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患者 女,2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不适半个月.疼痛为胀痛,间断性,无放射,有排便不尽感.体检:子宫体右后方可触及一直径约6 cm实性肿物,质硬,活动,无明显压痛.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7×10~9/L,中性粒细胞0.56,淋巴细胞0.4.
作者:陈胜利;纪盛章;曹立荣;杜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29岁.3个月前无诱因下阵发性咳嗽,夜间加重,并伴有脓痰,无发热.胸部X线平片示右肺中叶炎症伴肺不张,经过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近日患者发热40℃,同时伴有胸痛及咳鲜红色血痰.
作者:马黎斌;王伟时;杨道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张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特点与病程及神经体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对颅脑有异常表现的病例根据病程分为三组,采用χ~2检验评估病程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5例,有异常发现78例,有6例仅表现为脑萎缩,阳性率为83.9%.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9/72)、中脑(28/72)、尾状核头(17/72)、丘脑(24/72)、桥脑(23/72)、额叶(7/72)、胼胝体压部(4/72)、齿状核(6/72)、小脑中脚(1/72)、枕叶(1/72),脑萎缩59例.桥脑病变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488,P值<0.05),其他病变部位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砌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尚难确定,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唐业斌;赵科佚;卢琦;黄建军;袁年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胆道T管造影术中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入方式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63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胆道T管造影,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注组和输注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胆道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输注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腹痛、发热两组有显著差别;胆道基础压力两组无差别,而推注组胆道内高压力明显高于输注组(P<0.01);输注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注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1),术后两组周围血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法胆道T型管造影同样可以成功进行胆道造影,胆道内压力波动小,对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影响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军;郧立杰;刘素荣;池书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过性肝脏信号差异(THID)MRI血流动力学机理、形态及信号特点,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共6l例THID患者MRI表现,对THID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机制、形态及信号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结果肿瘤、炎症、医源性损伤、全身性疾病等均可引起THID,THID的血流动力学复杂,它的形态特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MRI信号改变有一定的病理基础.结论 认识并熟悉THID对准确、全面、透彻分析肝脏疾病的MBI影像表现大有裨益.
作者:李建灵;张焱;胡瑛;程敬亮;王岸飞;李彩霞;李丹;李华丽;王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结合损伤机制探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骨髓水肿、骨软骨骨折、髌骨位置、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损伤、关节积液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结果 (1)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骨髓水肿的出现率均为98%(41/42),其中95%(40/42)两处同时出现.其余区域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仅为7%(3/42).(2)36%(15/42)可见髌骨内后缘骨软骨骨折,10%(4/42)出现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其余区域则无.(3)2%(1/42)髌骨仍处于脱位状态,50%(21/42)髌骨呈半脱位,其余48%(20/42)髌骨位置正常.(4)62%(26/42)可见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43%(18/42)合并股内侧斜肌损伤,37%(16/42)合并股外侧肌水肿,7%(3/42)出现髌骨外侧支持带异常,2%(1/42)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100%(42/42)出现关节积液,包括关节积血5例、关节脂血症2例.结论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表现取决于其特定的损伤机制,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同时出现的骨髓水肿、髌骨内后缘的骨软骨骨折、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损伤为常见而又具有特征的MRI征象.
作者:高凤国;郑卓肇;尚瑶;李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王璟;江时森;刘斐;柴学;周长圣;黄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57岁.右腰部酸胀不适及体重减轻10个月、疼痛5个月,2个月内间断血尿4次,无尿频、尿急及尿痛.尿常规:可见红细胞.血常规未见异常.体检:右肾区稍隆起,压痛及叩击痛.超声检查:右肾中部探及3.5 cm×2.6 cm大小的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向肾表面突出.
作者:袁涛;全冠民;周立霞;郑历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女,28岁.反复右侧胸痛3年,伴气促、不能平卧2个月.10年前有右背部良性肿瘤切除病史.体检:慢性病容,双侧颈静脉怒张,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有浊音.
作者:陈丹;张亚林;瞿中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进一步认识希伯登氏结节(HN)和布夏尔氏结节(BN)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HN 8例,BN 10例,HN与BN共存1例,其中男4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19例均摄双手正斜位片,3例作了CT和MRI检查.结果 HN和BN以中指远位指间关节(DIP)、近位指间关节(PIP)发生率高.HN共有59个DIP关节受累,表现为DIP关节背侧肥大,背内侧和背外侧呈结节状隆起,x线片上有36个关节骨端增生和关节间隙异常,占61.02%.BN表现为66个PIP肥大、隆起,X线片上表现异常者有16个,占24.24%.CT和MRI检查显示更多的骨质增生、软骨变薄和滑膜增厚等异常征象.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结论 HN和BN特定的发生部位、女性发病倾向以及影像学呈骨性关节炎和滑膜炎改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程天明;葛英辉;许振华;马千里;张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故障现象 (1)机器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自动关机,频率大概每检查十几个患者一次.(2)自动关机时OTC、table、wall stand断电,OTC上的显示屏关掉,几十秒后Console上的PC也进入关机状态(显示屏的状态不是马上关掉,而是跟正常关机一样的关机状态).
作者: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NSCLC)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水平与其边缘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观察47例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NSCLC边缘征,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LSAB法测定癌组织标本的VEGF基因表达水平,并对其相关性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周围型NSCLC的深分叶征和棘突征与VEGF基因表达水平有关.结论 具有深分叶征和棘突征的周围型NSCLC恶性程度较高.
作者:白汉林;周翔平;廖方义;余建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49岁.回吸性血涕1年,偶有头痛、眼花,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外院CT检查发现蝶鞍区肿物并侵犯颅底;行鼻咽纤维镜检查,2次活检均未明确诊断.体检见鼻腔肿物,颈软,胸、腹未见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各项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13岁.因腰部外伤后出现腰痛及双下肢麻木就诊.体检:腰部活动受限,背部中线约平髂前上棘水平见一囊性肿物,表面伴色素沉着,基底面较宽,大小约2.0cm×3.0 cm,表面长有稀疏毛发,触之较柔软.
作者:李雪庆;胡斌;祁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疑有肾动脉病变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而后行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每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进行比较;对图像按优、良、差作3级评价.结果 3组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均>2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显像在3组病例中均能达到优或良,合计优良率均为100%(20/20),图像评分上3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图像,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雷;张追阳;吴文娟;王东;高煜;施谦;华冬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CT表现与病理改变及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搜集40例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组织中AR表达,并行肿瘤组织学病理分级,再与CT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AR表达阴性10例(25%),阳性30例(75%).不同病理分级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为100%,中分化为87%,低分化为60%.CT分期评估A/B期22例,C期10例,D期8例.不同CT分期的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分期与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CT上肿块外形、密度改变与AR表达无关(P>0.05),而肿瘤的大小与A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AR阳性表达随CT分期的升高而减少,CT上前列腺外形和肿瘤密度不能反映前列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情况.
作者:韩丹;杨友;丁莹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女,37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近日进行性加重、不能正常视物就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体检:神清、语利,右眼睑下垂,双眼球活动正常,双眼视力正常.
作者:王巍巍;全冠民;袁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延迟时间不同确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将42例疑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扫描后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bolus-tracking组和生理循环法组心脏血管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图像清晰度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MSCTA检查时,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在其他注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于复杂畸形不易判断血管触发区域时使用生理循环法比较可靠.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孔祥泉;韩萍;徐海波;史河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