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摩根摩根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张德忠;季青;饶冠利;周文聪

关键词:摩根摩根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头孢菌素酶, 金属酶, 碳青霉烯酶, 耐药率
摘要:目的 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 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 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及AmpC酶的基因分布检测与耐药特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肺炎克雷伯菌ESBLs及AmpC酶的基因分布与耐药特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分离的100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ESBLs确证试验和AmpC三维试验确定产酶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ESBLs酶及AmpC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60株检测出ESBLs酶,其中60株内检出ESBLs基因阳性56株,主要为SHV型基因;检出AmpC酶的检测6株,主要为DHA型基因.其中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者1株.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产AmpC酶、ESBLs及两种基因同时阳性菌(SSBLs)对其他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 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为ESBLs酶及AmpC酶基因.ESBLs耐药基因检出率高,ESBLs阳性株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基因阴性株.

    作者:张新明;陈连平;涂斐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 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健胃消食药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酪酸梭酸活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单纯的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x2=5.14,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46.88%)(x2=4.45,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用于儿童厌食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并能降低其复发率,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作者:沈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2 579例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阳性为616例,阳性率为23.89%,高发季节为1月、11月和12月,高发年龄组为13-24月婴幼儿,腺病毒阳性共102例,阳性率为3.96%,程散发状况,高发年龄组为7-12月的婴幼儿.结论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都能引起婴幼儿腹泻,但是轮状病毒为主要的病原体,及时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

    作者:吴建荣;严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采用三维试验进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 112株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ESBLs、AmpC检出率较高;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碳青霉烯酶3种酶的菌株.产ESBLs、AmpC褪色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与单产酶株相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复方新诺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碳青霉烯酶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 我院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有关.

    作者:江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泰宁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临床应用疗效

    目的 探讨阿泰宁(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口服标准三联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三联方的同时序贯联用阿泰宁(即先服用三联方,间隔2~3h后再服用阿泰宁),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照组为72.6%,观察组为9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38.7%;观察组为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标准三联方的基础上加用阿泰宁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应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奇异变形杆菌耐药性及亚胺培南不敏感株感染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 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奇异变形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分布,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13年该院共分离107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分离自尿液多,其次为痰液;来源多的是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药敏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良好,敏感率达85%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0.4%;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3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其中21株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包括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在内的其他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敏感株基本相仿.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泌尿系统、皮肤创面、腹腔、血流、生殖道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症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奇异变形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其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吴晓茹;周华;杨青;沈毅弘;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改良革兰染色法在显示石蜡切片真菌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真菌的病理切片改良革兰染色法.方法 选取确诊真菌感染的组织蜡块,切若干空白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六胺银染色(GMS)、改良革兰染色后,比较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结果 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该法具有易操作、染色效果稳定等优点.结论 改良革兰染色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切片中的真菌,并且染色效果稳定,在检测组织中的真菌时可发挥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戴京京;王干勋;刘亚娟;杨小康;张荣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几丁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几丁聚糖对双歧杆菌是否有增菌作用.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分析几丁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作用的影响,并与中药黄芪对该菌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几丁聚糖和黄芪浓度分别为2.5 mg/mL和62.5 mg/mL时,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比较两种药物在该浓度时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作用,虽然黄芪的增殖作用高于几丁聚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mg/mL剂量的几丁聚糖体外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作者:湛学军;谢大泽;汤幽;戴革;赵林;徐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及前降钙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降钙素(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g/次,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氨、血清内毒素、hs-CRP和PC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结论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能下调血清hs-CRP和PCT水平,从而有利于抑制肝内局部炎症反应及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

    作者:吴莹雯;姜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状腺外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浅析甲状腺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并进行干预.方法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8年以来甲状腺外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患者118例,其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有56例,分析这些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干预.结果 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占总数的47.5%,影响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昏迷时间、患者自身疾病、导管插入、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结论 加强对甲状腺外科重症患者的监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以改善科室病房环境,谨慎用药,对于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王艳秋;王健;付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妊娠不良结局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孕产妇共2 053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对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在2 053例围产期妇女中,无致病菌组(对照组)为1230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感染组)为103例,总患病率为5.02%.感染组与对照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8.64%、12.20%(P<0.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24.27%、3.41% (P <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58.25%、12.36%(P<0.01),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1.65%、10.57%(P>0.05),早产率分别为3.88%、3.09%(P>0.0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91%、2.76%(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94%、2.03% (P >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相关,孕期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靖霄;段丽红;仁月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连市2011-2013年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大连市2011-2013年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大连市餐饮业卫生质量状况.方法 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大连市共抽检654分样品,合格581份,合格率为90.37%.其中2011年抽检49家消毒单位,样品300份,合格率为84.67%; 2012年抽检24家,样品144份,合格率为90.98%; 2013年抽检35家,样品210份,合格率为98.10%.结论 从2011-2013年对大连市消毒单位进行餐具消毒效果随机抽检监测结果看,合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通过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因为消费意识的提高,敦促监管力度的加大,大连市的餐饮具消毒效果趋势良好.

    作者:司虹;杜颖;孙楠;苗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细菌感染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检测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生物膜上和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种属、数量,分析菌群构成特点及异同点,为开发GTR抗菌性生物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Beagle犬下颌前磨牙根分又区做骨缺损形成二壁骨袋,行GTR术,术后8周2次取出GTR膨化聚四氟乙烯膜(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膜),采集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标本.洗脱生物膜上和牙槽骨表面标本中细菌,进行培养,对每种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每种菌属构成比.结果 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GTR生物膜上检测到的细菌包括: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放线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变形链球菌,但是菌群特点并不相同,GTR术区牙槽骨区和生物膜上细菌构成比中,具核梭杆菌构成比均大.结论 应同时检测GTR术区牙槽骨区细菌种类,本研究中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生物膜上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提示抗菌性生物膜上的抗菌剂的选择应该为多种抗菌剂联合应用.

    作者:孙晓妮;刘瑞杰;刘颖;张子路;杨秋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脂磷壁酸的提取工艺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 确定婴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的佳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婴儿双歧杆菌LTA的测定及对植瘤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来探讨LTA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 采用脱脂后水法提取效果好,与对照组和全菌组相比,LTA使淋巴细胞转化增加.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及其LTA均有免疫功能,但LTA的效果要优于婴儿双歧杆菌.

    作者:付艳茹;黄少磊;龚虹;张烨;高仙灵;武岳;刘彦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013年临床分离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3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S.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39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623株(65.6%),革兰阳性菌1 373株(34.4%).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23.2%),其次为血液(21.6%)和尿液(17.8%).居前5位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0.9%、10.1%、9.4%、8.7%和7.4%.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CNS(MRSA和MRCNS)分别占各自菌株的21.3%和82.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占16.4%,β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共检测出2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2%和27.2%,产ESBLs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8.7%.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4.6%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74.9%.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重要问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加较快,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汪红;胡龙华;宁长秀;杭亚平;钟桥石;张黎明;胡晓彦;章白苓;贾坤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摩根摩根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 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 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德忠;季青;饶冠利;周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ICU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ICU住院患者送检的693份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693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1 10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株有103株(93.6%),感染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常见(86.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80.0%.结论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由多重耐药菌株引起,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相当严峻,加强耐药性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鑫;胡昭宇;曹雁;武静;杨通钰;赵德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脓毒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生素抗感染、能量支持及治疗基础疾病等常规治疗,必要时行机械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强化组患者将50 U胰岛素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微量泵控制血糖5.0~7.0 mmol/L;对照组患者血糖控制在10.0~ 11.9 mmol/L,当血糖超过时才加用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d后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d后,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强化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4% vs.77.78%)(x2=4.18,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脓毒症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降低血清D-乳酸及前降钙素水平的影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作者:甘永雄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小鼠肠道黏膜CRF-R1表达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小鼠模型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及结肠黏膜PAR-2、Claudinl ~4等的表达变化,探讨IBS中应激通过肥大细胞引起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并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治疗作用.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婴儿双歧杆菌组.以束缚应激法建立IBS小鼠模型.婴儿双歧杆菌组给予婴儿双歧杆菌灌胃,而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测腹肌收缩反射(AWR)后处死小鼠.ELISA检测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肠黏膜CRF、PAR-2 、Claudin1 、Claudin2、Claudin3、Claudin4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分析结肠黏膜CRF-R1在肥大细胞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肠CRF-R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类胰蛋白酶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增加,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双歧杆菌干预后,该组小鼠外周血中类胰蛋白酶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中CRF、PAR-2、Claudin2表达量、CRF-R1+肥大细胞数目及CRF-R1 mRNA表达量降低,结肠黏膜Claudin1、Claudin3、Claudin4表达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小鼠模型中,婴儿双歧杆菌可以减轻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黏膜肥大细胞上CRF-R1的表达而抑制肥大细胞的激活及其免疫因子的释放,从而降低结肠黏膜PAR-2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思濛;于泳;黄煌;丁一芮;白利梅;李付广;郑鹏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设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50%量汤剂和超微25%量汤剂,共7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结果 模型组五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大肠埃希菌数,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超微25%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对纤维素酶的影响作用相当,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三种不同剂量的超微汤剂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当(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淀粉酶活性与正常组相当(P>0.05).结论 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和超微50%量汤剂对脾虚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酶活性.

    作者:曹蓉;王欢;吴维佳;谭周进;肖新云;吴玲凤;张华玲;赵兴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