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对胃癌Lauren's分型诊断价值的研究

张晓丹;高剑波;李荫太;郭华;杨学华;周志刚;陈学军;杨晓鹏

关键词:胃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 结果胃壁低密度层增厚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1.55mm±0.55mm和7.71mm±2.33mm;强化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1.98HU±9.35HU和87.95HU±18.79H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有一定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肱骨骨化性纤维瘤并病理性骨折一例

    患者女,26岁.因外伤入院.查体:左上臂疼痛、肿胀、畸形伴功能受限.X线检查示左肱骨中段呈长梭形囊状膨胀透亮区,约14.5cm×4.6cm,骨皮质菲薄,周边伴有不同程度硬化,其囊内中下部见条索状骨纹及斑点状致密影,外侧缘骨皮质部分缺损,约0.6cm,无骨膜反应(图1).

    作者:洪环得;刘建成;张军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以高密度块影伴斑片状钙化为表现的单纯性脑囊肿一例

    患者女,36岁.1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四肢抽搐伴口角流涎、昏迷3min,自行缓解.此后长时间未复发,直至就诊3天前发生上述症状,2min后自行缓解.查体和生化检查无异常.

    作者:袁浚;罗国耀;李恒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一例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一种自然预后较差的血管疾病.本病在临床上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国外Parodi等[1]于1991年应用ESG(endovascular stent-graft)治疗肾下腹主动脉夹层,199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首先将ESG血管腔内置入技术应用于胸主动脉真性动脉瘤和夹层的治疗,并取得了满意效果[2].国内近年来也有应用此方法治疗主动脉夹层成功的病例报告[3].笔者收治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成功地对其进行了人造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崔进国;潘新元;梁志会;郭彬;田慧琴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球筋膜囊脂肪脱垂一例

    患者女,68岁.左眼部不适2个月,自行翻转上眼睑发现眼球外上方有一隆起前来就诊.查体:体形肥胖,左眼眶颞侧结膜下有一黄白色脂质隆起,质软,边界清楚,眼球转动时肿物随之移动.CT扫描示左眼球颞侧眼环与球结膜之间可见一近似三角形极低密度影,CT值-75HU,密度均匀一致,并与眶锥内脂肪相连续(图1).眶壁未见异常.CT诊断:左侧球筋膜囊脂肪脱垂.

    作者:黄理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剂量CT在肺内结节检出中的研究与应用

    肺内结节通常是指直径<4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1],其中<3cm者称为小结节,<1cm者称为微结节.肺内结节可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恶性结节中常见的是肺癌.对肺内结节的检出与诊断,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期和预后情况,因此,一直是影像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王宏伟;黎庶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巨大肠系膜神经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13岁.发现腹部肿物1年余.查体:患者无发热、腹痛,食欲及大、小便均正常.腹部可触及肿物,范围较大,略有移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无特殊.B超提示:腹部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建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肾膨结线虫病的CT表现一例

    患者女,51岁.右腰部持续剧烈疼痛2天,后缓解.2个月后,再次出现右腰部剧烈疼痛,持续10余天.患者2个月来食欲不振,经常出现低热,体温高37.6℃,无血尿史,无生食鱼肉及蛙肉史.查体:右肾区叩痛,腹部未扪及包块.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赵兴圣;周茂义;刘静;李丽新;杨春波;刘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剂量螺旋CT肺部扫描对肺密度的评价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剂量、层厚是否对肺密度有影响,以决定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测得的肺密度值能否适用于低剂量螺旋CT. 资料与方法对20名志愿者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采用5种不同参数重复扫描:低剂量(50mA),层厚8mm、5mm、3mm;常规剂量(200mA),层厚5mm、3mm.分别在主动脉弓、气管隆突、下肺静脉干平面测量肺密度(HU),计算不同剂量、层厚平均肺密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低剂量CT扫描3种层厚中8mm的肺密度值为-793±45HU,5mm为-800±46HU,3mm为-802±51HU,三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5mm的肺密度值,低剂量为-800±46HU,常规剂量为-801±37HU,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层厚3mm的肺密度值,低剂量为-802±51HU,常规剂量为-805±49HU,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扫描剂量和层厚对肺密度没有显著影响,低剂量螺旋CT值可以参考常规剂量扫描测得的肺密度值来判断有无肺气肿等异常.

    作者:白红利;杨志刚;余建群;李真林;朱培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CT、MR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CT和MRI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CNS-SLE)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临床诊断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患者,男1例,女16例,年龄16~45岁.病史5~15年.17例均行常规CT扫描,14例行MR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CT扫描阳性率为94.1%(16/17).其中9例表现为弥漫性基底节区的低密度灶,出血4例,脑萎缩8例,有5例表现为双侧豆状核钙化,1例为左侧尾状核头部钙化,仅1例未发现异常.MR扫描阳性率为100%(14/14),10例表现为大脑、小脑、脑干及深部白质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2例表现为小灶性出血,脑萎缩4例. 结论 CT、MRI可对CNS-SLE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参考,但对于CNS-SLE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

    作者:刘岘;柴青芬;许乙凯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MRI检测神经变性性疾病脑铁含量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 AD)、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哈-森病(Hallervorden-Spatz syndrome, HD)、纹状体黑质变性(striatonigral degeneration, SND)、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神经变性性疾病均伴有脑铁在一定区域呈规律性异常沉积,同时有氧化应激存在.在正常情况下脑铁沉积逐渐增加且与年龄相关,但并不表示功能异常,而在这些疾病中脑铁沉积与年龄不符为病变的特征之一,而且可能意味着特殊的关系[1,2].20世纪80年代,MRI作为一种诊断方法使用不久即发现其图像变化与脑铁沉积有关.脑组织的病理研究表明,MRI能反映区域性脑铁的含量和脑功能状态的关系,通过对神经变性性疾病脑铁的定量研究可能为其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变化及诊断、鉴别诊断提供早期线索.

    作者:王劲;张雪林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值得提倡与推广

    自20世纪70年代CT问世以来,经历了数次技术创新,如滑环CT、螺旋CT以及多层螺旋CT(MSCT)等,与X线胸片相比,明显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能力,但其X线照射剂量也明显高于胸片,限制了CT在普通人群和肺癌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Naidich等于1990年首次提出了低剂量CT的概念,即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管电流成像亦能达到诊断要求.由于放射线剂量与X线球管呈线性关系,因此,降低管电流可使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也相应下降.

    作者:孔祥泉;韩萍;冯敢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和限度.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颅底软骨肉瘤,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 结果 11例CT上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MR 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有高密度点状出血灶,T1WI呈以低信号为主夹杂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8例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信号及密度改变与病理相符. 结论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相符.CT和MRI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涂建华;王钢;陈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左股骨上段血管球瘤误诊一例

    患者女,65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下肢疼痛,以大转子处为甚就诊.查体:左下肢活动时疼痛,以左股骨大转子处压痛明显,但皮肤色泽正常,未触及包块,其他检查均为正常.X线检查:左股骨大转子处可见一约6cm×4cm低密度破坏区,病灶呈椭圆形,上缘模糊,下缘清楚,内无钙化,皮质变薄但无膨胀,亦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改变(图1).初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作者:宋一丁;宋国余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螺旋CT对胃癌Lauren's分型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1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 结果胃壁低密度层增厚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1.55mm±0.55mm和7.71mm±2.33mm;强化程度在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分别为51.98HU±9.35HU和87.95HU±18.79HU,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结论 SCT对胃癌Lauren's分型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晓丹;高剑波;李荫太;郭华;杨学华;周志刚;陈学军;杨晓鹏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儿童髋关节骨化过程的CT表现

    目的观察2~14岁儿童髋关节CT正常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57例2~14岁儿童66个髋关节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CT图像. 结果发现2~14岁儿童髋关节由于髋臼、股骨头及大小粗隆、坐骨骨骺的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可出现股骨头透亮环征、新月征及髋臼钙化簇征,还可见小凹征和股骨头大小粗隆及坐骨骨骺的CT表现. 结论 CT可清楚显示儿童髋关节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改变,熟悉这些改变可减少误诊.

    作者:冯素臣;裴京哲;卢艳丽;杨俞;屈辉;王云钊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骨梗死合并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一例

    患者男,50岁. 双下肢疼痛并活动受限20余年,加重月余就诊.患者无潜水病史,无酗酒史.曾服用保泰松1年,炎症喜康多年.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全身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双下肢运动障碍、跛行,无明显压痛,无红肿.

    作者:廖云忠;李运建;朱明荣;李文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颅底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原发于颅底的骨巨细胞瘤非常少见,笔者报告4例,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郝志;杜金梁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胃气囊影的形态学变化在诊断婴儿胃扭转的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仰卧位X线平片上胃气囊影的形态学变化对诊断婴儿胃扭转的价值,以减少患儿接受的辐射量. 资料与方法观测和分析胃扭转组(14例)及非胃扭转组(100例)X线平片上胃气囊影的形态学表现,包括:(1)胃气囊影纵轴与体中线的头侧夹角(MCL角);(2)体中线上胃气囊影上界与心膈交界面的距离(S-H间距);(3)胃气囊影右端是否跨越体中线;(4)胃气囊影大小弯位置的变化. 结果两组在MCL角和S-H间距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1).胃气囊影MCL角增大、S-H间距缩短及大小弯倒置是胃扭转组所具有的特征性变化. 结论腹部X线平片上MCL角>95°,S-H间距<10mm及大小弯倒置的胃气囊影是诊断婴儿器官轴型胃扭转的准确、可靠依据.

    作者:贺新民;王建华;邢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鼻腔鼻窦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研究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少见,预后较差,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病理.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影像检查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有多种影像技术用于鼻腔鼻窦NHL的研究,由于CT能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对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1,2].

    作者:龙清云;孙骏谟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外伤性血管内金属异物游走一例

    患者男,22岁.因汽枪击中右颈部10min就诊.查体:见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有一枪眼,出血较多.颈部正侧位X线片显示右颈部软组织内一金属异物影(图1).拟行急诊颈部软组织异物取出术,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夹取异物时异物滑脱,再次探查未及异物.随即来放射科行颈部、胸部和腹部透视,见金属异物位于平T12右侧脊柱旁开1.5cm与右侧第12肋骨重叠(与肝静脉开口位置相当)(图2);在透视监视下行左前斜位定位过程中,见金属异物向左游走下移,位于L2右侧脊柱旁开2cm处(与右肾静脉开口位置相当),行平卧照片时见金属异物迅速上行;透视追踪观察见异物影游走至左肺门下方(与左下肺动脉位置相当)固定(图3、4).

    作者:储东辉;司振忠;田昭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