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王博;陈立羽;孙长玉
目的:调查了解浙江省各类残疾人的生存质量状况.方法:对浙江省6个地区的18个县市的1340例精神、听力、视力、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质量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浙江省残疾人生存质量量表的8个分量表分都明显低于四川正常人群(t=-18.72~-40.45,P均<0.001),精神、听力、视力、肢体残疾人生存质量量表的8个分量表分也都明显低于四川正常人群(t=-10.25~-30.47,P均<o.001);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组残疾人的社会功能量表分无显著差异(F=0.886,P>0.05),而生存质量量表其他7个分量表分都存在显著差异(F=3.192~37.583,P<0.05);③在4类残疾人中精神残疾有5个生存质量量表分处于低水平,而肢体残疾人有2个量表分处于低水平.结论:精神、听力、视力、肢体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都明显差于正常人.因此,不论是何种残疾,只要是残疾,都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个人发展造成不同程度困惑和干扰,会使生存质量遭到损害.
作者:刘悦坦;徐聪琴;王义强;南菲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父母的心理状态,并采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探讨主要的疗愈因子.方法:ASD儿童父母32例,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匹配的对照组不做干预.干预前后1周行SCL-90及特质应对方式测查,干预后实验组施行团体疗效因子问卷.结果:消极应对、抑郁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及其他因子的测量效应,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15.25,10.00,28.3,4.21;P<0.05);进一步简单效应检验,对照组与实验组基线水平无差别(P>0.05);组别效应分析显示,干预后实验组的SCL-90总分、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15.63,15.25;P<0.05).团体疗效因子相对重要性排序靠前的6个因子分别为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自我了解、信息传递、社交技能发展.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ASD儿童父母心理状态,团体疗效因子中行为模仿、普同性、希望重铸起主要作用.
作者:陈敏榕;薛漳;黄林娟;陈玲;黄美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韧性、学习成绩的关系.方法:选取山东省3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69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学业情绪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分别对中学生学业情绪与心理韧性进行测量.结果:与女生相比,男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低唤醒和更少的消极高唤醒学业情绪(积极低唤醒:t=2.77,P<0.01;消极高唤醒:t=-4.14,P<0.001);除了消极高唤醒(F=0.79,P>0.05),中学生的积极高唤醒(F=5.04,P<0.001)、积极低唤醒(F=10.46,P<0.001)及消极低唤醒(F=15.06,P<0.001)学业情绪均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同学业成绩中学生在4种学业情绪上均差异显著(积极高唤醒:F-6.47,P<0.001;积极低唤醒:F=37.33,P<0.001;消极高唤醒:F=6.26,P<0.001;消极低唤醒:F=18.52,P<0.001).学业成绩、心理韧性对积极学业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学业情绪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情绪关系密切,是影响学业情绪的重要变量.学习落后生的学业情绪应该引起更多关注.
作者:姜召彩;徐兆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西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西钦州的279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阳性症状比例为44.08%.SCL-90所有项目的得分除躯体化外,其他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农村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t=9.375,P<0.01)、抑郁(t=6.764,P<0.05)、焦虑(t=8.442,P<0.01)、恐怖(t=8.192,P<0.01)、偏执(t=7.087,P<0.01)、精神病性(t=9.794,P<0.01)、其他(t=6.528,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郊区贫困大学生差异显著;贫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t=7.041,P<0.01)、人际关系(t=6.28,P<0.05)、抑郁(t-10.603,P<0.01)、敌对(t=5.886,P<0.05)、精神病性(t=5.104,P<0.05)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显著.结论:广西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该重视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帮助.
作者:刘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自我和谐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复原力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22名自闭症儿童父母和327名一般儿童父母进行测量.结果:自闭症 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t=-4.59,P<0.05)、自我和谐(t=8.30,P<o.001)和主观幸福感水平(t=-5.90,P<0.001)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父母;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显著,而自我和谐与心理复原力、主观幸福感均为显著负相关(r =-0.47,-0.51;P<0.01);自我和谐均在自闭症儿童父母和一般儿童父母的心理复原力与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结论:提升自闭症儿童父母的主观幸福感,其心理复原力和自我和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作者:彭玮;雷秀雅;肖印军;金灿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调查了解参加2015年某次军事演习的部队官兵坚韧性人格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坚韧性人格水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在某地驻训的4支参演部队官兵为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样308人,采用中国成年人坚韧人格量表、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及自尊量表(SES)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及相关性分析,将参演部队官兵坚韧人格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确定其坚韧人格水平;并对参演官兵坚韧人格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参演部队官兵的坚韧人格总均分为(2.62±0.57)分,依据全国常模,中等水平坚韧人格(坚韧人格总均分2.03~3.61)的参演部队官兵有247人(80.2%),低坚韧人格(坚韧人格总均分低于2.03)官兵有40人(13%);高坚韧人格(总均分高于3.61)官兵有21人(6.8%).t检验及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演官兵性别(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β=0.429,P<0.001)及积极应对(β=0.250,P<0.001)对坚韧性有显著预测力.结论:参演官兵坚韧性人格水平较低,性别、一般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可影响官兵坚韧人格水平.
作者:李学美;周兰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正念冥想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睡眠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0名自认为睡眠质量较差或期望通改善自身焦虑水平或学习压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正念冥想训练.同时由40名同学校的学生组成控制组.在干预前后及干预测量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正念觉知量表、SCL-90的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分量表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正念干预组在干预结束6个月后进行第三次测量.结果:①通过8周的正念冥想训练,干预组的焦虑(F=4.68,P<0.05,η2=0.061,x前测=20.94;(z)后测=19.49)、抑郁(F=19.02,P<0.01,η2=0.209,z前测=24.43,x后测=21.49)和强迫症状(F=4.27,P<0.05,η2=0.056,x前测=30.06,x后剥=28.11)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前后测的焦虑(x前测=19.13,x后测=18.68)、抑郁(x前测=23.23,z后测=22.74)和强迫症状(x前测=28.13,z后测=28.67)均无显著变化;②正念冥想组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在干预后有显著的改善(F=6.67,P<0.05,η2=0.09),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x前测=5.41,-x后测=5.26);③6个月追踪显示,正念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在干预6个月后恢复到干预前的水平.结论:正念冥想训练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
作者:陈晓;王昆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地方院校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社会性无聊感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问卷、自编的社会性无聊感问卷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广州肇庆地区823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①大二学生在社会性无聊感与学习倦怠感上得分高,生命意义感上得分低;②学习倦怠 与社会性无聊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602,P<0.000),学习倦怠与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 =-0.449,P<0.000);③学习倦怠对生命意义感存在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0%),学习倦怠对社会性无聊感存在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6.2%);④生命意义感在学习倦怠与社会性无聊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41.6%.结论: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有助于提高生命意义感与降低社会性无聊感.
作者:梁家凤;李炳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学生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与就业力的关系.方法:利用成就动机、择业效能感和就业力量表对261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就业力自评分为(3.58±0.42),高于量表中间值3;医学生就业力总分及自我发展、人际沟通、就业自信、实践力在性别、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无显著差异(P>0.05),医学生就业适应力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t=2.48,2.09;P<0.05);医学生成就动机总分和追求成功维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2.28,3.68;P<0.05);择业效能感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t=2.11,2.02;P<0.05);就业力及各维度与择业效能感、成就动机总分追求成功显著正相关(P<0.01),与避免失败显著负相关(P<0.01);择业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显著预测就业力(P<0.05),预测量达45%.结论:人口学因素对医学生就业力的影响甚小,高成就动机和择业效能感有助于提升医学生就业力.
作者:崔玉玲;徐芳芳;崔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验证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征兆问卷(家属版)的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方法:对3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所得结果应用Lisrel 8.51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问卷的原始六因素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采用大似然估计法),得到问卷的整体拟合指标并对比.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随访1年,研究问卷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的NFI值为0.92,NNFI值为0.94,IFI值为0.95,CFI值为0.95,RMSEA值为0.077,x2/df值为2.77.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曲线下面积0.914(95%CI:0.856~0.971),问卷的敏感度为0.826,特异度为0.881,复发临界分为13.5分.复发患者中,问卷总分复发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287,P<0.01),各维度量表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2,-4.112,-4.017,-4.128,-4.116,-3.103;P<0.01).未复发患者中,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分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复发/恶化征兆问卷结构效度及预测效度较好,可用于指导患者家属评估患者复发/恶化征兆.
作者:闫丽琼;马良;马万欣;丁璐;冯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用奥氮平合并安慰剂治疗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分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末阴性症状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减分有效率41.2%,对照组有效率14.7%,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 2=5.9,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奥氮平治疗,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李洪祥;李雪艳;刁艳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系统地探讨家庭状况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445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父母教养方式而言,拒绝、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分别和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呈显著负相关(父r =-0.09,P<0.05;母r=-0.11,P<0.05)、非常显著正相关(父r=0.25,P<0.01;母r=0.24,P<0.01)和不显著相关(父r=-0.05,P>0.05;母r=0.01,P>0.05);家庭亲密度和其职业成熟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32,P<0.01);家庭经济状况(F=0.12,P>0.05)、是否独生子女(F-0.00,P>0.05)、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F=0.66,P>0.05;母F-0.81,P>0.05)对其职业成熟度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中拒绝、情感温暖和家庭亲密度与其职业成熟度有相关性,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独生与否、亲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同的高职生,教育者在培养职业成熟度时无需区别对待.
作者:张宇迪;王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IIQUS)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321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绝大多数女大学生主要的网络交往方式为即时聊天(97.82%)和空间或博客(87.23%),其中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专业、不同网络重要性之间的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呈显著差异(F=5.950,5.666,10.797,P<0.01);②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网络交往依赖呈正相关(r=0.149,P<0.01).结论:家庭经济、专业和网络重要性是女大学生网络交往依赖的影响因素;女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越高,其网络交往依赖程度越深.
作者:赵加伟;朱小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综合目前我国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结论的矛盾性,本文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方法:通过现有中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确定具体的文献纳入标准,得到11篇符合条件的文献,后采用元分析统计方法处理数据.结果:精神科男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护士(P<0.05),其余因子没有显著差异;性别差异的因子效应量在期刊出版时间上均不显著(P>0.05),但前半段时间的效应量均大于后半段时间的效应量.结论:精神科男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女护士差,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和精神病性方面尤为突出;精神科男女护士心理健康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缩小,但仍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作者:王凯;王宝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心理弹性、防御机制对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门诊、住院部符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61例抑郁症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防御机制自评量表(DSQ)、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与抑郁显著负相关(r=-0.29,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之间呈正相关(r=0.32,0.31;P<0.05),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与心理弹性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0.37,P<0.01);②在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对于抑郁程度的预测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起完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7.5%.结论: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是抑郁的重要保护因子,而不良的防御机制是影响抑郁的内部因素,并且心理弹性中的乐观性对于抑郁程度的预测是通过不成熟防御机制实现的.
作者:王梦娇;宋丽萍;宋保利;杜巧荣;何兴鑫;白雪姣;段雪薇;王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家庭教养方式、心理控制源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心理控制源量表(IPC),横断面整群随机抽取本、专科大学新生493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本科生在内控性上显著高于专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上显著低于专科生;②男生倾向于解决问题,女生倾向于求助;③母亲情感温暖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父亲情感温暖是求助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④内控性是解决问题的正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机遇是求助的负向单独显著预测变量.结论:①专科生相对于本科生感受到更多负性家庭教养方式、低内控,更倾向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②父母温暖理解是培养积极应对方式的主要成因;③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影响深远,建议由政府统筹开办家长培训班.
作者:阎燕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检索至201 5年1月的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Web of Knowledge、EMbase等英文相关数据库,纳入国内中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计算各影响因素合并比值比(OR)及其95%CI.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均为横断面研究.有效总体样本量为31324例.合并OR值(95%CI)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感到孤独(OR=2.842,95%CI:2.092~3.861),网络过度使用(OR-1.848,95%CI:1.396~2.445),受到排挤和欺侮(OR=1.805,95%CI:1.343~2.425),抑郁(OR=1.711,95%CI:1.371~2.136).结论:与我国中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感到孤独、网络过度使用、受到排挤和欺侮以及抑郁等,因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自杀危机干预应围绕这些方面开展.
作者:夏莹;杨子云;戢汉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27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男性服刑人员在精神质(t=4.310,P<0.01)、内外向(t=4.494,P<0.01)和神经质因子(t=19.190,P<0.01)分布上显著高于常模,掩饰因子分低于常模,但与常模无显著差异(P>0.05);②男性服刑人员在躯体化(t=5.563,P<0.01)、强迫状态(t=3.506,P<0.01)、人际关系(t=2.604,P<0.05)、抑郁(t=5.601,P<0.01)、焦虑(t=7.777,P<0.01)、敌对(t=4.846,P<0.01)、恐怖(t=7.834,P<0.01)、偏执(t=3.304,P<0.01)和精神病性(t=7.475,P<0.01)各因子分布上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结论: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偏离正常,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本科院校大学生430名,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自杀意念问卷评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结果:①大学生在自杀意念问卷的绝望、睡眠、乐观(t=2.128,-2.564,3.151;P<0.05)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自杀意念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3.007,P<0.05);②父母教养方式各雏度高低分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总分上差异显著,且前者与后者相关显著.结论:父母更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
作者:熊恋;郭雨薇;喻玲;唐宁;张顺康;麻一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急性睡眠剥夺(SD)不同时程对脑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军医大学男性健康志愿者学员,接受48小时持续睡眠剥夺,全程进行脑电监测,每12小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记忆分离加工检测.结果:①记忆测试:睡眠剥夺后外显记忆成绩(F=65.5732,P=0.0001)、内隐记忆成绩(F=44.3333,P=0.0001)均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②事件相关电位(ERP):睡眠剥夺后ERP潜伏期(F=61.0453~244.0524,P=0.0001)及波幅(F=10.5511~23.9379,P=0.0001)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③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睡眠剥夺后关联维度(F-133.9194,P=0.0001)、近似熵(F=11.4091,P=0.0001)均较基线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睡眠剥夺将会阻碍脑认知信息加工过程,促使外显及内隐记忆消退,使得脑神经元信息网络呈现更复杂的混沌模式,上述效应随SD时程不同而程度各异.
作者:李晨;刘康;陈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