了生殖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的特点,且可同时药物灌注,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庆文;靳丽杰;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提高胚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的一种方法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因其特有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能向病灶迁移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将NSCs用于治疗疾病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3],神经干细胞的体外获取、增殖和纯化是其中之一.本研究改良一种体外培养和克隆NSCs的方法,旨在获得高的细胞克隆形成率.

    作者:耿慧慧;赵莉;赵保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粘堵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先将明胶海绵填塞入穿孔处,再在其表面和周围浆膜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1.5~2.0 mL.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子兴;黄建军;曹水江;王扬州;胡立江;陈虎成;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5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脑膜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直径2.3~5.5 cm.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加重1例,行分流术后失访.余4例随访9个月~5 a,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无复发.结论: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中小型及后位肿瘤,术区显露良好、脑组织损伤小.合理应用可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损害.

    作者:姚洁民;谢华;郭春雨;朱晟;魏风;卢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牙移植术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21例患者自身无功能牙或埋伏的阻生智齿拔出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再移植到磨牙区替代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或缺失牙部位,行自体牙移植术.结果:21例患者22颗自体牙移植,三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5例;五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自体牙移植手术操作简单,成功后可产生较好的咀嚼效果,且经济实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作者:刘馥菲;孟培松;王娜;马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手术入路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重点讨论再次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再次手术48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55例.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79%(7/10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4%(2/103);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4.85%(5/103),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0.97%(1/103).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难度大,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江学庆;钟源;郑英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术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在UPPP术中对口咽及腭帆肌群肌肉起止点进行恰当转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86例.结果:术后6月~1 a随访观察,进行PSG监测.根据杭州标准[1],治愈76例(88.4%),显效10例(11.6%).7例(8.2%)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于6个月自愈.结论:在UPPP术中对口咽及腭帆肌群进行肌肉起止点转位,可以实现在悬雍垂、软腭减容的同时,合理保护口咽及腭咽肌群,维持其自身理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旭东;李楠;王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误诊原因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及时正确的诊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但临床上由于诸多因素,有许多病例长期误诊误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1980年1月~2004年12月遇到误诊误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作一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曹光明;何虹;严欣;褚晓玲;陈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肩胛下窝骨软骨瘤3例临床分析

    骨软骨瘤是十分常见的骨肿瘤,大约占全身良性骨肿瘤的36%[1],但发生在肩胛骨的骨软骨瘤相对较少,若发生于肩胛骨的肩胛下窝,由于位置隐蔽,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发生于肩胛下窝的骨软骨瘤3例,因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诊治经历,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顾少光;崔智超;刘志强;孙广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的治疗体会

    低血糖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心悸、多汗、饥饿感,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抽搐等症状,有些则以偏瘫失语类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发生,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在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38例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修复组20例应用CHP固定并修复喙锁韧带;不修复组18例CHP固定后不修复喙锁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5~27月,平均18.6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0%、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不修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喙锁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作者:吴加东;王友华;周振宇;王洪;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