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孙杰;周海兵;贺业春;徐玉东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穿刺抽液+无水酒精囊内注射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对262例患者318个肝囊肿在B超引导下进行囊肿穿刺、抽液,每个囊肿抽液量11~1290ml,抽液后囊肿内注射无水酒精5~100ml.结果:治愈186个,显著缩小132个,无效0个,治愈率58.4%,总有效率100%.所治疗病人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法创伤小,副作用小,疗效好,对直径≤6cm的较小囊肿一次性即治愈,较大囊肿也仅需2~3次治疗即可.
作者:孙医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刎颈伤的救治经验.方法:本组18例分为非贯通性刎颈伤4例与贯通性刎颈伤14例.前者行清创缝合术;后者行清创缝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受损解剖结构、器官修复术.结果:非贯通性刎颈伤4例均痊愈;贯通性刎颈伤14例中,10例痊愈、1例带管生存、死亡4例.结论:及时地气管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和正确地伤口探查,受损解剖结构、器官的有效修复,是贯通性刎颈伤的重要救治手段.非贯通性刎颈伤按一般外科伤口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陈玉赞;谢宏武;崔揖安;包小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患者胆总管内径的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本组共99例,其中BRG53例为研究组,4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CDFI)测量胆总管内径.结果:研究组53例中,有48例胆总管内径≥7mm(90.6%),平均(7.8±2.3)mm,对照组为(3.9±2.2)mm,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原发性BRG患者的胆总管内径扩张.
作者:叶攀;王绍宾;谢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肺癌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类型.方法:对61例肺癌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BAG)检查,按照瘤体内供血动脉的形态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不同介入方法进行介入治疗.结果:肿瘤组织内支气管动脉树X线解剖学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即树干树枝型(10例,占16.4%)、树干树叶型(33例,占54.1%)、树枝树叶型(15例,占24.6%)、悬铃木树型(3例,占4.9%).四种不同的解剖学类型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显效率分别为30%、57.6%、86.7%、33.3%,总有效率75.4%.结论:根据支气管动脉树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介入治疗术式,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史跃;高从敬;曹志章;张南征;栾智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妇科手术病人在行全子宫切除或淋巴清扫等手术之前,必须行清洁灌肠.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按常规要求灌肠病人易产生便意,以至于在次晨手术前仍有大量排出影响手术的进行.自2003年以来我院改进了灌肠方法,现将改进前后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作者:徐堂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应力性骨折(Strees fracture,SF)俗称疲劳骨折,多见于士兵负重行军、跑步训练中.由于应力性骨折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如发生完全骨折性后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因此应力性骨折的防治已成为军事训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对军事训练中常发生的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应力性骨折的发病情况、生物力学、临床特征、防治原则等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早期诊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轩;单云官;张金波;魏焕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内型肾盂并发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肾盂加肾后唇实质段间线切开取石术治疗24例25侧巨大鹿角型肾结石.结果:本组手术顺利取尽结石者22例23侧肾,术后肾内残留小结石(直径<5mm)2例,经ESWL治愈.随访3个月,25侧术肾功能良好.结论:该术式不阻断肾蒂,操作简单,出血少,取石干净,对肾功能影响小,是治疗巨大鹿角型肾结石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章学泉;许慧峰;夏凡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5年1月~2004年4月间治疗16例膀胱前壁结石患者,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林昌;贺丽琼;蒋庆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为预防腕、掌部手术损伤正中神经掌皮支和掌皮支损伤后修复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40侧成人上肢标本正中神经掌皮支的来源、走行、分支与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40侧标本均有掌皮支,在掌长肌腱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45.6±20.3)mm处发自正中神经桡侧,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19.3±11.6)mm处穿出前臂深筋膜,距离远侧腕横纹中点(8.2±3.5)mm处浅出掌腱膜.掌皮支长(49.4±24.8)mm,起点处宽(1.2±0.8)mm.掌皮支分3支者22例(占55%),分2支者12例(占39%),1支者6例(占15%).掌皮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和掌中区.结论:掌皮支的来源、行程较恒定.腕、掌部手术应在掌长肌腱桡侧作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掌皮支.
作者:曹述铁;胡祥上;饶利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以同期50岁以上食管癌病例45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39例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结果:青年食管癌患者仅占同期检出所有食管癌患者的6.5%(42/644),研究组遗传易感性(18/39)较对照组(7/45)高;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3:1,对照组为1.7:1;在病变部位、病变长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上,青年组与老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误诊率、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和生存率相比,青年组与老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食管癌诊断率低、预后差,对食管癌高发区40岁以下有不典型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应早期就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李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慢性硬膜下血肿因起病隐袭,病程长,颅脑外伤轻微而致临床表现各异,病初往往误诊,经头颅CT多可明确诊断.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有助于病情恢复.我科2001年元月~2004年12月在CT引导下微创治疗30例,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治愈率高.报道如下.
作者:谭钦峰;闫福岭;张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外肿瘤误诊原因、手术入路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26例高颈段椎管内外肿瘤均经CT或/和MRI检查确诊后行手术治疗,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5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结论:高颈段椎管内外肿瘤的确诊应首选MRI检查;显微外科手术是本病根本的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选择应视肿瘤位置、大小而定,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患者正常呼吸功能的维持及妥善的术后处理是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作者:漆建;唐文国;唐晓平;余定庸;苟章洋;冯凌;罗仁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肺部炎性假瘤是肺实质内一种炎性增生性病变,极易与肺癌及肺结核相混淆.我们自1994~2004年间共收治37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报道如下.
作者:刘洪波;刘磊;高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对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影响.方法: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结果:晚期结肠癌病人的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出现大量齿状切迹,细胞膜出现大量指状突起.质膜小泡、Weibel-Palade小体、高尔基复合体减少,线粒体多出现肿胀、扩张,部分基膜不完整.高内皮微静脉管壁内少见淋巴细胞穿越.结论:晚期结肠癌病人肠系膜淋巴结内,高内皮微静脉的超微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导致淋巴细胞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的能力减弱.
作者:刘丽;孙杰;周海兵;贺业春;徐玉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粉碎性骨折27例,术后应用制式肩锁带外固定3周.结果:27例均获随访8~21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5周(平均12周),均获得满意的功能及外形.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较好方法,固定确切,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作者:徐生斌;钟桂午;张小东;黄启明;刘进;高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0例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42例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38例行腺样体刮匙刮除术.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吸电凝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有效、安全的方法,较传统腺样体刮匙刮除术有明显优越性.
作者:张劲梅;黄琦;李秋珍;王海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镜(URS)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82例.结果:82例中有79例(96.3%)碎石成功,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81.8%(9/11),中段结石96.4%(27/28),下段结石100%(43/43);72例碎石后结石一次取净,7例术后1~2.5个月碎石排净.结论:URS气压弹道碎石具有高效、安全、容易操作的特点,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周益龙;张道习;张国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并发症产生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结合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50例.结果:治愈127例,出现并发症23例65例次.随访1a,除4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例真性尿失禁外,余145例经治疗均愈后良好.结论: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疗效可靠,但基层医院开展此术式并发症发病率相对较高.究其原因,一是患者就诊较晚,且多为急诊入院,前列腺体积较大;二是医生经验不足,解剖不熟悉.
作者:杨培刚;周国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可致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其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难点与热点.众多研究表明,脊髓内细胞移植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治疗策略,为严重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其中,可用于移植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
作者:林清;王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原因及上矢状窦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吻合的意义.方法:观察3例新鲜胎儿及婴儿尸体头部制作ABS铸型标本,15例湿性成人尸头标本的上矢状窦起始段形态及注入该部位桥静脉的支数、管径及其与周围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的吻合情况.结果:上矢状窦起始段的前端均为闭锁端,起始段长度为(10.9±1.0)cm,由前向后逐渐变宽,注入上矢状窦起始段的桥静脉多位于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左侧和右侧分别为(6.4±4.2)支和(5.6±3.4)支.上矢状窦通过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结论:上矢状窦管腔内横穿小梁和纤维索以及桥静脉的锐角逆行注入是血栓形成的形态学和血液流变学基础;上矢状窦借大脑中浅静脉与海绵窦的吻合是保证上矢状窦的静脉血回流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作者:焦轶;韩卉;陶伟;庞刚;朱友余;张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