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锦;姚新苗
[目的]论述部分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COPD表型研究相关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对部分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存在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慢性支气管炎及频繁急性加重表型、肺气肿表型、全身炎症表型、FEV1快速下降表型、重叠综合症表型分别可能对应中医寒痰阻肺、肺肾气虚、痰热壅肺、痰瘀阻肺、痰热瘀互结证型。[结论]提出COPD表型与中医证型在概念构成、影响因素、分型目的上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性,强调COPD患者的分层治疗,提供中医药在COPD防治工作方面的理论依据,为COPD的系统研究提供思路。
作者:郑苏群;王真;杨珺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益骨口服液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症痛阈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各21只;造模成功后,分别予益骨口服液、密盖息、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生理盐水等不同药物灌胃,于治疗后第10d、第30d、第60d、第90d四个时点分别测量各组大鼠痛阈、股骨骨密度。[结果]治疗第10d、30d、60d、9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与对照组相比,去势大鼠痛阈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d、30d,益骨口服液组、密盖息组、益骨口服液及密盖息联合组股骨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60d、90d时,骨密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骨口服液能提高去势大鼠痛阈、骨密度,从而减轻骨质疏松大鼠疼痛。
作者:李桂锦;姚新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探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规律,拓展临床选穴应用思维和方法。[方法]查阅大量临床文献,选取太溪和特定穴配伍的相关文章,提取并归纳选穴思路,总结配伍规律。[结果]太溪治疗作用广泛,其中太溪多与心包经、心经、肝经的原穴相配,体现心肾相交、肝肾同源,与络穴合用则多采用异经原络配穴来加强气血流畅,与膀胱经经穴相配常常用于止痛。[结论]在太溪与特定穴的配伍应用中,医家选穴少但注重针感,灵活运用诸如原络配穴的方法,综合考虑五行生克、经脉表里、脏腑虚实等,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整体观,配伍选穴即能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杜萍;刘奇;左甲;吴巧凤;余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长时间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对幼猪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北京长白幼猪15例,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5)。实验组麻醉后正中开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体温降至25℃后,开始低流量循环(50mL·kg-1·min-1),主动脉阻断120min后开放,停机后观察120min取肾组织;对照组麻醉后单纯开胸。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实验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即刻(T1)、停机后5min(T2)、120min(T3)取静脉血,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 CysC)、血肌酐(Serum Cratinine, 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两组动物在实验结束时,测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 NAG),取肾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1例死于CPB停机后心脏骤停,余9例和对照组5例完成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和实验组在T1时点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的检测指标相比,实验组T2的CysC、SCr、BUN、IL-6、TNF-α分别升高33.84%(P<0.05)、22.79%(P>0.05)、30.17%(P>0.05)、55.95%(P<0.05)、44.12%(P<0.05);T3的CysC、SCr、BUN、IL-6、TNF-α分别升高77.16%、64.95%、77.37%、64.29%、35.29%(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可见肾损伤病理学改变,尿NAG升高91.85%(P<0.05)。[结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可造成幼猪肾损伤,并证实炎症反应是肾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凑;薛庆华;晏馥霞;李立环;刘晋萍;李守军;胡盛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贲门失驰缓症患者行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 AC)并接受经口内镜下食道环形肌切开术(POEM)治疗的20例患者,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POEM治疗,其中2例出现食管穿孔,有纵膈和皮下气肿,无临床症状,1周后自行气体吸收;5例在建立隧道时出现黏膜破损,用钛夹夹闭。其余病例未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天数6.4d,术后3~10d出院。术后第6d、1个月Eckardt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吞咽困难、反流、胸痛症状的程度明显减轻或频率明显降低。[结论]围术期的密切观察与评估、并发症的监控、做好饮食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丽萍;张烁;吕宾;孙翠萍;何碧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职业伤害的内心体验,为针对性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名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对访谈资料运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职业伤害的类别(物理伤害、化学伤害、生物伤害);职业伤害的情绪体验(恐惧与担忧、无奈与自卑);需要得到的帮助(“被重视”、知识支持、更先进便捷的防护用具和硬件设施)。[结论]实验动物行业管理层应重视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及防护工作,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以大限度地减少职业伤害对从业人员身心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作者:徐鋆娴;马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和药物以测胃气之盛衰。药食后发热则胃气受损、疾病难愈,不发热则胃气尚存、疾病易愈;腹中转矢气则胃气实、可攻下,无矢气则胃气虚、不可攻下。能食代表中焦实热、胃气来复或中焦虚极;不能食者根据伴随症状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通过观察大便的数量、颜色、形状、次数、气味,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瘀血。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趺阳脉(冲阳脉)浮、太溪脉小于趺阳脉均是有胃气的表现。[结论]《伤寒论》常通过试药食、问饮食、审大便、切脉博来判断胃气的盛衰和戾、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作者:方春平;刘步平;朱章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戴思恭论治泄泻的思路与方法。[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戴思恭对泄泻病因病机、治法的阐述,总结戴思恭治疗泄泻的心得。[结果]戴思恭将对泄泻的治法归纳为“宜汗解”“宜下而保安”“宣化而得安”“补养而愈”“调和脾湿”“升举而安”“燥湿而后除”“寒凉而愈”等,用之临床效佳。[结论]戴思恭结合前人对泄泻的论述,并在师承朱丹溪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泄泻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突破前人“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思维,提出“泄泻从湿治有多法”的观点,给后人提供了更开阔的治疗泄泻的思路,对泄泻的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胡玉翠;汪伟;段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估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的31例无神经损伤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观测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伤椎前后缘压缩率改变、后凸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前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49.5±6.1)%和(16.7±3.2)%,术后1年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分别为(9.1±1.3)%和(1.2±0.9)%,Cobb角由术前平均(25.7±4.5)°矫正至术后(3.3±2.1)°,平均矫正19.8°,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2±0.5)分降为术后(1.9±0.6)分,各项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无1例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有效恢复脊柱矢状序列,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伤椎的高度和强度,避免术后椎体塌陷,有助于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于亮;蒋伟宇;赵刘军;马维虎;徐荣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天王补心汤治疗心阴不足型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心阴不足型GAD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每组21例,分别给予天王补心汤、帕罗西汀、天王补心汤和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3组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中西药组治疗前后HAMA下降程度明显,且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其中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的副作用低于西药组。[结论]天王补心汤治疗心阴不足型GAD能起到与帕罗西汀相同的疗效,且中西药结合治疗临床效果更显著。
作者:张晗;毛丽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如何更好地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治病救人,一方面要提高师资力量、丰富课程体系、健全考核机制、优化办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提高其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培养良好的医学专业素养。[结果]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提升实践能力两方面着手来提高中医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结论]只有通过以上诸法,才能构建适合研究生发展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进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能力。
作者:孙忠人;李超然;张秦宏;岳金换;刘德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右归饮含药血清促进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右归饮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Ⅰ组、药物Ⅱ组。模型组和药物I组以600μM H2O2作用2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空白组、药物II组照常培养,2h后药物I组和药物II组分别加入相同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空白组和模型组则分别加入等量空白血清。各组干预24h后通过倒置相差数字成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密度、MTT比色法检测细胞OD值,并分别于24h、48h、72h通过Realtime-PCR测定空白组、模型组、药物Ⅰ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VEGI)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药物Ⅱ组细胞密度显著增高,形态完整,且OD值高于空白组(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用右归饮含药血清干预后,药物Ⅰ组细胞密度增高,形态较为完整,OD值高于模型组(P<0.01);PCR结果显示药物Ⅰ组细胞的VEGI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24h,48h,P<0.01)。[结论]右归饮含药血清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同时对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下调VEGI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徐涛涛;金红婷;廖菲;童培建;吴承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寻《内经·灵枢》及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根结、标本的含义、发展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阐述经络理论中根结、标本的释义及联系,同时对根结、标本与气血、特定穴、气街、四海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综述。[结果]根结和标本理论上相近而不相同,根结重具体上下位置,标本重两端区域。气血由根本部而出,途径根、溜、注、入以及五输穴,到达结标部位的头、募穴、背俞穴、下合穴等,与气街、四海分布位置吻合。为“远道取穴”和“根-过-结”配穴等临床应用方面提供理论依据。[结论]根结、标本理论是对经络腧穴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于临床辨证、取穴配方以及特定穴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在应用方法理念上的延伸,也对扩大治疗疾病的范围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乐星;齐瑞;严隽陶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金元医家李东垣的奠基之作《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本质以及内伤与外感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内外伤辨惑论》立论背景的研究,分析该论中主要的十三辨,进而思考辨惑的本质;同时联系李氏代表著作《脾胃论》中对解表药(风药)升发阳气作用机理的阐发,并与张仲景《伤寒论》等学术思想相比较,讨论外感风寒与内伤脾胃的对立与转化关系。[结果]发现《内外伤辨惑论》的辨惑实质并非在于病位之表里,而在于病证之虚实;从风药的作用机理以及表证、风药与脾胃的关系等分析,提出了内伤与外感病存在相关性。[结论]对《内外伤辨惑论》辨虚实本质的揭示及对解表药作用本质、内伤和外感相关性的认识,可以为临床辨证用药打开一些思路。
作者:陈震萍;牟重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析张婷婷教授运用膏方治疗产后身痛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张教授临诊,总结张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妇女产后身痛的经验与思想,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张教授认为产后妇人气血俱虚,临证采用具有扶羸补虚、治病纠偏作用的膏方,在治疗产后身痛诸疾中能取得较好疗效。且膏方口感优于汤药,其副作用较小,尤适宜产妇服用。两则验案,均予以佐证。[结论]膏方用药全面,药效平和,在产后调理等妇科慢性病的调治方面有独特优势,结合妇女经带胎产生理病理特点,从个体化辨证体质入手,重视标本正邪、寒热阴阳、脏腑冲任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调理身体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袁雪菲;曹阳;张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围绕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功能的神经心理学和脑影像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通过搜索Pub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查找相关文献,将抑郁症患者前额叶皮质区域分为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眶前额皮层,并对其神经心理学、脑影像学以及两种方法联合研究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在神经心理学和脑影像学以及两种方法联合研究时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和眶前额皮层都存在障碍。[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障碍,大量的研究表明执行功能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密切相关。
作者:魏旻俊;朱翔贞;高静芳;陈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新鲜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plantation,IVF-ET )治疗的不孕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IVF-ET方案促排卵治疗,治疗组移植后加服中药补胞汤,持续至移植10~12d后检测血HCG,并比较两组着床率。将着床成功患者43例随机分为着床后观察组21例和着床后治疗组22例,着床后治疗组加服中药温肾安胎汤至B超确定临床妊娠日。比较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及先兆流产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胚胎着床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着床后治疗组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低于着床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后应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为治法的补胞汤及着床后应用温补肾阳、安养胎儿为治法的温肾安胎汤能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着床率,降低临床妊娠患者先兆流产症候群积分,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胡欣欣;孙云;马大正;钱艳清;徐道芬;颜晓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52例,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畸形矫正度、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变换情况及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采用经伤椎PSF治疗。所有病例均获12个月至24个月以上时间随访。患者腰背痛症状于术后得到缓解,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局部后凸畸形、伤椎骨性椎管占位率均得到明显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术后恢复良好,均有1~2级恢复。所有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折断等现象,伤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后凸畸形无复发加重。[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不增加固定节段,能很好的恢复伤椎高度,纠正脊柱后凸畸形,达到三平面固定,能有效降低平面四边形效应和悬挂效应,能长时间维持伤椎复位后的位置,无术后伤椎高度再次丢失,后凸畸形复发,甚至断钉、短棒等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荐应用。
作者:徐学方;吴冰;单方军;吴天泉;沈良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介绍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的验案,并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肿瘤病术后调理之临床病案3则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连建伟教授治疗肿瘤病术后,注重肝、脾、肾,善于运用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调畅情志,善于运用肾气丸、补中益气汤,补益先后天之本,从而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结论]连建伟教授以历代名方加减化裁,选药精当,疗效确切,体现了中医药在肿瘤病术后调理环节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者:陈烨文;王鹏程;连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堉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作者:孙洁;李秋芬;王坤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