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美蓝对腋哨兵淋巴结的染色作用

李瑞华;肖敬东;陈小伍;吕晔;何慧君;曾智豪;李静;郭敏;卢惠民

关键词:乳腺肿瘤, 保乳术, 美蓝, 哨兵淋巴结染色
摘要:目的:探讨美蓝在腋哨兵淋巴结(SLN)的染色作用.方法:对34例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术,术中均用美蓝注射法进行SLN的染色.其注射部位有:①乳晕皮下(22例);②肿瘤四周(7例);③肿瘤皮下(5例).结果:34例SLN染色成功,SLN的染色率为100%.26例SLN无转移者完成保乳术,8例有转移转者转改良根治术.结论:美蓝在SLN的染色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染色率高等特点.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颈椎后路术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5例,其中全椎板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9例和单开门棘突重建扩大成形术20例,观察手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6-7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颈椎后凸与否,各组之间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单开门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低于全椎板减压术(P<0.05);颈椎无后凸与轻度后凸(与A、B、C的对应关系)畸形之间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差异,但与明显后凸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椎管容积扩大明显等优点.但减少手术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损伤并对此复合体进行有效修复,可以减少颈后凸畸形和轴性症状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占蓓蕾;叶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无症状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鉴别基础状态下左室充盈模式正常的无症状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发生率,以正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病率.方法:对63例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区分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应用Valsalva实验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左心室正常充盈状态.结果:左心室充盈状态正常34人(54%)、异常29人(46%),后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18人(29%)、假性正常化11人(17%).结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也常发生;对于在基础状态下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正常者,Valsalva动作可以鉴别出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患者.

    作者:范春艳;吴长君;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24例.结果:本组23例治疗满意;1例术后尿潴留者,经腹直肌转位术治疗后,能自行排尿.24例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大尿流率(Qmax)由手术前(6.7±1.8)mL/s到术后(17.9±2.6)mL/s.无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结论:TVP是治疗BPH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方法.

    作者:魏刚;项允成;曹长英;孙艳;吴芳;刘英;韩玉娟;安杰;陈学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加例因胎盘植入等各种病因发生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其中8例胎盘植入和5例宫颈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0 min内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无严重并发症.20例均治愈并保留了生殖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的特点,且可同时药物灌注,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庆文;靳丽杰;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粘堵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先将明胶海绵填塞入穿孔处,再在其表面和周围浆膜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1.5~2.0 mL.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子兴;黄建军;曹水江;王扬州;胡立江;陈虎成;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胃小弯侧血管弓的MDCT解剖

    目的:研究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正常成人的上腹部CT资料,观察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显示情况、血管弓形态及其与胃壁的关系.结果:51例均显示胃小弯侧血管弓,血管弓贲门部属支、胃体部属支和幽门部属支分别显示46例、15例和10例;血管弓与胃壁紧邻41例.结论:MDCT检查可良好显示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

    作者:崔慧;董鹏;刘文娟;徐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86例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为常见的脆性骨折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逐渐提高与完善,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解剖型钢板、DHS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忠;张卫兵;柴林涛;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情况,寻找术后粘连轻、腹壁疤痕小的方法.方法:对96例既往分别有下腹纵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新式改良剖宫产史的病人,再次开腹手术时观察其腹腔粘连及腹壁疤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腹壁疤痕纤细、愈合良好;盆腹腔粘连轻.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率高,腹壁疤痕小,盆腔粘连轻.

    作者:唐桂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构建人体颅骨三维教学模型

    人体是形态结构非常复杂整体,由于缺少精确量化的计算模式而限制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

    作者:李迅;叶频;付少武;冯成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学和活性比较

    目的:通过对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对比观察,从形态学、细胞活性、膜通透性等方面对人工毛乳头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压电场微囊发生器,以APA微囊包裹分离毛乳头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比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与毛乳头细胞微囊(人工毛乳头)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MTT法比较微囊化和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人工膜和生物膜的通透性.结果:毛乳头细胞微囊与新鲜分离的人头皮毛乳头在大体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非常相似,培养14天后两种细胞的活性趋于一致;直径400μm的微囊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中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和活性相似,APA膜的通透性优于毛乳头的基膜.

    作者:林常敏;李宇;黄铿;纪影畅;蔡湘娜;李国强;张锦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经CT证实的134例SAH患者中1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癫痫发作类型与SAH之Fisher分级间的关系.全组均采用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对于癫痫发作2次及以上的病人同时给予抗癫痫治疗.结果:于SAH 72 h内继发癫痫发作12例,于病程第4~15天继发癫痫发作6例.18例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组)10例,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简单组)4例,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组)4例;除强直组与简单组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量表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中2例,死亡5例.结论:SAH继发癫痫多发生在SAH早期,且以强直-阵挛发作为多见;其发作类型与SAH出血量和出血波及大脑皮质的范围密切相关.

    作者:刘家明;赵保钢;宋超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3例报道

    1临床资料例1,女,20岁.左小腿疼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前中部可触及上下两处各0.5cm×0.5cm、1.0cm×1.5cm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

    作者:刘庆阳;丁长伟;佟侍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体牙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牙移植术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21例患者自身无功能牙或埋伏的阻生智齿拔出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再移植到磨牙区替代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或缺失牙部位,行自体牙移植术.结果:21例患者22颗自体牙移植,三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5例;五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自体牙移植手术操作简单,成功后可产生较好的咀嚼效果,且经济实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作者:刘馥菲;孟培松;王娜;马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手术入路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重点讨论再次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再次手术48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55例.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79%(7/10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4%(2/103);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4.85%(5/103),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0.97%(1/103).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难度大,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江学庆;钟源;郑英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提高悬雍垂腭咽成形(UPPP)术的疗效及减少并发症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在UPPP术中对口咽及腭帆肌群肌肉起止点进行恰当转位,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86例.结果:术后6月~1 a随访观察,进行PSG监测.根据杭州标准[1],治愈76例(88.4%),显效10例(11.6%).7例(8.2%)术后出现并发症,均于6个月自愈.结论:在UPPP术中对口咽及腭帆肌群进行肌肉起止点转位,可以实现在悬雍垂、软腭减容的同时,合理保护口咽及腭咽肌群,维持其自身理功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张旭东;李楠;王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5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脑膜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直径2.3~5.5 cm.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加重1例,行分流术后失访.余4例随访9个月~5 a,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无复发.结论: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中小型及后位肿瘤,术区显露良好、脑组织损伤小.合理应用可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损害.

    作者:姚洁民;谢华;郭春雨;朱晟;魏风;卢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误诊原因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及时正确的诊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但临床上由于诸多因素,有许多病例长期误诊误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1980年1月~2004年12月遇到误诊误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作一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曹光明;何虹;严欣;褚晓玲;陈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用于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12 cm×11 cm~17 cm×15 cm,皮瓣面积12 cm×10 cm~16 cm×15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区创面不愈合者.随访6个月~3 a,6例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复发者.结论:改良臀大肌肌皮瓣蒂部长,覆盖范围大,血运丰富,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供区再次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邢立峰;周玲玲;于沛林;刘玉江;常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印斌;张立华;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提高胚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克隆形成的一种方法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1],因其特有的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较低的免疫原性、能向病灶迁移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但将NSCs用于治疗疾病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3],神经干细胞的体外获取、增殖和纯化是其中之一.本研究改良一种体外培养和克隆NSCs的方法,旨在获得高的细胞克隆形成率.

    作者:耿慧慧;赵莉;赵保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