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必利;徐荣良;郑兴;秦永文
目的:总结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适应证选择、技术要点.方法: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治疗患者27例.结果:肿瘤全切1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并发脑脊液漏3例、鞍内出血1例,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4例,均治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12例术后2~3个月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单鼻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任印斌;张立华;高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蓝在腋哨兵淋巴结(SLN)的染色作用.方法:对34例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术,术中均用美蓝注射法进行SLN的染色.其注射部位有:①乳晕皮下(22例);②肿瘤四周(7例);③肿瘤皮下(5例).结果:34例SLN染色成功,SLN的染色率为100%.26例SLN无转移者完成保乳术,8例有转移转者转改良根治术.结论:美蓝在SLN的染色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染色率高等特点.
作者:李瑞华;肖敬东;陈小伍;吕晔;何慧君;曾智豪;李静;郭敏;卢惠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可比特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可比特雾化吸人治疗,用法根据年龄大小为每次0.25~1 mL加生理盐水至2 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5 min,疗程5~7 d,对两组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照评价.结果:治疗组哮鸣音、咳嗽消失、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比特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起效迅速,给药方便,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鲍士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治疗胎盘植入等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对加例因胎盘植入等各种病因发生产科大出血的患者,应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注入明胶海绵颗粒行栓塞术,其中8例胎盘植入和5例宫颈妊娠者栓塞前先行化疗药物灌注.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术后30 min内阴道流血量显著减少,栓塞术后病人仅表现轻微的疼痛和不同程度的发热,无严重并发症.20例均治愈并保留了生殖功能.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具有止血迅速、创伤小、并发症及副反应少的特点,且可同时药物灌注,是治疗产科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申庆文;靳丽杰;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种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情况,寻找术后粘连轻、腹壁疤痕小的方法.方法:对96例既往分别有下腹纵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剖宫产、新式改良剖宫产史的病人,再次开腹手术时观察其腹腔粘连及腹壁疤痕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腹壁疤痕纤细、愈合良好;盆腹腔粘连轻.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率高,腹壁疤痕小,盆腔粘连轻.
作者:唐桂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低血糖综合征的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心悸、多汗、饥饿感,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精神失常、抽搐等症状,有些则以偏瘫失语类似脑血管病的症状发生,容易误诊.现将我科2004-2006年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血管病为首发症状的低血糖症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体牙移植术在牙列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将21例患者自身无功能牙或埋伏的阻生智齿拔出后,经过适当的处理再移植到磨牙区替代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或缺失牙部位,行自体牙移植术.结果:21例患者22颗自体牙移植,三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5例;五年期复查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1例.结论:自体牙移植手术操作简单,成功后可产生较好的咀嚼效果,且经济实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
作者:刘馥菲;孟培松;王娜;马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正常成人的上腹部CT资料,观察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的显示情况、血管弓形态及其与胃壁的关系.结果:51例均显示胃小弯侧血管弓,血管弓贲门部属支、胃体部属支和幽门部属支分别显示46例、15例和10例;血管弓与胃壁紧邻41例.结论:MDCT检查可良好显示正常胃小弯侧血管弓及其属支血管.
作者:崔慧;董鹏;刘文娟;徐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脑血管的显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进行MSCTA检查,将所得薄层图像传至AW4.1工作站上.分别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血管后期重建.结果:MSCTA能清晰显示颅脑1~4级血管.其中4例动脉瘤,3例动静脉畸形,3例未发现异常血管.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脑血管疾病的首选筛检方法.
作者:李立;朱丹;熊燕;谢晓红;张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是老年骨质疏松症导致的为常见的脆性骨折之一.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围手术期护理技术的逐渐提高与完善,更多的学者倾向于早期手术治疗,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因卧床引起的一系列常见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7年3月分别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解剖型钢板、DHS动力髋螺钉、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6例,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忠;张卫兵;柴林涛;刘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因胸闷、心悸10 d入院,胸闷位于右侧胸前区.与活动无关.
作者:张必利;徐荣良;郑兴;秦永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为鼻内镜中鼻甲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0具完整成年尸头标本中鼻甲的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中鼻甲有无被筛窦气化、中鼻甲弯曲形态;以鼻前棘为标志点,测量鼻前棘与中鼻甲前缘顶点、与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及与中鼻甲基板中点间距离,并以鼻腔底部为水平面测量其与上述三条测量线所成的夹角.结果:中鼻甲被筛窦气房气化率为34.1%,中鼻甲反向弯曲率为19.2%.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端顶部距离为48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75°;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的距离为35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60°;鼻前棘至中鼻甲基板中部距离43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55°.结论:中鼻甲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熟练掌握中鼻甲的应用解剖可以有效预防鼻内镜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彦娜;吴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用于治疗难治性骶尾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6年2月,应用改良臀大肌旋转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软组织缺损7例,缺损范围12 cm×11 cm~17 cm×15 cm,皮瓣面积12 cm×10 cm~16 cm×15 cm.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无供区创面不愈合者.随访6个月~3 a,6例双臀部对称外形满意,无复发者.结论:改良臀大肌肌皮瓣蒂部长,覆盖范围大,血运丰富,供区可直接缝合,避免了供区再次出现创面不愈合的情况,是治疗骶尾部难治性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作者:邢立峰;周玲玲;于沛林;刘玉江;常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继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采用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电切扩张治疗继发性UPJO 34例患者.结果:34例中一次性行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切开取得成功的有31例,3例行二次手术取得成功.其中肾周尿外渗的发生率为5.9%,大出血的发生率为5.9%.结论: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下电切扩张治疗继发性UPJO,手术创伤小,疗效好;熟悉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手术和腔镜操作技巧,术中精细操作,可以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军;袁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重点讨论再次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因甲状腺恶性肿瘤而再次手术48例,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再次手术55例.结果:术后并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79%(7/103),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4%(2/103);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4.85%(5/103),永久性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为0.97%(1/103).结论:甲状腺再次手术难度大,其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术中操作技巧.
作者:江学庆;钟源;郑英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鉴别基础状态下左室充盈模式正常的无症状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发生率,以正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发病率.方法:对63例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应用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区分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应用Valsalva实验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与左心室正常充盈状态.结果:左心室充盈状态正常34人(54%)、异常29人(46%),后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损害18人(29%)、假性正常化11人(17%).结论:在血糖控制良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也常发生;对于在基础状态下二尖瓣血流充盈模式正常者,Valsalva动作可以鉴别出左室舒张功能假性正常化患者.
作者:范春艳;吴长君;张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医用生物蛋白胶(biomedical fibrin sealant,BFS)粘堵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18例.先将明胶海绵填塞入穿孔处,再在其表面和周围浆膜面喷洒医用生物蛋白胶1.5~2.0 mL.结果:18例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5.5 d.结论:腹腔镜下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粘堵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方法,具有疗效可靠,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方子兴;黄建军;曹水江;王扬州;胡立江;陈虎成;蒋清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后颈椎曲度不良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颈椎后路减压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患者85例,其中全椎板减压术26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9例和单开门棘突重建扩大成形术20例,观察手术后颈椎后凸畸形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6-7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颈椎后凸与否,各组之间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单开门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颈椎后凸发生率低于全椎板减压术(P<0.05);颈椎无后凸与轻度后凸(与A、B、C的对应关系)畸形之间的轴性症状发生率无差异,但与明显后凸组相比有差异性(P<0.05).结论:颈椎后路减压术是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手术方法,具有椎管容积扩大明显等优点.但减少手术对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损伤并对此复合体进行有效修复,可以减少颈后凸畸形和轴性症状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占蓓蕾;叶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例1,女,20岁.左小腿疼痛半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左胫前中部可触及上下两处各0.5cm×0.5cm、1.0cm×1.5cm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
作者:刘庆阳;丁长伟;佟侍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创伤、感染、先天性骨病及肿瘤切除所致的节段性长骨缺损(segmental bone defect)的治疗一直是骨科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一般认为,小于6 cm的节段性缺损多可通过传统的自体皮质松质骨或人工骨移植基本恢复患肢的长度和功能[1];而大段长骨缺损的修复则较为复杂,目前临床运用广泛的方法为带血供的自体骨移植、牵拉成骨技术以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本文就近年来大段长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汪春阳;柴益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