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请分析病变性质

朱光斌;张雪林

关键词:分析, 病变, 实验室检查, 鼻咽纤维镜, 异常体征, 侵犯颅底, 明确诊断, 糖尿病, 高血压, 蝶鞍区, 指标, 头痛, 体检, 活检, 患者, 鼻腔
摘要:患者 男,49岁.回吸性血涕1年,偶有头痛、眼花,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外院CT检查发现蝶鞍区肿物并侵犯颅底;行鼻咽纤维镜检查,2次活检均未明确诊断.体检见鼻腔肿物,颈软,胸、腹未见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各项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侵袭性纤维瘤一例

    患者 女,28岁.反复右侧胸痛3年,伴气促、不能平卧2个月.10年前有右背部良性肿瘤切除病史.体检:慢性病容,双侧颈静脉怒张,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有浊音.

    作者:陈丹;张亚林;瞿中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DTI多参数值及DTT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患者资料(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8例,脑膜瘤16例,转移瘤10例)共59例.行常规T_1WI、T_2WI、增强T_1WI及DTI.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邻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1-容积比(1-VR)值及相对各向异性(RA)值,分析各测量值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利用DTI数据进行DTT重组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正常白质区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而常规MRI难以显示;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型,即推挤型、水肿型、浸润型和破坏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DTT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肿瘤及其周围白质纤维束的信息,指导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评估.

    作者:孙夕林;王丹;申宝忠;李琳;何琦玮;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钆喷替酸葡甲胺-脂质体在兔MRI淋巴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脂质体载体的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材料与方法采用乙醇诱导法制备包裹Gd-DTPA的交错融合脂质体.将12只新西兰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应性增生组,每组6只.反应性增生组采用兔大腿肌肉和腰窝皮下注射蛋黄乳胶的方法建立胭窝、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三组相连续的反应性增生模型.分析各组淋巴结在Gd-DTPA脂质体增强前后的MRI特征,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Gd-DTPA脂质体平均粒径2.2μm,平均包封率为82%,平均载药量为53%.平扫时两组腹膜后淋巴结大小有差异(t=164.21,P<0.01),而信号强度在T_1WI和脂肪抑制T_1WI上均无差异(P值均>0.05).Gd-DT-PA脂质体增强后,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在15 min时达到大强化,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32和48.39,P值均<0.05).腹膜后淋巴结强化较轻,约在30 min时达到大强化,但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结论 Gd-DTPA可包裹于脂质体载体内,并可以用MRI显示载体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为下一步鉴别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刚;许乙凯;段萍;余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上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术前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6例肾癌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对CT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在T分期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19);在M分期方面,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K=0.657);N分期两者一致性较差(K=0.282).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对T期、M期的评价准确性高,但对N期评价准确性较差.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宋强;李江山;郑骏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CT表现与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CT表现与病理改变及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搜集40例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组织中AR表达,并行肿瘤组织学病理分级,再与CT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AR表达阴性10例(25%),阳性30例(75%).不同病理分级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为100%,中分化为87%,低分化为60%.CT分期评估A/B期22例,C期10例,D期8例.不同CT分期的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分期与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CT上肿块外形、密度改变与AR表达无关(P>0.05),而肿瘤的大小与A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AR阳性表达随CT分期的升高而减少,CT上前列腺外形和肿瘤密度不能反映前列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情况.

    作者:韩丹;杨友;丁莹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延迟时间选择优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延迟时间不同确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将42例疑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扫描后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bolus-tracking组和生理循环法组心脏血管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图像清晰度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MSCTA检查时,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在其他注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于复杂畸形不易判断血管触发区域时使用生理循环法比较可靠.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孔祥泉;韩萍;徐海波;史河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门部神经鞘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张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胆道T管造影中对比剂注入方法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T管造影术中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入方式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63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胆道T管造影,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注组和输注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胆道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输注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腹痛、发热两组有显著差别;胆道基础压力两组无差别,而推注组胆道内高压力明显高于输注组(P<0.01);输注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注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1),术后两组周围血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法胆道T型管造影同样可以成功进行胆道造影,胆道内压力波动小,对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影响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军;郧立杰;刘素荣;池书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脑功能磁共振对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希伯登氏结节与布夏尔氏结节的临床及影像诊断

    目的 进一步认识希伯登氏结节(HN)和布夏尔氏结节(BN)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HN 8例,BN 10例,HN与BN共存1例,其中男4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19例均摄双手正斜位片,3例作了CT和MRI检查.结果 HN和BN以中指远位指间关节(DIP)、近位指间关节(PIP)发生率高.HN共有59个DIP关节受累,表现为DIP关节背侧肥大,背内侧和背外侧呈结节状隆起,x线片上有36个关节骨端增生和关节间隙异常,占61.02%.BN表现为66个PIP肥大、隆起,X线片上表现异常者有16个,占24.24%.CT和MRI检查显示更多的骨质增生、软骨变薄和滑膜增厚等异常征象.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结论 HN和BN特定的发生部位、女性发病倾向以及影像学呈骨性关节炎和滑膜炎改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程天明;葛英辉;许振华;马千里;张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儿童气管纤维肉瘤一例

    患儿 女,5岁.主因咳嗽1个月余,喘息伴咯血10天入院.阵咳,有痰,偶咳出黄稠痰液,见血丝少许.2天前咯鲜血约1 ml,后间断痰中血丝,近日出现盗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冯辉;胡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对肠道血管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肠道血管发育不良(AD)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6例AD患者的MSCTA表现特征.结果 16例AD中,局限型4例,弥漫型12例.发生于空肠3例,回肠2例,结肠11例,其中升结肠6例.局限型表现为局部肠道肠壁血管扩张增粗,弥漫型累及肠道血管扩张范围较广泛,肠管病变血管增多、增粗、聚集,动脉期静脉早显等.结论 MSCTA可显示肠道AD的部位、范围、形态及影像特点,是评价AD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国庆;吴雷;陈拥军;徐建玉;熊涛;王强;付泉水;肖华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患者 男,56岁.左肘关节疼痛、肿胀5年,近期关节内有异物感来本院就诊.体检:左侧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肘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游离体,肤色正常,皮温不高.

    作者:汪继辉;冯咏梅;盛光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绞窄性肠梗阻12例,包括肠扭转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腹股沟疝3例.15例为肿瘤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10例为肠粘连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英;闫文颖;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张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特点,提高其MR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前均行MR平扫,其中4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3例多发,10例单发,共18个椎体发病.其中颈椎4例、胸椎7例、腰椎2例.13例均有椎体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3例5个椎体;5例7个椎体有椎旁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坏死囊变出现分层1例1个椎体.增强扫描的4例,破坏的椎体明显强化,椎旁软组织也明显强化.结论 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海栋;王仁法;宋少辉;周俊芬;杨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总结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例婴儿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及MRI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等进行探讨.结果 MRI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内,体积较大且不规则,信号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支持髓上皮瘤的诊断,部分呈脉络丛乳头状瘤改变.结论 该病例为罕见的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要在术前明确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等.

    作者:苏欢欢;张雪林;马艳;王宏琢;吕晓飞;詹传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碘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碘对比剂(iedinated contrast medium,CM)用于临床以来,有学者报道血管注射CM后肾功能急性下降[1],大多程度较轻、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少数程度较重、时间较长、需肾替代治疗.

    作者:李建华;贺能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影像学分析

    目的 探讨颅底及面部骨纤维病变的CT和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提出术后影像学随访的重要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和组织学活检证实的颅底及面部20例骨化性纤维瘤和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资料,并对两类病变共计27例进行术后影像随访.结果 20例骨化性纤维瘤中,18例为单骨发病,2例为多骨病变.CT表现为椭圆形或分叶状稍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晰,瘤周有一层较完整或不完整的骨性包壳.内部呈不均匀密度13例,均匀磨玻璃样密度7例,其中11例有明显囊变坏死区;11例MR T_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_2WI以等、高信号为主,11例增强后间隔和实性部分强化.23例骨纤维发育不良中,多骨型20例,单骨型3例,无明确边界,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骨皮质变薄、模糊,骨质周围无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5例MRT_1WI、T_2WI均以等、低信号为主,信号不均匀.结论 颅底及面部骨化性纤维瘤和骨纤维发育不良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部分病例两者鉴别困难.术后影像学随访以CT为主,MRI对需要再次手术者为重要补充.

    作者:闫钟钰;李季;伍兴友;王振常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术前诊断 左肾中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及病理 左肾大小12cm×6.0cm×5.5cm,周围为脂肪垫.

    作者: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9例临床怀疑DVT患者行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着重分析DVT的CT征象,探讨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DVT显示较好,在15例患者中共发现DVT 25处,分别位于髂静脉(4)、股静脉(7)、胭静脉(9)和腓静脉(5).结论 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DV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雁鸣;刘白鹭;张黎黎;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