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温福刚;刘君;李子辉;李晨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 生活质量, 肺肿瘤
摘要:为探求提高疗效和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自 2000-10/2002-09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同时 ,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益比奥, EPO)治疗,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性教学医院信息管理的地位和前景

    为强化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本文阐述了综合性教学医院信息管理的作用和地位,信息科的工作范围和基本职能,对信息管理的发展前景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作者:王秉康;陈香礼;李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牛磺酸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作用

    牛磺酸在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及临床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应用牛磺酸治疗 89例本病患者,与单纯基础治疗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

    作者:崔传斌;付春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药川芎嗪对慢性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目的为验证中药川芎嗪对心肌肥大心功能不全时改善心肌生物力学方面的功能.观察中药川芎嗪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纤维化动态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造成大鼠压力负荷模型.将 63只大鼠 SPSS软件采用随机分为 3组:假手术组( sham operated groups, SOG)、手术组( operated groups, OG)和手术+川芎嗪干预组( OG+川芎嗪).每组分为术后 1,2,4,7,14,21,30 d 7个时间点.采用组织病理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在各时间点大鼠心肌纤维化进行形态学和形态计量法上的比较.结果 (1) OG组光镜下显示出反应性纤维化和修复性纤维化阶段, OG+川芎嗪组心肌纤维化程度明显比 OG组减轻,未见修复性纤维化出现. (2)OG 组心肌血管周围纤维化( perivascular collagen area, PVCA)在术后 1 d( 2.09± 0.45)就已显著高于 SOG 组( 0.83± 0.06),以后平稳上升,而与此同时 OG+川芎嗪组 PVCA( 1.16± 0.06)显著低于 OG 组; OG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 (collagen volume fraction, CVF)在术后 2 d( 3.08± 0.56)已显著高于 SOG 组( 2.78± 0.64),从术后 21 d始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而 OG+川芎嗪组 CVF从术后 21 d( 4.69± 0.85)开始显著低于 OG组( 7.56± 0.88), P均 < 0.05.结论川芎嗪可减缓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胶原的沉积,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作者:任海玲;江时森;谢渡江;汪春晖;杭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针刺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增加 15~ 46倍,本病所致下肢截肢虽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然而良好的血糖控制并不能完全避免下肢截肢.采取综合治疗对减少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率可能是有益的.

    作者:孟玫春;齐云华;毛丽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 RA患者的影像学病情进展进行随访,探讨影响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预后的相关因素 ,为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 41例使用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 DMARDs)治疗的 RA患者双手相 X线进展情况进行 2- 9年随访,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发病年龄、病程、起病关节、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抗核周抗体、抗鼠食管角质层抗体、抗 RA33抗体、 HLA-DRB1 04等位基因等因素与 RA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 Steinbrocker分期有无进展将 41例 RA分为两组,有进展组及无进展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 4.7± 2.8)年和( 3.8± 1.5)年 , 差异无显著性 (P=0.155, 95% CI: 0.375- 2.280 ).只有 DRB1 04对 RA影像学病情进展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35, 回归系数 R=0.220, 期望值 Exp=6.753).结论 HLA-DRB1等位基因可作为估计 RA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林玲;肖征宇;黄少弼;许杰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干预抑郁症复发中的作用

    目的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规律的为期 3年的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并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对照,以探讨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干预抑郁症复发和康复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式,对 56例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及痊愈出院后定期干预 3年, 住院期间主要在每日查房时和个别心理治疗中穿插进行,患者家属探视和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要求患者半年内每月复诊 1次, 0.5~ 1.5年, 3个月复诊 1次, 1.5年后 6个月复诊 1次,在复诊时强化院内健康教育内容,以及针对患者心理变化,遇到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其复发.另设 42例进行常规药物及心理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复发率及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 2=18.971, P< 0.01).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服药依从性比较 (χ 2=19.717, P< 0.01),SDSS评分比较 (t=5.724,P< 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自杀发生率研究组 4%,对照组 17%, (χ 2=4.929, P< 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干预抑郁症复发.

    作者:杨静娟;吕建周;李桂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孕激素调节人成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β2的表达

    目的探讨孕激素对人成骨样细胞 MG-63细胞株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 1,TGF β 2表达的调节作用,验证孕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OP)的假设机制.方法人成骨样细胞系 MG-6购自美国培养物保存中心 (ATCC号: CRL-1427);用无酚红的 MEXX培养液培养,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间,用α磷酸奈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 BGP)含量. MG-63细胞用孕酮干预. ELISA检测 MG-63细胞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结果 MG-63细胞分泌的 ALP、孕酮促进 MG-63细胞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呈剂量依赖性( t=10.232~ 109.454,P< 0.001); 1× 10- 9 mol/L孕酮诱导 12~ 24 h促进 TGF β 1,TGF β 2蛋白质分泌,呈时间依从性.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诱导成骨细胞 TGF β 1,TGF β 2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增强成骨功能及骨基质合成,促进骨形成.

    作者:张红;廖二元;罗湘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强心冲剂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评价强心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大鼠行 40 g/L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剂量 40 mg/kg ,剑突下腹正中切口,分层打开腹腔,在肾动脉分支以上钝性游离腹主动脉,将 7号注射器针头平行置于腹主动脉上,用 4号手术丝线将腹主动脉和注射器一同结扎,然后缓慢将注射器撤出,关腹,分层缝合.使大鼠腹主动脉直径缩窄为 0.7 mm, 造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组给药后,采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取大鼠心肌的相同部位提取标本(左心室壁)冰冻切片经 40 g/L多聚甲醛固定 10~ 20 min后,经脱水脱蜡, NBT-BCIP显色,光镜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照相.评价强心冲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没有细胞凋亡;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每 10× 10视野 5.6 个;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每高倍视野 1.3个;强心冲剂中剂量组和生脉饮组心肌细胞凋亡数每高倍视野 2.7 个,心肌细胞凋亡数多于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而少于心衰模型组;强心冲剂低剂量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在各治疗组中多.结论强心冲剂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能明显改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赵英强;孙兰军;李惠臻;徐强;王保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参三七皂甙Rg1预适应对肥厚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

    目的应用血管紧张素 II刺激致新生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探讨参三七皂甙 Rg1( Rg1)对缺氧复氧( 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 AngII刺激致乳鼠( SD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细胞 H/R损伤前 48 h 给予 R g 10.01~ 10.00 μ mol/ L预适应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率、细胞生存能力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及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与 H/R损伤组相比, Rg 10.01~ 10.00 μ mol/ L 预适应组细胞表面积和蛋白含量分别减少 47.92 % 和 46.99 % ; 细胞生存率增加 37.98%,细胞凋亡率降低 85.29% ;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分别降低 56.25 % 和 70.78 %,一氧化氮含量增加 2.6倍.结论 Rg1预适应可显著减轻 AngII致肥厚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增强受损细胞生存能力,机制与抑制细胞凋亡、减少乳酸脱氢酶释放、增强一氧化氮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张晓文;饶曼人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 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 14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 50 ml的糖尿病患者 (膀胱组 )及 20例经 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 (正常膀胱组 )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浓度也较高 (t=3.095,P< 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游甦;王新民;古美华;陶细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含血停搏液对心肌细胞Na+-K+ATP酶的保护作用

    目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心肌细胞 Na+-K+ ATP酶活性降低,通过对比缺血再灌注后 Na+-K+ ATP酶活性改变,研究尼可地尔含血停搏液对心肌细胞 Na+-K+ ATP酶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生态离体兔心共生支持系统模型. 16个心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8只.分别采用尼可地尔超极化含血停跳液或者高钾去极化含血停跳液灌注.超极化含血停跳液由尼可地尔( 100 μ mol/L), Krebs-Henseleit液和兔血 1: 2混合配制.去极化停搏液由 St.Thomas' 液与兔血 1: 2混合配制,终 K+浓度 20 mmol/L.心脏停跳后以含血停跳液间断灌注,常温缺血 60 min.再灌注 60 min.采用电镜酶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前后心脏 Na+-K+ ATP酶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后两组中酶的活性均明显降低,高钾组较尼可地尔组减少更明显.结论尼可地尔对心肌细胞 Na+-K+ ATP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青;何蕾;江朝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运动强度和方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饮食治疗和运动康复是糖尿病的基本的治疗方法,而老年人随年龄增长运动量相应减少,故为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恰如其分的运动指导尤为重要,而指导患者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方式是老年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关键.

    作者:李晓莉;毋远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运动、昼夜节律和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索运动、昼夜节律和呼吸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 2000-01/2000-02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门诊收集 34名自愿受试者,于清晨 5 h和下午 5 h、运动前后分别记录心动周期信号,并测量和分析.用相继各心动周期的标准差( SDNN)作为心率变异性的一个指标.结果 10名受试者清晨 5 h和下午 5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均值分别为 30 ms和 29 ms,而清晨 5 h和下午 5 h两组心动周期数据汇成一组时的 SDNN增大至 262 ms;34名受试者运动前 SDNN的均值为 18 ms , 运动后的 SDNN的均值为 10 ms, 受试者运动前后心率变异性的差异非常显著( t=6.049, P< 0.01) ; 呼吸周期 I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与呼吸周期 J内的心动周期大差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t= 0.024, P >0.05). 结论长时程( 24 h)心率变异性指标 SDNN的正常值( 141± 39 )ms的基础之一是心动周期的昼夜差;运动是影响心率变异性的重要因素;呼吸对心率变异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大小次于心动周期的昼夜差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王卫;王方路;王天星;刘国传;肖守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国家公务员9个机关6052例高血压患病率分析

    目的用 1999年 WHO/ISH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 1978年 WHO标准对高血压患病率进行探讨.方法自愿体检者来自 9个国家机关的公务员 (含退休人员 )6 052人,男 3 494人,女 2 558人,年龄 17~ 91岁.由相同的医务人员对其全面体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血压按规定由专人测量、记录. 20岁以上按每 10岁 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结果进行χ 2检验.结果按 1978年 WHO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13.28%,高于 1980, 1991年全国普查患病率的 9.1%, 11.26%.按 1999年 WHO/ISH标准高血压患病率为 23.35%,其中男性组患病率为 28.24%,女性组为 16.75%,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P< 0.001).各年龄组患病率男性组高于女性组( P< 0.001),均随增龄而增高, 40岁以上更明显.边缘高血压者也随增龄而增加,到 80岁组有下降.收缩压等于 140 mmHg组,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05),但Ⅲ级高血压组则相反( P< 0.05).结论 1999年 WHO/ISH标准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 1978年 WHO标准的患病率,患病率随增龄有增高趋势,男性高血压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作者:汤千一;刘秀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痰隐血试验在8000例普查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肺癌早期检出的有效方法,探讨进行一级预防和康复干预的可能性.方法本文采用痰隐血试验作为肺癌普查中初筛检查,对抚顺钢厂在岗及离退休健康人员,门诊高危人群共 8 000例进行检查.分普查组 7 500例,高危组 500例.结果 8 000例中隐血阳性 504例(检出率为 6.3%);普查组的 7 500例中隐血阳性 396例(检出率 5.28%);高危组 500例中隐血阳性 108例(检出率 21.6%). 8 000例共检出肺癌 38例(检出率 0.475%)、隐血阳性检出 34例(检出率 6.74%)、阴性检出 4例(检出率 0.52%). 38例肺癌(中晚期 33例,早期 5例);其中腺癌 12例、鳞癌 14例、小组细胞未分化癌 11例、未定型 1例.结论初筛试验适用普查初筛;也适用于门诊高危人群定期自检;具备可到现场、省时、经济,有利肺癌早期发现等优点,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作者:白云霞;刘静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PASS监测软件与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应用 PASS软件监测临床用药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从 2002-04/09出院病历中,选择病情描述清楚,用药符合基本原则患者总体,用随机方法抽取 130例有效样本,用 PASS系统进行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审查.结果发生相互作用患者 62例 (47.6% ),其中 PASS系统发出严重警告 7例 (5.3% ),警告 18例 (13.8% ).结论 PASS系统对用药方案监测可有效地发现用药不合理,并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白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化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为探求提高疗效和改善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自 2000-10/2002-09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同时 ,联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益比奥, EPO)治疗,以评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温福刚;刘君;李子辉;李晨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F波在评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 F波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测定 106例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和 75名正常人下肢 F波短潜伏期、时限、波幅和面积,以及 M波波幅和面积.结果无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30例, F波时限增宽 8例, F波短潜伏期延长 4例, F/M波面积增大 2例.有神经病变的 DM患者 76例, F波短潜伏期均延长; F/M波波幅和 F/M波面积增大; F波时限在轻型 DPN患者中增宽,在重型 DPN患者中未见明显异常.正常人 F波短潜伏期上限( Y)与腿长( X)的函数关系为 Y=12.3+ 48.8X2.结论 F波可作为早期诊断 DPN的敏感指标,并可发现亚临床 DPN. DPN患者的近、远端神经节段均可受累,近端神经损害可早于并重于远端神经.

    作者:王真真;卢祖能;陈文明;王镇涛;曾庆杏;聂传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喘息、发热、咳嗽,活动不能,肺功能低下,焦虑,饮食欠佳,自身处理疾病能力差等问题点,呼吸科副教授、康复医师、 PT治疗师、心理医师、 ADL护师、营养师、理疗师、中医师、针灸师经会诊制定出康复目标及措施.治疗 2个月后,患者肺功能提高 12.82%,日常生活能力 Barthel指数提高 55分,自觉气短症状评定提高 2级.

    作者:门为;安晓芳;齐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训练组( n=34)和对照组( n=12),训练组进行为期 8周,每周 6次,每次 1 h的有氧运动,对照组照常生活.结果训练组患者经 8周运动后,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水平.

    作者:邵兰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