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早期胎儿NT增厚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程常云;胡波;魏亚萍

关键词:孕早期, 颈项透明层增厚, 心脏畸形
摘要:目的 探讨孕11~13+6周胎儿的颈项透明层(NT)增厚与心脏畸形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孕早期单胎筛查NT的病例2389例,追踪胎儿的心脏畸形情况,分析NT增厚与胎儿心脏畸形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胎儿出现NT增厚情况,NT增厚者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35.55%(16/45),NT正常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0.64%(15/2 3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例NT增厚的胎儿中,NT增厚2.5~3.5 mm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19.23% (5/26),NT> 3.5 mm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57.89% (11/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增厚程度越大的胎儿出现心脏畸形的可能性就越高.当孕早期胎儿的NT增厚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心脏超声检查.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老年胆囊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及对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200例老年胆囊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联合静脉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苏醒指标、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及血清透明质酸(HA)等.结果 两组麻醉前、麻醉中及手术结束时MA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水平值低于对照组,2~3 d时各指标开始下降,观察组在5d时各指标降至正常值,而对照组在7d时恢复正常.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胆囊切除术效果相当,但硬膜外联合静脉全身麻醉苏醒时间短、恢复快,且对肝功能的影响较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商庚;叶永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氏不动杆菌oprD基因突变分析及耐药元件研究

    目的 调查一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氏不动杆菌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以及与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分离自痰标本的20株鲍曼不动杆菌,检测膜孔蛋白oprD基因和32种B-内酰胺酶基因,共33种B-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1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10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再用DNA测序法分析oprD基因突变,测得DNA序列转为氨基酸序列后与鲍氏不动杆菌敏感株(SDF株)比对,作三维结构同源建模(模板为PDB:3SY7)分析.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 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0%.20株菌oprD测得序列完全一致,且突变率达100.0%.oprD基因转为氨基酸序列后蛋白质分子三维结构明显有别于SDF株,同源建模分析提示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不同可致结构不同.此外还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ADC、blaOXA-23群、blaO XA-66),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c2'-Ⅰb、aac(3)-Ⅰ、aac (6')-Ⅰb、ant(3”)-Ⅰ、aph3'-Ⅰ、armA)和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int Ⅰ 1、tnpU、tnp513、ⅠSaba1、ⅠS26),且检出率非常高.样本聚类分析显示20株菌有明显的聚集性,且有3个克隆播散:2-4-5-6-8-9-10-11-12-14-16-17等12株为第1个克隆,1-18-20等3株为第2个克隆,3-6为第3个克隆.结论 膜孔蛋白oprD突变及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共同导致本组鲍氏不动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100.0%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菌株聚集现象明显,3个克隆传播提示有医院感染的存在.

    作者:陈彩云;吴庆;赖红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转移性肾癌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估减瘤性肾切除术(CN)联合靶向药物治疗(TT)对转移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搜集国内外有关CN联合TT与单用TT对转移性肾癌疗效的对比研究,并追溯已纳入的文献资料,由系统评价员做独立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使用统计软件RevMan5.3完成Meta分析.结果 经筛选,后共纳入11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CN+TT联合组相较于TT单独治疗组死亡风险降低(合并HR=0.50,95%CI 0.36~0.70,P< 0.01,I2=98%).结论 相较于单纯应用TT治疗,CN联合TT对治疗转移性肾癌能延长患者生存期,但要选择合适的手术患者以尽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晓栋;黄建军;祁洪刚;楼江涌;刘晓明;李毛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间歇性导尿对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效果,其及对膀胱功能、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选择留置导尿,观察组选择间歇性导尿.观察两组尿潴留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平衡膀胱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尿潴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尿路感染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平衡膀胱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间歇性导尿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伴随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尿潴留,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尿路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乐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情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患者200例,经过1年对其血压的4次监测,从中选取血压达标者72例,基本达标者67例,血压未达标者61例,比较3组患者1年前后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的变化情况,比较3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入组时性别、年龄、GLU、TG、LDL-C、HDL-C和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3组GLU、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控制达标情况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密切相关,血压控制达标,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新强;王琼;陈乔;朱高辉;潘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行经皮椎间孔镜,对照组行传统经后路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术后3d、6个月VAS评分及ODL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5);两组术后3d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脱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及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玮;王毓昊;徐方竹;罗建光;叶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剂量差异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剂量差异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对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腹部手术且肝功能异常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对照组进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进行30min(T3)、手术进行60min(T4)以及手术进行90 min(T5)时丙泊酚含量;比较两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前30 min(T0')、气管插管前30min(T1')、气管插管后30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进行30 min(T4')时机体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0~T5时体内丙泊酚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T3'~T4'时E、N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对行腹部手术的肝功能异常患者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其麻醉效果确切,并能有效降低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开展应用.

    作者:楼益飞;张超;赵鹏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呈低龄化趋势,每年新增患者超过13万例[1].外科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由于患者对宫颈癌的害怕、恐惧,加上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往往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卓洁晶;何颖;蒋莉莉;蒋钱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盆腔包裹性积液介入治疗与护理

    盆腔包裹性积液是妇科常见疾病,临床上通常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的方式对盆腔包裹性积液进行针对性治疗,该方法创伤小,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恢复效率.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浙江省台州医院2017年6-12月收治的72例盆腔包裹性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盆腔包裹性积液介入治疗与护理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英;张婷;张倩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胃血管球瘤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分析胃血管球瘤(GT)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系统性回顾经病理证实的8例胃G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主要观察患者贫血、便潜血等情况.影像学表现主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情况、生长方式、平扫密度、是否有钙化、增强后强化程度及肿瘤表面是否有黏膜溃疡形成等.结果 8例患者均无贫血症状,便潜血实验阳性者4例.病变位于胃窦部7例,胃大弯区1例.8例肿瘤均位于胃壁内,呈类圆形,边界清晰,未见明显分叶,长径0.7~5.1 cm,平均3.0 cm.平扫CT值呈软组织密度,CT值25~44 HU,平均33 HU,2例肿瘤内可见细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强化显著,2例肿瘤表面有黏膜溃疡形成.结论 掌握胃GT的特征性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对此病的临床诊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帮清;倪丽欣;徐贤;罗曼;楼晓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中医分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结合中医分期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OVCF患者110例,以抛掷硬币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PVP治疗,观察组予以PVP结合中医分期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病损椎体前壁高度(AVBH)与椎体后凸角度(Cobb's角);记录手术前、术后3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病损椎体骨密度(BMD)、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随访6个月观察OVCF复发率.结果 两组术后AVBH较术前均增高、Cobb's角均减小(均P< 0.01);两组术后AVBH、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3d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MD、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VCF复发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VP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OVCF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恢复病损椎体的高度、改善后凸畸形、缓解疼痛,且具有更少的并发症和更低的OVCF复发率.

    作者:任雅春;陆洲;王人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在防治全身麻醉下骨科手术患者止血带反应的临床效果

    目的 评价磷酸肌酸钠预处理对全身麻醉骨科患者止血带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42例择期行骨科手术且需使用止血带的患者,分为对照组(Co组,17例)和磷酸肌酸钠预处理组(CP组,25例).止血带充气前10 min,CP组缓慢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2g(磷酸肌酸钠2 g溶于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而Co组用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术中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时(T0)、麻醉插管时(T1)、止血带充气时(T2)、之后每隔15 min(即T3~T8)、放止血带时(T9)以及放止血带之后5 min时(T10)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T2和T10抽桡动脉血检测乳酸、pH值、PaCO2指标的变化;记录术中各种血管活性药的使用及其总量.结果 在T4~T10时点,CP组的HR和RPP均明显低于Co组(均P<0.05);在T10时点,CP组的PETCO2明显低于Co组(P<0.05);Co组的乳酸差值明显高于CP组(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预处理能够改善止血带导致的HR增加并降低心肌耗氧量,同时也能降低因止血带引起的乳酸堆积和CO2的生成量增加.

    作者:殷利军;贾有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对X线上结构扭曲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X线影像表现为结构扭曲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X线摄影表现为结构扭曲并行MRI检查的患者.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 (DCE-MRI)扫描,测量乳腺病灶和正常腺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计算病灶与正常腺体ADC比值(nADC),比较DCE-MRI联合DWI诊断X线上结构扭曲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患者DCE-MRI信号强化类型和TIC类型与恶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性病变组ADC值和nADC值与恶性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X线检查和DCE-MRI联合DWI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对X线摄影诊断为腺体结构扭曲的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熊爱华;王玉涛;杨晓彤;吴盛赞;汪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状腺超声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 比较甲状腺超声(US)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按照结节的良恶性分为M组(56例,恶性)和B组(30例,良性),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甲状腺US检查,比较两组受试者甲功五项指标水平及US影像结果.结果 M组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低回声、存在钙化、Ⅱ~Ⅲ级血流分级例数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5).两组TT3、TT4、FT3、FT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M组TSH水平高于B组(P<0.05).甲状腺恶性结节患者占比随TSH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检查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高于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而对良性结节的诊断符合率低于甲状腺功能五项检查(均P< 0.05).结论 甲状腺US及甲状腺TSH水平检查均可有效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结合两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作者:陈丹阳;赵林芳;陈邦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MPR在下颌磨牙种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CT-MPR)在下颌磨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种植要求的下颌磨牙缺损者100例,均摄取口腔全景片和下颌骨螺旋CT检查加下颌磨牙缺损区MPR.剔除6例全景片下颌管显示不清者,均用PASS系统自带测量工具检测全景片及MCT-MPR截断面缺损牙区牙槽脊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牙槽骨高度).采用奥齿泰植体进行种植,记录种植体植入深度;再摄取下颌骨全景片,测量种植体与下颌管上缘间的距离(种植深度差);计算MPR测量深度和种植体植入深度的差(测量深度差).结果 全景片对下颌管显示94例,未显示6例,显示率94.00%;MSCT-MPR对下颌管显示100例,显示率100%;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6例全景片下颌管显示不清者,MSCT-MPR测量第1磨牙、第2磨牙及第3磨牙牙槽骨高度均大于全景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剔除6例全景片下颌管显示不清者,第1磨牙、第2磨牙及第3磨牙全景片的植入深度差和MPR下颌骨截面的测量深度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下颌磨牙区MCT-MPR截面牙槽骨高度测量值与全景片比较更接近于实际检测结果,并可检测下颌骨髓腔宽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金春;薛卫宽;喻小辉;薛孝义;李刚;高源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在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门-针时间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取卒中常规流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卒中绿色通道流程行静脉溶栓的72例患者为试验组.比较两组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各关键时间点.结果 实验组到院至急诊医生接诊时间、到院至卒中小组评估时间、到院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及到院至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常规采集至报告时间和凝血功能采集至报告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卒中绿色通道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门-针时间,减少静脉溶栓的院内延误时间.

    作者:吴月飞;韩栋;徐瑶;黄悦士;杨剑宏;吴宇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医护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护理延伸服务的效果评价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因缺血区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吞咽障碍及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的6个月是其恢复的黄金时期,整体健康维护有助于降低患者残疾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在急性症状得到相应控制后通常采取居家治疗与康复;因此,将健康教育职能拓展延伸,出院患者的院外健康教育使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得到了保证[2],将帮助患者出院后仍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促进机体康复[3].笔者观察医护联合健康教育干预对脑梗死出院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邵利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产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手术中应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 前置胎盘是术中自体输血的适应证.所有产妇均进行了术中自体输血(135~3 215 ml),无不良反应发生.平均失血量为1 512 ml(586~32 000 ml);22例(55%)产妇失血超过2 000 ml.31例(77.5%)产妇没有输注同种异体血,出血量超过2 000 ml的产妇有13例产妇未输注异体血.出血量与输血量呈线性关系.结论 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产科手术,能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的概率;且能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无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孙静;胡超峰;熊旭光;葛小红;谢建华;吴佳涵;李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小板平均体积对近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近期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入院时MPV水平的中位数分为MPV≤10.65 fl组(76例)和MPV>10.65 fl组(74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治疗后1、3个月时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PV与治疗后1、3个月时哮喘控制不佳(ACT评分<20分)的关系.结果 两组FEV1、FEV1/FVC、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时的ACT评分及哮喘控制测试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PV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ACT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与WBC、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均P< 0.05).MPV是患者治疗后1、3个月时哮喘控制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应当密切监测MPV水平,用以评估治疗及近期预后转归.

    作者:付瑜;鲍立慧;刘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4种特殊染色法在肝脏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探讨Masson、Gomori、铜盐及含铁血黄素4种特殊染色法在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5例慢性肝病穿刺活检病例标本,所有标本均进行Masson、Gomori、铜盐及含铁血黄素染色,比较各方法染色阳性检出率及特殊染色法在肝穿刺组织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4种方法在肝穿刺中的应用价值各不相同.Masson、Gomori2种方法在肝硬化初起病例中阳性检出率高,铜盐染色法在淤胆性疾病和Wilson病中阳性检出率较高,含铁血黄素染色法在kupffer细胞增多时或原发性血色素沉着病和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病中阳性检出率较高.结论 特殊染色法虽敏感性、特异性及背景度不如免疫组化,但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成本低,在某些特殊疾病的病理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基层医院或病情的初筛中还应重视其应用.

    作者:李萍;丛玲华;钟国平;王玲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