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田彤彤;胡晓华;杨国美;眭未凡;吴晶涛

关键词:神经鞘瘤, 非典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病理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转移.不典型表现包括少见部位、肿瘤多发、完全囊变、厚壁囊变、钙化、强化及转移,并分析CT不典型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 19例中,胃部3例,肠系膜根部4例,胰腺颈部1例,肾上腺1例,腹膜后10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2例;良性16例,恶性3例.19例中完全囊变8例,厚壁囊变4例,肿瘤供血血管强化3例;钙化2例;3例恶性神经鞘瘤中,1例出现肺转移.病理表现:19例神经鞘瘤镜下均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构成,Antoni A区含有较丰富束状排列肿瘤细胞,Antoni B区瘤细胞稀疏,组织内伴有囊变或黏液样变性;3例肿瘤内可见少量细胞核分裂象和不典型细胞.结论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较难,充分认识此类病变的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PA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CTPA间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提示意义.方法 回顾性搜集1012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的CTPA图像,以CTPA作为肺栓塞的确诊依据,对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各种CTPA间接征象进行卡方检验,计算各种间接征象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问接征象在急性肺栓塞和非肺栓塞患者中出现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包括:肺实变影、线性肺不张、心包积液、肺门部血管扩张、肺野内血管细小和下腔静脉返流.其中胸膜下楔形影的敏感性为16.8%、特异性为95.3%、阳性预测值为58%、阴性预测值为75.1%;胸膜下线性肺不张分别为17.9%、89.6%、39.7%、74.2%;肺门部血管扩张分别为3.2%、3.2%、60%、72.9%;肺野纹理血管细小分别为6.1%、100%、100%、73.7%;下腔静脉返流分别为21.1%、84.4%、34.1%、73.8%.结论 肺实变影、肺不张、胸腔积液是肺栓塞常见的间接征象.胸膜下楔形实变影、线状肺不张影、肺门部血管扩张、肺野内血管稀少对疑似肺栓塞患者具有提示诊断意义.

    作者:张正平;田兴仓;李文玲;孟淑萍;郭玉林;朱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病理表现.分析肿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转移.不典型表现包括少见部位、肿瘤多发、完全囊变、厚壁囊变、钙化、强化及转移,并分析CT不典型征象的病理基础.结果 19例中,胃部3例,肠系膜根部4例,胰腺颈部1例,肾上腺1例,腹膜后10例;其中单发17例,多发2例;良性16例,恶性3例.19例中完全囊变8例,厚壁囊变4例,肿瘤供血血管强化3例;钙化2例;3例恶性神经鞘瘤中,1例出现肺转移.病理表现:19例神经鞘瘤镜下均由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构成,Antoni A区含有较丰富束状排列肿瘤细胞,Antoni B区瘤细胞稀疏,组织内伴有囊变或黏液样变性;3例肿瘤内可见少量细胞核分裂象和不典型细胞.结论 腹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较难,充分认识此类病变的影像及病理特点,可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作者:田彤彤;胡晓华;杨国美;眭未凡;吴晶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对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和17例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就诊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并将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上述各种表现通过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7例原发性和17例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二者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低蛋白血症等12项临床表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显示只有淋巴管发育不良一项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包括肠道内和肠道外及淋巴管扩张、增生及淋巴异常返流等13项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可以显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诸多异常表现,包括肠道内、肠道外及淋巴管扩张、增生及淋巴异常返流等,但上述异常表现在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显示淋巴管发育不良可作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鉴别依据,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多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而后者很少伴有淋巴管发育不良.另外,原发性和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发病年龄和就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年龄偏小,后者年龄偏大.

    作者:魏海亮;张建梅;宋建美;张春燕;陈孝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应用进展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已成为乳腺疾病检查敏感的成像方法之一,能对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新辅助化疗反应性评估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为临床评估、选择佳个体化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依据,并可避免或减少有创性检查.本文就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肿瘤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吴海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56层MSCT全肝灌注对肝脏各肝段灌注的差异性研究

    目的 依据Couinaud八段法,应用256层MSCT行全肝灌注,测量得出正常肝脏各段及左右叶各灌注参数值并行统计学分析,为肝脏疾病灌注提供基本的参照依据.方法 搜集肝功能正常患者20例,应用JOG技术行全肝灌注扫描,扫描数据经灌注软件分析,依据Couinaud八段法得出肝脏八段及左右叶灌注各参数值,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各参数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本组病例测得正常肝实质灌注量分别为:肝动脉灌注量(HAP):(12.71 ±2.28)ml·min-1.100 ml-1;门静脉灌注量(HPP):(56.65 ±2.54)ml·min-1·100 ml-1;总肝灌注量(TLP):(69.88±1.92) ml· min-1·100-1;;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18.87±2.74)%;HAP/HPP=1/3~1/4.第Ⅰ~Ⅷ段间HAP、HPP、TLP与HAPI间比较的F值分别为1.653、0.138、0.154、1.419;P值分别为0.125、0.995、0.993、0.201,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左右时间HAP、HPP、TLP与HAPI间比较,t值分别为1.686(P =0.1)、-0.228(P =0.821)、0.407(P=0.686)、1.50(P=0.142),P值亦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的有效剂量为7.2 ~ 13.49 mSv,平均(11.45.± 1.74) mSv.结论 应用256层MSCT行全肝灌注,正常肝脏左右叶及各段各灌注参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殷允娟;侯海燕;王均干;吴国华;姜建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RI CE3D-SPGR对异常乙状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三维扰相梯度回波序列(MRI CE 3D-SPGR)对异常乙状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3例搏动性耳鸣患者行MRI CE 3D-SPGR检查,并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图像后处理,观察、测量和记录异常的乙状窦影像学表现.结果 19例均清晰显示异常的乙状窦,对应的乙状窦沟骨壁变薄,13例显示乙状窦通过骨缺损的部位突入蜂房内形成憩室,6例显示乙状窦前壁局部边缘毛糙欠光滑,呈“锯齿”状改变.结论 MRI CE 3D-SPGR对异常乙状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显示乙状窦沟骨壁缺损方面逊色于颞骨HRCT.

    作者:张永顺;杜昱平;米学伟;祝玉芬;许颜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在头颅MRI的影像学早期及后期改变.方法 采用GE Signa OvationExcite 0.35 T开放式永磁型磁共振成像仪,行头颅平扫+DWI功能成像.结果 11例正常,19例枕叶对称性信号异常,10例合并脑内其他部位异常.结论 反复持续的低血糖会引起神经损害,合并缺氧的患儿需重视血糖监测,并应在早期和后期进行MRI检查,以评估脑损伤程度及预测预后.

    作者:孙多成;杨春晖;肖忠;靳瑞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MRI表现,并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CCL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0例均为中老年男性,8例有乙肝病史,5例AFP阳性.病灶单发,肝右叶8例,左叶2例,呈椭圆形,结节状,边界较清.MR T1WI上病灶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上为相对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和反相位上病灶信号衰减,DWI多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动脉期呈不均匀轻至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相对低信号,病灶内有无强化的低信号区,4例病灶见环形强化的假包膜.结论 PCCCL具有一定特征的MRI表现,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并结合临床,将有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确诊依赖病理.

    作者:王瑜;陈自谦;李铭山;王运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扩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可疑小肝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可疑小肝癌(SHC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场MRI对100例可疑SHCC者同时行常规MRI和DWI检查,通过分析ADC值,并将小肝癌与非SHCC的ADC值进行ROC曲线分析,以确定诊断可疑小肝癌的合适ADC值.结果 100例可疑SHCC患者经手术病理或随访确诊为SHCC者66例,非SHCC 34例,其中退变结节19例,肝血管瘤15例.DWI、T1WI和T2WI对SHCC的检出率分别为97.3% (71/73)、89.04%(65/73)、86.3% (63/73).66例SHCC患者的ADC均值为(0.934±0.138)×10-3mm2/s,显著低于非SHCC患者的ADC值[(1.450 ±0.436)×10-3mm2/s](z=15.03,P<0.001).当ADC诊断界值设为≤1.21×10-3mm2/s时,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3.24%,准确性为85.29%.结论 DWI对SHCC的检出率高于常规T1WI和T2WI,SHCC的ADC值小于非SHCC的ADC值,DWI及ADC值在可疑SHC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平坤;邹煜;李铁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脑CT灌注对颅骨修补前后脑血流变化的评价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量的变化对评价早期颅骨修补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0例早期行颅骨修补手术患者在颅骨修补前3天和术后7 ~ 10天应用256排螺旋CT行脑灌注扫描,记录缺损处皮层、大脑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基底节和丘脑区域灌注图像上参数值.分析颅骨修补前后缺损处大脑皮层与健侧皮层,双侧大脑皮质,基底节和丘脑相关区域血流灌注数据的变化.结果 术前健侧与患侧对比无显著差异.术后缺损侧的皮层脑血流量(CBF)(t=5.565,P=0.001)、脑血容量(CBV)(t=7.437,P<0.001)均较健侧高.术前健侧顶叶CBF(t=-1.955,P=0.098)、CBV(t=-2.135,P=0.077)较术后低.术前患侧顶叶CBF(t=-2.405,P=0.053)、CBV(t=-2.133,P=0.077)较术后低,术前患侧皮层CBF(t=-4.407,P=0.005)、CBV(t=-4.663,P =0.004)较术后低,术前到达峰值时间均较术后长(P<0.05).结论 颅骨缺损早期(2个月内),缺损侧与健侧灌注量比较未见明显的下降.术后缺损侧皮层CBF及CBV的升高,提示修补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侧脑组织灌注,进而对患侧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因此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对创伤早期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卞戈;李敏;陈岗;付俊飞;李永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33例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后纵隔者16例,腹膜后者10例,肾上腺者4例,盆腔者2例,骶管内1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不规则形肿块多沿周围脏器呈嵌入性生长,邻近大血管被包埋或受压移位为其特征性表现之一.CT平扫呈低至中等密度,11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沙粒状钙化;MRI上,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或均匀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结论 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矫娜;徐坚民;龚静山;杨敏洁;孙黎明;凌人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ET/CT在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PET/CT诊断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价值.方法 15例疑肺部新生物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并经手术和病理诊断为机化性肺炎.分析其临床表现以及病灶的CT征象,测量病灶FDG大摄取值,并与同期66例周围型肺癌比较.结果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主要症状为咯血(8例),咳嗽(4例)和发热(3例).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呈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13例,大片实变1例,絮状1例.与周围型肺癌相比,病灶多呈多边形或不规则形(x2=27.305,P=0.000),贴近胸膜或位于胸膜下(x2=34.046,P=0.000),边缘模糊或毛糙或外围渗出(x2=39.777,P=0.000),少分叶(x2=16.848,P=0.000),而胸膜牵拉和毛刺两者无明显区别(分别为x2=0.007,P=0.932和x2=0.902,P=0.342).其FDG摄取值(SUVmax为3.7±1.7)与肺癌(SUVmax为10.4±5.4)有显著差异(t=8.298,P=0.000).2例PET/CT征象类似周围型肺癌.结论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其PET/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少数病灶难以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作者:吴建伟;卢海波;艾书跃;高红;孔杰俊;丁建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DSCT大螺距扫描技术联合应用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CT成像中应用前瞻性大螺距扫描技术与等渗低浓度对比剂时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将连续搜集的100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均采用前瞻性大螺距扫描技术,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及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实验组)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入组标准:心率<70次/min,窦性心律且律齐,心率波动范围在±5次/min以内.由两位有经验的心血管系统诊断医师利用双盲法以5分法评定系统对冠状动脉16段分支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利用Kappa检验比较观察者间的差异;对两组有效辐射剂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图像质量评分进行比较.Mann-Whitney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差异,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结果 100例受检者均成功完成检查.A组冠状动脉均分(4.7±0.8)与B组冠状动脉均分(4.6±0.9)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2,P=0.733);两位评价者之间的Kappa值为0.882(P <0.01).A组图像平均CT值[(379.5 ±54.8) HU]略高于B组[(367.1±66.9)HU],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664);两组间噪声、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略低于A组.B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0.47±0.08) mSv,较A组剂量[(1.19 ±0.13) mSv]降低约60.2%,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87,P<0.001).结论 DSCT使用大螺距扫描技术和低浓度对比剂进行冠状动脉检查时,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将辐射剂量降至0.5 mSv以下.

    作者:王涛;钱农;许轶群;徐烈富;潘昌杰;金莲;赵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黏液型脂肪肉瘤(MLS)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MLS,对其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内部结构及增强扫描特征进行回顾性CT影像分析,并探讨这些征象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18例瘤体平均大径12 cm;11例呈类圆形,7例呈不规则形;15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并侵犯周围肌肉;18例均表现为低密度肿块伴瘤内纤维分隔,其中4例伴软组织密度结节或肿块,7例伴脂肪密度灶,1例伴钙化灶,增强扫描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术后随访发现9例复发,其中5例伴发转移瘤,包括单纯肺外转移4例,肺内外转移1例.结论 CT在ML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林建浜;李仰康;江红;蔡爱群;周修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双相及单相抑郁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大脑局部一致性观察

    目的 利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识别双相抑郁(BD)和单相抑郁(UD)患者的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的差异.方法 对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7例BD患者和16例UD患者的fMRI图像进行后处理.结合α=0.05和低集群体积V=10503 mm3(389像素),计算3组间ReHo的差异.结果 在UD组,fMRI显示左中枕叶、右侧顶下叶、右侧楔前叶、左侧脑回ReHo增加;左侧海马旁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和左侧扣带回ReHo降低.在BD组,fMRI显示右侧岛叶皮层、左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左侧枕叶、左顶叶、左额上回和左侧丘脑ReHo增加;右侧小脑前叶、脑桥、右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额下回和右侧扣带回ReHo降低.它们两者间的RcHo图像有一部分重叠,但BD组患者丘脑的ReHo表现较UD组有明显差异(t=4.343,P<0.05).结论 静息态fMRI ReHo图像在鉴别BD和UD上具有应用前景,可反映两组患者在脑功能活动及神经生理等方面的信息,为BD及UD的临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邓达标;杨侃荣;梁敏杰;杨晓玲;方进;周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新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X线动态观察及分析

    目的 探讨新型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X线表现,以提高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新型早产儿BPD的36例早产儿不同时期胸片资料.结果 (1)原发病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RDS)21例,早产婴肺7例,肺部无明显异常8例.(2)新型早产儿BPD X线表现:①肺野暗化不透明(53%~75%);②充气囊泡影(19%~100%);③中后期肺过度充气(5%~75%);④早期可伴有斑点状阴影(2% ~33%);⑤线网状阴影(25% ~43%)及班片条片状阴影(21% ~43%);⑥心影轻度增大(12% ~ 29%);⑦晚期少数肺结构紊乱.(3)新型早产儿BPD早期X线征象:动态胸片肺部原发病征已好转、消失后或肺部原发病征轻仅肺纹理稍多或肺部无明显原发病者,出现肺野暗化不透明及/或充气囊泡影.结论 新型早产儿BPD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和胸部X线资料.单次胸片无特征性,但动态胸片肺野暗化不透明及充气囊泡影有特异性,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毕朝燕;刘栋志;周霞;荣嵘;陈卫红;郭杰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Meta分析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MSCT对OGIB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文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1篇,各研究间存在低度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敏感性、特异性与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52(95% CI0.46 ~0.59)、0.93 (95% CI 0.89~ 0.96)、12.66(95% CI 7.10 ~ 22.57);S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4,Q指数为0.7806;MSCT诊断OGIB的阳性率是胶囊内镜(CF)诊断OGIB阳性率的0.50倍(95% CI:0.23 ~ 1.06),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 MSCT在OGIB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E相比,MSCT对OGIB诊断的阳性率低于CE,但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邓灵波;李晓光;明韦迪;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b值DWI小ADC值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何种b值更有助于预测胶质瘤组织病理学级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胶质瘤患者术前MRI资料,比较3种b值(b=1000 s/mm2、b=3000 s/mm2、b=5000 s/mm2) DWI上各级别肿瘤的信号特征,并测量肿瘤小ADC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序列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小ADC值与肿瘤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b=5000 s/mm2 DWI图像上,92%(23/25)的高级别胶质瘤呈高信号,而80%(12/15)的低级别胶质瘤呈低信号.以高信号作为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诊断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92%和100%).(2)在b值相同时高级别胶质瘤的小ADC值明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3)肿瘤小ADC值与肿瘤级别呈负性相关,且在b=5000 s/mm2时相关性高.(4) ROC曲线提示当b=5000 s/mm2时,肿瘤小ADC值诊断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高.3种b值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b值DWI比标准b值DWI更能准确反映肿瘤细胞密度,应用b=5000 s/mm2 DWI肿瘤小ADC值更有助于对胶质瘤进行分级.

    作者:李培岭;张敏;张斌青;翟昭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泪腺转移一例

    患者 男,56岁.因发现右侧眼眶肿物10天入院.患者于10天前发现有眼眶一花生米大小肿物,眼球突出,无痛,偶感局部胀感,生长迅速.体检:右侧眼眶外上方可见明显隆起,基底可及一约3.5 cm×3.0 cm大小肿物,质韧,活动度差,右侧眼球运动障碍,视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AFP> 1210 ng/mL,HBsAg阳性,CEA为阴性.胸部X线未见心肺异常.CT:示右侧眼眶及右额窦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左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M RI:示右泪腺区、右额骨板障、右眶外皮下占位(图1A、B).B超:肝脏实性肿瘤,慢性肝病并脾大.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作者:王丽君;李金鹏;陈华;宋金龙;石丛丛;卜文哲;丛宁;韩明笑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高分辨MRI对颈动脉几何形态与斑块体积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MRI评价颈动脉几何形态与颈动脉斑块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30例经彩超证实的颈动脉斑块患者行高分辨MRI扫描,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分叉角(CCABA)、颈内动脉角(ICAA),计算ICAA/CCABA比值,测量颈内动脉起始相对位置角度.统计分析以上指标与颈动脉斑块体积之间的相关性,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经Spearman's秩相关分析,CCABA、ICAA、ICAA/CCABA比值与颈动脉斑块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起始处相对位置与斑块体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s系数为-0.279.结论 CCABA、ICAA、ICAA/CCABA比值与颈动脉斑块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颈内动脉起始处相对位置与颈动脉斑块体积呈负相关关系,即在颈外动脉后外侧至后内侧的范围内,颈内动脉起始处越靠近颈外动脉后内侧,斑块体积越小,越靠近颈外动脉后外侧,斑块体积越大.

    作者:黄刚;赵莲萍;张文文;周星;王平;谢小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