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曲松临床运用其耐药性观察(附442例报告)

姜国英

关键词:头孢曲松, 药敏培养, RTD, 临床应用, 合理性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及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442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案例者的药敏培养结果及历年头孢曲松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数据予统计,分析其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RTD)产生的机制.[结果]442例患者中3例(0.68%)出现耐药菌株,218例(49.32%)培养结果显示其MIC>0.125mg·L-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12例(2.71%)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的应用与其RTD逐渐增加、病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相关联,临床应合理、科学应用,提高该药的临床疗效.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李惠义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辨证论治晚期直肠癌1例

    [目的]探讨李惠义教授辨证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经验.[方法]采用疏肝健脾、解毒散结为大法,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对1例直肠癌肝转移进行治疗.[结果]该患者以上方随症加减调治至今5年,肿瘤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生活可以自理能自行前来就诊.[结论]以疏肝健脾为法,用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良好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学术思想、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选用,通过临床实例验证该治法的科学性,为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通过对中医古籍的检索整理,总结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的理论渊源,收集、整理魏品康教授的临证验案、验方,分析其用方、用药及辨证思路与经验.[结果]从痰论治的思想渊源主要来源于《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魏教授根据慢性胰腺炎的发病特点,建立了消痰祛浊、消痰解瘀、消痰软坚三大治则,以消痰和中方为基础方加减,将治痰理念贯穿于慢性胰腺炎的治疗全过程.[结论]从痰论治慢性胰腺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延缓其复发时间,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丹;矫健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橙皮苷对脂肪乳剂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脂肪乳剂灌胃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连续灌胃40d致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予橙皮苷40d.给药第2、4周各眼眶取血一次,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末次给药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及4周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mg·kg-1、120mg·kg-1、240mg·kg-1)组大鼠血清TC、LDL-c、AI明显降低,120 mg·kg-1、240mg· kg-1剂量组大鼠HDL-c升高;给药40d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 mg·kg-1、120 mg·kg-1、240mg·kg-1)组高脂血症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卡松屈服应力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结论]橙皮苷60mg· kg-1、120mg· kg-1、240mg· kg-1三个剂量均可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状态,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提示橙皮苷对防治高脂血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雄英;陈素红;吕圭源;胡慧明;陈琦;赵岩;吉星;苏洁;胡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姜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表达研究

    [目的]利用红曲霉菌对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并对总转化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研究姜黄素微生物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表达影响.[方法]利用红曲霉菌固体发酵法对姜黄素进行微生物转化,提取的总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对产物粗分离后,再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免疫印迹法,以姜黄素为阳性对照检测转化产物对HepG2细胞LDL受体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5μg·mL-1,10μg·mL-1和15μg·mL-1姜黄素经红曲霉菌转化的产物,都可以显著提高LDLR的表达(P<0 01),并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转化产物能够通过明显上调HepG2细胞LDLR表达来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为我们进一步筛选高效降脂新药奠定基础.

    作者:腾楠;卢德赵;王萍儿;沃兴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方荆穗四物汤联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妊娠口僻1例

    [目的]总结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从病例资料、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结果]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根据妊娠口僻的病因病机(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形成了疏风散寒,养血和血,温经通络为主的治则.[结论]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之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阑尾腔插管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左半结肠癌(colon cancer,CC)术中行经阑尾腔(appendix cavity,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IRAA)的治疗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采用术中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A组,37例)和Ⅰ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Ⅱ期吻合(B组,35例)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CC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A组长于B组(Ⅰ期手术时间).A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B组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和Ⅰ期切除、Ⅱ期吻合术均为治疗急性IO左半CC的有效处理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肠道准备彻底、无瘤的优点,而且安全可行.

    作者:马波;韩春蕃;许洪宝;蔡炜龙;汪伟民;尹德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治咳之辨

    麦门冬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仲景原将其载于咳嗽上气篇目中,然历代医家多认为本方用于治疗虚热肺痿,并在实践中证实确有疗效,故沈目南定本方为治疗虚热肺痿之主方,沿用至今.笔者于临床跟师随诊,导师王苹教授临证善用麦门冬汤治疗咳嗽,无论卒病、痼疾,外感、内伤,只要辨证准确,随症加减,效如桴鼓.笔者认为无论肺痿、咳嗽上气之病,只要善辨其脉证,皆可引而用之;尤为咳嗽一证,若能探其机括,审慎辨析,疗效立竿见影.咳嗽一证,病机复杂,常致迁延,缠绵难愈,为病者所苦.咳嗽的病名、成因、证候等首见于《内经》,仲景勤求古训,阐发经旨,将《内经》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咳嗽辨证论治思想.麦门冬汤组方精炼,方中仅半夏一味具有化痰止咳之功,其治疗咳嗽机理何在?笔者将其归纳为:基本病机为肺胃阴虚;病变脏腑在肺、脾、胃;用药刚柔并济,辛开苦降,调补中焦.

    作者:张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328例胃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胃癌的临床特征,为制定本地区胃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3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KPS评分、中医证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8例胃癌患者中,男性241例,女性87例;年龄28~89岁,高发年龄为50~70岁;上腹部疼痛及饱胀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胃窦部肿瘤常见(42.07%),低分化癌多见(35.06%),TNM分期上常见的分别是T4期(33.54%),N0期(39.63%),M0期(81.10%),Ⅲ期(29.57%);全组平均KPS评分为73.84分;常见的4种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型、气血亏虚型、肝胃不和型、痰湿凝结型.[结论]胃癌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恶性程度更高,分期更晚,预后更差;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阻相互胶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理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

    作者:田永立;夏宁俊;刘沈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显效性分析(附108例报告)

    [目的]研究超低位直肠癌(rectal cancer,RC)使用双吻合器技术(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低位保肛手术(sphinctersparing operation,SSO)中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外科108例2005年1月到2010年1月保肛的RC手术患者按双吻合器吻合法(DST组)及其他吻合法(对照组)分为两组,分别对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术后吻合口瘘例数、吻合口狭窄的例数、术后1月内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吻合口复发率7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及对DST病例的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低位及超低位RC病例运用DST明显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例数DST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内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DST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费用、吻合口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DST组术后1年内排便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在严格掌握低位SSO适应症的前提下,使用DST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童国俊;张贵阳;刘剑;郑照正;陈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耳穴埋豆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肾穿刺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肾穿刺术后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根据W疼痛缓解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无效(NR).在患者肾穿刺术后的10h、24h评估患者腰酸腰痛程度以及两组患者术后24h累计睡眠时间,用以评价腰酸腰痛缓解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0h:PR33例,Vs20例;MR15例,Vs24例;NR2例,Vs8例;24h:PR35例,Vs22例;MR15例,Vs26例;NR0例,Vs2例,两组患者术后腰酸腰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24h累计睡眠时间有所增加.[结论]耳穴埋豆法减轻肾穿刺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并且有助于延长术后患者睡眠的时间.

    作者:陈珺;徐佳美;翁宁;金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学信息学》课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索

    [目的]针对学生缺乏医学信息领域感性认识的特点,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探讨基于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方法]以模拟开发医院信息系统案例为依托,抓好医院调研、需求分析、课程设计、验收答辩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结果]该教学方法实施4年以来,建立了任务驱动的教与学机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结论]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舜;吴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上火病因病机初探

    上火是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种人体不适,是人体阴阳失衡出现的内热亢盛症状.从《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所述火热病机及“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到后世刘河间的“六气皆可化火”、“五志化火”,朱丹溪的“相火论”、“气有余便是火”,李东垣的“阴火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和“甘温除热”的治疗法则,王清任“瘀血致热”的发挥,都对应用中医理论来治疗和预防上火疾病有很大的启迪.本文以上火的病因病机作为研究目标,病因分别从外感、内伤、病理产物和其他病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病机分别从基本病机、系统病机、类病病机、疾病病机和症状病机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以求为临床治疗上火类疾病“审症求因”、“谨守病机”提供参考.

    作者:谢志军;王伟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对护士行为期望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新时期住院患者对护士行为的期望,为调整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制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开放性问卷,对351名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从研究对象的答案中找出所期望的各种护士行为的术语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和百分率的计算.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编码的术语进行归类.[结果]住院患者期望的护理行为十分广泛,可归纳为5个主题:整体感觉好;关怀、尊重、归属期望;精神情感方面期望;提供个性化服务期望;知情权及获取疾病知识期望.[结论]在新形式下,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行为期望是多元的,此调查结果在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时可做为参照依据.

    作者:周慧洁;程恒金;陶洁静;叶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范永升教授成人斯蒂尔病中医诊治特色探析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包洁;李正富;王新昌;李霄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方法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大鼠模型的对比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三种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与实验组50只.实验组运用高脂高糖饲料+STZ注射二联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筛选后随机分3组,分别运用中药灌胃、电针刺激与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气滞血瘀证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症状体征、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电针刺激组、肾上腺素组比较,中药灌胃组在血糖、血浆粘度、全血高低切、HGB、WBC、RBC、ALB Cr项上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体征方面稍不及其他两组.[结论]相比较下运用二联法联合中药灌胃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

    作者:陈嘉斌;柴可夫;郑杨;许斌斌;季也民;何贤松;陈聿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SOX9基因突变的筛选及其功能解析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中是否存在SOX9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通过PCR及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5个结肠癌细胞系DNA(HT29、SW480、SW620、RKO、Hce8693)和20个结肠癌组织DNA中的SOX9基因全部编码区段、启动子、核心区域及增强子区域的突变情况.[结果]在SOX9基因Intron 4的3519bp处发现SNPs位点1个(A/C),包括A/C杂合型、C/C纯合型以及A/A纯合型,但在全部的关键区域未发现突变热点.[结论]SOX9基因在CRC中不存在突变位点,但其在表达水平上明显升高,可推测SOX9基因不是在基因水平上,而是由表达水平的改变直接参与CRC的发生.

    作者:汪丽佩;李天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世医通变要法》学术思想初探

    [目的]探讨中医名著《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原文,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辨证求本,审因论治;遣方用药,贵在变化;内伤杂病,法于丹溪;女科诸证,注重血气;饮食男女,为病多端;重视脉理,以观吉凶.[结论]《世医通变要法》全书二卷,论及内、外、妇、儿及耳鼻喉诸科,凡二百余证,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学术传承方面颇具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魏丽丽;徐光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模型生物学

    [目的]探寻中医学全息论的本质.[方法]从中医承载的哲学元素,推导中医理论统一的哲学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并在人体脏腑演化律及手掌脏腑定位中证明方法的正确性.[结果]任何相对独立的生物结构单元(全息元或全息胚),具有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潜在.[结论]传统中医全息论的本质,就是任何生物全息元潜在着统一的思维模型、数学模型及数学模型公式.

    作者:王全年;李秀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关于降低针灸临床试验主观因素对结局指标影响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在针灸临床试验中降低主观因素的方法,以减少对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分析针灸临床试验中可能产生主观因素的环节,对这些环节进行一定控制,减少主观因素产生的可能.[结果]主观因素可以来自于参与针灸试验的受试者及试验实施者等方面.[结论]控制受试者的主观感受,优化试验设计,在试验设计中采取随机、对照、多环节设盲等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来自受试者和试验者两方面的主观因素对结局指标的影响.

    作者:朱可蓥;许卫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IL-13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表达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IL-13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MsPGN109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轻、中、重度MsPGN肾穿刺活组织标本肾小球IL-13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MsPGN中医辨证分型中,常见的是气阴两虚型和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少见;肺肾两虚型病理类型相对较轻,脾肾阳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在MsPGN轻、中、重度均可见,而肝肾阴虚型的病理类型较重;IL-13的表达在病理类型较轻的肺肾两虚型较少,肝肾阴虚型表达增强.[结论]IL-13对于MsPGN中西医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作者:范军芬;张史昭;郑慧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