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庆;胡斌;祁振国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7例肠梗阻患者,均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位、矢状位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三维重组.结果 64层螺旋CT显示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绞窄性肠梗阻12例,包括肠扭转6例,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例,腹股沟疝3例.15例为肿瘤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10例为肠粘连引起的单纯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相当的优越性,在绞窄性和单纯性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及梗阻程度的诊断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英;闫文颖;张在人;王丹;王恢;赵德利;张金玲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13岁.因腰部外伤后出现腰痛及双下肢麻木就诊.体检:腰部活动受限,背部中线约平髂前上棘水平见一囊性肿物,表面伴色素沉着,基底面较宽,大小约2.0cm×3.0 cm,表面长有稀疏毛发,触之较柔软.
作者:李雪庆;胡斌;祁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特点与病程及神经体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对颅脑有异常表现的病例根据病程分为三组,采用χ~2检验评估病程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5例,有异常发现78例,有6例仅表现为脑萎缩,阳性率为83.9%.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9/72)、中脑(28/72)、尾状核头(17/72)、丘脑(24/72)、桥脑(23/72)、额叶(7/72)、胼胝体压部(4/72)、齿状核(6/72)、小脑中脚(1/72)、枕叶(1/72),脑萎缩59例.桥脑病变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488,P值<0.05),其他病变部位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砌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尚难确定,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唐业斌;赵科佚;卢琦;黄建军;袁年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9例临床怀疑DVT患者行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着重分析DVT的CT征象,探讨影响其诊断准确性的因素.结果 64层螺旋CT直接法静脉造影对DVT显示较好,在15例患者中共发现DVT 25处,分别位于髂静脉(4)、股静脉(7)、胭静脉(9)和腓静脉(5).结论 64层螺旋CT直接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楚显示DVT,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雁鸣;刘白鹭;张黎黎;王海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女,28岁.反复右侧胸痛3年,伴气促、不能平卧2个月.10年前有右背部良性肿瘤切除病史.体检:慢性病容,双侧颈静脉怒张,右上肺呼吸音消失,叩诊有浊音.
作者:陈丹;张亚林;瞿中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在肾癌TNM分期上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术前行CT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46例肾癌患者的三期增强扫描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对CT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在T分期方面,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0.919);在M分期方面,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有良好的一致性(K=0.657);N分期两者一致性较差(K=0.282).结论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组技术对T期、M期的评价准确性高,但对N期评价准确性较差.
作者:程丽;徐凯;汪秀玲;宋强;李江山;郑骏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扫描延迟时间不同确定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资料与方法将42例疑有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对扫描后的血管强化程度、重组图像清晰度进行评价.结果 bolus-tracking组和生理循环法组心脏血管强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组图像清晰度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在进行先天性心脏畸形MSCTA检查时,用Bolus-tracking和生理循环法确定扫描延迟时间,在其他注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对于复杂畸形不易判断血管触发区域时使用生理循环法比较可靠.
作者:雷子乔;余建明;孔祥泉;韩萍;徐海波;史河水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采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对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观察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后的脑功能成像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11例PSD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NORM)进行正性、中性、负性情绪图片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结果 PSD组及NORM组观察情绪图片时均主要激活额叶皮层-皮层下网状系统、基底节区(丘脑、苍白球、尾状核)和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岛叶、颞叶,脑干及小脑.两组间有显著组间差异的激活脑区主要有海马旁回、海马、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中性),右侧背侧丘脑、岛叶(正性),右侧杏仁核(负性).结论 PSD与边缘系统(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以及额中回、顶上小叶、扣带回、背侧丘脑、岛叶等有密切关系,上述脑区的损害可能参与了PSD的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陈宇;徐坚民;冯敢生;吴明祥;孙国平;李莹;龚静山;张景中;朱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术前诊断 左肾中下极占位,考虑肾癌并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及病理 左肾大小12cm×6.0cm×5.5cm,周围为脂肪垫.
作者:梁久平;李恒国;康举龄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女,37岁.右眼睑下垂2个月,近日进行性加重、不能正常视物就诊.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体检:神清、语利,右眼睑下垂,双眼球活动正常,双眼视力正常.
作者:王巍巍;全冠民;袁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29岁.3个月前无诱因下阵发性咳嗽,夜间加重,并伴有脓痰,无发热.胸部X线平片示右肺中叶炎症伴肺不张,经过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近日患者发热40℃,同时伴有胸痛及咳鲜红色血痰.
作者:马黎斌;王伟时;杨道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者 男,49岁.回吸性血涕1年,偶有头痛、眼花,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外院CT检查发现蝶鞍区肿物并侵犯颅底;行鼻咽纤维镜检查,2次活检均未明确诊断.体检见鼻腔肿物,颈软,胸、腹未见异常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各项化验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朱光斌;张雪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疑有肾动脉病变患者按随机分类法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而后行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检查.每组分别测量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进行比较;对图像按优、良、差作3级评价.结果 3组腹主动脉及双侧肾动脉CT值均>2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动脉显像在3组病例中均能达到优或良,合计优良率均为100%(20/20),图像评分上3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螺旋CT肾动脉造影中,使用低剂量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肾动脉图像,同时也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雷;张追阳;吴文娟;王东;高煜;施谦;华冬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态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54例肾脏增强扫描患者按SMA形态(A型和B型)分成两组,测量SMA近段与远段的夹角和SMA与从的夹角,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型SMA与腹主动脉(AA)的夹角有统计学差异,同时B型SMA更易发生胡桃夹综合征.结论 MSCT可以很好地评价SMA与胡桃夹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作者:高兴军;宋光义;郭时伟;王家林;王志英;郑晓娜;王春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结合损伤机制探讨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特征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急性髌骨外侧脱位患者的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共同确定骨髓水肿、骨软骨骨折、髌骨位置、髌骨内侧支持带的损伤、关节积液及其他合并损伤情况.结果 (1)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骨髓水肿的出现率均为98%(41/42),其中95%(40/42)两处同时出现.其余区域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仅为7%(3/42).(2)36%(15/42)可见髌骨内后缘骨软骨骨折,10%(4/42)出现股骨外髁骨软骨骨折,其余区域则无.(3)2%(1/42)髌骨仍处于脱位状态,50%(21/42)髌骨呈半脱位,其余48%(20/42)髌骨位置正常.(4)62%(26/42)可见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43%(18/42)合并股内侧斜肌损伤,37%(16/42)合并股外侧肌水肿,7%(3/42)出现髌骨外侧支持带异常,2%(1/42)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5)100%(42/42)出现关节积液,包括关节积血5例、关节脂血症2例.结论 急性髌骨外侧脱位的MRI表现取决于其特定的损伤机制,股骨外髁前侧面和髌骨内下关节面同时出现的骨髓水肿、髌骨内后缘的骨软骨骨折、髌骨内侧支持带异常、股内侧斜肌和股外侧肌的损伤为常见而又具有特征的MRI征象.
作者:高凤国;郑卓肇;尚瑶;李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多聚赖氨酸修饰的氧化铁纳米粒子(Fe_2O_3-PLL)标记的小鼠P388D1细胞经静脉注射后对中枢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材料与方法制备中枢神经顺行溃变大鼠模型,用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人体内,分别于皮层毁损后8 h和2天和4天进行MR T_2WI,活体跟踪Fe_2O_3-PLL标记的P388D1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Wallerian变性的趋向性.结果 皮层毁损后8 h在T_2WI上无观察到毁损局部及其他区域的异常信号;2天后可在T_2WI观察到毁损局部脑区及沿胼胝体分布的点状低信号,脊髓未见异常信号;皮层毁损后4天可见颈髓后索和延髓锥体束的点状低信号.结论 运用Fe_2O_3-PLL标记的外源性巨噬细胞可以观察到中枢Wallerian变性的发作进展,并为运用外源性巨噬细胞作为重组基凶的运载细胞进行基因治疗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张帆;卢光明;李柴学;藏风超;李坤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特点,提高其MR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术前均行MR平扫,其中4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 3例多发,10例单发,共18个椎体发病.其中颈椎4例、胸椎7例、腰椎2例.13例均有椎体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3例5个椎体;5例7个椎体有椎旁软组织肿胀;软组织肿块坏死囊变出现分层1例1个椎体.增强扫描的4例,破坏的椎体明显强化,椎旁软组织也明显强化.结论 脊柱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能够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海栋;王仁法;宋少辉;周俊芬;杨海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患儿 女,5岁.主因咳嗽1个月余,喘息伴咯血10天入院.阵咳,有痰,偶咳出黄稠痰液,见血丝少许.2天前咯鲜血约1 ml,后间断痰中血丝,近日出现盗汗.
作者:张琳;李欣;王春祥;赵滨;冯辉;胡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在治疗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03年5月至2008年8月,49例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患者,采用SIA进行经皮腔内血管球囊扩张(PTA)+内支架置入.结果 全组治疗成功率93.88%(46/49),24例髂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48个月,血流均保持通畅;22例股浅动脉闭塞SIA后,随访3~36个月,血流仍保持通畅为20例(90.91%),2例股浅动脉支架置入后12个月出现再阻塞,经局部溶栓,支架腔内血流均保持通畅.术前术后平均踝肱指数(ABI)分别为0.23(0.11~0.42)和0.87(0.67~1.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A在髂、股动脉慢性长段硬化性闭塞的PTA+内支架置入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希全;凌宝存;潘晓琳;朱伟;董戈;郭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胰腺腺鳞癌的影像、病理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进而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制定恰当、合理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经病理证实的3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1例表现为中央明显坏死、液化的胰头肿瘤,另2例表现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镜下肿瘤呈现腺癌和鳞癌的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提示肿瘤含有腺癌和鳞癌成分.术后患者生存3~11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 肿瘤中央出现明显坏死、液化,或呈浸润性生长、早期出现转移是胰腺腺鳞癌的特点.
作者:李杰;赵俊功;李明华;张惠箴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