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雁
定点旋转手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常用方法,大都将咔哒声作为手法成功的标志.由于片面强调必须闻及咔哒声,因发力不当导致各种并发症也常有报道.为研究咔哒声与疗效的关系,笔者自2002年3月以来采用两种不同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减少全过程大剂量、强刺激的静脉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目前临床上采用了比较简单安全的PICC的输液途径,但PICC后,导管堵塞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上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金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中焦虚寒,阳气不运,脾胃功能失常的病证.如中焦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呕吐或腹痛食少等症状.笔者临证时紧扣该方的针对中焦虚寒这一病理特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章岳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α-干扰素(INF-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已十余年,研究发现在抑制HBV的同时,抑制肝纤维化,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有不同看法.而且远期疗效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停药后肝纤维化的变化,我们观察了45例接受过INF-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停药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并探讨其意义.
作者:张园海;周清荣;申悦平;王晨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提出了毛细血管在藏象学上的归属问题.讨论了藏血与用血、裹血在功能上的差异,由于毛细血管在结构上与动静脉血管有着显著的差异,决定了其在五藏归属上不同于动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符合脾藏的功能特性,在藏象上当归属脾藏.从进化的角度指出中医学的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的合理性,阐明了毛细血管是脾藏在进化上的原始存在形式之一.肝细胞是肠上皮特化的代谢细胞,其功能主运化,当归属脾藏.论证了脾裹血与肝藏血是相辅为用的关系.
作者:田进文;石巧荣;韩成仁;王士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阐述了温病治法对新发传染病有辨证论治、保护脏器、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解除病原体毒素、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治疗上的优势.同时准确的辨证和施治又是提高温病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郭永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麻黄宣肺汤治疗顽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108例支气管病变所引发的咳嗽患者采用自拟麻黄宣肺汤治疗,并忌咸货类、贝壳类及辛热食物.结果:痊愈46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8%.结论:麻黄宣肺汤对外感症状消除,而咳嗽不愈患者有效.
作者:郑逢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目前学术期刊论文题名拟、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对学术期刊论文题名进行审读的要素和编辑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一些探讨,以引起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题名审读和编辑加工的重视.
作者:宋祥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采用分析与论述的形式,根据大量实验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大量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进展,抗高血压中药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作用,在治疗各型高血压中发挥了独到疗效,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相宜;郭森良;吕圭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2001~2003年,我们运用自拟补肾化瘀汤治疗女性骨(膝)关节炎36例,临床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霍清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桂枝加大黄汤对慢性肾衰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理.方法用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衰竭建立模型,再用经方桂枝加大黄汤煎剂灌胃4周.结果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降低,肾脏病理也有改善,使肾小管及间质内结晶沉积物明显减少.结论该方能延缓慢性肾衰,可作为辨证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的基础方剂.
作者:董选;杨桂明;吴俊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实验模型,用盐酸小檗碱大(8μg/ml)、小(4μg/ml)两个剂量组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光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术方法对细胞抑制、凋亡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对SGC-7901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扫描电镜下观测到细胞固缩,微绒毛消失,细胞间连接稀疏,凋亡小体形成.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盐酸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凋亡,这可能为该药抗胃癌作用的重要机理.
作者:姚保泰;王博;吴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腕踝针对中重度肝癌疼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94例肝癌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分为5组,即中度疼痛2组,重度疼痛3组.中度疼痛分为腕踝针治疗Ⅰ组与可待因治疗组,每组20例;重度疼痛分为腕踝针治疗Ⅱ组16例、美施康定治疗组20例、腕踝针加美施康定治疗组18例.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镇痛特点及不良反应.结果:腕踝针治疗对中度疼痛的缓解率为85.0%,对重度疼痛的缓解率为63.0%,腕踝针加美施康定治疗对重度疼痛的缓解率为83.3%.腕踝针治疗具有起效快,持续缓解时间长的特点,对重度疼痛患者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论:腕踝针治疗中重度肝癌疼痛疗效肯定.
作者:周庆辉;胡侠;顾伟;凌昌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红曲霉的超显微特征.方法:玻片法培养7种常见制备红曲用红曲霉标准株,预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种红曲霉之间在菌丝、分生孢子、闭囊壳和子囊孢子等超显微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对红曲霉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红曲霉的扫描电镜观察为该属真菌的分类提供依据并为中药红曲的生药鉴定提供佐证.
作者:俞艳玲;邢旺兴;陈士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何首乌二苯乙烯甙含量.方法:二苯乙烯甙测定以DDSC185μm(250mm×4.6mm)为固定相,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310μm.结果:进样量在2.24×10-2~1.12×10-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2.58%(n=5).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快速;为测定何首乌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沈亚芬;潘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以及中医虚实与其的关系.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胃溃疡组的CD+4、CD+4/CD+8低于十二指肠溃疡组;中医虚证的消化性溃疡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医虚证的消化性溃疡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实证患者,虚、实证患者的NK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消化性溃疡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低下,并与中医虚实有一定的相关.
作者:叶蔚;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分析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应该建立健全教育的质量认证系统,并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素质以及保证教育经费落实等一系列对策.
作者:洪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为主要症状.因其发病机制未明,临床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且治愈后常因外感、饮食失常、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因素而复发,终致缠绵难愈,不易根治.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周亨德教授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的研究,造诣颇深,尤其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叶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珠江三角各大学城合理定位,互相呼应,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特别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浙江各地高教园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作者:陈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顺气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的患者,用中药自拟顺气降逆汤进行治疗,并以西药治疗组对照,按临床症状及胃镜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75%.结论:中药治疗比西药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齐兴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