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虹;唐洗敏;刘雪峰
2002年9月~2005年5月,笔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78例,效果满意.
作者:徐照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疗效及该技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本组共10例,均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均为腺癌.结果:全组病人术后无胃排空延迟,无胆漏、胰漏、肠漏,无消化道出血发生.全组病例痊愈出院.结论:保留幽门不影响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根治的彻底性.本组病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进食早,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是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术式.
作者:李展宇;赵丽新;刘丽;陈国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烧伤或外伤后瘢痕挛缩性足下垂的修复方法,改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应用梯形瘢痕跟腱瓣治疗瘢痕性足下垂8例13侧,其中4例5侧足内翻严重者同时在内踝下加辅助切口矫正足内翻畸形.临床应用8例13侧,其中火焰烧伤4例,热水泥烧伤2例,化学烧伤1例,外伤1例.结果:8例13侧术后瘢痕跟腱瓣成活,未出现远端坏死;13侧踝关节均达到功能位复位,术后行走无跛行,但踝关节跖屈及背伸仍受限.结论:梯形瘢痕跟腱瓣技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安全;小腿后侧瘢痕松解彻底,跟腱充分延长,便于足下垂畸形矫正,是矫治瘢痕挛缩性足下垂可选择的方法.
作者:童仁联;李叶扬;梁达荣;司徒和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椎板截骨回植腰椎管扩大成形椎间盘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椎管狭窄症36例.术中应用薄骨刀于关节突的内侧缘斜形截骨,完整取下椎板及棘突,扩大侧椎管,切除突出椎间盘,回植椎板.结果:36例中31例获得6~36个月随访,优25例,良3例,可3例,差无,优良率90.2%.结论:本术式腰椎管扩大,减少瘢痕粘连,效果确切.
作者:刘祥清;许屾;张印峰;李国建;李洪恩;朱喆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的肺循环血流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年龄4~36(22.2±9.36)个月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循环的血流来源,分为单纯肺动脉供血(A型)、单纯体动脉供血(B型)和肺动脉、体动脉双重供血(C型)3种类型.结果:96例中A型56例,B型25例,C型15例.33.33%(32/96)合并单纯PDA,存在于TOF、PA-IVS、PA-VSD、DORV、SV、TGA和ccTGA中;7.29%(7/96)合并单纯体-肺侧支形成,存在于TOF、PA-IVS、PA-VSD和DORV中;1.04%(1/96)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体-肺侧支,诊断为PA-VSD.结论:婴幼儿肺血减少型复杂CHD中,多数病种同时合并PDA,体-肺动脉侧支通常在PA-VSD、TOF和DORV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在其它病种中较少见.
作者:张晓彤;刘迎龙;于存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1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技术,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33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79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71例(占89.9%),感觉异常8例(占10.1%);而切除肋间臂神经33例患者中30例(占90.9%)有感觉异常.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9a,112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宏辉;费慧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6例,术中同时行肩锁韧带和(或)喙锁韧带修补或重建.结果:随访6~20个月,按JOA肩部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15例效果优良,肩关节运动恢复正常范围;1例术后出现肩锁关节再次脱位并二次手术治疗.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良好方法.术中正确安放钢板、肩锁关节周围韧带修补或重建,术后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磊;宋恒平;申自权;张皓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在开展显微外科输卵管复通术的基础上[1],于2002年1月至2004年2月为6例输卵管结扎后复通吻合失败的病例实施了显微外科输卵管再复通术,随访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惠萍;曹卉;王全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眼科普通门诊患者中干眼症状况,分析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530例眼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裂隙灯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结膜荧光染色检查确定诊断.结果:530例门诊患者中,干眼症患病率为11.70%,其中>45岁、20~45岁、<20岁发病率分别为18.93%、8.90%、2.27%.女性、男性发病率分别为15.84%、6.17%.干眼症的发生与年龄、性别及职业明显相关(P<0.01或P<0.001).结论:不良的工作环境、过度用眼及配戴角膜接触镜等是干眼症发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严厉;顾宝文;司马晶;王晖;邓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1病例资料刘某,男性,38岁,因便秘10a于2005年3月13日入院.自幼排便正常,10a前开始出现便秘,3~4d排便1次,大便秘结成珠状,偶尔并腹胀;进食正常,无腹痛、呕吐,无发热.4a前便秘加重,须口服大黄、果导等药物方可排便.入院前10d曾出现肠梗阻症状,经保守治疗缓解.查体:发育正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包块,无压痛,肠鸣音稍活跃.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与直肠移行处稍狭窄,其近段逐渐移行变宽,乙状结肠扩张、冗长,近段结肠均扩张,24h后,结肠内仍有钡剂残留.入院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行肠道准备后于全麻下手术,术中见乙状结肠、升结肠肝曲均明显扩张,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及横结肠近端均见狭窄段.行结肠次全切除、直肠肌鞘拖出切除、升结肠与低位直肠吻合术,术中冰冻切片确定直肠远端切缘神经节细胞分布正常.术后病理:横、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膜慢性炎症,横结肠狭窄区可见肌层间神经节细胞减少,直肠狭窄区未见神经节细胞.术后随访5个月,排便基本正常,无大便失禁.
作者:戴金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髋关节内侧手术入路及如何避免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髋关节内侧入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耻骨肌由股神经支配占97.2%,由闭孔神经支配占2.8%;长收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71.4±23.2)mm(50~95mm);股薄肌由闭孔神经前支支配,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的距离为(138.8±35.1)mm(105~175mm);短收肌和大收肌的前部纤维由闭孔神经后支支配,进入大收肌的神经入肌点与同侧耻骨结节之间距离为(122.2±18.4)mm(102~145mm).结论:1、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为腰丛分支与股神经的神经界面,耻骨肌与短收肌、大收肌的间隙为股神经和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神经界面.2、手术入路中长收肌是手术的重要标志性结构,从该肌外侧缘深入经缝匠肌与长收肌之间再经髂腰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达病变部位路径;从其内侧缘深入即为从长收肌与股薄肌间隙经短收肌、大收肌与耻骨肌间隙(神经界面)到手术部位路径.
作者:叶斌;于光生;苗华;周建生;刘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股骨前外侧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6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按股骨前外侧手术入路对股外侧肌神经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股外侧肌神经恰位于股骨前外侧入路切口的深面,横跨股骨干,与旋股外侧动静脉的降支伴行,在距髂前上棘(149.6±105.4)mm、耻骨结节(136.8±113.2)mm处分支进入股外侧肌.结论:行股骨前外侧入路显露股骨上1/3时,用缝线标志或用橡皮筋牵拉股外侧肌神经及其伴行的旋股外侧动静脉降支至一侧予以保护.
作者:刘泉;叶斌;周建生;苗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临床上并非少见,但由于无统一的诊断命名,故本病的诊断较为混乱,临床上常与髋关节滑膜炎、一过性滑膜炎及髋关节扭伤等相混淆.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系统的治疗方法.本院自1987年至2003年共收治小儿髋关节滑膜嵌顿15例,经自创手法整复治疗均治愈.现就其诊疗、发病机理和预防的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陈树言;周清;刘逊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胫骨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胫骨骨缺损患者17例,骨缺损2~4cm者15例、4cm以上者2例,骨缺损部位在胫骨中段或中下段.均采用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髂骨移植术,其中直接缝合创口6例,行腓肠肌瓣覆盖骨折段11例.结果:随访36个月,17例骨缺损全部愈合,愈合时间9~23个月,平均14.6个月,下肢功能均正常.结论:交锁髓内钉加自体髂骨移植是治疗胫骨骨缺损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魏思奇;李保良;孙永建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材料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疗效.方法:经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手术修复腹壁巨大切口疝16例,其中初发切口疝12例,复发切口疝4例.结果:16例全部治愈,术后发生皮下积液3例.随访10个月~4a,无复发病例.结论:采用腹直肌后腹膜前置入人工补片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贲大刚;李仕青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乙状结肠间隐窝进行解剖学研究,为影像学诊断及肛肠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92例盆腔标本上观察乙状结肠间隐窝的位置、形态及构成,测量其长度、宽度及毗邻结构间的距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状结肠间隐窝出现率为100%,形态为卵圆形、弧形、圆形和三角形;经统计学分析,两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状结肠间隐窝的形成、位置、毗邻均较恒定,对该区域的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入路均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长月;李云生;所荣增;袁武;甘建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AO重建钢板治疗肱骨干下1/3段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AO重建钢板经后正中入路治疗不伴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下1/3段骨折35例,其中AO/ASIF A型13例、B型19例、C型3例.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按Rodriguez疗效标准评价,优27例、良8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AO重建钢板治疗肱骨干下1/3段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阴道缩短的方法及影响因素.方法:73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41例,阴道残端敞开缝合,术后多次行阴道扩张;B组32例,阴道残端闭合缝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测量阴道长度.结果:两组阴道长度分别为(6.57±0.63)cm、(4.78±0.46)cm(P<0.001).在A组中保留卵巢与未保留卵巢患者术后阴道长度分别为(7.01±0.36)cm、(6.25±0.68)cm(P<0.05);放疗与未放疗者术后阴道长度分别为(5.92±0.57)cm、(6.93±0.32)cm(P<0.05).两组盆腔感染率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一例发生疝及大出血.结论:宫颈癌根治术中阴道残端敞开缝合,术后多次扩张阴道对术后阴道有延长作用.保留卵巢、不放疗或卵巢移位、恰当的手术范围、术后减少感染是防止阴道缩短的积极因素.阴道敞开缝合不增加盆腔感染率和尿潴留发生率.
作者:李玉芝;李红雨;孙蕊;李燕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例进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VAS积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方便、安全、微创、恢复快、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建耀;廖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收集尸体和自然腐蚀的骨骼制作骨骼教学标本非常困难,我们利用教学使用后软组织破损严重的标本,进行了清除软组织、脱酸、脱脂等工艺处理,在脱脂过程中,尝试了脱脂液脱脂与沙埋脱脂结合的方法,较好的除去了骨骼内脂肪.在骨骼表面采用了漂白、修补、上漆等工艺,制作了一批质量好的骨骼标本投入解剖学教学使用.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洪虹;唐洗敏;刘雪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