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进文;石巧荣;韩成仁;王士雯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细胞免疫的关系,以及中医虚实与其的关系.方法:对5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胃溃疡组的CD+4、CD+4/CD+8低于十二指肠溃疡组;中医虚证的消化性溃疡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中医虚证的消化性溃疡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实证患者,虚、实证患者的NK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消化性溃疡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低下,并与中医虚实有一定的相关.
作者:叶蔚;张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了减少全过程大剂量、强刺激的静脉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目前临床上采用了比较简单安全的PICC的输液途径,但PICC后,导管堵塞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临床上导管堵塞的预防和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金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根据高校屏障系统动物实验室管理的特殊性,提出了管理中的难点,并给出了解决的办法.
作者:王德军;周卫民;陈民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分析目前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毕业后医学教育中,应该建立健全教育的质量认证系统,并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明确界定培训对象,营造教育支持环境,提高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素质以及保证教育经费落实等一系列对策.
作者:洪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香菊软胶囊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家兔发热观察其解热作用,以小鼠热板法及醋酸扭体法了解其镇痛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观察其抗炎作用.结果:香菊软胶囊可以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所致的家兔体温升高.能提高热板法小鼠的痛阈值,高、中剂量还能减少醋酸法小鼠的扭体次数,表明香菊软胶囊有一定的镇痛作用,且对小鼠和大鼠急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结论:香菊软胶囊具有较好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袁红;孙世顷;卞慧敏;胡小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阐述了温病治法对新发传染病有辨证论治、保护脏器、保护机体免疫功能、解除病原体毒素、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治疗上的优势.同时准确的辨证和施治又是提高温病治疗疗效的关键.
作者:郭永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降脂中药姜黄醇提物总姜黄素对小鼠巨噬细胞LSL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总姜黄素溶液无菌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巨噬细胞膜上LDL受体的表达数量.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巨噬细胞LDL受体的表达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0.02~0.05mmol/L的姜黄素溶液能极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LDL受体的表达.
作者:高波;范春雷;包瑞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珠江三角各大学城合理定位,互相呼应,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特别是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大学城的建设和管理经验,对浙江的高等教育发展,特别是对浙江各地高教园区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作者:陈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代谢综合征初发病时多无自觉症状,故临床上有无证可辨之困扰.本文以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代谢综合征发生的病因、疾病发展的过程及发展趋势,分别从宏观、微观、八纲、脏腑四方面探析该病的辨证思路.
作者:王德玉;徐志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测定何首乌二苯乙烯甙含量.方法:二苯乙烯甙测定以DDSC185μm(250mm×4.6mm)为固定相,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310μm.结果:进样量在2.24×10-2~1.12×10-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99.86%,RSD为2.58%(n=5).结论:该法灵敏、准确、快速;为测定何首乌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沈亚芬;潘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茵陈五苓散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饲法复制大鼠AS模型,造模1月后抽样检测大鼠主动脉,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造模成功指标.茵陈五苓散治疗1个月后分别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茵陈五苓散组和模型组的AS大鼠主动脉组织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Quest 2-de软件分析差异蛋白质点.结果: 双向电泳图象分析茵陈五苓散组图象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077±68,模型组的平均蛋白质数为1106±84;差异蛋白质有556个,其中有196个表达增强,有360蛋白质表达下降.结论: 茵陈五苓散的抗AS作用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质有关,这些差异蛋白质有待质谱分析鉴定,为茵陈五苓散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王东生;陈方平;袁肇凯;郭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麻黄宣肺汤治疗顽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108例支气管病变所引发的咳嗽患者采用自拟麻黄宣肺汤治疗,并忌咸货类、贝壳类及辛热食物.结果:痊愈46例,好转5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8%.结论:麻黄宣肺汤对外感症状消除,而咳嗽不愈患者有效.
作者:郑逢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1999年以来,笔者用5%碘酊烧灼联合伊曲康唑(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27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作者:吴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荧光检测器测定39例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和32例2型糖尿病无肾病变组的血浆总Hcy水平.并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4周后复查血浆总Hcy.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明显高于无肾病变组,胰岛素治疗4周后无明显改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Hcy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无肾病变组,胰岛素治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变组血浆Hcy.高Hcy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孙瑜;王良兴;林洁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提出了毛细血管在藏象学上的归属问题.讨论了藏血与用血、裹血在功能上的差异,由于毛细血管在结构上与动静脉血管有着显著的差异,决定了其在五藏归属上不同于动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符合脾藏的功能特性,在藏象上当归属脾藏.从进化的角度指出中医学的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的合理性,阐明了毛细血管是脾藏在进化上的原始存在形式之一.肝细胞是肠上皮特化的代谢细胞,其功能主运化,当归属脾藏.论证了脾裹血与肝藏血是相辅为用的关系.
作者:田进文;石巧荣;韩成仁;王士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中焦虚寒,阳气不运,脾胃功能失常的病证.如中焦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呕吐或腹痛食少等症状.笔者临证时紧扣该方的针对中焦虚寒这一病理特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举例如下:
作者:章岳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红曲霉的超显微特征.方法:玻片法培养7种常见制备红曲用红曲霉标准株,预处理后进行扫描电镜的观察和比较.结果:不同种红曲霉之间在菌丝、分生孢子、闭囊壳和子囊孢子等超显微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据此可对红曲霉进行区分和鉴别.结论:红曲霉的扫描电镜观察为该属真菌的分类提供依据并为中药红曲的生药鉴定提供佐证.
作者:俞艳玲;邢旺兴;陈士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α-干扰素(INF-α)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已十余年,研究发现在抑制HBV的同时,抑制肝纤维化,但对其作用机制尚有不同看法.而且远期疗效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了解停药后肝纤维化的变化,我们观察了45例接受过INF-α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者停药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并探讨其意义.
作者:张园海;周清荣;申悦平;王晨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体外对人胃癌细胞的抑制与诱导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实验模型,用盐酸小檗碱大(8μg/ml)、小(4μg/ml)两个剂量组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光镜、扫描电镜、流式细胞术方法对细胞抑制、凋亡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不同浓度的盐酸小檗碱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对SGC-7901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且药物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扫描电镜下观测到细胞固缩,微绒毛消失,细胞间连接稀疏,凋亡小体形成.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盐酸小檗碱对人胃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凋亡,这可能为该药抗胃癌作用的重要机理.
作者:姚保泰;王博;吴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目前学术期刊论文题名拟、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对学术期刊论文题名进行审读的要素和编辑加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一些探讨,以引起学术期刊编辑对论文题名审读和编辑加工的重视.
作者:宋祥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