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量CT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后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曾俊杰;田志雄;曹阳;吴光耀;徐丽莹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 定量分析, 肺功能试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 探讨CT肺功能定量指标分析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后行3DCRT的52例患者临床随访资料.调取每位患者3DCRT之前与之后第1、3、6、9、12个月影像随访资料,由3位高级职称医师对肺部影像表现作出评价,并对发现的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分级,同时利用西门子工作站Pulmo软件进行CT肺功能定量分析,观察相关CT定量指标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CRT后第1个月CT肺功能定量分析发现:“PI-900/-801”值较放疗前降低(t=1.710,P<0.05),有42例减低,10例稍增高;“PI-800/-701”、“双侧肺的肺平均密度(MLD)”等数值较放疗前均无明显变化(t=1.315,P>0.05);而通过肺部CT影像形态学改变有22例.3DCRT后第3个月CT肺部定量分析示,“PI-900/-801”值52例均出现明显降低(t=2.573,P<0.01),患侧肺“PI-800/-701”及“MLD”明显增高(t=2.611;t=2.6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肺部CT影像形态学观察所照射肺野透亮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利用定量CT肺功能“PI-900/-801”指标能够发现3DCRT后第1个月复查肺部影像形态学结果为阴性的肺部放射性轻微损伤,其对临床提前干预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宝石能谱CT碘含量测定对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能谱CT定量碘基物质图对前列腺癌(PCa)及前列腺增生(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怀疑前列腺癌的患者行CT常规平扫与能谱增强扫描,获得单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图,测量动脉期、静脉期及实质期病灶的碘含量、单能量点75 KeV下的CT值.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CT发现38处位于外周带的可疑病灶,穿刺活检证实20处为PCa,18处为BPH.所有时相PCa及BPH两组的碘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动脉期PCa[(1.90±0.70)g/L],BPH[(0.99±0.32) g/L](P=0.01);静脉期PCa[(2.46±0.40) g/L],BPH[(1.89±0.41)g/L] (P =0.01);实质期PCa[(2.58±0.59)g/L],BPH[(1.90±0.51)g/L] (P =0.02).结论 宝石能谱CT定量测定前列腺病灶的碘含量是鉴别早期PCa及BPH的有用指标.

    作者:张晓斐;李剑颖;邹爱华;沙建军;路青;华小兰;许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一例

    患者女,51岁.无自觉症状,体检发现左肾上腺占位3周入院.影像学表现:腹部CT平扫示左肾上腺区椭圆形软组织团块,密度均匀,CT值约48 HU,大小约5.7 cm×5.0 cm ×2.0 cm,与左侧肾上腺分界不清.增强扫描示肿物三期未见明显强化(图1).CT拟诊:左侧肾上腺区良性病变,肾上腺来源可能.

    作者:徐妍妍;孙宏亮;王武;笪冀平;罗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定量CT评价三维适形放疗后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CT肺功能定量指标分析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后行3DCRT的52例患者临床随访资料.调取每位患者3DCRT之前与之后第1、3、6、9、12个月影像随访资料,由3位高级职称医师对肺部影像表现作出评价,并对发现的放射性肺损伤进行分级,同时利用西门子工作站Pulmo软件进行CT肺功能定量分析,观察相关CT定量指标变化.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CRT后第1个月CT肺功能定量分析发现:“PI-900/-801”值较放疗前降低(t=1.710,P<0.05),有42例减低,10例稍增高;“PI-800/-701”、“双侧肺的肺平均密度(MLD)”等数值较放疗前均无明显变化(t=1.315,P>0.05);而通过肺部CT影像形态学改变有22例.3DCRT后第3个月CT肺部定量分析示,“PI-900/-801”值52例均出现明显降低(t=2.573,P<0.01),患侧肺“PI-800/-701”及“MLD”明显增高(t=2.611;t=2.60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肺部CT影像形态学观察所照射肺野透亮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 利用定量CT肺功能“PI-900/-801”指标能够发现3DCRT后第1个月复查肺部影像形态学结果为阴性的肺部放射性轻微损伤,其对临床提前干预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曾俊杰;田志雄;曹阳;吴光耀;徐丽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能量CT成像在肺部疾病中的新应用研究

    一直以来,CT成像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T技术的每一次发展都会给肺部疾病的诊疗带来巨大变革.目前,能量成像作为一种崭新的CT成像技术开始走进临床工作,1973年CT的发明人Hounsfield在对CT的描述中提到用多个能量点成像以对物质的组成进行区分和定性;而能量CT成像的发展经历了双能减影和能谱成像两个阶段.

    作者:包如意;李梦颖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影像学诊断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影像学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梗阻及肾盂积水.输尿管病变位于左侧4例,右侧4例,双侧1例.X线表现为输尿管腔内充盈缺损和狭窄;在CT上均表现为边界清楚或模糊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有不同程度强化;2例MRI表现为T1WI上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的结节或肿块.结论 CT和MRI可显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受累的深度及范围,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CT和MRI优于X线.

    作者:沈岚;齐琳;吴昊;毛定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后、侧后入路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经后、侧后入路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方法 253例满足研究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后入路(A组,136例)及侧后入路(B组,117例)途径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医用臭氧.前者注射位置为盘内、突出髓核内及突出部神经根周围,后者注射位置为盘内及椎间孔附近椎旁间隙.术前和术后3个月收集调查问卷和/或通过电话调查完成所需数据采集.主要数据包括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其手术前后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253例患者均按预想成功实施臭氧注射治疗.两组患者除手术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三方面考察,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00),而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改变,A组明显大于B组(均示P =0.000),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疼痛(BP)维度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 =0.018).治疗优良率A组为90.4%,B组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且A组的显效率为41.9%,B组为27.4%.疗效优良的患者疼痛消退至VAS评分5以下的平均时间A组[(15±5)天]小于B组[(19±11)天](P=0.001).结论 相对于侧后入路穿刺途径,后入路穿刺途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效果较高,疼痛减轻程度较大,疼痛消退速度较快,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作者:俞志坚;周玉龙;罗文志;王保安;徐世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研究

    目的 比较CT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肺癌术前纵隔淋巴结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36例肺癌患者术前的CT和DWI资料,以病理结果为参照,对CT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对MR图像运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测量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计算CT和DWI相应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对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转移性胸部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值明显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0.000).CT诊断肺癌胸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62.1%、72.2%、59.3%、74.7%和67.9%,DWI分别为59.8%、87.4%、77.6%、74.8%和75.7%,DWI的诊断效果与CT未见明显差异(P =0.202),但特异性明显高于CT(P =0.004),准确性稍高于CT(P =0.080).结论 DWI及表观扩散系数值对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

    作者:贺伟;徐金萍;周新华;贺文;过丽芳;谢汝明;吕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腹腔内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一例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肿瘤(fo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tumor,FDCS)为一类起源于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endritic cell,FDC)的罕见恶性肿瘤,早于1986年由Monda等[1]命名并报道.迄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FDCS约100例,但多集中于FDCS的病理学及病因学,很少涉及到该病的影像学表现.我院病理确诊一例FDCS,有详细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林;崔磊;何伯圣;龚沈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纤维组织源性肿瘤的CT与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对照

    目的 探讨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黏液纤维肉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组织病理性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9例)、黏液纤维肉瘤(3例)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共检出肿瘤23个.侵袭性纤维瘤病7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5个呈浸润性生长,CT像上呈等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T2WI/FS上信号明显增高.肿块内夹杂线样、条索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个,均呈分叶状,边界模糊,密度/信号不均匀,常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明显欠均匀强化.黏液纤维肉瘤4个,2个呈膨胀性生长,2个呈浸润性生长,密度/信号混杂,MRI可清晰显示黏液样基质的特征性信号,T2WI上呈高亮信号.结论 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黏液纤维肉瘤均为纤维组织来源肿瘤,影像学见瘤体内数量不同的线样低密度或低信号影,但又有各自影像特点,与其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密切相关.MRI在反映病灶内成分方面优于CT.

    作者:张琳;汤光宇;姚建华;赵文荣;陈云燕;王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支气管动脉的CT解剖分型

    目的 探讨基于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的支气管动脉(BA)解剖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136例患者的动脉期CT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获得BA三维重组图像并将其分为6型,同时了解BA起始端的三维定位信息.结果 BA共计显示358支,其中右BA 188支,左BA 170支.R1L1型者占50.0% (68/136),R2L1型者占24.3% (33/136).在BA的解剖分型中,右BA常见于Ⅰ型(77/188,41.0%);左BA多见于Ⅳ型(110/170,64.7%).100% (77/77)Ⅰ型,59.3%(32/54)Ⅱ型和100% (9/9)Ⅴ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右壁,83.3% (40/48)Ⅲ型和56.4% (62/110)Ⅳ型BA起源于胸主动脉前壁.BA胸主动脉起始端位于气管隆突上下2 cm范围内者占85.6% (255/298).结论 BA的CT解剖分型结合其胸主动脉起始端的三维定位信息,对介入放射医师快速准确地实施BA介入手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周金亮;龚建平;钱铭辉;张伟;张博;蔡武;亓昌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基底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为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取无病变的全脑血管造影像100例,观测基底动脉的走行、分支及其穿支的开口部位.选取头部标本20例,经斜坡入路解剖观测基底动脉及其分支、穿支血管.结果 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25.47±3.65) mm、(3.46 ±0.46) mm,标本解剖的长度和外径分别为(28.52±3.45) mm、(4.52 ±0.24) mm,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正位、侧位血管直径分别为(3.46±0.46) mm、(3.12±0.31)mm,血管横径与前后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底动脉内腔呈椭圆形.基底动脉的穿支细小、密集,从基底动脉后外侧壁发出后直行进入脑实质.男、女性基底动脉血管造影的长度、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较女性的基底动脉长,直径粗.结论 基底动脉的血管造影与标本解剖对照观测对选择血管支架的类型和放置部位、防止术后穿支供应区域缺血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韩晓红;李晓鹏;李培;付升旗;范锡印;牛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的CT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CT表现.结果 (1)单发病灶4例,多发病灶9例,其中多发实变5例,多发肿块结节合并间质性改变3例,多发磨玻璃影1例;(2)实变影11个病灶,均见扩张“空气支气管征”,3例跨叶分布;结节共41枚,其中分叶34枚,边缘模糊31枚,胸膜下分布27枚,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11枚,“细支气管征”或“空泡征”28枚;肿块9枚,均为分叶状,边缘模糊7枚,“空气支气管征”7枚.结论 肺MALT淋巴瘤常表现为两肺多发实变、结节和肿块,扩张“空气支气管征”对诊断有提示意义;多发分叶状肿块和跨叶分布的实变,多发的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伴“细支气管征”或“空泡征”的分叶状结节,应考虑MALT淋巴瘤的可能.

    作者:周卫平;昝星有;陈宏伟;庄乃君;刘垚;姚选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对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对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4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的14例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资料,并与手术及胃肠镜或胶囊内镜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肠管不同程度扩张14例;肠壁增厚14例;肠腔液体CT值为3~12 HU,平均约7.1 HU;腹腔积液并肠系膜水肿11例;肠系膜结节9例.肠淋巴干返流8例;腹膜后或胸壁淋巴管扩张、增生及返流14例.结论 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CT可显示继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其肠道及肠道以外的淋巴管病变范围和程度,并可同时显示其继发病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魏海亮;陈孝柏;张建梅;宋建美;张春燕;段永利;赵君;傅岩;常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肝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病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共91个小肝癌病灶,分为小肝癌(1 ~3 cm)和微小肝癌(≤1 cm)两组,其中小肝癌63个,微小肝癌28个,均行CT(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与MRI[T2Wl、扩散加权成像(DWI)、梯度回波同相(IN-PHASE)、梯度回波反相(OUT-PHASE)、容积快速三维成像(LAVA)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两种检查.比较CT与MRI对两者的检出率.结果 (1)63个小肝癌,检出率高的序列是LAVA动脉期和CT动脉期,检出率低的序列是CT平扫,CT和MRI共12个期相和序列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28个微小肝癌,检出率高的是LAVA动脉期,低的是LAVA平衡期,12个期相和序列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7).(2)CT各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及MRI IN-PHASE、LAVA平扫、LAVA平衡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04、0.002、0.004和0.028、0.006、0.000),而MR-T2WI、DWI、OUT-PHASE、LAVA动脉期及LAVA门静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9、0.303、0.107、0.251、0.168).(3)CT和MRI对小肝癌、CT和MRI对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P=0.125).(4)CT与MRI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微小肝癌,CT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4),MRI对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23).结论 MRI-LAVA动脉期对小肝癌和微小肝癌的检出率高;MRI相对于CT更有利于微小肝癌病灶的检出.

    作者:张学琴;陆健;王霄英;缪小芬;张涛;梁宏伟;黄爱娜;丁丁;姜吉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SCT直接淋巴管造影(DLG)在弥漫性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弥漫性淋巴管瘤病的影像学资料,5例行DLG及造影后胸、腹、盆部CT检查,余4例行CT检查.9例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 9例中,8例累及脾,5例累及腋窝,5例累及颈部,5例累及腹腔及腹膜后,4例累及髂部及腹股沟,3例累及纵隔,3例累及腹壁,2例累及肺,1例累及肝,1例累及颅内硬膜下,CT表现为囊状低密度影,MRI表现为囊状长T1、长T2信号.8例累及骨,CT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影,MRI上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5例行DLG、造影后CT及胸导管探查示胸导管出口受阻,腹膜后淋巴管扩张迂曲.9例中有4例合并乳糜返流,1例合并锁骨上乳糜囊肿.结论 弥漫性淋巴管瘤病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异性,MSCT DLG可明确显示淋巴管的异常,可为其病因诊断及合并乳糜返流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直接信息.

    作者:孙莹;霍萌;张春燕;石峰;陈孝柏;金延方;沈文彬;王仁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DWI-MR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

    目的 前瞻性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MRI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继发阻塞性肺实变中的价值,并与PET/CT比较.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28 ~71岁,平均49岁)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并符合纳入标准条件的患者行MRI胸部扫描,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DWI扫描.在T2WI及DWI图上测量肿瘤与阻塞性肺实变区的信号值及背景噪声值,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量相应的ADC值,计算T2WI及DWI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的图像对比噪声比(CNR),测量ADC图上病变区(肿瘤及阻塞性肺实变)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s(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及统计分析.对常规T2WI及DWI-MRI图像的CNR,肿瘤与肺实变区域的平均ADC值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平均ADC值的比较均采用Mann-Whitney检验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 伴阻塞性肺实变的不同病理类型的中央型肺癌:(1)瘤体与阻塞性肺实变均能在DWI及PET/CT图像上区分开,其中5例在常规T2WI上不能区分;(2)DWI的CNR显著高于常规T2WI(P< 0.0001);(3)瘤体在DWI上呈明亮高信号,继发的阻塞性肺实变信号较低;(4)瘤体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其继发阻塞性肺实变的平均ADC值[(1.83±0.58) mm2/s vs(2.90±0.26)mm2/s] (P< 0.0001);(5)小细胞肺癌的ADC值显著高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P< 0.0001).结论 由于可以提供常规T2WI不能反映的信息,DWI-MRI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和继发阻塞性肺实变,其中ADC值可以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诊断参数.随着DWI-MRI的进一步发展,有望成为PET/CT的一种可替代检查方法.

    作者:杨蕊梦;罗良平;李龙;魏新华;刘灶松;江新青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卵巢静脉综合征的CT诊断

    目的 探讨卵巢静脉综合征的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的卵巢静脉综合征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见输尿管卵巢静脉骑跨处梗阻并其上扩张,其中4例右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右肾结石,其中8例为多发,右肾积水明显,肾脏体积增大,肾实质不同程度变薄,2例见膀胱结石.卵巢静脉直径5 ~13 mm,2例在子宫周围见到曲张静脉,1例左侧卵巢静脉直径>7 mm.结论 卵巢静脉综合征多为右侧卵巢静脉受累,其发生与盆腔淤血综合征有关,CT对卵巢静脉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宋黎涛;王瑞芝;周磐石;盛伟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MRS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外周带前列腺炎及2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RI及MRS资料,计算T2WI低信号区(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CC/C比值差异;同时以对侧正常区的波谱曲线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波谱曲线的异同.结果 前列腺癌CC/C比值为3.0±2.48,前列腺炎CC/C比值为5.2±7.0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06).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MRS曲线均表现为枸橼酸盐(Cit)峰明显下降,但前列腺癌胆碱(Cho)峰明显升高,而前列腺炎Cho峰无明显变化.结论 CC/C比值在鉴别外周带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中的价值不大,而Cho峰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Cho峰越高,前列腺癌可能性越大.

    作者:徐正道;张同华;陈建新;胡翼江;蔡惠芳;王兆平;李玉洁;严俊;缪惠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MRI表现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MRI的特征表现及其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的MRI表现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72例共计有结节192个,包括147个良性结节和45个恶性结节.良恶性结节的MRI表现在数目、形态(x2=95.02)、“包膜”(x2 =73.51)、囊变(x2=67.96)、实性部分强化特点(x2=77.41)及淋巴结肿大方面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无出血和/或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8,P=0.867).结论 结节MRI表现为单发、形态不规则、囊变少及实性部分强化不均可提示恶性诊断;无明确边界或瘤周有“包膜”样低信号影但不连续是恶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甲状腺周围脂肪间隙是否清晰,邻近组织器官是否受侵,是否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是鉴别良恶性结节的主要征象.

    作者:刘洁;徐海波;王耀宗;孔祥泉;刘定西;郭慧慧;王晶;代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诊断自发性肾动脉夹层并发肾梗死一例

    患者男,43岁.突发发热、左侧胁腹痛,进行性加重,既往无类似症状,无腹部创伤、结缔组织病、血管炎、感染和炎症.高血压病史4年,高时约170/120 mmHg(1 mmHg=0.133 kPa),平日服用降压药.体检:体温38.5℃,血压150/9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左脊肋角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其父3年前死于高血压脑出血.肾动脉CTA:左肾动脉开口位置略低于右肾动脉,左肾动脉中远段增粗,内见长约2.1 cm低密度线样影,将肾动脉分为真、假两腔,夹层延伸至左肾动脉前支起始处,前支腔内充满软组织密度充盈缺损,左肾中下部肾组织低灌注.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夹层和部分肾梗死.

    作者:齐琳;毛定飚;滑炎卿;沈岚;陈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