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刘琼;卫家芬

关键词:甲状腺, 功能异常, 认知功能损害, 神经影像, 综述
摘要:本文综述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进而对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防止误诊.分别从行为学、动物实验、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探讨甲状腺功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目的:探讨公务员压力、人际健康素质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量表,中国成年人人际素质量表以及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对443名北京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公务员的人际健康素质在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F=90.207,P<0.01),中介作用比例为10.65%.结论: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职业倦怠,也可以通过人际健康素质对公务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影响.

    作者:王新妍;谢中垚;周丽丽;洪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上海市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9所高中,对4056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中生特长学习相关情况,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其人格特征.结果:被调查高中生中,71.2%的人参加过特长学习.17.1%的被调查高中生典型内向,13.5%的高中生典型外向,13.9%为典型精神质,13.8%为典型情绪稳定,15.5%为典型情绪不稳定.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精神质的比例均低于未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均倾向于外向,OR值分别为1.44(1.01~1.81)、2.04(1.35~3.07)、1.41(1.06~1.86);参加特长学习的起始年龄每减小1岁,典型内向的可能性减小5%;喜欢其参加的特长学习的学生典型内向和典型精神质的可能性分别减小29%和36%(P均<0.05).结论:参加特长学习的种类、起始年龄和是否喜欢会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孙晔;陈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巴林特小组对综合医院临床医师职业倦怠、情绪干预效果

    目的: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帮助临床医师缓解职业倦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沟通技巧,给予心理支持.方法:对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3名临床医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8次,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职业倦怠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临床医师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2.253;P<0.05),而反映个人成就感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临床医师的抑郁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巴林特小组活动形式下的医患沟通讨论能够明显降低医师的职业倦怠感,对减少医师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是缓解临床医师职业压力的一条实用有效的途径.

    作者:查贵芳;刘苓;何思忠;戎伟;杨玉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初中生情绪弹性对学校适应的干预效果

    目的:对初中生情绪弹性进行干预,并对其影响学校适应的能力进行研究.方法:对某中学情绪弹性水平较低的20名学生进行7次情绪弹性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以青少年情绪弹性量表、中学生学校适应量表为评估工具,辅导前、后两次对被试进行测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通过干预辅导,实验组在情绪弹性的积极情绪维度及情绪弹性总分上优于对照组(t=2.529,P<0.05;t =5.435,P<0.001);实验组在学校适应的人际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上优于对照组(t=2.129,2.201;P<0.05).结论:通过对情绪弹性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情绪弹性水平,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学校适应能力.

    作者:马金萍;卢国华;于丽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构建与现状

    目的:东西审美文化的相互碰撞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审美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为了了解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价值观,需要重新构建大学生审美价值观体系.方法:使用审美价值观自编问卷对197名大学生进行初测,再补充施测126人.结果: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碎石图验证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包括深邃、形式化、沉浸和高雅4个维度,各维度的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86、0.780、0.690、0.634,;②闲暇时娱乐以网络为平台,以影视剧(77.6%)和听音乐(76.6%)为主来放松心情(87.2%)和舒缓压力(73.4%);③审美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在深邃、沉浸、高雅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男性(t=-3.084,P<0.01;t =-3.893,P<0.001;t =-2.540;P<0.05),而男性在形式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649,P<0.01);④审美价值观在高雅维度上存在显著城乡差异(t=2.027,P<0.05),在深邃、形式化、沉浸上不存在城乡显著差异;⑤文科生、理科生在深邃因子和高雅因子上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工科生(P<0.05).结论: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包括深邃、形式化、沉浸、高雅4个维度.当今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受网络影响较大,审美欣赏更注重深邃性,城乡与大中城市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审美差异.

    作者:王雪梅;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本文综述了老年人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进而对临床工作人员进行指导,防止误诊.分别从行为学、动物实验、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等方面探讨甲状腺功能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琼;卫家芬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氮平、阿立哌唑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睡眠呼吸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照研究奥氮平、阿立哌唑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AD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奥氮平(n=42)、阿立哌唑(n=36)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功能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结果:①治疗后6周时,奥氮平组AHI、TS90%较治疗前增高(t=3.101,2.613;P<0.01,0.05),MSaO2则有所降低(t=2.398,P<0.05);阿立哌唑组AHI、TS90%、MSaO2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6周时的AHI、TS90%均高于阿立哌唑组(t=4.219,3.674;P均<0.001),MSaO2则低于阿立哌唑组(t=3.286,P<0.001);②治疗后6周时,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6周时的MMSE、BEHAVE-A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对AD患者睡眠状态时的呼吸功能存在不良影响,阿立哌唑则影响甚微.

    作者:苏宗荣;赵汉清;徐乐平;江景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研究生在校期间创新能力属性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生读研期间创新能力各属性的变化情况,寻找其薄弱环节.方法:以某军医大学一、二年级研究生为对象,应用Williams创新能力量表,比较研究生总体、不同年级、不同学历研究生1年后创新能力各属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所观测的1年中,①研究生总体冒险性和好奇性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想象力得分下降(t=6.203,P<0.001),而挑战性得分升高(t=-5.566,P<0.001);②一年级研究生想象力得分下降(t=6.258,P<0.001),挑战性得分升高(t=4.466,P<0.001);二年级仅挑战性升高(t=-3.068,P<0.01);③博士研究生好奇性和想象力下降(t=2.910,2.917;P<0.01),而挑战性升高(t=-3.732,P<0.001),硕士研究生想象力得分下降(t=5.304,P<0.001),挑战性得分升高(t=-4.433,P<0.001).结论:想象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科研训练对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作者:鲁娟;王景润;陈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及孤独感的相关性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 =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作者:田原;王瑞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北京市大学生饮酒行为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的关联性

    目的:探讨大学生饮酒行为的现状、后果及其与预期同辈行为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对北京市两所综合大学的429名1~3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大学生饮酒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大学生自我实际饮酒量、频率和饮酒后果,以及预期其他大学生饮酒量、频率和其他健康相关行为等.结果:大学生饮酒量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9,P<0.05).排除性别差异后,在5种饮酒场合中不同学校男生的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女生仅在自己房间中的饮酒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预期同辈的饮酒量、预期同辈由饮酒导致的不利后果与大学生自身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预期同辈饮酒量,自身吸烟频率及性别能够有效预期个体的饮酒行为.结论:大学生的饮酒行为可以由性别、自身吸烟行为及其预期同辈饮酒量预测,可以尝试通过促进大学生彼此交流、共同建立校园行为规范的方式对大学生饮酒行为进行干预.

    作者:赵佳;张丝艳;李文胜;李红;徐震雷;官锐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叙事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成年子女心理韧性的干预

    目的:探讨叙事疗法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成年子女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叙事疗法对45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未成年子女进行心理干预,用心理韧性量表(RSA)评分来测定干预前后的效果,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未成年子女心理韧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47,P<0.05),采用叙事疗法治疗组较干预前心理韧性得分有显著性提高(t=-12.64,P>0.01).结论:叙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未成年子女的心理韧性干预有效.

    作者:谭新国;刘玉芝;息培兴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二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142名高二学生施测.结果:①被试整体考试焦虑水平偏高,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考试焦虑水平存在显著差异(t=7.769,5.911,7.085;P<0.01);②男女被试仅在父亲教养方式量表的偏爱被试因子(t=2.936,P<0.01)/过度保护因子(t=2.056,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③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r=-0.566,-0.309;P<0.01)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父亲的拒绝、否认(r=0.489,P<0.05)和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r-0.368,P<0.01)均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家庭教养方式与考试焦虑关系密切,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利于降低考试焦虑水平.

    作者:王苗苗;相青;刘庆;刘玉玺;常瑞华;宋玉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应激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应激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对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②应激对悲观倾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88,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③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503,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④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7,P<0.05),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应激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永涌;霍涌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自我接纳的关系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②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③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作者:李宏;徐勇;何兴鑫;宋丽萍;侯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学习投入量表(UWES-S),对长沙某高职院校4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79±0.64);高职生的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4.23±0.95);高职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和学习投入呈正相关,前者对后者有明显的预测效应(30%).结论:高职生积极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有重要影响,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尤其是希望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作者:刘湘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①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②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曲海英;刘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广州某高校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得分在微信网龄上差异显著(F=6.08,P<0.01),1年以内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1年以上的学生,在每天使用微信时长维度上差异显著(F=12.22,P<0.01),1小时以内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1小时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和农村的学生(F=5.47,P<0.05);②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6,P<0.05);③在微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情感支持和社会成员支持对孤独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在微信环境中,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密切相关,可通过提高网络社会支持水平尤其是情感支持和社会成员支持来减少孤独感.

    作者:池思晓;严晋;钟天送;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4%,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28,P<0.001);②大学生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比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425,P<0.001);③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因子(NA)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49,P<0.01),社交抑制因子(SI)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99,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高孤独感倾向.

    作者:常向东;马丹英;薛玲;刘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了解中职生希望感的现状及其发展特点,探讨中职生希望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中山市两所中职学校抽出高一、高二、高三的中职生共534名进行调查,对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中职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及MHT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P均<0.05);②中职男生的希望感和路径思维显著高于女生(t=3.57,4.42;P均<0.05);高一、高三学生的希望感均显著高于高二学生(F=3.51,P<0.05);高三学生的路径思维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F=3.94,P<0.05);③希望感与MHT各分量表呈显著负相关(r=-0.11~-0.26,P<0.05);希望感与MHT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4(P<0.05).结论:中职男生比女生心理更健康、更具希望感;中职生希望感总体水平不高,性别、年级对希望感有显著影响;希望感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预测作用,全面提升中职生的希望感有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罗月英;王才康;闻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职业压力与消防官兵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目的:探讨消防官兵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秦皇岛地区161名消防官兵,年龄18~32岁,平均(22.4±2.9)岁,采用消防官兵职业压力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使用回归分析与Bootstrap程序对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职业压力得分与主观幸福感、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r =-0.625~0.423,P<0.01),而与消极应对方式则呈显著的正相关(r=0.233,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r=0.517,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则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r =-0.269,P<0.01).消防官兵的职业压力对积极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20,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压力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1.3%.结论:职业压力不仅能直接影响消防官兵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消防官兵的主观幸福感.

    作者:安莉娟;尹美恒;杨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