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1-2014年温州某医院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调查分析

林映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 调查, 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探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比例及特点.结果 24592例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出现输血不良反应104例,发生率0.42%.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输注悬浮红细胞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而输注冰冻血浆以过敏为主.院输注红细胞类、冰冻血浆、全血及血小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30%、0.67%、1.11%及0.29%.2011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0.54%),2013年低(0.33%),各年度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为主,输血史、妊娠史对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影响,临床输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科学合理用血,加强预防和监测,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法舒地尔对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肺纤维化α-SMA的影响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在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肺组织的干预作用及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2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法舒地尔对照组、PQ中毒组及法舒地尔干预组,分别于灌胃后7、14、28d活杀大鼠留取标本.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 光镜下,PQ中毒组大鼠急性肺损伤和纤维化明显,法舒地尔干预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中毒组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Q中毒组大鼠肺组织7、14、28 d α-SMA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于28 d时达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同一时间PQ中毒组比较,法舒地尔干预组小鼠肺组织α-SMAmRNA及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可以减轻百草枯所致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可能是抑制α-SMA的表达实现的.

    作者:何旭娟;徐丽艳;朱立军;韩文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固定矫正下睑缘内翻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固定矫正下睑缘内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下睑缘内翻患者,采用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重新固定术治疗,观察术后睑缘内翻的矫正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外观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睑缘内翻得到良好的矫正,睫毛未触及角膜,患者刺激症状明显改善,大多数患者对外观满意,随访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劈开的睑缘处见轻度的充血,随时间的延长,睑缘逐渐上皮化.有1例患者出现皮下缝线线结暴露,局部出现红肿,给予拆除后红肿逐渐消退,无明显严重复发病例.结论 采用下睑缘劈开联合前层固定术矫正下睑缘内翻,术后矫正效果佳,手术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应用.

    作者:潘雪峰;宋峰伟;孙元强;翁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负面情绪、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音乐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负面情绪、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音乐疗法),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控制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控制疼痛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健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音乐疗法能够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有效控制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陈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原发性肠脂垂炎的CT和B超诊断对比观察

    目的 分析和比较CT与B超对原发性肠脂垂炎(PEA)的诊断价值及互补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确诊为PEA患者的CT、B超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观察.诊断均以临床保守治疗2~4周复查,临床症状及包块消失来确诊本病.结果 20例PEA中,B超检查15例,正确诊断12例,2例误诊,1例检查为阴性,诊断准确率为80.0%(12/15);CT检查18例,正确诊断17例,其中1例误诊,诊断准确率为94.4%(17/18).结论 CT与B超均是诊断PEA的有效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相当,对过于肥胖或肠道气体较多的患者CT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许轲;许伶俐;刘红南;金中高;王永锋;李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膀胱软镜用于清除经皮肾镜术后残留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软镜在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PNL)后残留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耐受.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膀胱软镜清除PNL术后残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3~76 min.8例患者术中一次取尽残留结石,留置双“J”管,封闭肾造瘘口;11例术后第二天复查腹部平片未见4mm及以上结石,判定无残石,拔出肾造瘘管;3例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复查结石排出;1例肾上盏结石术中未找到,仍残留.一次性取出残石率83.6% (19/23),总有效率95.7% (22/23).术中、术后无明显出血、疼痛及不良反应,术后无需卧床休息.结论 膀胱软镜治疗PNL术后残留结石具有安全、清出残石率高、患者耐受性好及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剑辉;周酉枫;翁锡君;张曙伟;翁国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时间分布特点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时间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分析60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的患者肛门疼痛时间分布的特点.结果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多在1~2 h开始出现肛门疼痛,疼痛的高峰期在术后3h左右,随后至术后12~15 h左右肛门疼痛分数呈递减趋势,16~24 h肛门疼痛分数呈递减趋势.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患者在术后1~2 d是疼痛峰值较高,随后疼痛逐渐呈递减的趋势;而在术后6~8 d的疼痛分数高于前期,之后患者肛门疼痛的分数逐渐下降.结论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患者的肛门疼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根据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张全辉;邓永文;姚玉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质量持续改进效果评价

    目的 对住院患者送检标本质量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分析2013年1-6月各病区的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并与2014年提出质量整改措施后全程监控同期送检的标本质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2013年1-6月共收到住院患者送检标本49 814份,不合格标本537份,不合格率为1.08%;通过质量持续改进后,2014年同期住院患者送检标本56 629份,不合格标本328份,不合格率为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标本主要来自微生物检测标本、凝血检测及生化标本.不合格标本送检的科室主要分布在骨科、儿科及内科.结论 通过送检标本质量持续改进,从而保证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郑红波;王祥德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浙江省宁海县2012-2014年精神专科门诊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海县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精神疾患的就诊情况与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4年在浙江省宁海县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的精神疾患的就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宁海县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就诊总计32908人次,确诊精神疾患2 756例,其中男1 213例,女1 543例,男女比为1:1.27,确诊病例中新发病例1 441例,3年累计发病率2.23‰;发病以40~59岁、20~39岁两个年龄段为主,且就诊人次数每年春季明显增多;各类确诊的精神疾患中精神分裂症(47.42%)、睡眠障碍症(17.63%)、抑郁症(12.70%)位列前三位.结论 2012-2014年宁海县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的精神疾患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精神疾患的发病与人群性别、年龄、时间等多因素有关.

    作者:万强军;周旭;余军;黄美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iR-9的表达异常对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目的 本文旨在揭示miR-9调节胃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细胞分别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9,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miR-9表达水平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且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R-9表达水平的变化对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过表达miR-9能够使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受到抑制,转染50 pmol和100 pmol miR-9的抑制率分别为1.95%和3.07%.而转染大剂量的miR-9 siRNA后,SGC-7901出现增殖增强的现象,增强率达到了4.04%.此外,转染miR-9后,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增强,呈高表达水平,但当miR-9的表达受到抑制时却没有影响E-cadherin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通过转染miR-9及其siRNA,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miR-9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并且其异常表达能够影响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抑制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

    作者:宋皓军;周为东;丁小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伴浆细胞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伴浆细胞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国内8例CNL伴浆细胞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CNL伴浆细胞疾病主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血症,两种疾病可能源于共同的造血干细胞异常,可采取化疗治疗.结论 CNL伴浆细胞疾病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诊断需谨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赵彩芳;胡慧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护理干预对活体肾移植供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肾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有限的尸体供肾来源与临床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活体肾移植开辟了供肾来源的新途径.国内外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活体供肾质量和受者的长期存活率明显优于尸体供肾[1-2],但活体肾移植需要一个健康人作为供者,供者承受着手术的痛苦与术后并发症的危险.为了提高供者在捐肾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2013年以后的供肾者采取策略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娇弟;张岩;叶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单侧置钉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8例,观察其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得12~60个月的随访,手术切口长3.9~5.6 cm,手术时间为43~11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0ml.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较术后3d略有丢失,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末次随访时疼痛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伤椎单侧置钉固定能提供较传统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更好的复位效果及更为坚固的固定强度,从而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宋舟锋;蒋云甫;童良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耳穴压籽配合放松训练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耳穴压籽配合放松训练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10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进行腹部热敷+音乐放松治疗;治疗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籽.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46%,对照组总有效率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籽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丹旦;周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头颈部木村病6例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 分析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木村病的诊断水平及鉴别.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6例,术前6例均行CT检查,2例行MR检查,术前4例误诊,分析影像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 木村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且病灶单侧性多见,病灶密度均匀,强化明显;本组6例中误诊为恶性肿瘤、Castleman病、转移瘤、结核各1例.结论 木村病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误诊率高,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作者:胡高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影响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Ishikawa细胞研究对象,以MTT法分析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研究细胞周期;利用Annexin-V标记研究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结果 二甲双胍抑制细胞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中早期、晚期病死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同时,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卓志红;于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视光门诊诊治的100例(200眼)8~10岁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100眼,对照组予以每周两次滴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观察组予以验配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随访24个月,每个月复查并比较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结果 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两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主诉及眼部并发症.结论 1%阿托品眼膏联合多焦点渐变镜与角膜塑形镜均能安全、有效的延缓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进展.

    作者:沈降;周磊;郁琪华;吴晓兰;冯海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1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冰冻切片诊断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和提升诊断准确率的措施.方法 对1 585例甲状腺术中冰冻切片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585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冰冻切片共确诊1 532例,总体确诊率为96.66%.与石蜡切片诊断完全符合1 520例(95.90%),基本符合12例(0.76%),假阴性22例(1.39%),延迟诊断31例(1.95%),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确诊率分别为98.28%、92.20%.结论 冰冻切片技术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积极排除取材、制片、诊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不断积累诊断经验,能有效提高冰冻切片诊断准确率.

    作者:阙金莲;廖旭慧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胃神经内分泌癌5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胃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神经内分泌癌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本组病例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患者出现肝转移,分别于术后5个月、7个月、10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及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随访47个月,身体良好无复发,1例患者于7个月后失访.结论 胃神经内分泌癌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病理免疫组化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及生物治疗,病理类型决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作者:刘芸;朱励民;陈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临床特征对比

    目的 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特征.方法 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或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术后均行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甲状腺结节38例(恶性组),良性甲状腺结节68例(良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超声影像学结果以及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比、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B超检查示结节内血流、低回声及微钙化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升高、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及两者均升高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空腹血糖、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超声检查低回声、结节内血流情况及微钙化情况,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升高,这些特征均可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谢菲;王筱景;王丽群;李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新诊断T2DM合并NAFLD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进行相关健康教育、饮食及运动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均治疗6个月,然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相关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B超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糖代谢指标、肝功能相关指标及脂肪肝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T2DM合并NAFLD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香兰;胡朝晖;刘加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