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探析

王丹;矫健鹏

关键词:胰腺炎, 慢性, 消痰和中方, 从痰论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选用,通过临床实例验证该治法的科学性,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检索整理,总结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理论渊源,收集、整理魏品康教授的临证验案、验方,分析其用方、用药及辨证思路与经验.[结果]从痰论治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魏教授根据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建立了消痰祛浊、消痰解瘀、消痰软坚三大治则,以消痰和中方为基础方加减,将治痰理念贯穿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全过程.[结论]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其复发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IL-13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表达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IL-13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MsPGN109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轻、中、重度MsPGN肾穿刺活组织标本肾小球IL-13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MsPGN中医辨证分型中,常见的是气阴两虚型和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少见;肺肾两虚型病理类型相对较轻,脾肾阳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在MsPGN轻、中、重度均可见,而肝肾阴虚型的病理类型较重;IL-13的表达在病理类型较轻的肺肾两虚型较少,肝肾阴虚型表达增强.[结论]IL-13对于MsPGN中西医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作者:范军芬;张史昭;郑慧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中患者对护士职业素质要求及对策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中患者对护士职业素质的要求,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实现优质护理.[方法]随机调查杭州市某三甲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患者200例,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重视的是护士的服务态度,其次是娴熟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再次是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护理经验.[结论]在护理人员队伍建设中要注重礼仪和服务态度,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技能,推行全程连续的护理,加强护患沟通是提高护士素质及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

    作者:陈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头孢曲松临床运用其耐药性观察(附442例报告)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及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442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案例者的药敏培养结果及历年头孢曲松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数据予统计,分析其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RTD)产生的机制.[结果]442例患者中3例(0.68%)出现耐药菌株,218例(49.32%)培养结果显示其MIC>0.125mg·L-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12例(2.71%)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的应用与其RTD逐渐增加、病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相关联,临床应合理、科学应用,提高该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范永升教授成人斯蒂尔病中医诊治特色探析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包洁;李正富;王新昌;李霄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姜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表达研究

    [目的]利用红曲霉菌对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总转化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研究姜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利用红曲霉菌固体发酵法对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提取的总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对产物粗分离后,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免疫印迹法,以姜黄素为阳性对照检测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μg·mL-1,10μg·mL-1和15μg·mL-1姜黄素经红曲霉菌转化的产物,都可以显著提高LDLR的表达(P<0 01),并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转化产物能够通过明显上调HepG2细胞LDLR表达来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我们进一步筛选高效降脂新药奠定基础.

    作者:腾楠;卢德赵;王萍儿;沃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之生理探源

    血乃在心气推动下行于脉动中之赤色液体,由营气和津液组成,其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具营养和滋润之功,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纵观历代中医文献,血之生理可归纳为血为有形阴质,血难成而易亏,血宜静不宜动,血宜降不宜升,血喜温而恶寒,血循行于脉中,血气相随而行,血为百病之始,血为妇人之本,血宜养不宜损十个方面.学习总结和掌握血液的生理属性及特点,对于弘扬中医学术,丰富中医血液学理论,指导血液病临床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小军;开金龙;俄静;葛荣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浅谈《针灸医籍选读·内经》中的几个问题

    [目的]探讨新世纪(第二版)《针灸医籍选读》中《内经》选的几个问题.[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问题,寻找新的解释.[结果]该教材《内经》选部分比如原文的引用、注释、按语、提要等部分点滴内容需要些许商榷.[结论]新世纪(第二版)《针灸医籍选读》是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主干经典课程的教材,保持了中医原著的原汁原味,尽管存在少许值得商榷的问题,该教材仍是值得在教学中应用推广的优秀教材.

    作者:冯文林;刘丽敏;赵敏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评价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肾绞痛(renal colic,R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5例R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间苯三酚(80mg)、山莨菪碱针(10mg)静脉滴注(ivgtt),观察用药30min后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0%和82.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3%和8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间苯三酚治疗PC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作者:王伟炳;朱华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28例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胃癌的临床特征,为制定本地区胃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3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KPS评分、中医证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8例胃癌患者中,男性241例,女性87例;年龄28~89岁,高发年龄为50~70岁;上腹部疼痛及饱胀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胃窦部肿瘤常见(42.07%),低分化癌多见(35.06%),TNM分期上常见的分别是T4期(33.54%),N0期(39.63%),M0期(81.10%),Ⅲ期(29.57%);全组平均KPS评分为73.84分;常见的4种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型、气血亏虚型、肝胃不和型、痰湿凝结型.[结论]胃癌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恶性程度更高,分期更晚,预后更差;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阻相互胶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理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

    作者:田永立;夏宁俊;刘沈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32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择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1例,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适当运动.[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疗效为6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龚秀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予抗菌药物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40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以头孢曲松钠+甲硝唑连续治疗3d为1个疗程,若未痊愈者使用甲硝唑+头孢哌酮/舒巴坦(1∶1)继续治疗;观察组第1疗程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第1疗程结束未痊愈者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继续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抗菌药所占医疗费用比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抗菌药所占医疗费用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与97.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术后抗菌药干预应用(合理使用)可提高临床疗效,又具有安全、合理、经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梅芬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TLE BU半夏及其炮制品在妊娠恶阻方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总结中医文献中治疗妊娠恶阻处方中半夏的应用规律.[方法]查阅《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载录的199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甲医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相关文献及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妊娠恶阻的古代方剂,并对其用药参数,如半夏及其炮制品的频数、半夏占全方味数及重量的比重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妊娠恶阻方的用药频数来观察,半夏及其炮制品用药频数分别为4、1、5;从半夏及其炮制品重量及其在全方重量、味数的比重分析,不同时期半夏用量及重量比不全相同.[结论]半夏在不同时期妊娠恶阻方中的用量存在差异;虽然在多数古籍中列为妊娠禁忌药,半夏及其炮制品仍是目前中医治疗妊娠恶阻的常用药物.

    作者:谢辉辉;徐建亚;汪受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耳穴埋豆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肾穿刺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肾穿刺术后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根据W疼痛缓解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无效(NR).在患者肾穿刺术后的10h、24h评估患者腰酸腰痛程度以及两组患者术后24h累计睡眠时间,用以评价腰酸腰痛缓解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0h:PR33例,Vs20例;MR15例,Vs24例;NR2例,Vs8例;24h:PR35例,Vs22例;MR15例,Vs26例;NR0例,Vs2例,两组患者术后腰酸腰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24h累计睡眠时间有所增加.[结论]耳穴埋豆法减轻肾穿刺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并且有助于延长术后患者睡眠的时间.

    作者:陈珺;徐佳美;翁宁;金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古今名医从温阳为大法论治心衰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可由各种疾病累及心脏,导致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防治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难题,然而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衰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理论优势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中医认为心衰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心气虚日久,累及于心阳,心阳虚是慢性心力衰竭在气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心衰发病的关键和始动因素,并贯穿整个病理过程.补虚重在益气温阳.标实以瘀血、水饮、痰浊居多,佐以活血化瘀,化痰利水等法.笔者收集并简要概括12位名医从温阳为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些临床经验,他们论治心衰,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治疗特色,诸医家对心衰病因病机认识不尽相同,临床体会各有千秋,具体应用各有侧重,遣方用药慧具匠心,这些经验对心衰的中医药研究、治疗及提高临床疗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戴良贺;程小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僵蚕中毒1例报道

    [目的]探究僵蚕中毒的有效急救措施.[方法]对1例僵蚕中毒患者进行对症急救处理.因本例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的胃肠道反应,故没有采用经典的催吐、洗胃、导泻三法,而采取先观察,必要时洗胃、导泻方案,强调补液,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特征.抢救过程中及时安定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结果]本例患者就诊1h后症状明显缓解,5h后症状基本消失,可自行走出抢救室,抢救成功,预后良好.[结论]急救僵蚕中毒患者应注重对症治疗,催吐、洗胃、导泻为经典三大法,同时及时快速补液,应用莨菪碱、维生素C、维生素B6及促进脑代谢药物,为有效急救手段.

    作者:考希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信息学》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索

    [目的]针对学生缺乏医学信息领域感性认识的特点,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探讨基于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方法]以模拟开发医院信息系统案例为依托,抓好医院调研、需求分析、课程设计、验收答辩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结果]该教学方法实施4年以来,建立了任务驱动的教与学机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结论]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舜;吴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大鼠模型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三种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与实验组50只.实验组运用高脂高糖饲料+STZ注射二联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筛选后随机分3组,分别运用中药灌胃、电针刺激与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气滞血瘀证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症状体征、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电针刺激组、肾上腺素组比较,中药灌胃组在血糖、血浆粘度、全血高低切、HGB、WBC、RBC、ALB Cr项上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体征方面稍不及其他两组.[结论]相比较下运用二联法联合中药灌胃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

    作者:陈嘉斌;柴可夫;郑杨;许斌斌;季也民;何贤松;陈聿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橙皮苷对脂肪乳剂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脂肪乳剂灌胃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连续灌胃40d致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予橙皮苷40d.给药第2、4周各眼眶取血一次,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末次给药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及4周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mg·kg-1、120mg·kg-1、240mg·kg-1)组大鼠血清TC、LDL-c、AI明显降低,120 mg·kg-1、240mg· kg-1剂量组大鼠HDL-c升高;给药40d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 mg·kg-1、120 mg·kg-1、240mg·kg-1)组高脂血症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卡松屈服应力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结论]橙皮苷60mg· kg-1、120mg· kg-1、240mg· kg-1三个剂量均可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状态,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提示橙皮苷对防治高脂血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雄英;陈素红;吕圭源;胡慧明;陈琦;赵岩;吉星;苏洁;胡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客观公认的康复评定标准和疗效评价体系,观察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标准的病例数72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西医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灸和中药,采用MMSE量表及NIHSS量表评定,四周后考察其疗效.[结果]治疗四周后治疗组MMSE量袁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治疗组降分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系数达97.4%.[结论]针药结合疗法较单纯的基础治疗能选一步的改善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并且疗效安全.

    作者:罗培;方剑乔;马睿杰;陈利芳;董巍;张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表达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差异性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在乳腺癌进展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搜集相关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文献报道显示乳腺癌的ER、PR、HER-2受体表达可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可因个体差异而发生动态改变,也可以由于前期的治疗而改变.[结论]乳腺癌原发灶和进展期病灶之间的ER、PR及HER-2受体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有必要重视并重新评估乳癌患者进展痛灶中的雌孕激素及HER-2的受体状况,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厉飞;张喜平;陈道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