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野外训练坦克兵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赵瑛;徐卫国;孙学勇

关键词:厌氧菌, 菌群失调, 坦克兵, 野外训练, 极端环境
摘要:目的:观察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粪便中肠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梭杆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组间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0.05).结论: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其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确有一定的稳定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患者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肺癌患者痰标本所分离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病人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占54.5%,其次是真菌21.9%及G+菌14.1%.G-菌中以沙雷菌属(32.2%)、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9.7%)为主,在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ESBLS)占40.6%;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87.8%)为主;G+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76.9%),耐苯唑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3.6%.所分离细菌除对舒普生、特治星、亚胺培南及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外,常用抗生素显示较高的耐药率.结论: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 菌为主,而真菌和G+菌亦不容忽视,且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是当务之急.

    作者:施永新;苏静;王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部分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OT)和血浆生长抑素(SS)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20例用双歧杆菌和19例未用微生态制剂治疗的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 d后空腹及餐后1 h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结果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并分析三种胃肠激素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高于正常儿童.除空腹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的血清GAS水平外,治疗前两组病例血中的三种胃肠激素水平高于治疗7 d后.治疗7 d后双歧杆菌治疗病例空腹和餐后的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低于未用微生态制剂病例,且血清GAS水平与正常儿童差异无显著性.治疗7 d后血浆SS水平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另两组病例治疗前空腹和餐后三种胃肠激素间均无关联,治疗7 d后的双歧杆菌治疗病例和正常儿童GAS与SS和MOT与SS则呈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制剂对迁延性及慢性腹泻儿童胃肠激素的分泌有调理作用,应用双歧杆菌治疗的患儿血清GAS、血浆MOT和血浆SS水平较未用微生态制剂的患儿更快恢复正常.

    作者:史雪川;马廉;陈思红;庄静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益生菌类保健食品中益生菌的检测

    随着微生态学的深入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迅猛地发展起来.从上世纪梅奇尼科夫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以来,微生态调节剂逐渐风行于世界各地.

    作者:胡英;郑洪;张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女性生殖道炎症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炎症发生过程中的重要致病作用和临床特征,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诊治的目的.方法:对妇科门诊683例初诊为女性急性或慢性生殖道炎症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和鉴定,及其所致生殖道炎症患者的临床特性、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683例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检测结果,确诊由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所致的生殖道炎症共计249例,占36.5%(249/683),沙眼衣原体感染者87例(12.7%),解脲支原体感染者205例(30.0%),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者43例(6.3%),淋球菌感染31例(4.5%),其中沙眼衣原体合并淋球菌感染者22例,解脲支原体合并淋球菌感染者5例.结论:在诊断女性生殖道炎症时,由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生殖道炎症不容忽视,尽管由这两种病原体所致炎症在临床表现上不具有明显的特征,但特定的病原学检查能非常有效地做出早期诊断,结合特异的防治能使本病彻底治愈得以保证.

    作者:陈红;吴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野外训练坦克兵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粪便中肠菌群的变化规律.结果: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的数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而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均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B/E值非常显著性降低(P<0.001);梭杆菌数量非常显著性升高(P<0.001);组间各厌氧菌种检出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P>0.05).结论:坦克兵野外训练的极端环境条件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菌群的生长、繁殖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可打破肠道微生态平衡,但其肠道内厌氧菌群中各菌种的定植确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者: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赵瑛;徐卫国;孙学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62种细菌基因组中密码子碱基位置上碱基分布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完成测序的62种细菌基因组进行:1.同一密码子碱基位置上不同碱基分布频率的比较;2.不同密码子碱基位置上同一碱基分布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1.三个密码子碱基位置上及四种碱基的分布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2.三个密码子碱基位置上的四种碱基的分布频率显著相关.结论提示,在细菌的进化过程中,任一密码子碱基位置上任一碱基的分布有可能受到所处密码子碱基位置及其他三种碱基分布的影响.

    作者:钟东;赵贵军;刘宇虎;杨兴龙;徐安龙;张振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产酶革兰阴性杆菌致医院感染与耐药特性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与诱导型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致医院感染的检出率及耐药特点,对产酶与不产酶菌株进行耐药性对比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ESBLs与诱导酶,Etest ESBLs试条确定产ESBLs菌株,对临床分离的960株细菌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对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药物,产ESBLs与不产ESBLs菌株之间呈现交叉耐药.结论:常规药敏试验不能完全反映产诱导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点,Etest ESBLs试条可提高检测ESBLs的阳性率和准确性,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高于非产酶菌株,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进行治疗.

    作者:冷军;孙玉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临床观察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并发症较多,无特效治疗,我们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禧先;颜玉;鲍秀琪;成园;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门诊随机选择4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接受丽珠肠乐口服两周,观察患者多种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黏液便、排便不尽感的变化.结果:使用丽珠肠乐治疗后,患者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显著升高(P<0.01).结论:微生态制剂丽珠肠乐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颜玉;王艳凤;袁禧先;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幽门螺杆菌(SS1)感染及其胃炎的小鼠模型

    目的:建立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SS1株BALB/c 小鼠感染模型,研究H.pylori胃内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方法:BALB/c 小鼠胃内分别接种体外培养的H.pylori SS1株(实验组)或PBS(对照组),组织学方法评价H.pylori定植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结果:所有对照组小鼠胃组织未见H.pylori定植,胃组织也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而所有实验组小鼠在感染H.pylori 12周后,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及胃小凹顶端可见大量H.pylori,胃体及胃窦交界处、胃体及胃底交界处多;胃组织可见到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感染H.pylori 24周后,胃组织炎性反应加重.结论:用胃内接种方法建立了小鼠H.pylori感染及其相关性胃炎的模型.

    作者:施理;王继德;张亚历;张振书;张万岱;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研究细胞凋亡的几种光镜形态学检测方法比较

    细胞凋亡是目前细胞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研究方法有形态学,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等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对形态学方法中的姬姆萨(Miasma's)染色,荧光(Hoechest 33342)加碘化丙啶(PI)排斥分析法以及台盼兰排染法等加以分析比较,找出以上各方法之特点,以便在凋亡细胞的光镜分析中择其所长,避开局限,灵活进行联合或选择性运用.

    作者:于曦;董光元;乔永平;朱晓洁;管晓东;王淑婷;解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牙龈卟啉单胞菌蛋白酶及疫苗的研究进展

    牙龈卟啉单胞菌(P.g),革兰阴性厌氧菌,是人类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1].动物实验表明它在小鼠、大鼠和灵长类动物的龈下定植与牙周炎的发生和进展相关.P.g可以调整真核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为了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P.g基因表达的调节可以控制在转录水平.证据表明,P.g的感染会导致严重的全身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分娩早产儿.

    作者:刘锐;杨圣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h1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Th1细胞因子IFN-γ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对胃上皮细胞的作用.方法:胃上皮细胞经IFN-γ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测定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和Hp的黏附,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对Hp致胃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FN-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表达MHCⅡ类分子,进而增加Hp的黏附.IFN-γ本身即可诱导胃上皮细胞凋亡,并可促进Hp诱导的胃上皮凋亡.结论:Th1细胞因子IFN-γ参与并加剧了Hp感染所致的胃黏膜炎症.

    作者:林焕建;王继德;张亚历;白杨;周殿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金双歧治疗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慢性肠功能紊乱是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另外,常伴有食欲不振、呃逆.且病程长,治疗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胃动力药物治疗,不但疗效甚微,而且会致体内微生态失调,重者至霉菌滋生.我们应用金双歧治疗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8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宾;高琴;陈宗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微生态制剂对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兔模型胆汁和血清TNF-a、IL-6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异硫氰酸萘酯(ANIT))所致的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兔模型血清和胆汁中TNF-a、IL-6的代谢变化,来进一步探讨微生态制剂-乐托尔对该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按200 mg/kg一次性灌服ANIT来诱发新生白兔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病变,分别检测中毒后24、48 h及用乐托尔散剂治疗后血清和胆汁中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的值.结果:在乐托尔组中发现,灌服ANIT 48 h后血清和胆汁中的TNF-a、IL-6、ALT、TB值均较中毒48 h组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5);各组胆汁中TNF-a、IL-6的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结论: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肝功能,增加胆汁的排泄量,使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量显著减少.

    作者:黄欣;黄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耐药质粒介导

    目的:观察超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的关系,探讨耐药质粒在细菌之间传递的方式.方法:(1)配制耐药质粒提取试剂;(2)对LB细菌培养液进行耐药质粒的提取与检测;(3)对从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质粒进行质粒转化、质粒接合传递及药敏试验.结果:(1)此12株ESBL细菌中提取的耐药质粒进行电泳显示此质粒较大,约20.0 kb.(2)质粒转化后,其转化子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全部敏感.质粒结合传递体的耐药谱与以上相同.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质粒介导密切相关,耐药质粒能把耐药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在细菌之间相互传递.

    作者:吴耀光;赵学印;苑广盈;刘安蓉;申丽;王永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210株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分类及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腹泻疾病提供指导.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用WHONET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10株肠道致病菌中,志贺菌属占70%,沙门菌属占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占4.8%,副溶血弧菌占3.8%,阴沟肠杆菌占3.3%,鼠伤寒沙门菌占2.4%,霍乱弧菌占1.9%,其他占10.8%等;在志贺菌属中,福氏占87%,宋内占13%.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对三代头孢和IMP较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结论:福氏志贺菌是肠道的主要致病菌;临床怀疑菌痢时,应首选三代头孢、IMP.

    作者:边锋芝;马全萍;刘安荣;苑广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假单胞基因工程菌的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

    假单胞菌(Pseudomonas)是一群革兰阴性的杆菌或球杆菌,需氧生长,多数有鞭毛有动力.按照<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假单胞菌科包括29个属,数百个种和亚种.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土壤和水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然界的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

    作者:马展;张德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球形与螺旋形幽门螺杆菌基因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从基因转录水平了解球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 11637和2株临床分离株,经抗生素-灭滴灵诱导球变.提取等菌量螺旋形和球形Hp的RNA,RT-PCR扩增Hp 25种基因,这些基因包括毒力基因(kat、aphA、rdxA、frxA、cysS、ureB、glmM、cagA、vacA、fldA、iceA1、hpaA、fliD、napA、oipA、alpAB、babB、hopZ);看家基因(scoB、atpD、glnA、recA)和功能不明的外膜蛋白基因(hopW、hopX). 扩增产物经分子定量成像系统进行扫描定量.结果和结论:等菌量的球形Hp RNA量比螺旋形Hp减少.NCTC 11637、F44和F49菌株的螺旋菌分别有25、20、19个基因RT-PCR阳性,对应的球形菌相应的基因RT-PCR也为阳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被检测的基因在球形菌中的表达均比螺旋菌降低.提示球形菌致病性的降低与基因的低表达有关.3株球形菌不同基因表达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表达量变化较小且各菌间较一致的是glmM、oipA 、glnA ;表达量变化较大且菌间较一致的基因是:napA、sodB、recA、fliD.

    作者:佘菲菲;丁惠;林建银;刘君炎;陈月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主要耐药机制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即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高产AmpC酶的产生情况.方法:建立一种简易快速地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K-B药敏试验法:首先选择5种药敏纸片:IMP、FOX、FEP、CTX、CD03,依据纸片的抑菌环直径综合判断分析.怀疑产AmpC酶的菌株,用OB5抑制试验进一步证实.结果:使用该法分别检测产AmpC酶、ESBLs的4株标准株和多重耐药的70株铜绿假单胞菌和30株阴沟肠杆菌,结果各种标准株检测无误.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的有40株,产ESBLs的有18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的是5株,还有9株细菌两类酶检测均阴性,原因待分析.同时利用此试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的诱导阳性率为42/70(60%)和阴沟肠杆菌的诱导阳性率为16/30(53.3%).结论:此法简易快速,能较好地鉴别产ESBLs或和AmpC酶株,并适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作者:叶英;李家斌;余鑫之;江晓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