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保;冯文明;俞建平;杨勇;唐成武
1稿件要求1.1稿件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层次清晰,文字精炼,数据准确,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1.2稿件请寄打印稿,亦可用16开单面方格纸誊写,字迹端正。简化字以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为准,不用繁体字和异体字(中医文献考证除外)。外文请打印,必须分辨出大小写、上下标、正斜体,非英文要注明语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搽剂对外阴白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外阴白斑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用自制搽剂,Ⅱ组用2%丙酸睾丸酮软膏涂抹,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I组总有效率88.3%,Ⅱ组总有效率30.0%;随访3个月后,I组复发率为15.1%,Ⅱ组复发率为77.8%。[结论]自制中药搽剂对治疗外阴白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星;马彦玲;仲文玉;张少华;孟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AC)并接受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20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OEM治疗,其中2例出现食管穿孔,有纵膈和皮下气肿,无临床症状,1周后自行气体吸收;5例在建立隧道时出现黏膜破损,用钛夹夹闭。其余病例未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6.4d,术后3~10d出院。术后第6d、1个月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症状的程度明显减轻或频率明显降低。[结论]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与评估、并发症的监控、做好饮食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丽萍;张烁;吕宾;孙翠萍;何碧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作者:徐学方;吴冰;单方军;吴天泉;沈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鲜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 )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IVF-ET方案促排卵治疗,治疗组移植后加服中药补胞汤,持续至移植10~12d后检测血HCG,并比较两组着床率。将着床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着床后观察组21例和着床后治疗组22例,着床后治疗组加服中药温肾安胎汤至B超确定临床妊娠日。比较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先兆流产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胚胎着床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后治疗组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低于着床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着床率,降低临床妊娠患者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胡欣欣;孙云;马大正;钱艳清;徐道芬;颜晓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张婷婷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教授临诊,总结张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妇女产后身痛的经验与思想,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张教授认为产后妇人气血俱虚,临证采用具有扶羸补虚、治病纠偏作用的膏方,在治疗产后身痛诸疾中能取得较好疗效。且膏方口感优于汤药,其副作用较小,尤适宜产妇服用。两则验案,均予以佐证。[结论]膏方用药全面,药效平和,在产后调理等妇科慢性病的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结合妇女经带胎产生理病理特点,从个体化辨证体质入手,重视标本正邪、寒热阴阳、脏腑冲任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调理身体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袁雪菲;曹阳;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汤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心阴不足型GAD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天王补心汤、帕罗西汀、天王补心汤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3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中西药组治疗前后HAMA下降程度明显,且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的副作用低于西药组。[结论]天王补心汤治疗心阴不足型GAD能起到与帕罗西汀相同的疗效,且中西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张晗;毛丽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寻《内经·灵枢》及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根结、标本的含义、发展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经络理论中根结、标本的释义及联系,同时对根结、标本与气血、特定穴、气街、四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根结和标本理论上相近而不相同,根结重具体上下位置,标本重两端区域。气血由根本部而出,途径根、溜、注、入以及五输穴,到达结标部位的头、募穴、背俞穴、下合穴等,与气街、四海分布位置吻合。为“远道取穴”和“根-过-结”配穴等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根结、标本理论是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于临床辨证、取穴配方以及特定穴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在应用方法理念上的延伸,也对扩大治疗疾病的范围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乐星;齐瑞;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补养而愈”“调和脾湿”“升举而安”“燥湿而后除”“寒凉而愈”等,用之临床效佳。[结论]戴思恭结合前人对泄泻的论述,并在师承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破前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维,提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的观点,给后人提供了更开阔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对泄泻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胡玉翠;汪伟;段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规律,拓展临床选穴应用思维和方法。[方法]查阅大量临床文献,选取太溪和特定穴配伍的相关文章,提取并归纳选穴思路,总结配伍规律。[结果]太溪治疗作用广泛,其中太溪多与心包经、心经、肝经的原穴相配,体现心肾相交、肝肾同源,与络穴合用则多采用异经原络配穴来加强气血流畅,与膀胱经经穴相配常常用于止痛。[结论]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应用中,医家选穴少但注重针感,灵活运用诸如原络配穴的方法,综合考虑五行生克、经脉表里、脏腑虚实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整体观,配伍选穴即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杜萍;刘奇;左甲;吴巧凤;余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低价、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101例SAP于常规综合治疗、早期短时间断血液滤过(intermittent short veno-venuous hemofiltration,ISVVH)、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PD+ISVVH治疗方法下的费用、住院时间、开腹手术比例、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各组的比较。[结果] ISVVH组、CVVH组、PD组、PD+ISVVH组分别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均显优势(P<0.01或P<0.05);PD+ISVVH组住院时间、死亡率、开腹手术比例、腹内高压持续时间在与其他组的比较中均显优势;费用的比较中,CVVH组费用高,PD组与PD+ISVVH组费用相当,也明显低于其余各组( 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D+ISVVH组均显低明显,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PD+ISVVH是一种有效、价廉、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治疗SAP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加保;冯文明;俞建平;杨勇;唐成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和药物以测胃气之盛衰。药食后发热则胃气受损、疾病难愈,不发热则胃气尚存、疾病易愈;腹中转矢气则胃气实、可攻下,无矢气则胃气虚、不可攻下。能食代表中焦实热、胃气来复或中焦虚极;不能食者根据伴随症状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通过观察大便的数量、颜色、形状、次数、气味,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瘀血。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趺阳脉(冲阳脉)浮、太溪脉小于趺阳脉均是有胃气的表现。[结论]《伤寒论》常通过试药食、问饮食、审大便、切脉博来判断胃气的盛衰和戾、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作者: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0.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于亮;蒋伟宇;赵刘军;马维虎;徐荣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金元医家李东垣的奠基之作《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本质以及内伤与外感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立论背景的研究,分析该论中主要的十三辨,进而思考辨惑的本质;同时联系李氏代表著作《脾胃论》中对解表药(风药)升发阳气作用机理的阐发,并与张仲景《伤寒论》等学术思想相比较,讨论外感风寒与内伤脾胃的对立与转化关系。[结果]发现《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实质并非在于病位之表里,而在于病证之虚实;从风药的作用机理以及表证、风药与脾胃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内伤与外感病存在相关性。[结论]对《内外伤辨惑论》辨虚实本质的揭示及对解表药作用本质、内伤和外感相关性的认识,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打开一些思路。
作者:陈震萍;牟重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治病救人,一方面要提高师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健全考核机制、优化办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其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专业素养。[结果]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提升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结论]只有通过以上诸法,才能构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孙忠人;李超然;张秦宏;岳金换;刘德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测电针刺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本次试验共纳入患者38例,将试验病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刺激足三里穴。10d后观察2组患者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水平,并测定腹痛及腹胀评分等变化及首次肠鸣音、自主排便恢复时间。[结果]电针组有效17例,治疗组有效16例。治疗后电针组患者血IL-10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腹痛及腹胀评分变化下降更为明显(P<0.05),首次肠鸣音及自主排便恢复时间也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能增加血IL-10水平以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加快胃肠道通气恢复的时间,缓解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桑怡;何嘉莹;何侠垠;王小奇;刘庆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硬膜外麻醉后的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中药组根据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轻、中型分别予中药镇痛1号方,重型予中药镇痛2号方治疗,对照组不分疼痛程度,均予曲马多对症止痛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并进行比较,疗程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副作用,停药后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中药各型有效率分别为91.7%、87.0%、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镇痛方治疗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建明;王云卿;曲丕盛;王振;郑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银莱汤加减治疗小儿肺胃积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的科研设计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来门诊就诊的肺胃积热型感冒患儿40例,给予口服银莱汤加减治疗,门诊随访观察,根据疗效标准评价当次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银莱汤肺胃同治,清宣并用,对小儿肺胃积热型感冒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国凯;于河;谷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