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周围型肺腺癌的CT、病理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路晓东;林吉征;王振光;孙显路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肿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摘要: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术前均行CT扫描,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CNA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与PCNA过度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某些CT征象与PCNA的过度表达有关.结论PCNA的表达程度可作为反映肺腺癌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对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颅顶骨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64岁.因头痛,头晕,以左侧为著,持续低热半年余就诊.体检:体温37.8℃,血压180/95 mmHg.高血压病史20年.全身消瘦,贫血貌,全身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肝脾不大,左颅顶处触及局限性肿块,2.0 cm×2.2 cm大小,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局部皮温不高,无红肿.

    作者:韦中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正常成人脑结构的弥散张量成像参数测定及分析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方法来探讨脑内不同组织及解剖部位的弥散各向异性特点.资料与方法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成像序列,将弥散敏感梯度依次施加在六个不同(P、M、S、MP、PS、MS)的方向进行DTI,获得正常成人脑的弥散张量图及各向异性指数图,在脑内不同解剖部位进行各向异性指数、张量的轨迹及平均弥散率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内不同组织及解剖部位的弥散各向异性程度不同,脑白质的弥散各向异性远大于丘脑与脑灰质(P<0.01);在脑白质的不同解剖部位,其各向异性特点也不相同(P<0.05),脑白质连合纤维(胼胝体)的各向异性程度高,其次为脑白质的投射纤维(内囊),再次为联合纤维(半卵圆中心).张量的轨迹及平均弥散率在脑内的不同部位具有一致性.结论DTI可准确测定脑内不同组织弥散的各向异性特点,并且可清晰显示脑内神经纤维束的方向及走行,可为临床脑白质病的研究提供新的功能测定方法.

    作者:张卫东;梁碧玲;陈建宇;黄穗乔;钟镜联;叶瑞心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内支架治疗12例报告

    目的用金属内支架缓解不能手术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的症状.资料与方法12例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均有反复恶心呕吐症状,且不能手术治疗.在透视监视下,使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置入13个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结果12例患者支架置入均成功,随访期间患者均能进食,呕吐减轻,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金属内支架置入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胃出口部狭窄和术后吻合口狭窄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作者:刘清欣;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龚高全;钱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脏CT灌注成像技术及其在肝硬化中的初步应用

    目的采用单层CT动态成像测定肝脏血流量,探讨CT灌注成像测定肝血流量的技术原理.资料与方法15例经临床及实验室、B超检查诊断为肝硬化患者,其中Child B级者10例,Child C级者5例.对照组为13例无肝脏疾病者.所有患者均选取同时含有肝脏、脾脏、主动脉和门静脉的层面进行单层CT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计算肝脏血流量各参数.结果正常组肝动脉灌注量(HAP)为0.2823±0.0969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PVP)为(1.1788±0.4004)ml·min-1·ml-1,总肝血流量(THBF)为(1.4563±0.4439)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9.73±5.81)%.肝硬化时PVP为(0.6121±0.2544)ml·min-1·ml-1,较正常组降低;THBF也减低,为(0.8426±0.3242)ml·min-1·ml-1.肝硬化患者的HPI较正常组略有升高,为(27.16±12.7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65).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定量测定肝脏血流量参数.

    作者:江利;杨建勇;杨旭峰;谢洪波;严超贵;李子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周围型肺腺癌的CT、病理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术前均行CT扫描,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进行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PCNA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与PCNA过度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某些CT征象与PCNA的过度表达有关.结论PCNA的表达程度可作为反映肺腺癌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有效指标.周围型肺腺癌的某些CT征象对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意义.

    作者:路晓东;林吉征;王振光;孙显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及其对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价值的CT研究

    目的研究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征象,探讨其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与CT确诊的AS者34例,正常对照组23例,在骶髂关节轴位CT片中观察并测量双侧骶髂关节前缘关节面的相对位置,经统计学分析,确定骶髂关节不全脱位的CT诊断标准.应用该标准复诊初CT诊断正常、但后临床确诊的AS 20例,以确定该征象的诊断价值.结果73.5%的AS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骶髂关节不全脱位,21.7%正常对照组骶髂关节前缘不齐.确诊组与正常对照组间脱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其他CT表现的临床怀疑组中40%有不全脱位,对该组中8例有不全脱位者按AS治疗有效.结论骶髂关节不全脱位在AS的早期CT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谭利华;马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眼眶原发性肿瘤的CT诊断

    目的回顾性分析眼眶原发性肿瘤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搜集经CT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眼眶原发性肿瘤56例.均行CT轴位平扫,33例行轴位增强扫描,另有10例行冠状位增强扫描.结果56例眼眶原发性肿瘤CT发现率100%,良、恶性诊断准确47例,定性诊断准确31例.结论CT检查可较好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大部分肿瘤良、恶性可得到明确诊断,对恶性肿瘤定性诊断仍很困难.

    作者:周玲;王万笔;武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出血性脑梗死一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很常见,临床称为狼疮性脑病,起病凶险,是SLE活动期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既往其脑部影像学报道以缺血性改变为主,笔者遇到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告如下.

    作者:蔡华龙;朱月强;王华;韩俊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周围型肺癌对癌周肺灌注的影响:螺旋CT初步研究

    目的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研究周围型肺癌癌周肺灌注表现.资料与方法对32例肺内肿块患者行病灶大面积层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获取时间-密度动态曲线.根据病理或临床诊断结果,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周围型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计算患肺和健肺兴趣区的CT强化值(简称EV),分别比较各组病例两肺间的EV及两组病例患肺间的EV差异.结果(1)周围型肺癌组患肺EV值统计学上显著低于健肺(P=0.039);(2)良性病变组患肺和健肺EV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83);(3)两组病例患肺间EV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8).结论周围型肺癌癌周肺组织常有不同程度灌注低下.

    作者:徐晔;周翔平;邓开鸿;伍定平;白红利;陈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58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经导管局部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资料与方法对58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病程<4周45例,>4周13例),采取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尿激酶先团注250 000 U,然后以125 000~150 000 U/h持续灌注.结果全组溶栓治疗时间4~56 h,平均36 h,尿激酶用量750 000~7 250 000 U,平均4 700 000 U.阻塞段完全开通(残存狭窄率<30%)者30例,部分开通者23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1.4%.对残存狭窄率>30%的23例,14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治疗,9例行PTA及内支架治疗.6例溶栓前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结论经导管血栓局部灌注尿激酶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溶栓术后继续肝素全身抗凝治疗可增强溶栓疗效.

    作者:朱康顺;单鸿;李征然;关守海;姜在波;黄明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磁共振波谱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揭示弥漫性颅脑损伤(DBI)的细胞代谢改变及早期动态演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以SD雄性大鼠为对象,自由落体法复制DBI动物模型,于损伤后4、8、24、48 h行MRS检查(其中各鼠均于损伤前行MRS检查以作对照),观察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NAA在DBI中随时间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与损伤前相比,DBI后4 h下降显著,8、24 h轻度回升;48 h复又回落.各个观察时段Cho/Cr、NA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BI 1H-MRS各项指标中,NAA/Cr较敏感.通过观测NAA/Cr的变化,可早期诊断DBI,且对病情的发展作出准确的估测.

    作者:生晶;胡春洪;田建明;丁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学图像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观医学影像学的百年发展史,宏观上可以将其大致划分为: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至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问世和CT问世以后至今两个阶段.

    作者:曹丽珍;李坤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骨矿含量分布的研究

    目的判断退行性脊椎病对老年人骨矿密度(BMD)及骨质疏松诊断的影响,选出较适宜的BMD测量部位.资料与方法使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XA)测量男16例、女20例退行性脊椎病老龄者全身、腰椎及股骨颈BMD并与腰椎X线平片作比较性研究.结果男、女骨质疏松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腰椎BMD与全身、股骨颈BMD明显相关(P<0.01).男性腰椎BMD仅与全身BMD相关明显(P<0.01).女性腰椎X线片骨质疏松分度与腰椎BMD明显负相关(r=-0.925,P<0.01);而男性两者无明显相关(r=-0.381,P>0.05).结论退行性脊椎病老年男性者诊断骨减少及骨质疏松以全身骨,而女性则以全身骨或股骨颈作为BMD的佳检测部位是可取的.

    作者:蔡跃增;李景学;田小丽;雷新玮;吴胜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脑发育不良型神经节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34岁.进行性间断头痛,右耳耳鸣,视物模糊1年.体检:神志清,精神可,无语言障碍;锥体束征阴性,眼底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勇;程敬亮;杨运俊;赵艺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支气管壁增厚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支气管壁厚度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照分析57例中央型肺癌、2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及10例支气管腔内肿瘤的支气管壁厚度,测量支气管壁厚度(T)及管壁增厚长度(L),计算出T/L比值.结果57例中央型肺癌能够显示支气管壁增厚45例(占78.9%),T/L为0.64.2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表现支气管壁增厚6例(占21.4%),T/L为0.22.57例中央型肺癌与28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45例中央型肺癌与6例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壁厚度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L及T/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4例支气管腔内恶性肿瘤表现腔内结节伴有支气管壁增厚,5例支气管腔内良性肿瘤及1例支气管转移瘤表现支气管腔内结节不伴支气管壁的增厚.结论支气管壁增厚是诊断中央型肺癌和鉴别支气管腔内良恶性肿瘤的依据.T/L比值有助于中央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作者:韩英;马大庆;周新华;杨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ahr综合征一例

    患者女,65岁.病程3年余,行走困难进行性加重,由左下肢发展到左上肢再到右侧肢体,肢体发硬,动作缓慢,行走不稳;面部表情呆滞,精神差.体检:颈强硬,轮替动作慢,指鼻试验欠稳准,舌体不自主翻动,构音不清.

    作者:鲁飞虎;敖国琨;何宝明;李自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脾脏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患者女,64岁.发现左上腹肿块半年伴隐痛.体检:左腹扪及脾肋下4指,无压痛及反跳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3.41×10 12/L,WBC 8.7×10 9,N 0.8,L 0.11,M 0.09.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黄参南;王秀玲;黄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颈椎黄韧带骨化一例

    患者男,63岁.左前臂内侧麻木疼痛1年.半年前渐感胸部以下肢体麻木,行走略蹒跚.体检:C6棘突深压痛,无放射痛;左前臂内侧及剑突平面以下皮肤痛觉减退,四肢肌力Ⅳ~Ⅴ级,Hoffmann征(+).X线片示C5、6椎间水平椎管后壁处高密度骨性阴影突向椎管内.

    作者:周四清;刘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X线诊断

    作者:刘洁华;吴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损害一例

    患者女,13岁.于2003年2月发现双面颊部出现红斑,日晒后加重,伴轻度瘙痒,症状渐加重,无诱因出现右上肢抽搐,伴口吐白沫,双眼向右上方凝视,牙关紧闭,小便失禁,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10余次.

    作者:廖顺明;丁仕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