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中的应用

程丽;徐凯;汪秀玲;宋强;李江山;郑骏年

关键词: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TNM分期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上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术前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6例肾癌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对CT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在T分期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19);在M分期方面,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K=0.657);N分期两者一致性较差(K=0.282).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对T期、M期的评价准确性高,但对N期评价准确性较差.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功能磁共振对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胆道T管造影中对比剂注入方法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T管造影术中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入方式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63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胆道T管造影,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注组和输注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胆道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输注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腹痛、发热两组有显著差别;胆道基础压力两组无差别,而推注组胆道内高压力明显高于输注组(P<0.01);输注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注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1),术后两组周围血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法胆道T型管造影同样可以成功进行胆道造影,胆道内压力波动小,对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影响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军;郧立杰;刘素荣;池书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特点与病程及神经体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对颅脑有异常表现的病例根据病程分为三组,采用χ~2检验评估病程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5例,有异常发现78例,有6例仅表现为脑萎缩,阳性率为83.9%.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9/72)、中脑(28/72)、尾状核头(17/72)、丘脑(24/72)、桥脑(23/72)、额叶(7/72)、胼胝体压部(4/72)、齿状核(6/72)、小脑中脚(1/72)、枕叶(1/72),脑萎缩59例.桥脑病变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488,P值<0.05),其他病变部位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砌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尚难确定,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唐业斌;赵科佚;卢琦;黄建军;袁年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脊髓纵裂畸形一例

    患者 男,13岁.因腰部外伤后出现腰痛及双下肢麻木就诊.体检:腰部活动受限,背部中线约平髂前上棘水平见一囊性肿物,表面伴色素沉着,基底面较宽,大小约2.0cm×3.0 cm,表面长有稀疏毛发,触之较柔软.

    作者:李雪庆;胡斌;祁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延迟时间选择优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延迟时间不同确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将42例疑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扫描后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bolus-tracking组和生理循环法组心脏血管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图像清晰度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MSCTA检查时,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在其他注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于复杂畸形不易判断血管触发区域时使用生理循环法比较可靠.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孔祥泉;韩萍;徐海波;史河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术前诊断 左肾中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及病理 左肾大小12cm×6.0cm×5.5cm,周围为脂肪垫.

    作者: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疑有肾动脉病变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而后行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每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进行比较;对图像按优、良、差作3级评价.结果 3组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均>2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显像在3组病例中均能达到优或良,合计优良率均为100%(20/20),图像评分上3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图像,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雷;张追阳;吴文娟;王东;高煜;施谦;华冬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特点,提高其MR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前均行MR平扫,其中4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3例多发,10例单发,共18个椎体发病.其中颈椎4例、胸椎7例、腰椎2例.13例均有椎体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3例5个椎体;5例7个椎体有椎旁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坏死囊变出现分层1例1个椎体.增强扫描的4例,破坏的椎体明显强化,椎旁软组织也明显强化.结论 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海栋;王仁法;宋少辉;周俊芬;杨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和组织学活检证实的颅底及面部20例骨化性纤维瘤和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对两类病变共计27例进行术后影像随访.结果 20例骨化性纤维瘤中,18例为单骨发病,2例为多骨病变.CT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瘤周有一层较完整或不完整的骨性包壳.内部呈不均匀密度13例,均匀磨玻璃样密度7例,其中11例有明显囊变坏死区;11例MR 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_2WI以等、高信号为主,11例增强后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中,多骨型20例,单骨型3例,无明确边界,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骨皮质变薄、模糊,骨质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5例MRT_1WI、T_2WI均以等、低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结论 颅底及面部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发育不良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部分病例两者鉴别困难.术后影像学随访以CT为主,MRI对需要再次手术者为重要补充.

    作者:闫钟钰;李季;伍兴友;王振常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钙化性卵巢纤维瘤一例

    患者 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不适半个月.疼痛为胀痛,间断性,无放射,有排便不尽感.体检:子宫体右后方可触及一直径约6 cm实性肿物,质硬,活动,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

    作者:陈胜利;纪盛章;曹立荣;杜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RI活体跟踪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中枢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

    目的 探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Fe_2O_3-PLL)标记的小鼠P388D1细胞经静脉注射后对中枢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材料与方法制备中枢神经顺行溃变大鼠模型,用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人体内,分别于皮层毁损后8 h和2天和4天进行MR T_2WI,活体跟踪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结果 皮层毁损后8 h在T_2WI上无观察到毁损局部及其他区域的异常信号;2天后可在T_2WI观察到毁损局部脑区及沿胼胝体分布的点状低信号,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皮层毁损后4天可见颈髓后索和延髓锥体束的点状低信号.结论 运用Fe_2O_3-PLL标记的外源性巨噬细胞可以观察到中枢Wallerian变性的发作进展,并为运用外源性巨噬细胞作为重组基凶的运载细胞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张帆;卢光明;李柴学;藏风超;李坤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绞窄性肠梗阻12例,包括肠扭转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腹股沟疝3例.15例为肿瘤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10例为肠粘连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英;闫文颖;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张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头颈部CT和MRI表现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NF-1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部CT、MRI特征.结果 单侧听神经瘤2例;单侧视神经瘤1例及单发凸面脑膜瘤1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体积增大伴外凸(青光眼)6例;脉络丛粗大钙化3例;面颊部肿块2例;颌面骨及周围改变6例;蝶翼缺损及颞叶疝21例,其他部位颅骨缺损8例;颈深部肿块2例.结论 CT与MRI相结合能全面显示NF-1的头颈部病变,对NF-1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范庆忠;杨学华;张伟;江波;高剑波;姚莉;王斐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患者 男,56岁.左肘关节疼痛、肿胀5年,近期关节内有异物感来本院就诊.体检:左侧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肘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游离体,肤色正常,皮温不高.

    作者:汪继辉;冯咏梅;盛光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9例临床怀疑DVT患者行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着重分析DVT的CT征象,探讨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DVT显示较好,在15例患者中共发现DVT 25处,分别位于髂静脉(4)、股静脉(7)、胭静脉(9)和腓静脉(5).结论 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DV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雁鸣;刘白鹭;张黎黎;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肠系膜上动脉分型与胡桃夹综合征关系的MSCT评价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态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54例肾脏增强扫描患者按SMA形态(A型和B型)分成两组,测量SMA近段与远段的夹角和SMA与从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型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有统计学差异,同时B型SMA更易发生胡桃夹综合征.结论 MSCT可以很好地评价SMA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高兴军;宋光义;郭时伟;王家林;王志英;郑晓娜;王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门部神经鞘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张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儿童气管纤维肉瘤一例

    患儿 女,5岁.主因咳嗽1个月余,喘息伴咯血10天入院.阵咳,有痰,偶咳出黄稠痰液,见血丝少许.2天前咯鲜血约1 ml,后间断痰中血丝,近日出现盗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冯辉;胡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钆喷替酸葡甲胺-脂质体在兔MRI淋巴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脂质体载体的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材料与方法采用乙醇诱导法制备包裹Gd-DTPA的交错融合脂质体.将12只新西兰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应性增生组,每组6只.反应性增生组采用兔大腿肌肉和腰窝皮下注射蛋黄乳胶的方法建立胭窝、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三组相连续的反应性增生模型.分析各组淋巴结在Gd-DTPA脂质体增强前后的MRI特征,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Gd-DTPA脂质体平均粒径2.2μm,平均包封率为82%,平均载药量为53%.平扫时两组腹膜后淋巴结大小有差异(t=164.21,P<0.01),而信号强度在T_1WI和脂肪抑制T_1WI上均无差异(P值均>0.05).Gd-DT-PA脂质体增强后,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在15 min时达到大强化,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32和48.39,P值均<0.05).腹膜后淋巴结强化较轻,约在30 min时达到大强化,但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结论 Gd-DTPA可包裹于脂质体载体内,并可以用MRI显示载体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为下一步鉴别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刚;许乙凯;段萍;余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碘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碘对比剂(iedinated contrast medium,CM)用于临床以来,有学者报道血管注射CM后肾功能急性下降[1],大多程度较轻、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少数程度较重、时间较长、需肾替代治疗.

    作者:李建华;贺能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