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任印斌;张立华;高鹏

关键词:垂体腺瘤, 显微手术,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摘要: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汽化电切术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评价经尿道汽化电切术(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TVP治疗合并糖尿病的前列腺增生症24例.结果:本组23例治疗满意;1例术后尿潴留者,经腹直肌转位术治疗后,能自行排尿.24例术后3个月复查,残余尿量明显减少,大尿流率(Qmax)由手术前(6.7±1.8)mL/s到术后(17.9±2.6)mL/s.无电切综合征(TURS)及死亡病例.结论:TVP是治疗BPH合并糖尿病的可行方法.

    作者:魏刚;项允成;曹长英;孙艳;吴芳;刘英;韩玉娟;安杰;陈学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

    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节段性长骨缺损(segmental bone defect)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一般认为,小于6 cm的节段性缺损多可通过传统的自体皮质松质骨或人工骨移植基本恢复患肢的长度和功能[1];而大段长骨缺损的修复则较为复杂,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方法为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牵拉成骨技术以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本文就近年来大段长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春阳;柴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86例临床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为常见的脆性骨折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逐渐提高与完善,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解剖型钢板、DHS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忠;张卫兵;柴林涛;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学和活性比较

    目的:通过对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对比观察,从形态学、细胞活性、膜通透性等方面对人工毛乳头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高压电场微囊发生器,以APA微囊包裹分离毛乳头细胞;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对比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与毛乳头细胞微囊(人工毛乳头)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MTT法比较微囊化和培养的毛乳头细胞的活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人工膜和生物膜的通透性.结果:毛乳头细胞微囊与新鲜分离的人头皮毛乳头在大体形态及超微结构方面非常相似,培养14天后两种细胞的活性趋于一致;直径400μm的微囊中的荧光强度高于新鲜分离的毛乳头中的荧光强度(P<0.05).结论:人工毛乳头与毛乳头的形态和活性相似,APA膜的通透性优于毛乳头的基膜.

    作者:林常敏;李宇;黄铿;纪影畅;蔡湘娜;李国强;张锦堃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不同术式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比较

    目的: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情况,寻找术后粘连轻、腹壁疤痕小的方法.方法:对96例既往分别有下腹纵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新式改良剖宫产史的病人,再次开腹手术时观察其腹腔粘连及腹壁疤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腹壁疤痕纤细、愈合良好;盆腹腔粘连轻.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率高,腹壁疤痕小,盆腔粘连轻.

    作者:唐桂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加例因胎盘植入等各种病因发生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其中8例胎盘植入和5例宫颈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0 min内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无严重并发症.20例均治愈并保留了生殖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的特点,且可同时药物灌注,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庆文;靳丽杰;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美蓝对腋哨兵淋巴结的染色作用

    目的:探讨美蓝在腋哨兵淋巴结(SLN)的染色作用.方法:对34例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术,术中均用美蓝注射法进行SLN的染色.其注射部位有:①乳晕皮下(22例);②肿瘤四周(7例);③肿瘤皮下(5例).结果:34例SLN染色成功,SLN的染色率为100%.26例SLN无转移者完成保乳术,8例有转移转者转改良根治术.结论:美蓝在SLN的染色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染色率高等特点.

    作者:李瑞华;肖敬东;陈小伍;吕晔;何慧君;曾智豪;李静;郭敏;卢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误诊原因分析

    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急症,及时正确的诊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但临床上由于诸多因素,有许多病例长期误诊误治,有的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1980年1月~2004年12月遇到误诊误治的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作一分析,以吸取经验教训.

    作者:曹光明;何虹;严欣;褚晓玲;陈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

    骶髂关节复合体(Sacroiliac complex)是位于骨盆环后部的骨-韧带复合结构.包括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U),SU周围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SU是躯干与下肢负荷传递的枢纽,占整个骨盆功能的60%.SU损伤的治疗效果对骨盆功能的恢复有决定意义.高能损伤的骨盆骨折多合并SU骨折脱位,破坏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另外,许多下腰痛由单侧或双侧SU综合征引起,亦称为SU功能紊乱;妊娠后妇女因SU半脱位或全脱位,易患妊娠相关性骨盆痛.本文就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臧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在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固定后修复与不修复喙锁韧带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38例Allman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修复组20例应用CHP固定并修复喙锁韧带;不修复组18例CHP固定后不修复喙锁韧带.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术后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5~27月,平均18.6月.按Karlsson疗效评定标准,修复组和不修复组的优良率分别为95.0%、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较不修复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锁关节脱位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后,喙锁韧带可不予以修复.

    作者:吴加东;王友华;周振宇;王洪;刘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模拟临床经乳突入路的方法,分层解剖20个成人湿性头颅标本(40侧颞骨),显露并观测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及其毗邻结构.结果:面神经垂直段的长度为(17.39±1.78)mm、直径为(2.13±0.13)mm,面神经垂直段与水平段的夹角(向前)为(115.5±6.89)°,面神经垂直段近端至外半规管隆突距离为(2.86±0.31)mm,鼓索神经自面神经发出点至茎乳孔距离为(5.99±0.74)mm,面神经垂直段与鼓索神经的夹角(向上)为(38.6±1.99)°,锥隆起尖到面神经垂直段垂直距离为(2.05±0.65)mm,后半规管至面神经垂直段短距离为(2.89±0.36)mm.有5%(2/40侧)的面神经垂直段的近端位于外半规管隆突外侧.结论:外半规管、鼓索神经、茎乳孔、锥隆起、后半规管是手术中确定面神经垂直段的重要标志.熟悉颞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有利于面神经垂直段相关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韩跃峰;张明洁;孙本路;李慧;李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诊断无症状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鉴别基础状态下左室充盈模式正常的无症状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发生率,以正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病率.方法:对63例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区分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应用Valsalva实验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左心室正常充盈状态.结果:左心室充盈状态正常34人(54%)、异常29人(46%),后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18人(29%)、假性正常化11人(17%).结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也常发生;对于在基础状态下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正常者,Valsalva动作可以鉴别出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患者.

    作者:范春艳;吴长君;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经单鼻孔蝶窦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印斌;张立华;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用于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12 cm×11 cm~17 cm×15 cm,皮瓣面积12 cm×10 cm~16 cm×15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区创面不愈合者.随访6个月~3 a,6例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复发者.结论:改良臀大肌肌皮瓣蒂部长,覆盖范围大,血运丰富,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供区再次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邢立峰;周玲玲;于沛林;刘玉江;常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长骨造釉细胞瘤3例报道

    1临床资料例1,女,20岁.左小腿疼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前中部可触及上下两处各0.5cm×0.5cm、1.0cm×1.5cm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

    作者:刘庆阳;丁长伟;佟侍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镜像右位心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胸闷、心悸10 d入院,胸闷位于右侧胸前区.与活动无关.

    作者:张必利;徐荣良;郑兴;秦永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的治疗体会

    低血糖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心悸、多汗、饥饿感,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抽搐等症状,有些则以偏瘫失语类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发生,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手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5例,其中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1例,脑膜瘤1例,脂肪瘤1例.肿瘤直径2.3~5.5 cm.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积水加重1例,行分流术后失访.余4例随访9个月~5 a,1例于术后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另3例无复发.结论:坐位经小脑上幕下入路切除松果体区中小型及后位肿瘤,术区显露良好、脑组织损伤小.合理应用可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损害.

    作者:姚洁民;谢华;郭春雨;朱晟;魏风;卢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7年来经CT证实的134例SAH患者中18例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观察癫痫发作类型与SAH之Fisher分级间的关系.全组均采用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对于癫痫发作2次及以上的病人同时给予抗癫痫治疗.结果:于SAH 72 h内继发癫痫发作12例,于病程第4~15天继发癫痫发作6例.18例中,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强直组)10例,简单部分性运动发作(简单组)4例,复杂部分性运动发作(复杂组)4例;除强直组与简单组Fisher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GOS量表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2例,中2例,死亡5例.结论:SAH继发癫痫多发生在SAH早期,且以强直-阵挛发作为多见;其发作类型与SAH出血量和出血波及大脑皮质的范围密切相关.

    作者:刘家明;赵保钢;宋超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肩胛下窝骨软骨瘤3例临床分析

    骨软骨瘤是十分常见的骨肿瘤,大约占全身良性骨肿瘤的36%[1],但发生在肩胛骨的骨软骨瘤相对较少,若发生于肩胛骨的肩胛下窝,由于位置隐蔽,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与漏诊.2002年以来我院共收治发生于肩胛下窝的骨软骨瘤3例,因患者都有较长时间的诊治经历,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顾少光;崔智超;刘志强;孙广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