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肝功能MELD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陆力坚;黄仲奎;龙莉玲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 炎肝硬化, 肝储备功能,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摘要:目的 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与肝功能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及慢性肝病患者治疗前后的随访研究,探讨磁共振DWI在评价慢性肝病肝储备功能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0名正常自愿者及60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肝脏磁共振DWI(包括15例治疗前后的随访复查),测量并比较正常组与病例组间、治疗前与治疗后间肝实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标准化ADC值与MEL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标准化ADC值较正常组降低(P<0.01),治疗后标准化ADC值较治疗前升高(P<0.01).b=800 s/mm~2时,标准化ADC值与MELD评分呈高度负相关,r=-0.70,P<0.01;治疗前后标准化ADC值变化与MELD评分变化也呈显著性负相关,r=-0.61,P=0.017.结论 肝实质ADC值与MELD评分高度相关,对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病程演进及疗效观测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有效评价慢性肝病肝储备功能的影像学指标.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柯达DV8100干式相机鼓温故障分析

    故障现象开机不久机器停止工作,并交替报P509、P554故障.故障分析及检修P509:加热鼓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指定温度范围.P554:加热鼓温度过高.这两种故障代码同时出现,因此不能正确判断温度过高还是在限定的时问内达不到规定的温度.

    作者:冯咏梅;汪继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肌内黏液瘤MRI表现一例

    患者女,65岁.右大腿内侧无痛性肿块2年,呈渐进性增大.体检:右大腿上段内侧触及大小约7 cm×5 cm肿块,质硬,边界清楚,无压痛,活动度差,按压后无肢体麻木不适,局部皮肤无红肿,无破溃.实验室检查阴性.

    作者:于向荣;张威江;杨金妹;唐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IPS术前MRA评价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前检查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对59例拟行TIPS治疗的患者行术前MRA检查,观察引起门静脉高压的病因、肝静脉及门静脉形态、走行,并测量穿刺点处血管管径.结果肝硬化49例、肝硬化合并肝癌4例、门静脉血栓3例、脾静脉狭窄1例、布-加综合征2例;肝静脉分型:三支型占24.6%、两支型占68.4%、一支型占7.0%.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穿刺点管径符合率分别为91.2%、70.1%、49.1%;门静脉右支和左支安全穿刺点分别位于(14.7±4.2)mm、(12.4 ±5.3)mm以远.结论 动态增强MRA(DCE MRA)是一种有价值无损伤的检查方法 ,对TIPS术前疾病诊断及血管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立;杨达宽;袁曙光;闫东;王家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一例

    患者女,54岁.中腹部持续剧烈疼痛2天,并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手术及外伤史.血压:140/95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85次/min,腹柔软,中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电轴左偏-1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右肾多发小结石并右肾轻度积水.给予解痉、止痛、制酸治疗,腹痛症状无缓解.

    作者:崔凯;李云云;曹竞;罗永忠;张俊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胆石性肠梗阻的影像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胆石性肠梗阻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包括立卧位腹部平片7例,消化道碘水造影1例,CT检查6例,MRI检查2例.结果7例患者皆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表现.6例CT检查见肠腔内异位结石,7例腹部平片中2例显示肠腔内异位结石,MRI检查的2例均见肠腔内异位结石,1例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充盈缺损,误为肿瘤性病变.腹部平片2例见胆囊区积气,6例CT见胆囊积气、胆囊窝结构紊乱,其中2例胆囊与十二指肠内气体相通,1例MRI显示胆囊与十二指肠间有高信号液体相通.结论 胆石性肠梗阻影像检查中腹部平片除明确肠梗阻外,仔细寻找肠内阳性结石会对诊断有帮助,CT与MRI均能明确诊断,价值相仿.

    作者:缪小芬;陆健;孙春锋;石甜甜;梁宏伟;朱纪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属良性肿瘤,中年男性多见,具特征性表现:(1)幕上肿瘤多位于侧脑室内室间孔或透明隔附近,幕下则以第四脑室多见;(2)肿瘤多呈类圆形、椭网形或轻度分叶,边界清楚,以实性成分为主,病灶内可伴小囊变及出血,幕上肿瘤钙化较少见,幕下者部分可见钙化;(3)CT平扫示肿瘤实性部分呈等或低密度,MR平扫T_1WI呈低、稍低或等信号,T_2WI以高信号为主;瘤内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长T_1、长T_2信号;(4)CT、MR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 充分认识颅内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对肿瘤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国威;张雪林;郑伟基;韦洁贞;韩路军;苏欢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及MRI特征

    目的 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SEC的CT及MRI表现.9例行CT平扫;8例行MRI检查,其中6例包含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8例MRI检查中2例行MRI平扫,4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只行MRI增强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板障.9例CT平扫示颅骨呈膨胀性改变,7例密度不均,其中5例病变可见钙化;2例病变密度均匀.6例MRI平扫,4例呈以长T_1、长T_2为主混杂信号,1例呈均匀长T_1、长T_2信号,1例呈短T_1、长T_2信号.6例DWI序列中5例呈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重组后,1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4例呈稍低信号.6例MRI增强检查,2例病变无强化;4例病变内部和/或边缘强化,同时1例邻近硬膜明显强化.结论 SEC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作者:张丽红;张云亭;张敬;张权;孙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读片窗答案

    临床诊断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病理诊断 患者行肝脏穿刺活检,(左肝外叶)镜检:送检肝肿块内见瘤细胞,细胞呈树突状或梭形、卵圆形,胞浆丰富,红染,细胞边界不清,核卵圆形,部分呈泡状,部分深染,部分核呈偏位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18肝细胞(+),CK肝细胞(+),EMA肝细胞(+),CD31肿瘤细胞(+),CD34肿瘤细胞(+),Ki67阳性细胞数5%.

    作者:张国正;李志超;周扬;邱晓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DG PET/CT表现一例

    患者男,48岁.消瘦1年,伴上腹部不适、暖气半年.胃镜示:胃底、胃体胃角黏膜不规则粗大、僵硬、表面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大小不等结节样隆起.病理诊断:胃体及十二指肠球部黏膜内大量淋巴样细胞.

    作者:吴江;朱虹;吉蘅山;薛杨波;张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以颈椎退行性变或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导致脊髓和(或)支配脊髓的血管受压,造成以脊髓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是临床常见疾病~([1]).

    作者:刘秀香;高思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鉴别

    目的 探讨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MRI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PMA的MRI资料进行回顾,分析PMA的MRI特征,并与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进行比较.结果男、女各2例,发病年龄分别为4岁2例、13岁及22岁各1例.发病部位分别为鞍旁、丘脑、左颞叶及右侧小脑近中线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MRI 2例呈囊实性改变,2例呈均匀长T_1、长T_2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瘤体呈等信号,肿瘤内可有出血.增强后明显壁结节强化1例,3例均质环形中度强化,肿瘤囊壁轻度均匀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 PMA是一类瘤周无水肿、好发于近中线部位、多见于儿童的世界卫生组织(WHO)Ⅱ级的侵袭性星形细胞瘤.MRI作为PMA主要的影像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诊断及与其他肿瘤的鉴别.

    作者:黄清玲;刘文;刘宏毅;朱海青;张龙江;卢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成像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内结构异常的应用价值.资科与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23例CH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5分评分法分析术前心脏CT图像质量,比较CT与超声心动图(ECHO)及手术结果.结果(1)>6岁年龄组的CT图像质量优于≤6岁年龄组.(2)23例CHD心内结构异常共62处,M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0.82%、95.28%及98.38%.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多平面重组(MPR)多方位成像是诊断心内结构异常的主要技术.结论 了解64-MSCT对CHD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对CHD心内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申艳光;苏兰芳;王云华;黄霆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及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64-SCTSA)的检查技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头颈部血管64-SCTSA的影像资料,讨论其技术特点、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范围,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比较.结果本组检查及成像参数合理、有效,患者检查全部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分别达很好51例(60.7%),好29例(34.5%),一般4例(4.8%).84例中发现阳性病变79例,其中颅内血管病变58例,颈部血管病变21例.64-SCTS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检查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64-SCTSA技术能减少骨结构等对血管的阻挡,有利于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作者:黄锡恩;杨烈;何宏伟;康江河;段少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右乳原发神经内分泌癌一例

    患者女,83岁.发现右乳约花生仁大小肿物1年,近来自觉肿物逐渐增大.体检:双乳对称,皮肤无改变,右乳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外上象限可扪及3 cm×4 cm大小肿物,质硬,边界欠清,活动尚可,无明显触压痛.右侧腋窝扪及1枚肿大淋巴结.

    作者:苏国强;刘伟丽;张伟;马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目的 探讨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并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组织学证实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生于鼻咽3例,上颌窦2例,鼻腔1例,鼻腔、筛窦及蝶窦1例,鼻腔、额窦、筛窦、蝶窦及上颌窦1例;病变边界较清楚,呈椭圆形3例,分叶状5例;病变大径20~92 mm,平均49 mm.CT表现:鼻部病变造成周围骨质变形、变薄、移位、吸收,其中3例伴局部破坏;鼻咽病变位于黏膜下,黏膜表面光滑,邻近骨质未受累.与脑实质比较,平扫7例呈等密度,1例呈不均匀高密度;增强后2例呈中度、较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高度强化.MRI表现:T_1WI、T_2WI均呈等信号,其中7例T_1WI信号较均匀,T_2WI散在细条状略高信号,另1例可见片状短T_1、长T_2出血信号;增强后病变中度强化6例,显著强化2例,其中7例病变内可见强化更明显的细条状间隔,对应T_2WI所示略高信号.3例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均为速升缓降型.MRI均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伴发的炎症及术后的复发.结论 鼻部病变所致骨质变形和吸收、鼻咽病变黏膜下生长、MRI平扫等信号和增强后所示间隔强化是鼻及鼻咽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较常见表现;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联合应用能够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作者:杨本涛;刘淑玲;王振常;郝大鹏;陈青华;鲜军舫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脑深部灰质核团MR T_2值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脑深部灰质核团MR T2值在帕金森病(PD)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资料与方法 选取PD患者20例和对照组10名,分别对黑质、红核、尾状核、壳核、丘脑进行MRI扫描,根据Block方程求T_2值,对两组各核团T2值采用成组设计定量资料是否呈正态分布、方差是否齐性,选择t检验、近似t检验;PD患侧黑质T_2值与疾病分期进行相关分析;采用随机成组设计对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组患侧感兴趣区(ROI)T_2值进行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例PD组患侧黑质与10名对照组黑质T_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黑质T_2值(29.65±3.41)较对照组黑质T_2值(32.45±1.78)明显减低;PD组患侧红核、尾状核、壳核及丘脑ROI与对照组ROI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PD组患侧黑质T_2值与疾病不同分期呈负相关性(r=-0.733).(3)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组患侧黑质T2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2值逐渐减低;壳核在2.5-3期与4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现为2.5~3期T_2值减低(31.74±2.80),4期壳核T_2值增高(36.74±0.63);丘脑1~2期与4期T_2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PD组患侧黑质T_2值较对照组减低,提示PD患侧黑质脑铁病理性沉积.(2)PD组患侧黑质T_2值与不同分期呈负相关性,提示PD患侧黑质脑铁沉积与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性.(3)不同分期(1~2期、2.5~3期、4期)PD患侧黑质T_2值明显减低,反映不同分期黑质脑铁病理性沉积不同,且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多;PD患侧壳核T_2值从减低到增加,提示壳核脑铁沉积呈增加到减低的动态过程;4期PD患侧丘脑T_2值减低,提示丘脑脑铁沉积可能是PD晚期表现.

    作者:汤敏;焦俊;沈桂权;魏渝清;洪早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TA对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于急性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CT平扫及腰穿明确诊断的自发性SAH 38例患者资料,在SAH急性期(3~10天)做CTA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脑动脉造影检查比较.结果3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32例,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清晰、确切.对动脉瘤的检出敏感性为96.97%,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是简单、快速、无创、安全、可靠的脑血管成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DSA检查,可作为SAH急性期患者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方法.

    作者:相丽;郑穗生;宫希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4层MSCT、MRI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与组织学对照,评价64层螺旋CT和1.5 T MRI在显示离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对13例尸检患者的心脏,行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CT及MRI检查,并与病理学相对照.采用诊断试验分析CT、MRI诊断各型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CT、MRI对斑块分类的准确性.结果94个CT、MRI层面可与相应的组织学层面相对应.CT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0%和100%;Ⅲ型,0%和100%;Ⅳ~Ⅴ型,92.3%和86.8%;Ⅵ型,0%和100%;Ⅶ型,100%和100%;Ⅷ型,100%和97.8%.MRI对于各型斑块分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Ⅰ~Ⅱ型,60%和100%;Ⅲ型,80%和100%;Ⅳ~Ⅴ型,96.2%和86.8%;Ⅵ型,100%和98.9%;Ⅶ型,93%和100%;Ⅷ型,100%和98.9%.结论 CT、MRI可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点,对斑块进行分型MRI优于CT.

    作者:李涛;赵绍宏;蔡祖龙;周卫华;杨立;高元桂;郭爱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对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原因的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对原发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原因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UPJO患者经MSCT扫描CTA、CTU重组后,对引起梗阻的原因做出分析,再与手术探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52例患者共54处UPJO,CT怀疑39处为肾盂输尿管狭窄,14处为迷走血管压迫所致,1处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息肉.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影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相一致.结论 MSCT扫描和重组可作为原发性UPJO术前评估的重要和常规方法 ,以指导手术.

    作者:何波;李颢;陈伟;吴岩;贾科锋;宋光义;韩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腕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一例

    患者男,36岁.1年前无意间触到左腕关节外侧肿块,后逐步缓慢增大,并向尺侧凸出,胀痛逐渐加重;15天前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体检:左侧腕关节尺侧见类圆形肿块,直径约4 cm,质地较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有轻压痛.肿物外侧皮肤有紧绷感.无红肿、溃疡及窦道形成.术前检查无钙磷代谢异常;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杨正武;张文伟;乔炳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