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利;王征;韩俊芳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钼靶X线表现与雌激素受体(ER)水平之间的关系,评价根据IDC钼靶X线征象预测ER表达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181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手术病理证实的IDC,术后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断ER表达情况,将IDC钼靶X线表现中的恶性钙化、毛刺征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得的ER表达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81例IDC中,肿块伴毛刺者85例,有钙化者74例;ER阳性者99例,毛刺组ER阳性率与无毛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毛刺组中ER阳性表达更多见于较小癌灶;无钙化组ER阳性率较钙化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DC中毛刺征与ER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应用钼靶X线征象反映IDC的ER表达是可行的.
作者:陈蓉;龚水根;张伟国;何双梧;张连阳;李增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16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尿困难,不伴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症状进行性加重就诊.查体:于耻骨上方可触及一肿物,上界清楚,下界未触及;肛门指诊于前列腺区可触及一张力大的肿物,并向肠腔内突出,肿物上界未能触及.超声检查:前列腺区可见一巨大有包膜的多囊性肿物,分隔较厚,大小约11.8cm×8.9cm(图1),双侧精囊及前列腺未能显示.
作者:李亚军;孙浩然;白人驹;孙娟;王夕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肝癌射频治疗后的DSA征象,为评价肝癌射频治疗的疗效和选择理想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手段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本组共8例,原发性肝癌7例,转移性肝癌1例;6例为单发病灶,2例各为2个病灶(1例为原发,1例为转移);肿瘤直径3~7.5cm(平均4.3cm).肝总动脉及可疑区域供血动脉超选择性造影.结果 DSA表现:射频治疗的肿瘤区多为圆形或类圆形无染色的低密度区;边缘区可见以下几种征象:(1)局部染色;(2)肝动脉门静脉瘘;(3)边缘区出血;(4)边缘复发;(5)无异常造影征象.肝内异位复发灶造影表现同其原发肿瘤常见造影表现.本组7例造影发现原位边缘复发和/或肝内异位复发灶.结论发现和鉴别射频治疗区域的边缘征象是判断局部复发的关键.(1)肉芽组织染色为治疗区边缘常见征象,多见于治疗后1个月内.(2)局部肝动脉门静脉瘘是射频治疗的并发症,常因局部肝动脉灌注不足和门静脉异常灌注,掩盖局部复发征象.(3)边缘出血与局部复发的鉴别要点在于:前者为片状染色,时相更早,门静脉显影后仍有对比剂存留;边缘复发多为结节状,分布不均,突出于治疗轮廓以外.(4)射频治疗3个月后,原肿瘤病灶边缘应无异常血管征象,若有染色应考虑复发.DSA在检出<1cm的边缘结节复发和肝内复发灶方面优于CT.
作者:李文涛;王建华;颜志平;程洁敏;刘清欣;刘嵘;张大江;王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74岁.1年前患者发现腹部有一包块,并逐渐增大,体质明显消瘦,伴腹胀不适,食欲减退.B超:于腹腔探及一巨大实性包块,上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上,边界尚清,内部较均匀,呈偏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腹腔实性占位,性质待查.CT:从上腹至盆腔见一巨大肿物,外形不规则.但轮廓清楚,其内见云絮状影,密度不均匀,呈囊实性改变,CT值-72~23HU不等,周围脏器受压,左肾盂积水(图1);增强扫描实性部分稍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图2).
作者:王立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眶部肿物的CT表现.结果肌锥内肿物7例,其中2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鞘脑膜瘤和3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累及视神经,1例表皮样囊肿位于眼外肌和视神经之间.肌锥外肿物29例,其中良性肿物21例,包括蜂窝织炎3例,脓肿1例,炎性假瘤3例,皮样囊肿7例,毛细血管瘤2例,淋巴管瘤、横纹肌瘤、神经鞘瘤、骨化性纤维瘤和泪腺混合瘤各1例;恶性肿物8例,其中横纹肌肉瘤5例,转移性成神经细胞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多间隙肿物3例,其中神经纤维瘤病Ⅰ型1例,毛细血管瘤2例.结论儿童眶部肿物的CT表现各有其特点,结合临床,多数可做出定性诊断.
作者:高雪梅;高剑波;周志刚;王振豫;程敬亮;江波;赵艺蕾;郭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34例骨肿瘤患者行MSCT扫描后,做多层面重建(MPR),大强度投影(MIP),三维重建(3D),四维重建(4D)4种后处理.结果每一种重建图像均显示了所有的肿瘤.MPR准确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IP及3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4D能立体显示骨改变及肿瘤的范围和细微结构.4种后处理图像结合横断层面原始图像能从不同方向准确显示肿瘤的范围、骨改变及骨膜反应的形态.结论 MSCT后处理对病变的显示全面准确,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对骨肿瘤做出准确的评价.
作者:李慎江;李惠民;肖湘生;刘士远;李成洲;贾宁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25岁.12岁时发现心脏杂音,阵发性胸闷、心悸,胸骨上窝处明显震颤,闻及Ⅳ~Ⅴ级收缩期杂音.血压:右上肢120/70mmHg,左上肢100/60mmHg,无紫绀、风湿病史.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超声示主动脉弓部包膜样狭窄,降部迂曲,主动脉弓降部畸形.X线平片示肺血正常,主动脉弓降部呈瘤样扩张,左室增大(图1).造影见左、右冠状动脉走行大致正常,升主动脉、右无名、右颈总、左颈总动脉大致正常;左锁骨下动脉起始褶曲畸形,左颈总动脉以远降主动脉形成3个相连的动脉瘤(图2),边缘不规则,瘤近端与降主动脉相通,降主动脉管壁光滑,压力110/63mmHg.诊断:降主动脉瘤(先天性);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褶曲畸形.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剪除左颈总动脉与降主动脉间褶曲瘤体,取10cm长27#人造血管与两断端分别吻合,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高而立;王连民;侯义华;王洛平;杨义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儿男,6个月.因左下肢部分缺如就诊.临床检查:患儿左小腿缺如,左足与大腿直接相连,呈外翻形,如海豹肢(图1).
作者:高静;王凤珍;张矫雷;吴文娟;张泽坤;王臻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因右颞部外伤半天就诊.查体:神志清楚,语言流利,肢体活动好,右颞软组织肿胀.
作者:赵静品;史云恒;王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14岁.经常头痛,10个月前发现心脏杂音来院就诊.查体: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震颤,并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右侧第2肋间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无紫绀及杵状指(趾),肝未触及.血压:左上肢14/10kPa,右上肢18/11kPa,左、右下肢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ST段改变.X线平片:肺血正常,可疑右侧肋骨切迹,升主动脉增宽,降主动脉显示不清,肺动脉段平直,各房室未见增大.心胸比率:0.51.超声心动图:各心腔径位于正常范围,房室间隔连续完整,未见未闭动脉导管,各瓣膜形态结构及启闭未见异常.升主动脉弓发育异常,于降主动脉探及异常血流.胸腹段主动脉较正常偏细,管壁光滑,各腹腔脏器动脉血管未见异常狭窄.
作者:侯义华;庄玉宽;李彦斌;高而立;王士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仿真内镜(VE)在中央型肺癌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69例中央型肺癌,行MSCT扫描后进行VE成像.其中43例同期作纤维支气管镜(FBS)检查对照.结果 VE下表现为支气管管腔闭塞34例,气管或支气管偏心性狭窄19例,管腔内占位病变16例.VE与FBS一致性达86.1%.差异主要在过诊为闭塞5例.结论 MSCT VE可较好地辅助判断中央型肺癌的位置和支气管狭窄程度.
作者:肖湘生;于红;李惠民;刘士远;李成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螺旋CT表现特征与手术病理所见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搜集术前误诊为肺癌,但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30例.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扫描,回顾性地评价螺旋CT表现与手术及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 (1)25例CT表现为肿块或结节,其中密度不均21例,空洞12例,卫星病灶22例.20例行增强扫描,60%(12/20)呈外周部分或环状强化,40%(8/20)无明显强化.病理为上皮样细胞及纤维组织包裹干酪样物质.(2)5例表现为肺叶、段实变或不张,其中表现为叶、段实变3例,支气管狭窄伴肺不张2例.病变密度不均匀5例,多发小空洞4例,钙化灶2例,卫星病灶5例,2例病变周围有支气管扩张.病理为干酪灶与增殖结节融合.结论病变的形态、密度、强化特征以及卫星病灶、病变周围支气管扩张等螺旋CT征象有助于不典型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
作者:周瀚;余建群;杨志刚;白红利;朱培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的CT检查技术及其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常规CT和HRCT表现,并与胸腔镜下或开胸术的记录对照.结果两肺弥漫性肺气肿4例,局灶性肺大泡36例,其中5例仅见单侧肺大泡.CT显示肺大泡位于肺尖,沿周边胸膜下分布,成簇;无气胸侧肺大泡呈较规则的圆形气腔,气胸侧肺大泡不典型.所有HRCT均清楚显示病变,优于常规CT.结论 CT尤其HRCT有助于自发性气胸的病变显示和分类,可对手术处理有帮助,但气胸侧肺大泡常显示不典型.
作者:李惠民;陈晗春;周丽敏;李成洲;刘士远;肖湘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阵发性头晕20年余,无明显诱因,无恶心呕吐,7年前逐渐感到左侧肢体麻木,均未予重视及治疗.2天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头痛、视物模糊,呕吐1次.查体:神清语利,左侧痛温觉较对侧减弱,Babinski's征及Chaddock's征阴性.脑脊液及血生化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蔡华龙;乔远罡;齐晓今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分型、各型特点及有关鉴别诊断.结果中颅窝型多呈类圆形伴分叶状突起;后颅窝型多呈梨形或圆形,易突入Meckel腔;骑跨型多呈哑铃形.神经鞘瘤多伴囊变;神经纤维瘤常并发于神经纤维瘤病;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形态不规则.结论特定部位、形态及结构特征,伴Meckel腔扩大,神经增粗及咀嚼肌萎缩等对诊断三叉神经肿瘤有一定特异性.正确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康立清;张云亭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评价MRI在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损伤的临床及MRI表现,着重分析脊髓损伤的MRI征象与病理、临床的关系.结果 MRI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51例,椎间盘脱出2例,椎体骨折并椎间盘脱出5例;椎体部分性滑脱20例,完全性滑脱1例.显示脊髓完全性截断4例,部分性截断1例,脊髓受压41例.62例脊髓连贯者59例显示脊髓信号异常.59例有完整的住院治疗记录,治疗后显示病情好转25例,症状无改善26例,死亡8例.结论 MRI检查能明确脊髓有无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以及对预后的评估.
作者:李谷买;黄仲奎;龙莉玲;梁漱溟;李文美;叶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患者男,41岁.左下腹肿块伴胀痛3月余.自觉左下腹肿块渐增大,现约有排球大小,胀痛加重,伴乏力,体重减轻约10kg.查体:左下腹有一直径约20cm的包块,质中,无压痛,表面光滑,较固定.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王海利;王征;韩俊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椎管内脊膜瘤少见,2/3以上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70%发生于胸段,肿瘤大多数位于硬膜内.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国;汪卫忠;杜凡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乳腺脂肪坏死的X线及B超表现,提高对本病影像诊断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脂肪坏死X线平片及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X线片表现:(1)双侧乳腺结构、密度不对称10例;(2)淡薄片影3例;(3)有毛刺的结节5例;(4)X线片无阳性发现5例.超声声像图表现:(1)16例(16/17,94.1%)非医源性脂肪坏死病灶位于皮下脂肪层;(2)结节回声高低不一(高、低、无);(3)彩色Doppler超声病灶无血流信号8例.结论乳腺脂肪坏死根据其病因和时期,其影像表现多种多样.X线与B超检查结合,本组有65%可排除乳腺癌的诊断.位于乳腺脂肪层内的网状片影或有毛刺的结节首先考虑脂肪坏死的可能,紧密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性.
作者:蒋玲霞;石木兰;李洪林;徐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态螺旋CT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8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乳腺癌13例,纤维腺瘤8例,其他良性病变17例.CT检查先平扫,而后分别于静脉注射对比剂后1.5、3、7、10min时进行动态扫描.结果乳腺癌与良性病变在1.5min和3min时的增强百分比显著不同(P<0.01).良恶性病变的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80%的良性病变呈Ⅰ型,而92.3%的恶性病变呈Ⅲ型.46.15%的恶性肿块呈不规则形,76.92%边缘不规则,53.85%呈不均匀强化;而75%的良性肿块呈类圆形,83.33%边缘规整,83.33%呈均匀强化.动态螺旋CT检查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准确性92.11%.结论虽然动态螺旋CT检查的照射剂量大、检查费用高以及应用对比剂带来的副作用,但它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福强;张云亭;刘松龄;祁桐;张敬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