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
目的: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人格特征.方法:选取48例CSD患者作为实验组,以52例有前庭症状和合并有情绪障碍的慢性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眩晕功能水平评分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人口统计学、焦虑和抑郁水平、眩晕功能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内外向性E存在统计学差异(t=-4.297,P<0.001),在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D患者较其他慢性头晕患者的性格偏内向,可能是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珍珍;张培莉;单希征;孙勍;杨玉兰;孙风丽;李荷君;李辰;韩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网购成瘾与消费价值观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网购成瘾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湖北和河南的5所高校共抽取1131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网购成瘾量表和大学生消费价值观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购成瘾总分在性别(t=-10.32,P<0.01)、年级(F=3.06,P<0.05)和生源地(F=21.82,P<0.01)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发现,社会型和愉悦型消费价值观与网购成瘾均呈显著正相关(r=0.35,0.28;P<0.01);回归分析表明,社会型、愉悦型消费价值观对网购成瘾的解释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结论:大学生网购成瘾与自身的消费价值现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作者:石庆新;黄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情绪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方法: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以及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5,0.372;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9,-0.318;P<0.01);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r=0.574,-0.619;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7,0.621;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学业情绪进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学业情绪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刘立敏;王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研究生读研期间创新能力各属性的变化情况,寻找其薄弱环节.方法:以某军医大学一、二年级研究生为对象,应用Williams创新能力量表,比较研究生总体、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研究生1年后创新能力各属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所观测的1年中,①研究生总体冒险性和好奇性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想象力得分下降(t=6.203,P<0.001),而挑战性得分升高(t=-5.566,P<0.001);②一年级研究生想象力得分下降(t=6.258,P<0.001),挑战性得分升高(t=4.466,P<0.001);二年级仅挑战性升高(t=-3.068,P<0.01);③博士研究生好奇性和想象力下降(t=2.910,2.917;P<0.01),而挑战性升高(t=-3.732,P<0.001),硕士研究生想象力得分下降(t=5.304,P<0.001),挑战性得分升高(t=-4.433,P<0.001).结论:想象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科研训练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作者:鲁娟;王景润;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②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③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作者:李宏;徐勇;何兴鑫;宋丽萍;侯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9所高中,对4056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中生特长学习相关情况,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其人格特征.结果:被调查高中生中,71.2%的人参加过特长学习.17.1%的被调查高中生典型内向,13.5%的高中生典型外向,13.9%为典型精神质,13.8%为典型情绪稳定,15.5%为典型情绪不稳定.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精神质的比例均低于未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均倾向于外向,OR值分别为1.44(1.01~1.81)、2.04(1.35~3.07)、1.41(1.06~1.86);参加特长学习的起始年龄每减小1岁,典型内向的可能性减小5%;喜欢其参加的特长学习的学生典型内向和典型精神质的可能性分别减小29%和36%(P均<0.05).结论:参加特长学习的种类、起始年龄和是否喜欢会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孙晔;陈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中职生希望感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探讨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山市两所中职学校抽出高一、高二、高三的中职生共534名进行调查,对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中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MHT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P均<0.05);②中职男生的希望感和路径思维显著高于女生(t=3.57,4.42;P均<0.05);高一、高三学生的希望感均显著高于高二学生(F=3.51,P<0.05);高三学生的路径思维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F=3.94,P<0.05);③希望感与MHT各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r=-0.11~-0.26,P<0.05);希望感与MHT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4(P<0.05).结论:中职男生比女生心理更健康、更具希望感;中职生希望感总体水平不高,性别、年级对希望感有显著影响;希望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希望感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罗月英;王才康;闻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1987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自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872篇大学生自杀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发表了3篇以上文献的第一作者文献量13.2%(不足50%);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文献量87.3%;期刊类型以高校学报为主,文献量23.5%.结论:大学生自杀研究的作者成熟度不高,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地区分布不均衡.
作者:刘国华;张桂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在医学生样本中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463名大三到大五的中南大学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校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等统计指标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同时比较2个条目和10个条目的心理弹性量表与25个条目的心理弹性量表进行信效度系数.结果: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3个因子,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各条目分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在0.348~0.809之间,各分量表分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512~0.952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27%标准分出的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平均数的差异检验中中文版CD-RISC总分的CR值为35.146,各条目的CR值在0.568~1.696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0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1,分半信度为0.928,一周后重测信度为0.590;中文版CD-RISC总分与DASS-21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70,与其分量表分的相关系数在-0.309~-0.506之间,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x2/df=2.685,CFI=0.935,TLI=0.928,RMSEA=0.060,RMR=0.037.结论: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CD-RISC)在医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医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测验.
作者:卢樟秀;吴大兴;徐鑫;夏结;李沐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两所综合大学的429名1~3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大学生自我实际饮酒量、频率和饮酒后果,以及预期其他大学生饮酒量、频率和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结果:大学生饮酒量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9,P<0.05).排除性别差异后,在5种饮酒场合中不同学校男生的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生仅在自己房间中的饮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预期同辈的饮酒量、预期同辈由饮酒导致的不利后果与大学生自身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预期同辈饮酒量,自身吸烟频率及性别能够有效预期个体的饮酒行为.结论: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可以由性别、自身吸烟行为及其预期同辈饮酒量预测,可以尝试通过促进大学生彼此交流、共同建立校园行为规范的方式对大学生饮酒行为进行干预.
作者:赵佳;张丝艳;李文胜;李红;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初中生情绪弹性进行干预,并对其影响学校适应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对某中学情绪弹性水平较低的20名学生进行7次情绪弹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评估工具,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干预辅导,实验组在情绪弹性的积极情绪维度及情绪弹性总分上优于对照组(t=2.529,P<0.05;t =5.435,P<0.001);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人际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上优于对照组(t=2.129,2.201;P<0.05).结论:通过对情绪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情绪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作者: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本文综述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进而对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防止误诊.分别从行为学、动物实验、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探讨甲状腺功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琼;卫家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20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f =-4.99,P<0.05)、婚姻状况(F=19.30,P<0.01)和教龄(F=13.72,P<0.01)的差异;②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 =-0.36,P<0.01),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 =-0.36,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 =-0.85,P<0.01),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作者:姚振东;凌辉;张建人;文雅静;阳子光;宁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量表,中国成年人人际素质量表以及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对443名北京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务员的人际健康素质在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F=90.207,P<0.01),中介作用比例为10.65%.结论: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人际健康素质对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作者:王新妍;谢中垚;周丽丽;洪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随机选取的某民办高校19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应付方式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幻想、合理化和自责;②除求助因子,其他方面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2.006,5.111,3.781,5.266,3.781;P<0.05).生源地类型与应付方式各个因子无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在解决问题上面有非常显著差异(t=2.694,P<0.01);③SCL-90各因子与中国青年常模相比,仅在人际关系敏感(t=-4.073,P<0.01)和忧郁(t=-2.104,P<0.05)有显著差异;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7.967~-2.483,P<0.05).SCL-90多数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之间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因子呈现出负相关(r=-0.187~0.417,P<0.05);④回归分析表明,应付方式可解释大学生心理健康85.5%的变异量.结论:应付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作者:孙洪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I-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至第6个月时,两组间的康复状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915,P<0.01);第9及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3.589,-4.034;P均<0.001).生存质量方面,干预至第9个月时生理领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333,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08,3.017,2.888;P<0.01);第12个月时生理领域仍有显著性差异(t =2.367,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96,3.329,3.207;P<0.01).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启堂;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监狱人民警察焦虑状况、人格特征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来自广东省监狱系统的205名监狱人民警察进行测试.结果:①约40.98%的监狱人民警察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20.00%的问题已较严重;监狱人民警察在SAS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t=13.70,P<0.01);不同性别、工作岗位和工作年限的监狱人民警察SAS总分存在差异(t=1.98,-2.02,-2.13;P<0.05);②监狱人民警察的人格特征与常模有显著差异,其在EPQ的P、E维度上得分显著较高(t=13.11,5.53;P<0.01),在L维度上得分较低(t =-12.03,P<0.01);不同性别、工作岗位和工作年限的监狱人民警察的EPQ得分存在差异(P<0.05);③监狱人民警察的SAS总分与EPQ中的P、N维度得分有显著正相关(r=0.288,0.530;P<0.05),与E维度则有显著负相关(r=-0.192,P<0.05).结论:监狱人民警察的焦虑状况较差,人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改善监狱人民警察的焦虑状况.
作者:钟伟芳;侯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 =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作者:田原;王瑞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自尊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14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①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54,P=0.05),老家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1.23,P=0.22);②流动儿童自尊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9.84,P=0.000);③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城市身份认同通过自尊影响同伴关系.
作者:李思南;袁晓娇;吴海艳;胡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前庭性偏头痛伴焦虑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一般心理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3周的认知行为疗法,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99,-4.584;P<0.01),试验组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6,4.400;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疗法可有效缓解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孙风丽;张培莉;单希征;孙勍;韩柏;姚珍珍;李晨;李荷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