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蓉;王欢;吴维佳;谭周进;肖新云;吴玲凤;张华玲;赵兴兵
目的 建立真菌的病理切片改良革兰染色法.方法 选取确诊真菌感染的组织蜡块,切若干空白片,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HE)、高碘酸-无色品红染色(PAS)、六胺银染色(GMS)、改良革兰染色后,比较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结果 改良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效果好,该法具有易操作、染色效果稳定等优点.结论 改良革兰染色法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组织切片中的真菌,并且染色效果稳定,在检测组织中的真菌时可发挥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戴京京;王干勋;刘亚娟;杨小康;张荣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d,进行小鼠脾虚便秘造模.设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50%量汤剂和超微25%量汤剂,共7d,然后采集肠道内容物分析肠道菌群及酶活.结果 模型组五类可培养微生物(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和真菌)数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皮石斛传统汤剂组大肠埃希菌数,铁皮石斛超微50%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超微25%量汤剂组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数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和超微50%量汤剂组对纤维素酶的影响作用相当,均达到正常组水平(P>0.05),铁皮石斛三种不同剂量的超微汤剂对木聚糖酶活性的影响作用相当(P>0.05),铁皮石斛超微全量汤剂组淀粉酶活性与正常组相当(P>0.05).结论 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和超微50%量汤剂对脾虚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能够调控肠道微生态平衡及肠道酶活性.
作者:曹蓉;王欢;吴维佳;谭周进;肖新云;吴玲凤;张华玲;赵兴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的改变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共筛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1名及正常健康体检者33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心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36名和急性心肌梗死伴泵衰竭组35名,所有入选者收集大便及血清标本,分别采用qPCR及化学发光仪测定肠道优势菌群改变和血清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水平.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肠道优势菌群显著改变,肠道肠杆菌以及肠球菌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正相关,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数量显著降低,与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Killip分级显著负相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呈现典型的肠道菌群紊乱,且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黄莹;谭超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奇异变形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分离的非重复奇异变形杆菌的药物敏感性、临床分布,回顾性分析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13年该院共分离107株奇异变形杆菌,以分离自尿液多,其次为痰液;来源多的是外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体外药敏显示:奇异变形杆菌对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头孢吡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良好,敏感率达85%以上;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80.4%;对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30%;对呋喃妥因耐药率为99%.其中21株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包括美罗培南、厄他培南在内的其他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亚胺培南敏感株基本相仿.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可引起泌尿系统、皮肤创面、腹腔、血流、生殖道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感染症状.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部分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奇异变形杆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等抗生素敏感性良好.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对其他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仍保持较高的敏感性.亚胺培南不敏感奇异变形杆菌所引起院内获得性感染主要发生在入住ICU、外科术后、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后、留置各类置管和梗阻性尿路疾病的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吴晓茹;周华;杨青;沈毅弘;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大连市2011-2013年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大连市餐饮业卫生质量状况.方法 依照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011-2013年大连市共抽检654分样品,合格581份,合格率为90.37%.其中2011年抽检49家消毒单位,样品300份,合格率为84.67%; 2012年抽检24家,样品144份,合格率为90.98%; 2013年抽检35家,样品210份,合格率为98.10%.结论 从2011-2013年对大连市消毒单位进行餐具消毒效果随机抽检监测结果看,合格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通过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因为消费意识的提高,敦促监管力度的加大,大连市的餐饮具消毒效果趋势良好.
作者:司虹;杜颖;孙楠;苗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70例结肠癌术后行辅助化疗发生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蒙脱石散、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和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温开水溶解后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DAO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x2=5.29,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用于治疗结肠癌术后化疗相关性腹泻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降低血清DAO和TNF-α水平,具有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功能.
作者:葛建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统计正常妊娠早期孕妇封闭抗体的阳性率,观察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应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效果,分析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APLA)的变化及其对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1 091例妊娠早期者和1 003例RSA患者的APLA水平进行测定,选取其中963例APLA阴性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测定APLA的变化情况及再次妊娠的结果.结果 1 091例早期妊娠产检者APLA阳性率为87.81% (958/1091).1003例RSA患者免疫治疗前APLA阳性率为5.88% (59/1003),963例APLA阴性者免疫治疗1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79.02% (761/963),2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92.94%(895/96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免疫治疗疗程后,APLA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86.40%(832/963).结论 早期妊娠检查APLA可以评估流产风险以便发现阴性者作及时的治疗.RSA患者APLA阳性水平低,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RSA患者APL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
作者:方伟祯;蔡振华;谢晓英;严海燕;李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确定婴儿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的佳提取工艺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通过对不同方法提取婴儿双歧杆菌LTA的测定及对植瘤小鼠淋巴细胞的转化来探讨LTA对小鼠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结果 采用脱脂后水法提取效果好,与对照组和全菌组相比,LTA使淋巴细胞转化增加.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及其LTA均有免疫功能,但LTA的效果要优于婴儿双歧杆菌.
作者:付艳茹;黄少磊;龚虹;张烨;高仙灵;武岳;刘彦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药敏试验,参照CLSI 2013年版判读结果,用WHONETS.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3年共收集非重复临床分离菌39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 623株(65.6%),革兰阳性菌1 373株(34.4%).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23.2%),其次为血液(21.6%)和尿液(17.8%).居前5位的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0.9%、10.1%、9.4%、8.7%和7.4%.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和CNS(MRSA和MRCNS)分别占各自菌株的21.3%和82.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耐药株占16.4%,β溶血性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屎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共检测出2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0.2%和27.2%,产ESBLs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8.7%.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4.6%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0%,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为74.9%.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性仍是临床重要问题,尤其是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CRKP)增加较快,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汪红;胡龙华;宁长秀;杭亚平;钟桥石;张黎明;胡晓彦;章白苓;贾坤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前降钙素(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低盐饮食、保肝利尿和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0.5g/次,3次/d,连用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氨、血清内毒素、hs-CRP和PCT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更明显(P<0.05).结论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辅助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氨和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能下调血清hs-CRP和PCT水平,从而有利于抑制肝内局部炎症反应及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
作者:吴莹雯;姜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东菱克栓酶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腺苷酸环化酶(AC)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溪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东菱克栓酶治疗,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C表达情况(AC/GPR-DH),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AC/GPR-DH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对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C/GPR-DH比值上升幅度为(0.861±0.030),较对照组(0.443 ±0.024)显著上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9%)较对照组(60.7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浓度(TC:4.74±1.20;TG:1.06±1.04; LDL-C:3.19±1.22)下降量明显多于对照组(TC:5.25±1.15; TG:1.51±1.12;LDL-C:3.87±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可明显缓解病患的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采用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结合解郁合欢汤治疗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立姝;刘长喜;曹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 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 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德忠;季青;饶冠利;周文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治疗儿童厌食症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方法 选取儿童厌食症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健胃消食药和纠正不良饮食习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酪酸梭酸活菌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单纯的葡萄糖酸锌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治疗后随访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x2=5.14,P<0.05),两组患儿治疗中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46.88%)(x2=4.45,P<0.05).结论 葡萄糖酸锌联合酪酸梭酸活菌用于儿童厌食症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并能降低其复发率,预防病情复发作用.
作者:沈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及碳青霉烯酶情况,并分析其对14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AmpC采用三维试验进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测定.结果 112株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ESBLs、AmpC检出率较高;未发现同产ESBLs、AmpC及碳青霉烯酶3种酶的菌株.产ESBLs、AmpC褪色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6.0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1).另外,同产ESBLs+ AmpC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与单产酶株相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比肟、复方新诺等多种抗生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碳青霉烯酶株对14种常见抗生素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结论 我院头孢他啶耐药褪色沙雷菌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多种β-内酰胺酶有关.
作者:江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几丁聚糖对双歧杆菌是否有增菌作用.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分析几丁聚糖对双歧杆菌体外生长作用的影响,并与中药黄芪对该菌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几丁聚糖和黄芪浓度分别为2.5 mg/mL和62.5 mg/mL时,对双歧杆菌有明显的增殖作用(P<0.05).比较两种药物在该浓度时对双歧杆菌的生长作用,虽然黄芪的增殖作用高于几丁聚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mg/mL剂量的几丁聚糖体外能够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
作者:湛学军;谢大泽;汤幽;戴革;赵林;徐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泰宁(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在根除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口服标准三联方(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口服三联方的同时序贯联用阿泰宁(即先服用三联方,间隔2~3h后再服用阿泰宁),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对照组为72.6%,观察组为9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38.7%;观察组为8.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标准三联方的基础上加用阿泰宁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并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应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对ICU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状况及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ICU住院患者送检的693份各种临床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693份临床标本共分离出1 10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株有103株(93.6%),感染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常见(86.4%).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广泛,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100%耐药,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氨曲南、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80.0%.结论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多由多重耐药菌株引起,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相当严峻,加强耐药性监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鑫;胡昭宇;曹雁;武静;杨通钰;赵德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对妊娠不良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住院孕产妇共2 053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对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探讨妊娠合并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围产期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在2 053例围产期妇女中,无致病菌组(对照组)为1230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组(感染组)为103例,总患病率为5.02%.感染组与对照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8.64%、12.20%(P<0.01),产褥感染率分别为24.27%、3.41% (P <0.01),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58.25%、12.36%(P<0.01),胎膜早破率分别为11.65%、10.57%(P>0.05),早产率分别为3.88%、3.09%(P>0.05),胎儿窘迫的发生率2.91%、2.76%(P>0.05),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94%、2.03% (P >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与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及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相关,孕期及早发现、诊断、治疗妊娠期妇女生殖道大肠埃希菌感染是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靖霄;段丽红;仁月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生物膜上和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种属、数量,分析菌群构成特点及异同点,为开发GTR抗菌性生物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Beagle犬下颌前磨牙根分又区做骨缺损形成二壁骨袋,行GTR术,术后8周2次取出GTR膨化聚四氟乙烯膜(expanded polytetrafluoroethylene,ePTFE膜),采集术区牙槽骨表面细菌标本.洗脱生物膜上和牙槽骨表面标本中细菌,进行培养,对每种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计算每种菌属构成比.结果 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GTR生物膜上检测到的细菌包括:产黑色素菌、具核梭杆菌、放线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变形链球菌,但是菌群特点并不相同,GTR术区牙槽骨区和生物膜上细菌构成比中,具核梭杆菌构成比均大.结论 应同时检测GTR术区牙槽骨区细菌种类,本研究中GTR术区牙槽骨表面和生物膜上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和微需氧菌,提示抗菌性生物膜上的抗菌剂的选择应该为多种抗菌剂联合应用.
作者:孙晓妮;刘瑞杰;刘颖;张子路;杨秋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检测的2 579例婴幼儿腹泻中轮状病毒阳性为616例,阳性率为23.89%,高发季节为1月、11月和12月,高发年龄组为13-24月婴幼儿,腺病毒阳性共102例,阳性率为3.96%,程散发状况,高发年龄组为7-12月的婴幼儿.结论 轮状病毒和腺病毒都能引起婴幼儿腹泻,但是轮状病毒为主要的病原体,及时检测轮状病毒抗原,为临床治疗和疾病监测提供参考.
作者:吴建荣;严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