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输尿管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杨奎;尹君;靳雪广;罗军;唐启耀

关键词:产后出血, 输尿管动脉, 介入栓塞止血
摘要:目的 探讨输尿管动脉向子宫供血的特点及其在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盆腔侧支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经动脉栓塞(TAE)止血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有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其中2例起源于髂外动脉,1例起源于子宫动脉和髂外动脉,将其栓塞后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输尿管动脉是参与子宫供血的重要侧支血管;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是单纯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后止血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希伯登氏结节与布夏尔氏结节的临床及影像诊断

    目的 进一步认识希伯登氏结节(HN)和布夏尔氏结节(BN)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HN 8例,BN 10例,HN与BN共存1例,其中男4例,女1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临床随访证实.19例均摄双手正斜位片,3例作了CT和MRI检查.结果 HN和BN以中指远位指间关节(DIP)、近位指间关节(PIP)发生率高.HN共有59个DIP关节受累,表现为DIP关节背侧肥大,背内侧和背外侧呈结节状隆起,x线片上有36个关节骨端增生和关节间隙异常,占61.02%.BN表现为66个PIP肥大、隆起,X线片上表现异常者有16个,占24.24%.CT和MRI检查显示更多的骨质增生、软骨变薄和滑膜增厚等异常征象.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结论 HN和BN特定的发生部位、女性发病倾向以及影像学呈骨性关节炎和滑膜炎改变等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程天明;葛英辉;许振华;马千里;张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的头颈部CT和MRI表现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的CT和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的NF-1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头颈部CT、MRI特征.结果 单侧听神经瘤2例;单侧视神经瘤1例及单发凸面脑膜瘤1例;视神经增粗4例;眼球体积增大伴外凸(青光眼)6例;脉络丛粗大钙化3例;面颊部肿块2例;颌面骨及周围改变6例;蝶翼缺损及颞叶疝21例,其他部位颅骨缺损8例;颈深部肿块2例.结论 CT与MRI相结合能全面显示NF-1的头颈部病变,对NF-1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范庆忠;杨学华;张伟;江波;高剑波;姚莉;王斐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对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研究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探讨肾静脉解剖变异的类型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80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肾静脉影像资料,观察肾静脉的解剖变异并进行分型.结果 肾静脉解剖变异的发生率为7.1%(20/280).右肾静脉变异8例,均为副肾静脉.左肾静脉变异13例,包括Ⅰ型(环主动脉左肾静脉)4例,Ⅱ型(主动脉后左肾静脉)1例,Ⅲ型(回流异常)3例,Ⅳ型(左肾静脉汇合过晚)5例(其中1例伴右副肾静脉).11例肾静脉变异患者同时伴有肾动脉变异.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肾静脉解剖变异,结合肾动脉解剖变异,可为Ⅰ临床提供可靠的肾血管系统解剖学资料.

    作者:诸静其;郝楠馨;常时新;汪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脑功能磁共振对梗死后抑郁症的研究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在治疗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49例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患者,采用SIA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PTA)+内支架置入.结果 全组治疗成功率93.88%(46/49),24例髂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均保持通畅;22例股浅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36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20例(90.91%),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后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平均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23(0.11~0.42)和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A在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的PTA+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潘晓琳;朱伟;董戈;郭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 总结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例婴儿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及MRI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等进行探讨.结果 MRI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内,体积较大且不规则,信号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支持髓上皮瘤的诊断,部分呈脉络丛乳头状瘤改变.结论 该病例为罕见的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要在术前明确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等.

    作者:苏欢欢;张雪林;马艳;王宏琢;吕晓飞;詹传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绞窄性肠梗阻12例,包括肠扭转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腹股沟疝3例.15例为肿瘤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10例为肠粘连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英;闫文颖;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张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分析

    目的 结合损伤机制探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骨髓水肿、骨软骨骨折、髌骨位置、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损伤、关节积液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结果 (1)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骨髓水肿的出现率均为98%(41/42),其中95%(40/42)两处同时出现.其余区域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仅为7%(3/42).(2)36%(15/42)可见髌骨内后缘骨软骨骨折,10%(4/42)出现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其余区域则无.(3)2%(1/42)髌骨仍处于脱位状态,50%(21/42)髌骨呈半脱位,其余48%(20/42)髌骨位置正常.(4)62%(26/42)可见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43%(18/42)合并股内侧斜肌损伤,37%(16/42)合并股外侧肌水肿,7%(3/42)出现髌骨外侧支持带异常,2%(1/42)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100%(42/42)出现关节积液,包括关节积血5例、关节脂血症2例.结论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表现取决于其特定的损伤机制,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同时出现的骨髓水肿、髌骨内后缘的骨软骨骨折、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损伤为常见而又具有特征的MRI征象.

    作者:高凤国;郑卓肇;尚瑶;李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门部神经鞘瘤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肝门部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门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CT、MRI资料,其中2例行CT、MRI检查,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分析其CT、MRI表现特征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肝门部神经鞘瘤的MRI表现:T_1WI序列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_2WI序列为等、高信号.CT表现:CT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边界清晰的肿块,其内可见散在小片状低密度坏死区.CT、MRI增强呈延迟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MRI可见病灶周围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病理以瘤细胞呈梭形、外见完整纤维包膜为特征,免疫组织化学S-100、NSE、Vimentin阳性.结论 肝门部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CT、MRI对肝门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于宝;梁长虹;王秋实;谢淑飞;余元新;刘再毅;张忠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一例

    患者 男,56岁.左肘关节疼痛、肿胀5年,近期关节内有异物感来本院就诊.体检:左侧肘关节肿胀,活动受限,肘关节周围可触及多个游离体,肤色正常,皮温不高.

    作者:汪继辉;冯咏梅;盛光文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输尿管动脉栓塞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输尿管动脉向子宫供血的特点及其在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盆腔侧支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及经动脉栓塞(TAE)止血情况.结果 3例患者均有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其中2例起源于髂外动脉,1例起源于子宫动脉和髂外动脉,将其栓塞后产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输尿管动脉是参与子宫供血的重要侧支血管;输尿管动脉参与子宫供血是单纯子宫动脉/髂内动脉栓塞后止血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杨奎;尹君;靳雪广;罗军;唐启耀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先天性心脏畸形多层螺旋CT扫描延迟时间选择优化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延迟时间不同确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将42例疑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扫描后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bolus-tracking组和生理循环法组心脏血管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图像清晰度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MSCTA检查时,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在其他注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于复杂畸形不易判断血管触发区域时使用生理循环法比较可靠.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孔祥泉;韩萍;徐海波;史河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碘对比剂肾病的预防措施

    碘对比剂(iedinated contrast medium,CM)用于临床以来,有学者报道血管注射CM后肾功能急性下降[1],大多程度较轻、时间较短、可自行恢复,少数程度较重、时间较长、需肾替代治疗.

    作者:李建华;贺能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鞍旁海绵状血管瘤一例

    患者 女,37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近日进行性加重、不能正常视物就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体检:神清、语利,右眼睑下垂,双眼球活动正常,双眼视力正常.

    作者:王巍巍;全冠民;袁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前列腺癌CT表现与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CT表现与病理改变及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的相关性,为前列腺癌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搜集40例经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组织中AR表达,并行肿瘤组织学病理分级,再与CT表现对照分析.结果 AR表达阴性10例(25%),阳性30例(75%).不同病理分级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高分化阳性表达率为100%,中分化为87%,低分化为60%.CT分期评估A/B期22例,C期10例,D期8例.不同CT分期的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T分期与临床分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CT上肿块外形、密度改变与AR表达无关(P>0.05),而肿瘤的大小与AR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AR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AR阳性表达随CT分期的升高而减少,CT上前列腺外形和肿瘤密度不能反映前列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情况.

    作者:韩丹;杨友;丁莹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肿瘤射频消融术后的影像表现

    局部消融术是临床治疗局灶病变的一类微创技术,包括激光、微波、聚焦超声、冷冻疗法、注射化学物质(酒精或醋酸)、射频消融等.其中射频消融术自上世纪90年代问世以来,因其创伤小、操作简便及疗效较好等优点,现已越来越多地用于多种实体肿瘤的治疗中.

    作者:文亮;韩丹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以及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负荷对CTC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至2008年9月,11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CA与CAG.以CAG为参照,评价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准确性.按心率、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将患者分组,评价不同亚组CTCA的诊断准确性,对敏感性和特异性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 以患者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93.3%;88.5%、96.2%;以血管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98.0%;84.8%、98.5%;而以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诊断≥50%和>75%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9%、99.5%;83.0%、99.7%.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有影响.结论 无论是以患者、血管还是节段为分析单位,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平均心率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无明显影响,而心率变异性和钙化积分对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有影响.

    作者:张龙江;卢光明;王璟;江时森;刘斐;柴学;周长圣;黄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MRI活体跟踪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对中枢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

    目的 探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Fe_2O_3-PLL)标记的小鼠P388D1细胞经静脉注射后对中枢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材料与方法制备中枢神经顺行溃变大鼠模型,用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人体内,分别于皮层毁损后8 h和2天和4天进行MR T_2WI,活体跟踪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结果 皮层毁损后8 h在T_2WI上无观察到毁损局部及其他区域的异常信号;2天后可在T_2WI观察到毁损局部脑区及沿胼胝体分布的点状低信号,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皮层毁损后4天可见颈髓后索和延髓锥体束的点状低信号.结论 运用Fe_2O_3-PLL标记的外源性巨噬细胞可以观察到中枢Wallerian变性的发作进展,并为运用外源性巨噬细胞作为重组基凶的运载细胞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张帆;卢光明;李柴学;藏风超;李坤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DTI多参数值及DTT技术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多参数值在脑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评价扩散张量纤维柬成像(DTT)在显示脑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纤维束关系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星形细胞瘤(低级别、高级别)、脑膜瘤、转移瘤患者资料(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5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8例,脑膜瘤16例,转移瘤10例)共59例.行常规T_1WI、T_2WI、增强T_1WI及DTI.测量病灶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囊变坏死区、水肿邻近正常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平均扩散系数(DCavg)值、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1-容积比(1-VR)值及相对各向异性(RA)值,分析各测量值在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利用DTI数据进行DTT重组病变周围脑白质纤维束,观察肿瘤与脑白质纤维束的关系.结果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及转移瘤的肿瘤实体、瘤周水肿区的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正常白质区DCavg值、FA值、1-VR值及RA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5).FA图、FA彩色编码图、DTT图均能显示脑白质纤维受累情况,而常规MRI难以显示;脑白质纤维束与脑肿瘤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四型,即推挤型、水肿型、浸润型和破坏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脑膜瘤良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呈推挤水肿改变,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及转移瘤恶性肿瘤周围的白质纤维束多表现为以浸润破坏为主.结论 DTI较常规MRI能更确切、直观地显示脑内肿瘤与周围脑白质的关系,结合FA值、1-VR值及RA值能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依据;DTT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肿瘤及其周围白质纤维束的信息,指导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评估.

    作者:孙夕林;王丹;申宝忠;李琳;何琦玮;刘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男,49岁.回吸性血涕1年,偶有头痛、眼花,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外院CT检查发现蝶鞍区肿物并侵犯颅底;行鼻咽纤维镜检查,2次活检均未明确诊断.体检见鼻腔肿物,颈软,胸、腹未见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各项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