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国俊;张贵阳;刘剑;郑照正;陈燕
[目的]探讨中医名著《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方法]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通过认真研读原文,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结果]经研究提炼,《世医通变要法》的学术思想可概括为:辨证求本,审因论治;遣方用药,贵在变化;内伤杂病,法于丹溪;女科诸证,注重血气;饮食男女,为病多端;重视脉理,以观吉凶.[结论]《世医通变要法》全书二卷,论及内、外、妇、儿及耳鼻喉诸科,凡二百余证,在辨证论治、遣方用药、学术传承方面颇具特色,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魏丽丽;徐光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CB)患者血清中肺炎嗜衣原体(chlamydophila pneumonia,CPN)感染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老年CB患者为实验组,75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肺炎嗜衣原体IgG(chlamydophila pneumonia-IgG,CPN-IgG)和主要外膜蛋白(major outer membmne protein,MOMP):CPN MOMP也称为外膜蛋白A(存在于Cpn原体和网状体,主要包括MOMP).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用了上述两种方法.[结果]实验组CPN MOMP阳性、CPN-IgG阳性的构成比分别为64.0%和89.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2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PCR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均能反映发生肺炎嗜衣原体感染.[结论]ELISA和PCR法均可对CPN进行检测,两种方法同时运用能提高老年CB的临床诊断率,降低假阴性的发生,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潘小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的耐药性及合理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442例采用头孢曲松治疗案例者的药敏培养结果及历年头孢曲松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数据予统计,分析其耐药性(resistance to drug,RTD)产生的机制.[结果]442例患者中3例(0.68%)出现耐药菌株,218例(49.32%)培养结果显示其MIC>0.125mg·L-1,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另有12例(2.71%)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头孢曲松的应用与其RTD逐渐增加、病菌对头孢曲松的敏感性逐渐降低相关联,临床应合理、科学应用,提高该药的临床疗效.
作者:姜国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我院近年来胃癌的临床特征,为制定本地区胃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病理诊断明确的3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KPS评分、中医证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8例胃癌患者中,男性241例,女性87例;年龄28~89岁,高发年龄为50~70岁;上腹部疼痛及饱胀感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胃窦部肿瘤常见(42.07%),低分化癌多见(35.06%),TNM分期上常见的分别是T4期(33.54%),N0期(39.63%),M0期(81.10%),Ⅲ期(29.57%);全组平均KPS评分为73.84分;常见的4种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型、气血亏虚型、肝胃不和型、痰湿凝结型.[结论]胃癌好发于50~70岁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引起漏诊和误诊;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相比,恶性程度更高,分期更晚,预后更差;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阻相互胶结是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应以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理气活血化痰为基本治法.
作者:田永立;夏宁俊;刘沈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近况.[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述.[结果]大量研究显示,中医可以逆转或阻断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对CAG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单纯西医药对于本病尚无确切的根治方案,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治疗本病时凸显出了一定优势.
作者:彭庆娟;蔡克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筛选龙须藤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龙须藤进行提取、分离得到不同部位的萃取物,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CIA模型),以各组提取液灌胃给药,观察各组提取液对CIA模型大鼠的影响.[结果]龙须藤具有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其他萃取物活性极弱.[结论]初步确定了龙须藤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为龙须藤深入研究抗类风湿关节炎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海音;徐伟;李煌;褚克丹;陈立典;张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橙皮苷对脂肪乳剂灌胃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连续灌胃40d致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连续灌胃给予橙皮苷40d.给药第2、4周各眼眶取血一次,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末次给药后下腔静脉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及4周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mg·kg-1、120mg·kg-1、240mg·kg-1)组大鼠血清TC、LDL-c、AI明显降低,120 mg·kg-1、240mg· kg-1剂量组大鼠HDL-c升高;给药40d后,橙皮苷三个剂量(60 mg·kg-1、120 mg·kg-1、240mg·kg-1)组高脂血症大鼠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计数、血沉方程K值、卡松屈服应力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结论]橙皮苷60mg· kg-1、120mg· kg-1、240mg· kg-1三个剂量均可调节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及血液粘滞状态,且120mg· kg-1、240mg· kg-1剂量作用明显,提示橙皮苷对防治高脂血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雄英;陈素红;吕圭源;胡慧明;陈琦;赵岩;吉星;苏洁;胡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析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特色.[方法]通过多年侍诊,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方法、用药特色等方面出发,整理和分析范永升教授诊治成人斯蒂尔病的中医特色.[结果]范永升教授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了“热疹痹”的新病名,认为本病的基本病机为风湿热毒,痹阻气血.治疗原则初期应疏风清热、解肌透邪;进展期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或清营凉血、透热转气;恢复期当养阴清热、散瘀通络.选方用药强调清热解毒,注重祛除湿邪,善用和解法.[结论]范永升教授运用中医特色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作者:包洁;李正富;王新昌;李霄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世纪(第二版)《针灸医籍选读》中《内经》选的几个问题.[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问题,寻找新的解释.[结果]该教材《内经》选部分比如原文的引用、注释、按语、提要等部分点滴内容需要些许商榷.[结论]新世纪(第二版)《针灸医籍选读》是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主干经典课程的教材,保持了中医原著的原汁原味,尽管存在少许值得商榷的问题,该教材仍是值得在教学中应用推广的优秀教材.
作者:冯文林;刘丽敏;赵敏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O)左半结肠癌(colon cancer,CC)术中行经阑尾腔(appendix cavity,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Intestinal resection and anastomosis,IRAA)的治疗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对比分析采用术中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A组,37例)和Ⅰ期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口,Ⅱ期吻合(B组,35例)治疗急性梗阻性左半CC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A组长于B组(Ⅰ期手术时间).A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B组术后并发症8例,其中吻合口漏1例,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3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和Ⅰ期切除、Ⅱ期吻合术均为治疗急性IO左半CC的有效处理方法,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经AC插管灌洗Ⅰ期肠切除吻合术,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肠道准备彻底、无瘤的优点,而且安全可行.
作者:马波;韩春蕃;许洪宝;蔡炜龙;汪伟民;尹德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从病例资料、病因病机、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等方面论述了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结果]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根据妊娠口僻的病因病机(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形成了疏风散寒,养血和血,温经通络为主的治则.[结论]经方荆穗四物汤和桂枝汤治疗风寒外袭,气血不和,经络闭阻之妊娠口僻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疏肝散对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以加味疏肝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30例(治疗组),观察临床疗效,并与铝碳酸镁片合多潘立酮片口服的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临床症状如脘腹痛、胀满、嗳气、纳差等积分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疏肝散能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其疗效值得肯定.
作者:潘善余;徐安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麦默通系统(the mammotome system)微创切除乳腺良性肿块(benign breast lumps,BBL)(<2.0cm)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乳腺科就诊的168例BBL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切除,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及术后回访结果来评价麦默通系统在微创术中的价值.[结果]麦默通系统微创切除BBL,旋切全过程清晰、切除结果完整显像清晰;术后未出现皮肤损伤、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远期随访3月复查B超均未见肿块残留,乳房未见明显疤痕,乳房无变形,手术美容效果优良.[结论]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切除BBL,损伤小,对于<2cm的BBL尤为适用,有较好美容效果;B超引导下更显安全可行,操作简单,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作者:陈莉杰;许红霞;魏颖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IL-13在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临床收集MsPGN109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四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轻、中、重度MsPGN肾穿刺活组织标本肾小球IL-13的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MsPGN中医辨证分型中,常见的是气阴两虚型和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少见;肺肾两虚型病理类型相对较轻,脾肾阳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在MsPGN轻、中、重度均可见,而肝肾阴虚型的病理类型较重;IL-13的表达在病理类型较轻的肺肾两虚型较少,肝肾阴虚型表达增强.[结论]IL-13对于MsPGN中西医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作者:范军芬;张史昭;郑慧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系统研究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血清IgG参数在SS临床中的意义以及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SS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比较SS患者76例免疫球蛋白G(IgG)、疾病活动度(SSDAI)、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的差异,分析血清IgG的浓度与ESR、RF、SSDAI的相关性;并将76例SS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组(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和西药组(羟氯喹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口干、眼干和关节痛)、IgG的浓度与ESR、RF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中药组治疗前后的血清BAFF和IL-10表达水平.[结果]SS患者血清IgG参数与SSDAI、ESR成正相关,尤其与SSDAI相关系数r达到0.545(P<0.01);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口干、眼干、关节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在治疗后对SS患者口干、眼干的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血清IgG、ESR、R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中药组对SS患者血清BAFF和Il-10含量在治疗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P<0.01或P<0.05).[结论]SS患者血清IgG参数作为评价SS活动性的临床指标有一定的价值;益气养阴祛瘀中药治疗SS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SS患者口干、眼干、关节痛症状,降低血清IgG、ESR、RF,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BAFF和IL-10表达水平相关.
作者:王新昌;唐晓阳;黄绥心;曹灵勇;李正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及HER-2受体在乳腺癌进展中表达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查找文献,搜集相关论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文献报道显示乳腺癌的ER、PR、HER-2受体表达可随着肿瘤的进展而发生改变,可因个体差异而发生动态改变,也可以由于前期的治疗而改变.[结论]乳腺癌原发灶和进展期病灶之间的ER、PR及HER-2受体表达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有必要重视并重新评估乳癌患者进展痛灶中的雌孕激素及HER-2的受体状况,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厉飞;张喜平;陈道宝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三种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与实验组50只.实验组运用高脂高糖饲料+STZ注射二联法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筛选后随机分3组,分别运用中药灌胃、电针刺激与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建立气滞血瘀证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症状体征、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电针刺激组、肾上腺素组比较,中药灌胃组在血糖、血浆粘度、全血高低切、HGB、WBC、RBC、ALB Cr项上表现出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症状体征方面稍不及其他两组.[结论]相比较下运用二联法联合中药灌胃建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型动物模型是一种较好的建模方法.
作者:陈嘉斌;柴可夫;郑杨;许斌斌;季也民;何贤松;陈聿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病机是联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纽带,而气血病机则是诸种疾病的基本病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通过考察和总结气血病机学说的历史沿革,认为气血病机学说肇始于《内经》,奠基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经晋唐金元的嬗变与探索,明清时期医家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积累,总体上趋于整合.近年来气血病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如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根据临证的深切感悟,提出“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疏其血气,令其条达”等观点;颜乾麟教授认为气血失衡是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心脑血管病初期以气滞血瘀型居多,而后出现痰瘀交阻的病机,后期呈现多虚多瘀的气血演变规律,为医界审视气血病机学说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李露露;颜新;韩天雄;颜乾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法对肾穿刺术后腰酸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肾穿刺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肾穿刺术后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穴埋豆治疗,根据W疼痛缓解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无效(NR).在患者肾穿刺术后的10h、24h评估患者腰酸腰痛程度以及两组患者术后24h累计睡眠时间,用以评价腰酸腰痛缓解的疗效.[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10h:PR33例,Vs20例;MR15例,Vs24例;NR2例,Vs8例;24h:PR35例,Vs22例;MR15例,Vs26例;NR0例,Vs2例,两组患者术后腰酸腰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组的24h累计睡眠时间有所增加.[结论]耳穴埋豆法减轻肾穿刺术后疼痛疗效确切,并且有助于延长术后患者睡眠的时间.
作者:陈珺;徐佳美;翁宁;金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学生缺乏医学信息领域感性认识的特点,在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探讨基于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设计、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方法]以模拟开发医院信息系统案例为依托,抓好医院调研、需求分析、课程设计、验收答辩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结果]该教学方法实施4年以来,建立了任务驱动的教与学机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结论]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舜;吴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