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吴海玉;程锐;高丽娟

关键词:综合心理护理,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6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n=80)。A组按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常规进行护理。B组除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常规护理方法外,还要对患者术前认知、情绪和态度方面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 B组患者得到充分心理护理干预后其焦虑状况与A组比较,得到显著改善(P<0.05);同时B组患者的满意度与A组比较显著提高,平均住院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减少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丹参多种活性成分调节血管新生机制的研究概述

    [目的]探讨丹参多种活性成分对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为丹参防治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等血管新生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奠定基础。[方法]从血管新生的相关机制出发,查阅近10年国内外文献,分析总结多种丹参活性成分对内皮细胞、离体肿瘤细胞以及体内移植瘤的血管新生的调节机制。[结果]丹参的众多活性成分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能促进或抑制血管新生。但调节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丹参酮IIA、丹酚酸B,表现在调节VEGF、bFGF等促血管新生因子、MMPs、HIF-α、PI3K/AKT/eNOS通路等几方面。并且,丹酚酸B和丹参酮IIA对血管新生的调节具有双向性。[结论]丹参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作为一种血管新生调节剂,为防治血管新生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庄钦;毛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年龄组与低年龄组儿童川崎病临床特点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大年龄组(5岁以上)和低年龄组儿童(5岁以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大年龄组儿童KD临床表现的认识。[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浙江省台州地区诊治的KD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58例KD患儿中低年龄组共119例(75.3%),大年龄组共39例(24.7%)。研究发现,大年龄组儿童较低年龄组儿童皮疹发生率低(P<0.01);在使用丙种球蛋白前后,大年龄组儿童发热持续时间均较低年龄组儿童长,且冠状动脉病变及不完全KD的发生率较高。但两组之间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性、结膜充血、手足硬肿、淋巴结肿大、脱皮等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检查发现大年龄组比低年龄组的血沉、血红蛋白及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并且与低年龄组比较,大年龄组急性期有炎症因子的高表达。[结论]大年龄组儿童不完全KD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均较高,其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可能与剧烈的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郑优敏;范海玲;解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陈华德教授针灸治疗虚证颈性眩晕的经验

    [目的]总结陈华德教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陈华德教授临床实践中对颈性眩晕辨证施治的要点和典型案例,阐述陈华德教授运用标本兼治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的临床经验。[结果]陈华德教授分别以疏经通络法、补肾益气法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陈华德教授运用疏经通络法、补肾益气法及特色疗法治疗虚证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方乌连提取物镇痛、抗炎、止泻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乌连提取物的镇痛、抗炎、止泻等药效学作用。[方法]分别采用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甲醛刺激观察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醋酸致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抗炎作用;番泻叶和蓖麻油致腹泻法观察止泻作用。[结果]复方乌连提取物能抑制由高热、醋酸以及甲醛刺激所致的小鼠疼痛;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和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能延长番泻叶与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潜伏期,并能减少小鼠腹泻次数。[结论]复方乌连提取物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止泻作用。

    作者:李海清;吕圭源;陈素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外治尖锐湿疣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选择于我院门诊就诊并确诊为尖锐湿疣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LED-IB型光动力治疗仪,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88.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光照部位出现轻度红肿,均无糜烂、溃疡及感染、疤痕形成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和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中药治疗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吴咏梅;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拟头痛方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痛方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54例无先兆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予以消炎痛、麦角胺咖啡因片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27例服用自拟头痛方。两组均治疗5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27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27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0.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头痛方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皇甫烨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何首乌成分、药理及毒副作用相关的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何首乌在成分、药理和毒副作用方面的研究情况。[方法]查阅CNKI、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何首乌的研究文献,按成分、药理和毒副作用研究3个方面进行分类、汇总。[结果]①相关成分研究:何首乌主要含有二苯乙烯类、卵磷脂、蒽醌类、黄酮类、鞣质、微量元素等成分,二苯乙烯苷TSG及蒽醌类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时间及炮制工艺对成分含量有影响,其中炮制工艺尚能影响何首乌的成分组成及功效;大孔树脂分离法是目前何首乌中TSG及蒽醌类成分富集分离的主要方法。②相关药理及毒副作用研究:何首乌及其TSG等成分具有降脂保肝、抗氧化、抗骨质疏松、降血糖、抗抑郁、抗菌抗肿瘤等作用,降脂保肝是其主要作用。长期大量摄入何首乌可致可逆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肝功能指标异常,胆汁代谢紊乱等;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可能物质为鞣质及蒽醌类成分,其中蒽醌类成分为何首乌中具有毒效双重性的成分,实际应用应慎重。[结论]降脂保肝是何首乌主要的药理作用,二苯乙烯苷为保肝降脂主要活性成分;蒽醌类成分为何首乌中具有毒效双重性的成分,应根据用药目的,谨慎使用。作为临床常用保肝中药,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可作为何首乌的新研究点之一;生何首乌及其不同炮制品之间的降脂保肝作用的比较及其成分-药效间的相关性等,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楼招欢;吕圭源;俞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失语症及舌三针治疗机理浅析

    [目的]概述现代医学和祖国医学对失语症的认识,分析舌三针治疗失语症的机理。[方法]从中西医病因、病理、治法等方面对失语症进行总体论述,进而从穴位分布、经络循行、局部解剖以及实验研究等多角度分析舌三针治疗失语症的机理。[结果]现代医学对失语症分类、机理、评定研究深入,祖国医学侧重治疗,干预手段较多。舌三针穴位,位于咽喉部,与心、脾、肾等多条经络相关,针刺能够改善局部循环,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对多种生物因子表达有积极的作用,能促进语言功能恢复。[结论]失语症的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舌三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疗效,值得传承推广。

    作者:韩德雄;张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β-榄香烯诱导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β-榄香烯(β-elemene,β-ELE)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c-myc、hTERT、microRNA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β-榄香烯处理U251细胞株24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c-myc、hTERT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c-myc、hTERT蛋白的表达;基因芯片检测β-榄香烯处理对细胞表达microRNA的影响,并以Real time-PCR法验证其中miR-654-3p、miR-431、miR-150和miR-1976的表达水平。[结果]β-榄香烯明显诱导U251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组(0μg·ml-1β-ELE)相比,实验组(100,200,300μg· ml-1β-ELE)的细胞凋亡有所增加,凋亡程度随着β-ELE的浓度增大而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β-榄香烯抑制了c-myc、hTER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0μg·ml-1β-ELE)相比,实验组(50,100,150μg·ml-1β-ELE)的c-myc、hTER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都有所下降,下降程度随着β-ELE的浓度增大而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基因芯片和Real time-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0μg·ml-1β-ELE)相比,实验组(150μg·ml-1β-ELE)miR-654-3p、miR-431、miR-150和miR-1976的表达有所上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β-榄香烯诱导了U251细胞凋亡抑制了c-myc、hTERT基因mRNA与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了miR-654-3p、miR-431、miR-150和miR-1976的表达水平。因此,β-榄香烯诱导U251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抑制c-myc、hTER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上调microRNA来实现的。此机制为抗肿瘤药物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俞雯雯;张航;葛卫红;史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明代养生学发展成就与特点

    [目的]总结明代养生学的成就与特点。[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广泛阅读明代养生学相关著作,总结这一时期养生学成就与特点。[结果]明代养生学著作明显增多,内容简析明了,通俗易懂;养生偏重于养命门;防重于治,食疗养生日渐兴盛;图文并茂,气功养生广为流传;批判各种迷信鬼神说,倡导科学养生。[结论]明代医家继承发展了历代医家的养生学方法,并进一步将养生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

    作者:王亚萍;年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培美曲塞二钠一线治疗老年Ⅳ期肺腺癌4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pemetrexed, PEM)单药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细胞学或组织学确诊的48例老年晚期肺腺癌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 ce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均接受单药PEM化疗,培美曲塞二钠以500 mg/m2,第1d静脉滴注,21d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观察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结果] CR 1例,PR 20例, SD 15例,PD 12例,RR43.8%,临床获益率(CBR)75.0%,平均疾病进展时间TTP 11.2月;生活质量改善50%,稳定33.3%,有效率达83.3%;化疗相关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无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结论]单药PEM一线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而毒性反应较轻。

    作者:许建伟;张海兵;郑少俊;茹利新;纪鹏天;俞根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保胃气以防六经传变

    [目的]探讨保胃气思想在六经传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总结保胃气思想在六经传变中的运用。[结果]书中多以胃气强弱作为六经病发展转归的关键因素,并在六经病的辨证论治中,始终将保胃气作为治疗六经病的基本准则。病在三阳,祛邪保胃气,病入三阴,扶正保胃气。[结论]张仲景在临床中非常重视胃气的作用,并将保胃气的治疗思想贯穿于《伤寒论》的始终。其中,在六经传变方面,保胃气思想表现的尤为突出。

    作者:冯兴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合作式学习对培养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合作式学习对培养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为护理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校2009级护理学专业学生6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实验组利用课余时间以“第二课堂”为载体进行学习,采用合作式学习方法;对照组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自编问卷、自我效能量表以及期末考核成绩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问卷显示,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有所提高,实验组的自我效能和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合作式学习能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护理临床实践的需求。

    作者:陈俐娜;杨露霖;宋冰冰;王悦琳;沈翠珍;孙文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糖控制水平对神经源性肺水肿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对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伴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a,SHG)患者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主要指标的影响,评价血糖控制对NPE伴SHG患者肺水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对51例NPE伴SHG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6例),以持续胰岛素静脉微泵输注治疗方案控制血糖于4.4~8.3 mmol·L-1;对照组(25例),控制血糖于10.0~11.1mmol·L-1,两组其他常规治疗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开始3d的CI、ITBVI、GEDVI、EVLWI、PVPI、CVP等PiCCO监测指标,血糖与ITBVI、GEDVI、EVLWI、CVP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患者结局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的血糖、EVLWI及APACHE Ⅱ评分变化。[结果]研究组CI与氧合指数(PaO2/FiO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TBVI、EVLWI、PV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血糖与EVLWI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01),与PVPI、ITBVI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01,r=0.52、P<0.05),而与GEDVI、CVP无显著相关性(r=0.17,P>0.05,r=0.20,P>0.05);血糖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57、P<0.05)。死亡组血糖、EVLWI水平、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改善NPE伴SHG患者的PiCCO监测主要指标,减轻肺水,血糖控制水平与PaO2/FiO2负相关,可结合PiCCO监测主要指标更好地评估病情及预后。

    作者:沈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析道家思想与养生

    [目的]讨论道家思想对养生的影响,为中医养生建立道家理论支持。[方法]通过道家无为而治、返朴归真、治未病、崇阴贵柔等思想对养生的影响,总结道家思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结果]道家思想在中医养生中有着重要作用,道家养生强调虚无淳真,归属于自然,使生命重回原始的状态,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并且重视对人体阴气固护,着重调养五脏以充养。[结论]道家思想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重要思想之一,是支撑祖国文化的瑰宝。中医养生是其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清静思想、返璞归真的自然思想、形神兼养的治未病思想、崇阴的贵柔思想对中医养生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李爱民;孙广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附子中双酯型、单酯型、非酯型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明确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及非酯型生物碱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足趾容积变化的影响,初步明确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左后足趾皮内一次性注射弗氏完全佐剂(FCA)0.1mL/只造模,2W后,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单酯型生物碱组、双酯型生物碱组及非酯型生物碱组,各给药组灌胃给予相应生物碱药液,给药2W后,检测血清中NO及TNF-α含量,造模及给药期间同时记录体重及足趾容积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增长均受到抑制(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血清中NO、TNF-α含量亦显著性降低(P<0.01),单酯型组及非酯型组在降低NO作用上较双酯型明显(P<0.05);且各给药组大鼠的足趾容积显著降低(P<0.01),其中单酯型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附子中单酯型、双酯型及非酯型生物碱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中单酯型生物碱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张成龙;尹华;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穴位贴敷按摩在多指再植术中镇静作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按摩在多指再植术镇静作用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2例行多指再植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单纯用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按摩联合镇静。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镇静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显优势(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按摩在镇静作用中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舒适度高,适合在连续臂丛麻醉下行多指再植手术时的镇静需要。

    作者:李银飞;魏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及提升对策--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类学生为分析样本

    [目的]探索适合中医药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通过对浙江中医药大学临床、中医、针推、康复、听力、医学影象、药学等7个专业医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样本,分析目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生人文素养现状,阐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生成才的必要条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在人文教育方面采取的相关措施还是满意的,但学校在重视程度、观念更新、制度配套、具体措施等方面等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改变观念和思路,树立现代医学教育观,立足第一课堂,拓展第2课堂,让医学人文精神贯穿有形教学和修身成才实践等对策和途径。[结论]加强中医药院校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本文提出的诸种途径和方法切实可行,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亦显而易见。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缪希雍关门弟子马兆圣考

    [目的]探究明代医家马兆圣的生平。[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马兆圣的生卒年代、亲友关系、医学著述、师承脉络和医学成就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考证。[结果]马兆圣,字瑞伯,号无竞,自号遇丹道人。为明代江苏常熟人,其生卒年代大致为1570~1650年。父为马元俊,弟为马兆祯,共有四子:马觉字伯先,马察字仲昭,马梦桂字秋卿,马廷桂字丹谷。其医学著述有十多种,但多散佚,仅存《医林正印》全本和《谈医管见序》全文,为缪希雍的关门弟子。其用药首重炮制修合,临证和著述俱丰。[结论]对马兆圣的全面考证,为分析其医学成就提供了重要史料,便于深入研究缪希雍的师门脉络、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

    作者:武亮周;黄作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药有效组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综述中药有效组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询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明显的多种中药组分对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概况。[结果]多种中药有效组分可以通过:①增加内源性抗氧化酶或抗氧化物质的活性或/和合成,减少氧化产物的生成,减轻氧化机制造成的再灌注损伤;②通过增加Ca2+Mg2+-ATP酶及Na+K+-ATP酶的活性,调节离子转运,减轻钙离子超载;③减少IL-1、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反应;④调节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⑤调节舒血管活性物质前列环素(PGI2)和缩血管活性物质血栓素A2(TXA2)释放,改善内皮功能等途径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中药有效组分可有效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目前研究存在受试物质量控制缺乏、重复性差、受试物各成分间相互作用机制不明、有效成分不清、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今后研究应考虑中医药作用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阐明中药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作者:李寅超;何永侠;郜凤香;郭丽丽;林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