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52例疗效分析

徐学方;吴冰;单方军;吴天泉;沈良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医传承”专栏特别征稿启事

    作者:《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右归饮含药血清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抗氧化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右归饮含药血清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右归饮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Ⅰ组、药物Ⅱ组。模型组和药物I组以600μM H2O2作用2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空白组、药物II组照常培养,2h后药物I组和药物II组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空白组和模型组则分别加入等量空白血清。各组干预24h后通过倒置相差数字成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密度、MTT比色法检测细胞OD值,并分别于24h、48h、72h通过Realtime-PCR测定空白组、模型组、药物Ⅰ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药物Ⅱ组细胞密度显著增高,形态完整,且OD值高于空白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用右归饮含药血清干预后,药物Ⅰ组细胞密度增高,形态较为完整,OD值高于模型组(P<0.01);PCR结果显示药物Ⅰ组细胞的VEGI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24h,48h,P<0.01)。[结论]右归饮含药血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对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VEGI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徐涛涛;金红婷;廖菲;童培建;吴承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家兔食管下括约肌L型钙通道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旋覆代赭汤对酸和胆汁混合致反流性食管炎家兔食管下括约肌(LES)L型钙通道的调控机制。[方法]制备家兔反流性食管炎模型,用硝苯地平(nifedipine)阻断L型钙通道,比较各组LES环行肌L型钙通道阻断前后张力幅度的差异。[结果]L型钙通道阻断前后各组LES环行肌张力比较:正常组、全方组、甘升组、去苦降组、去升降相因组LES环行肌钙释放相、内流相张力均高于模型组(P<0.01),而苦降组、升降相因组、去甘升组LES环行肌钙释放相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组与全方组LES环行肌钙释放相、内流相张力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酸和胆汁混合致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家兔LES环行肌张力下降,与L型钙通道功能障碍有关;旋覆代赭汤可以通过调控L型钙通道提高LES环行肌张力,各拆方组中以甘升组作用显著。

    作者:张俊杰;吴茂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腰背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镇痛方分型治疗硬膜外麻醉后的腰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中药组根据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轻、中型分别予中药镇痛1号方,重型予中药镇痛2号方治疗,对照组不分疼痛程度,均予曲马多对症止痛治疗,1个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并进行比较,疗程结束后记录并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中药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有6例出现副作用,停药后缓解,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中药各型有效率分别为91.7%、87.0%、8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镇痛方治疗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建明;王云卿;曲丕盛;王振;郑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络理论中根结标本发展及应用浅析

    [目的]探寻《内经·灵枢》及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根结、标本的含义、发展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经络理论中根结、标本的释义及联系,同时对根结、标本与气血、特定穴、气街、四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根结和标本理论上相近而不相同,根结重具体上下位置,标本重两端区域。气血由根本部而出,途径根、溜、注、入以及五输穴,到达结标部位的头、募穴、背俞穴、下合穴等,与气街、四海分布位置吻合。为“远道取穴”和“根-过-结”配穴等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根结、标本理论是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于临床辨证、取穴配方以及特定穴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在应用方法理念上的延伸,也对扩大治疗疾病的范围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乐星;齐瑞;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移植后应用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肾安胎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观察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鲜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 )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IVF-ET方案促排卵治疗,治疗组移植后加服中药补胞汤,持续至移植10~12d后检测血HCG,并比较两组着床率。将着床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着床后观察组21例和着床后治疗组22例,着床后治疗组加服中药温肾安胎汤至B超确定临床妊娠日。比较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先兆流产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胚胎着床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后治疗组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低于着床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着床率,降低临床妊娠患者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胡欣欣;孙云;马大正;钱艳清;徐道芬;颜晓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目的]论述部分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COPD表型研究相关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对部分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慢性支气管炎及频繁急性加重表型、肺气肿表型、全身炎症表型、FEV1快速下降表型、重叠综合症表型分别可能对应中医寒痰阻肺、肺肾气虚、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互结证型。[结论]提出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在概念构成、影响因素、分型目的上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强调COPD患者的分层治疗,提供中医药在COPD防治工作方面的理论依据,为COPD的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郑苏群;王真;杨珺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应用规律

    [目的]通过探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规律,拓展临床选穴应用思维和方法。[方法]查阅大量临床文献,选取太溪和特定穴配伍的相关文章,提取并归纳选穴思路,总结配伍规律。[结果]太溪治疗作用广泛,其中太溪多与心包经、心经、肝经的原穴相配,体现心肾相交、肝肾同源,与络穴合用则多采用异经原络配穴来加强气血流畅,与膀胱经经穴相配常常用于止痛。[结论]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应用中,医家选穴少但注重针感,灵活运用诸如原络配穴的方法,综合考虑五行生克、经脉表里、脏腑虚实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整体观,配伍选穴即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杜萍;刘奇;左甲;吴巧凤;余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抗抑郁效应观察和对中枢5-HT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健康大鼠的镇痛抗抑郁效应及其与中枢5羟色胺(serotonin,5-HT)的关系。[方法]将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Hz电针组、15Hz电针组、50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各电针组大鼠选双侧后肢足三里、昆仑穴进行电针干预1次,电针强度1 mA(1-15min)-2mA(16-30min),时间30min,电针频率分别为2Hz、15Hz、50Hz和100Hz。电针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旷场实验测试,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和中缝核5-HT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电针组大鼠痛阈均有上升(P<0.05,P<0.01),2Hz电针组和100Hz电针组抗抑郁效果显著(P<0.001,P<0.05);2Hz电针组海马的5-HT含量上升(P<0.05),100Hz电针组中缝核5-HT含量升高(P<0.05)。[结论]2Hz和100Hz电针均能提高健康大鼠痛阈与抗抑郁能力,但其双重效应的中枢5-HT机制可能不同。

    作者:吴媛媛;赵晓芸;蒋永亮;方剑乔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刘启廷教授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带下病经验介绍

    [目的]总结刘启廷教授运用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刘启廷教授对带下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健脾益肾化浊汤在临床实践中的辨施要点,阐述刘启廷教授运用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带下病的临床经验,并举案例佐证。[结果]刘启廷教授根据带下病多因脾肾虚损,湿热毒邪内蕴,致使带脉失约的病因病机,以健脾益肾化浊为治法,运用健脾益肾化浊汤随证加减治疗,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刘启廷教授运用健脾益肾化浊汤治疗带下病临床疗效显著,对带下病的中医治疗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李瑾;朱法永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5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作者:徐学方;吴冰;单方军;吴天泉;沈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幼猪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长时间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幼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北京长白幼猪15例,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5)。实验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体温降至25℃后,开始低流量循环(50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min后开放,停机后观察120min取肾组织;对照组麻醉后单纯开胸。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实验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停机后5min(T2)、120min(T3)取静脉血,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 CysC)、血肌酐(Serum Cr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两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1例死于CPB停机后心脏骤停,余9例和对照组5例完成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和实验组在T1时点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的检测指标相比,实验组T2的CysC、SCr、BUN、IL-6、TNF-α分别升高33.84%(P<0.05)、22.79%(P>0.05)、30.17%(P>0.05)、55.95%(P<0.05)、44.12%(P<0.05);T3的CysC、SCr、BUN、IL-6、TNF-α分别升高77.16%、64.95%、77.37%、64.29%、35.29%(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见肾损伤病理学改变,尿NAG升高91.85%(P<0.05)。[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造成幼猪肾损伤,并证实炎症反应是肾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凑;薛庆华;晏馥霞;李立环;刘晋萍;李守军;胡盛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和药物以测胃气之盛衰。药食后发热则胃气受损、疾病难愈,不发热则胃气尚存、疾病易愈;腹中转矢气则胃气实、可攻下,无矢气则胃气虚、不可攻下。能食代表中焦实热、胃气来复或中焦虚极;不能食者根据伴随症状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通过观察大便的数量、颜色、形状、次数、气味,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瘀血。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趺阳脉(冲阳脉)浮、太溪脉小于趺阳脉均是有胃气的表现。[结论]《伤寒论》常通过试药食、问饮食、审大便、切脉博来判断胃气的盛衰和戾、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作者: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骨折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0.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于亮;蒋伟宇;赵刘军;马维虎;徐荣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银莱汤加减治疗小儿肺胃积热型感冒40例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观察银莱汤加减治疗小儿肺胃积热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的科研设计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来门诊就诊的肺胃积热型感冒患儿40例,给予口服银莱汤加减治疗,门诊随访观察,根据疗效标准评价当次治疗效果。[结果]治愈33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结论]银莱汤肺胃同治,清宣并用,对小儿肺胃积热型感冒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国凯;于河;谷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阈及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1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于治疗后第10d、第30d、第60d、第90d四个时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痛阈、股骨骨密度。[结果]治疗第10d、30d、60d、9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d、3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0d、90d时,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骨密度,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疼痛。

    作者:李桂锦;姚新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经验浅谈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理论及方法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宋康教授根据“常嗽不断、喘息上气、发作有时,渐觉憔悴”的临床表现,将该疾病归属为中医“肺痹”、“肺痿”范畴,认为此病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痰瘀为标,伴有或不伴外邪犯肺之证,在治疗上采用宣肺、下气、软坚、清解、健脾、温补肺肾等法,在临床上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结论]宋康教授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疗效显著,其临床经验及用药值得学习。

    作者:王璐;张丽婷;徐璐;杨珺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验案举隅

    [目的]介绍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的验案,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肿瘤病术后调理之临床病案3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注重肝、脾、肾,善于运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善于运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补益先后天之本,从而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以历代名方加减化裁,选药精当,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病术后调理环节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者:陈烨文;王鹏程;连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蓉肤搽剂治疗外阴白斑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搽剂对外阴白斑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外阴白斑患者随机分为Ⅰ、Ⅱ两组,Ⅰ组用自制搽剂,Ⅱ组用2%丙酸睾丸酮软膏涂抹,治疗3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并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I组总有效率88.3%,Ⅱ组总有效率30.0%;随访3个月后,I组复发率为15.1%,Ⅱ组复发率为77.8%。[结论]自制中药搽剂对治疗外阴白斑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周星;马彦玲;仲文玉;张少华;孟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析戴思恭论治泄泻之思路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补养而愈”“调和脾湿”“升举而安”“燥湿而后除”“寒凉而愈”等,用之临床效佳。[结论]戴思恭结合前人对泄泻的论述,并在师承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破前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维,提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的观点,给后人提供了更开阔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对泄泻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胡玉翠;汪伟;段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