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钦峰;闫福岭;张丹
目的:探讨金属胆道支架置入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在恶性胆道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不能根治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中,42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后支架置放术,另4例行经腹胆道支架置放术.支架置放术后,36例采用皮下埋置化疗泵化疗药物注射,8例采用分次动脉插管化疗药物灌注.结果:经PTCD成功后支架置入成功率95.2%,经腹支架置入成功率100%.结论:金属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高,手术损伤,支架通畅率高,结合肿瘤区域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徐兵;魏定夏;张桂凌;田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应力性骨折(Strees fracture,SF)俗称疲劳骨折,多见于士兵负重行军、跑步训练中.由于应力性骨折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如发生完全骨折性后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应力性骨折的防治已成为军事训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军事训练中常发生的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生物力学、临床特征、防治原则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早期诊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轩;单云官;张金波;魏焕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隐睾症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方法:对169例212侧隐睾进行术中观察,测量精索松解前、后的精索长度,记录隐睾的位置和影响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结果:212侧隐睾中,腹腔内睾丸42侧(19.81%),腹股沟管睾丸134侧(63.21%),阴囊上部睾丸36侧(16.98%).全部隐睾之精索外筋膜过短,且隐睾之精索均有周围纤维牵扯,212侧隐睾中有187侧(88.21%)存在腹膜与精索外筋膜粘连.松解前精索长度为(6.2±0.5)cm,松解后精索长度为(9.3±0.7)cm,经方差齐性检验,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除精索血管过短外,精索外筋膜过短、精索周围纤维索牵扯、腹膜与精索外筋膜粘连三者也是影响精索延长的机械性解剖学因素.睾丸固定术恰恰是通过去除这些因素,松解精索,使精索延长,从而达到矫正隐睾的目的.
作者:刘新福;李欢诚;陈春延;庞家瑜;何国友;吴品林;肖龙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肺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61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按照瘤体内供血动脉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介入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结果: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树干树枝型(10例,占16.4%)、树干树叶型(33例,占54.1%)、树枝树叶型(15例,占24.6%)、悬铃木树型(3例,占4.9%).四种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0%、57.6%、86.7%、33.3%,总有效率75.4%.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树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史跃;高从敬;曹志章;张南征;栾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跟骨测量预测陕西地区老年人群股骨上段骨折风险.方法:我们选取陕西地区老年人群的尸体骨30具,男性16具,女性14具.截取右侧足和右侧股骨上段.足部首先保留软组织.行定量超声跟骨扫描测量,之后解剖跟骨,测量跟骨几何形态.自行设计人体侧方摔倒模型,测试股骨上段的极限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男性的各项实验指标均高于女性.②跟骨定量超声检查,股骨上段强度与声幅衰减(BUA)的决定系数R2=0.37,回归方程为Y=0.143X-4.43.结论:BUA的回归方程为Y=0.143X-4.43.
作者:杨石照;陈敏;李浩旭;苏军龙;李保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9年以来至今,对100例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进行动静脉1:1吻合再植后均完全成活.现将手术体会及要点报道如下.
作者:胡永东;周继兵;左方;李清春;罗剑萍;雷建军;张战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以同期50岁以上食管癌病例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9例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结果:青年食管癌患者仅占同期检出所有食管癌患者的6.5%(42/644),研究组遗传易感性(18/39)较对照组(7/45)高;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1,对照组为1.7:1;在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上,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误诊率、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相比,青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食管癌诊断率低、预后差,对食管癌高发区40岁以下有不典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早期就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采用0.4%奥布卡因行表面麻醉,经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300例,植入单片式PMMA硬质人工晶体.结果:52%(156/300)术中无任何痛感;36%(108/300)有轻微痛感;9%(27/300)术中有痛感,加用奥布卡因点术眼;3%(9/300)术中疼痛,加用球后麻醉.结论:选择适当病例,表面麻醉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高垒;蒋宝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内型肾盂并发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肾盂加肾后唇实质段间线切开取石术治疗24例25侧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结果:本组手术顺利取尽结石者22例23侧肾,术后肾内残留小结石(直径<5mm)2例,经ESWL治愈.随访3个月,25侧术肾功能良好.结论:该术式不阻断肾蒂,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型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章学泉;许慧峰;夏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介绍支持钢板内固定术在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收治不稳定胫骨平台骨折14例,均经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4a,优良率85.71%.结论:不稳定之胫骨平台骨折应手术治疗,以采用支持钢板行内固定为宜;X线摄片、CT、MRI检查相结合,对骨折情况的全面评价及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孔祥安;郑曙翘;董力军;田小华;阎红旗;朱宏炎;马自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发生在椎管内的神经鞘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不少困难.我院从1997年1月~2002年1月手术治疗神经鞘瘤病人56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新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的疗效.方法:患者共59例61髋,自体骨植骨43髋、异体骨植骨15髋、自体骨与异体骨混合植骨3髋.骨缺损大62mm×33mm×26mm,小31mm×19mm×18mm,平均41mm×23mm×21mm.全部采用非骨水泥髋臼假体.临床评价采用Harris评分,X线观察移植骨愈合和髋臼假体的稳定情况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0.1a,本组Harris评分平均从61分提高到89分,所有病例髋臼假体稳定,移植骨愈合.X线片显示移植骨愈合时间平均为6.9个月,出现移植骨轻度和中度吸收18髋,对髋臼假体的覆盖和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本组术后翻修6髋,其原因为骨溶解2髋,聚乙烯髋臼衬垫磨损和脱位4髋.结论:采用自体骨、异体骨或混合骨进行结构性植骨重建髋臼上外侧壁骨缺损,经过中长期随访,移植骨全部愈合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32.8%病例出现轻、中度的骨吸收,但对髋臼假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作者:姜文学;Myung Chul Yoo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合垫式U型保护罩在上颌中切牙倒置埋伏阻生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手术开窗显露牙冠后,在增隙的同时,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下固定矫治上颌中切牙倒置埋伏阻生21例.结果: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作用下,矫治8~12个月,20例倒置埋伏阻生牙经矫正进入牙列,失败1例.结论:倒置埋伏阻生的上颌中切牙通过微创手术,在U型保护罩的支持下,用固定正畸技术能排入正常牙列,不需拔除,恢复了牙列的自然完美.
作者:王德顺;黄全顺;高益林;谢小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预防腕、掌部手术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和掌皮支损伤后修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40侧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分支与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40侧标本均有掌皮支,在掌长肌腱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45.6±20.3)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19.3±11.6)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8.2±3.5)mm处浅出掌腱膜.掌皮支长(49.4±24.8)mm,起点处宽(1.2±0.8)mm.掌皮支分3支者22例(占55%),分2支者12例(占39%),1支者6例(占15%).掌皮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和掌中区.结论:掌皮支的来源、行程较恒定.腕、掌部手术应在掌长肌腱桡侧作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掌皮支.
作者:曹述铁;胡祥上;饶利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胆总管内径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本组共99例,其中BRG53例为研究组,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测量胆总管内径.结果:研究组53例中,有48例胆总管内径≥7mm(90.6%),平均(7.8±2.3)mm,对照组为(3.9±2.2)mm,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原发性BRG患者的胆总管内径扩张.
作者:叶攀;王绍宾;谢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55只,随机分血栓形成组(T组)、假手术组(S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采静脉血行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T组1、3、7、14、28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4)%、(1.27±0.50)%、(2.57±0.45)%、(1.13±0.6)%、(0.29±0.1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59±0.52%)、(3.53±1.28)%、(2.37±0.45)%、(2.79±1.81)%、(2.21±0.56)%,与S组、N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CD62p和CD6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2,P<0.01).结论:CD62p、CD63是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敏感、特异的指标,其表达在血栓形成7天内呈显著增高,在7天以后逐渐下降.
作者:朱礼炜;李晓强;贾伟;桑宏飞;钱爱民;段鹏飞;戎建杰;严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膜出现大量指状突起.质膜小泡、Weibel-Palade小体、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部分基膜不完整.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结论: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能力减弱.
作者:刘丽;孙杰;周海兵;贺业春;徐玉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局部基因疗法能使骨缺损区持续产生内源性BMP-2,从而促进骨缺损愈合,为治疗大段骨缺损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应用前景令人鼓舞.
作者:李晖;刘丹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全身骨与关节结核中,脊柱结核发病率高.在脊柱结核中,又以腰椎结核发病率高,胸椎次之,颈椎少.我科从1998年8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腰椎结核患者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丁桂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刎颈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本组18例分为非贯通性刎颈伤4例与贯通性刎颈伤14例.前者行清创缝合术;后者行清创缝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受损解剖结构、器官修复术.结果:非贯通性刎颈伤4例均痊愈;贯通性刎颈伤14例中,10例痊愈、1例带管生存、死亡4例.结论:及时地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和正确地伤口探查,受损解剖结构、器官的有效修复,是贯通性刎颈伤的重要救治手段.非贯通性刎颈伤按一般外科伤口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陈玉赞;谢宏武;崔揖安;包小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