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爽;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 探讨盆腔脂肪过多症的影像诊断.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盆腔脂肪过多症的影像学表现.6例均经CT和超声检查,其中3例还作了钡灌肠检查,2例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 (1)钡灌肠和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膀胱输尿管下段以及直肠、乙状结肠远端推移受压;(2)超声检查显示盆腔内良性、实性占位性病变;(3)CT扫描可显示出脂肪组织密度.结论: CT扫描诊断盆腔脂肪过多症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宋振龙;万洪强;刘玉元;巩曰红;马吉伟;柴新;张晓;赵湘;王伟;陶家宝;马风江;尚向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24岁.胸透偶然发现双侧锁骨近端异常改变,诊断为骨软骨炎.查体:胸锁关节处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局部亦无压痛.血常规正常.血沉2mm/h.患者既往无胸锁关节及全身其他关节肿痛史.
作者:王国华;张通;刘增胜;王学淳;王莹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女,24岁.以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不止23天入院.查体:下腹部正中可触及4月孕大小包块,压痛明显.妇科查体:宫颈管被肿块撑开,子宫体增大如4月孕大小,右侧宫角明显突起,不规则,活动稍差有触痛.B超:子宫形态不规则,宫体底部约5.0cm×3.2cm可显示内膜回声,宫体下段及颈管明显增大呈球形,大小约14cm×9cm.
作者:姚晓新;李瑞;黄晓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51例KUB、IVU与CT平扫的对照研究,探讨IVU有关输尿管阴性结石X线表现与CT相结合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无选择性连续收集临床拟诊为泌尿系结石168例,除去肾结石29例,膀胱结石4例,不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单就临床拟诊为输尿管结石135例进行分析研究,男91例,女44例,平均38.6岁.临床均为急性胁腹部疼痛或伴血尿.经KUB与IVU明确诊断为结石者76例,8例确认无异常征象.另51例KUB无异常,但IVU有若干X线征象提示阴性结石存在的可能.然后针对拟诊输尿管阴性结石的感兴趣区作6cm长度的CT平扫.结果: 2例因阴性结石染色明确诊断外,49例经CT显示结石者43例,检出率占87.7%,其中29例出现结石伴输尿管软组织轮缘征,占67.4%,而这29例结石直径平均在3.7mm以内.IVU与阴性结石相关的征象有:一侧输尿管全程显影伴轻度扩张;输尿管某段突然萎陷变窄;输尿管某短段造影剂中断;输尿管间嵴增宽;截断征;梗阻性肾实质像;充盈缺损;结石染色.阴性结石占本组病例的26.7%(45/168),超过以往文献报告的10%.结论: 熟悉和掌握IVU的X线征象结合CT平扫是诊断输尿管阴性结石的一种准确、无创的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作者:邓建林;杜柏林;王福涛;吴佐林;常耀祖;龙清洋;徐晓松;田丽娜;梁小萍;曾庆平;范文辉;唐燕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患者男,58岁.因心慌、心悸,左胸痛半年就诊.曾在外院以心肌病、心包积液治疗无效.查体:左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腹平软,肝、脾未扪及,生殖器未见异常,体表未扪及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6.9×109/L,中性74%.B超示:左下胸巨块状混和回声区.心电图未见异常.
作者:王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合理的脑血管电子束CT(EBCT)的检查模式.材料与方法: 选择72例EBCTA检查结果正常者随机分组、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Imatron C-150 EBCT扫描仪,连续容积(CVS)和步进式(SVS)两种扫描模式,3~5ml/s注射速度,重建方法选择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 (1)同一剂量下,CVS扫描组的不同脑血管部位CT值要高于相同条件下的SVS扫描组(P<0.01);同一扫描模式组内,5ml/s组的不同脑血管部位CT值高于3ml/s组(P<0.01);3ml/s CVS扫描组的不同脑血管部位CT值与5ml/s SVS组无明显差异(P>0.05);(2)各组对于各级脑血管的主干及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对于大脑中动脉4~5级分支5ml/s CVS组显示率仍高达94.4%,前、后交通动脉的显示率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注射速度5ml/s,延迟时间由小剂量试验而定(一般为12~16s),层厚3mm,间隔1.5mm,CVS重叠扫描模式是较为理想的电子束CT检查模式.
作者:陈爽;沈天真;陈星荣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介入放射技术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应用介入技术对肛瘘进行诊断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予报道.
作者:吴宁;邢丽;赵军;保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续:上期第60页)3.2 获得性和原因不明3.2.1 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常见的脱髓鞘病.以20~40岁女性为多见.临床病程为几年到几十年,以反复发作与缓解交替为特点,缓解期长短不定.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人文地理和感染有关,或许是多种诱发因素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作者:吴恩惠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3-D)表面遮盖法(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骨病变,比较与常规CT的优缺点.材料与方法: 选择30例典型病例,均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全部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结果: SSD很好地立体展现了骨病变,MPR可从任意平面观察并能进行位置调整.结论: SSD和MPR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立体或任意平面观察病变,改变了影像思维方式,有助于影像与实际解剖相结合.
作者:杨星;马彪;潘新元;祝玉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物作为显像剂的影像学诊断手段.自1979年第一台SPECT机诞生后,逐渐在国内外各大医院投入使用,显示出许多优越性,本文试对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振才;边连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牵牛花综合征(Morning glory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视乳头先天发育异常.本病CT表现文献少见报道,现报告2例如下.
作者:哈振国;黄嗣王;蔡中;哈少平;胡怡芳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增强MR检查对显示脑部隐匿性小病灶以及改善病灶的显示和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 74例脑部病变包括肺癌脑转移(n=30),乳腺癌脑转移(n=16),爱滋病脑弓形体病(n=16),胶质母细胞瘤(n=6),脑膜瘤(n=6),分别进行标准剂量(0.1mmol/kg)和大剂量(0.3mmol/kg)增强MR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所有检查都在GE Signa 1.5T MR扫描机上进行.使用的造影剂为Gadoteridol(Prohance).结果: 所有的病灶大剂量增强后的信号强度及病灶范围的显示均不同程度的好于标准剂量.4例标准剂量为阴性,大剂量分别发现2个或1个病灶;8例在标准剂量显示单个病灶,在大剂量显示为2个或2个以上病灶;6例在标准剂量诊断有怀疑时在大剂量得到了明确诊断.25例多发性病灶显示数目有增加但不影响诊断.31例病灶数目无变化.结论: 大剂量增强MR检查安全有效,无严重副作用,对于一般的神经系统病变,标准剂量已足够,但对于小病灶尤其患者有原发肿瘤病史,诊断有怀疑时,或在标准剂量扫描为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可使用大剂量进一步明确诊断,但对于用大剂量监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戴敏红;丘清亮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本文搜集我院近1年来影像学误诊的部分病例,分析其原因,供同道们参考.例1 女,43岁.发现盆腔包块2年,增长迅速伴腹胀、尿少、下肢浮肿2月.体检:腹部极度膨隆如足月妊娠.B超:腹部巨大囊性肿物来自卵巢.
作者:全昌斌;贾树林;由昆;何宝明;敖国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曲霉菌性肉芽肿罕见,其MRI表现国内未见报道,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2岁.因腰痛4年,5个月前加重伴双下肢活动不灵,多次腰局部封闭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且逐渐加重,于9天前大便时突然出现双下肢瘫痪伴大小便失禁入院.
作者:杨春山;张荣泽;谢立旗;金卫中;徐忠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骨肉瘤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临床疗效和病理改变.材料与方法: 对32例病理确诊的骨肉瘤做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然后行手术切除,对以上病例作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的对比观察,并与11例作全身化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较之全身化疗组、动脉内化疗栓塞组的病例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肿瘤组织坏死度明显增高.结论: 用动脉内化疗栓塞治疗骨肉瘤疗效明显高于全身化疗,是手术治疗前应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伟;庄文权;杨建勇;黄兆民;卢剑武;廖威明;徐义春;丘钜世;钟丽珍;黄勇慧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提高对喉淀粉样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本组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全部资料均做了影像学检查和喉镜检查.结果: 呈肿物表现5例,呈肥厚表现2例,喉镜检查均取活检做出了定性诊断.临床均以反复发作性声音嘶哑为主诉,部分伴有呛咳、咽部疼痛和进食梗阻感.结论: 本病影像学检查难以做出定性诊断,有赖于喉镜或手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作者:王秀英;崔进国;潘新元;薛春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结肠周围脂肪过多症少见,我院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61岁.因腹部隐痛不适,稀便半年,加重1月就诊.查体;肥胖体型,腹部膨隆,右下腹轻压痛,无肌卫,未扪及包块,肠鸣活跃.
作者:冯旭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催乳素(PRL)的主要分泌场所是腺垂体.引起高PRL血症的病因中,垂体肿瘤,尤其是微腺瘤占主要地位.空蝶鞍在高PRL血症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本文搜集6例垂体MRI呈空蝶鞍表现,全身检查未发现有其他相关病变的高PRL血症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黎雪琴;王巧兮;钱万科;姚立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侧孔注入式动注导管远端固定留置法预防肝动脉闭塞和消化道溃疡的效果,比较分析这种新的动注导管留置方法与传统的动注导管留置法及开腹直视下导管留置法的差异以及该方法尚存的问题.材料与方法: 经左侧锁骨下动脉途径采用侧孔注入式动注导管远端固定留置法施行成功的10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留置术后随访期间1~96周.结果: 随访中确认肝动脉闭塞5例,发生率约5%,留置术后1周,经留置导管的核素99mTc-MAA扫描检查,7例消化道区域的核素聚集被显示,动注化疗过程随访中,经内窥镜检查确认胃溃疡3例,发生率约3%.结论: 侧孔注入式动注导管远端固定留置法能明显降低肝动脉闭塞及消化道溃疡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肝动脉闭塞及消化道合并症的方法.
作者:许林锋;袁建华;Nakagawa T;冯敢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MRI、B超对先心病各种畸形的显示能力,并结合手术结果,比较各自的优缺点;探讨一种快速梯度回波的心脏单层面多时相、多层面单时相、多层面多时相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51例先心病81个畸形经MRI、B超检查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本组经证实的81个畸形病变中,MRI的诊断符合率为92%.MRI能够显示肺动脉的全貌和发育情况以及心脏大血管的畸形,同时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astcard)有利于显示小的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结论: MRI对先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和意义.而且Fastcard与SE序列相结合能明显提高诊断效果.
作者:夏军;周燕发;胡煜升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