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张龙江;卢光明;王璟;江时森;刘斐;柴学;周长圣;黄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摘要: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在大型C臂X线机或CT机导引下,应用国产骨水泥采用经单侧椎弓根注射法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06个椎体行PVP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其中52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CR);8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100%.2例出现骨水泥外溢至椎间盘,未出现临床症状,全部病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国产骨水泥行PVP术治疗外伤和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安全有效,能明显地缓解疼痛和加固椎体,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杰;廖正银;张和平;靳海英;贺祥;王斌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胰腺腺鳞癌的CT诊断(附3例报道及文献综述)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的影像、病理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而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制定恰当、合理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例表现为中央明显坏死、液化的胰头肿瘤,另2例表现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镜下肿瘤呈现腺癌和鳞癌的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肿瘤含有腺癌和鳞癌成分.术后患者生存3~11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 肿瘤中央出现明显坏死、液化,或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是胰腺腺鳞癌的特点.

    作者:李杰;赵俊功;李明华;张惠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期读片窗答案

    术前诊断 左肾中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及病理 左肾大小12cm×6.0cm×5.5cm,周围为脂肪垫.

    作者: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DTI多参数值及DTT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患者资料(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8例,脑膜瘤16例,转移瘤10例)共59例.行常规T_1WI、T_2WI、增强T_1WI及DTI.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邻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1-容积比(1-VR)值及相对各向异性(RA)值,分析各测量值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利用DTI数据进行DTT重组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正常白质区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而常规MRI难以显示;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型,即推挤型、水肿型、浸润型和破坏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DTT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肿瘤及其周围白质纤维束的信息,指导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评估.

    作者:孙夕林;王丹;申宝忠;李琳;何琦玮;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上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术前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6例肾癌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对CT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在T分期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19);在M分期方面,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K=0.657);N分期两者一致性较差(K=0.282).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对T期、M期的评价准确性高,但对N期评价准确性较差.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宋强;李江山;郑骏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影像表现

    局部消融术是临床治疗局灶病变的一类微创技术,包括激光、微波、聚焦超声、冷冻疗法、注射化学物质(酒精或醋酸)、射频消融等.其中射频消融术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创伤小、操作简便及疗效较好等优点,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

    作者:文亮;韩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脑功能磁共振对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37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近日进行性加重、不能正常视物就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体检:神清、语利,右眼睑下垂,双眼球活动正常,双眼视力正常.

    作者:王巍巍;全冠民;袁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对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研究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静脉影像资料,观察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 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1%(20/280).右肾静脉变异8例,均为副肾静脉.左肾静脉变异13例,包括Ⅰ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4例,Ⅱ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Ⅲ型(回流异常)3例,Ⅳ型(左肾静脉汇合过晚)5例(其中1例伴右副肾静脉).11例肾静脉变异患者同时伴有肾动脉变异.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结合肾动脉解剖变异,可为Ⅰ临床提供可靠的肾血管系统解剖学资料.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输尿管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输尿管动脉向子宫供血的特点及其在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盆腔侧支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经动脉栓塞(TAE)止血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有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其中2例起源于髂外动脉,1例起源于子宫动脉和髂外动脉,将其栓塞后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输尿管动脉是参与子宫供血的重要侧支血管;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是单纯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后止血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杨奎;尹君;靳雪广;罗军;唐启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脊髓纵裂畸形一例

    患者 男,13岁.因腰部外伤后出现腰痛及双下肢麻木就诊.体检:腰部活动受限,背部中线约平髂前上棘水平见一囊性肿物,表面伴色素沉着,基底面较宽,大小约2.0cm×3.0 cm,表面长有稀疏毛发,触之较柔软.

    作者:李雪庆;胡斌;祁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分析

    目的 结合损伤机制探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骨髓水肿、骨软骨骨折、髌骨位置、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损伤、关节积液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结果 (1)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骨髓水肿的出现率均为98%(41/42),其中95%(40/42)两处同时出现.其余区域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仅为7%(3/42).(2)36%(15/42)可见髌骨内后缘骨软骨骨折,10%(4/42)出现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其余区域则无.(3)2%(1/42)髌骨仍处于脱位状态,50%(21/42)髌骨呈半脱位,其余48%(20/42)髌骨位置正常.(4)62%(26/42)可见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43%(18/42)合并股内侧斜肌损伤,37%(16/42)合并股外侧肌水肿,7%(3/42)出现髌骨外侧支持带异常,2%(1/42)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100%(42/42)出现关节积液,包括关节积血5例、关节脂血症2例.结论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表现取决于其特定的损伤机制,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同时出现的骨髓水肿、髌骨内后缘的骨软骨骨折、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损伤为常见而又具有特征的MRI征象.

    作者:高凤国;郑卓肇;尚瑶;李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儿童气管纤维肉瘤一例

    患儿 女,5岁.主因咳嗽1个月余,喘息伴咯血10天入院.阵咳,有痰,偶咳出黄稠痰液,见血丝少许.2天前咯鲜血约1 ml,后间断痰中血丝,近日出现盗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冯辉;胡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DR7500偶尔自动关机故障的维修

    故障现象 (1)机器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自动关机,频率大概每检查十几个患者一次.(2)自动关机时OTC、table、wall stand断电,OTC上的显示屏关掉,几十秒后Console上的PC也进入关机状态(显示屏的状态不是马上关掉,而是跟正常关机一样的关机状态).

    作者:周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患者 男,56岁.左肘关节疼痛、肿胀5年,近期关节内有异物感来本院就诊.体检:左侧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肘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游离体,肤色正常,皮温不高.

    作者:汪继辉;冯咏梅;盛光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钆喷替酸葡甲胺-脂质体在兔MRI淋巴成像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脂质体载体的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材料与方法采用乙醇诱导法制备包裹Gd-DTPA的交错融合脂质体.将12只新西兰兔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反应性增生组,每组6只.反应性增生组采用兔大腿肌肉和腰窝皮下注射蛋黄乳胶的方法建立胭窝、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三组相连续的反应性增生模型.分析各组淋巴结在Gd-DTPA脂质体增强前后的MRI特征,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Gd-DTPA脂质体平均粒径2.2μm,平均包封率为82%,平均载药量为53%.平扫时两组腹膜后淋巴结大小有差异(t=164.21,P<0.01),而信号强度在T_1WI和脂肪抑制T_1WI上均无差异(P值均>0.05).Gd-DT-PA脂质体增强后,腘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在15 min时达到大强化,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32和48.39,P值均<0.05).腹膜后淋巴结强化较轻,约在30 min时达到大强化,但SNR与平扫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P>0.05).结论 Gd-DTPA可包裹于脂质体载体内,并可以用MRI显示载体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为下一步鉴别肿瘤转移性淋巴结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段刚;许乙凯;段萍;余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肠系膜上动脉分型与胡桃夹综合征关系的MSCT评价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态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54例肾脏增强扫描患者按SMA形态(A型和B型)分成两组,测量SMA近段与远段的夹角和SMA与从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型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有统计学差异,同时B型SMA更易发生胡桃夹综合征.结论 MSCT可以很好地评价SMA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高兴军;宋光义;郭时伟;王家林;王志英;郑晓娜;王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门部神经鞘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张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在治疗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49例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患者,采用SIA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PTA)+内支架置入.结果 全组治疗成功率93.88%(46/49),24例髂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均保持通畅;22例股浅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36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20例(90.91%),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后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平均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23(0.11~0.42)和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A在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的PTA+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潘晓琳;朱伟;董戈;郭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胆道T管造影中对比剂注入方法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胆道T管造影术中采用不同对比剂注入方式对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变化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对163例胆道术后患者行胆道T管造影,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注组和输注组.对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均成功完成胆道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在输注组明显减少(P<0.01),其中腹痛、发热两组有显著差别;胆道基础压力两组无差别,而推注组胆道内高压力明显高于输注组(P<0.01);输注组血内毒素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推注组血内毒素水平比术前升高(P<0.01),术后两组周围血内毒素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输注法胆道T型管造影同样可以成功进行胆道造影,胆道内压力波动小,对周围血内毒素水平影响小,且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军;郧立杰;刘素荣;池书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