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牵引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徐虹霞;徐强

关键词:新型下肢垫, 胫腓骨远端骨折, 牵弓术, 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对移位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跟骨牵弓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移位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采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梯形下肢抬高垫,比较2组患者1周内(牵弓当日起,至术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骨折周围皮肤完整情况、肿胀、舒适度、医生调节牵弓次数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次数次数、医生调节断端移位的次数试验组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00-4.00)、2.00(0.0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07、-3.248,P<0.01或0.05);2组患者骨折周围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5,P<0.01);2组患者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6,P=0.001);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显示,牵弓术后第1、3天试验组分别为(5.15±1.451)、(4.29±1.66)分,对照组分别为(6.65±2.45)、(5.55±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2.964,P<0.05);第5、7天试验组分别为(3.22±1.32)、(3.25±1.13)分,对照组分别为(3.45±1.45)、(3.35±1.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8、-1.177,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跟骨牵弓的患者使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能维持牵弓的佳效能,对降低患者术前牵弓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医生工作量,维持有效复位,有效消肿,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均有明显效果.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高流量吸氧与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呼吸衰竭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并比较2种氧疗方式对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切除术后气管插管拔管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再插管率.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6例患者在气管插管拔除后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设为对照组,80例患者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氧疗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再插管率、再插管时呼吸参数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再插管率及ICU住院时间分别为7.50%(6/80)、(3.42±1.61)d,低于对照组的18.42%(14/76)、(5.35±1.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9,P=0.041;t=5.135,P=0.025).观察组再插管时呼吸参数中呼吸频率、SpO2、PaO2、PaCO2分别为(28.27±4.32)次/min、0.9107±0.0130、(86.43±5.66)mmHg、(57.44±5.73)mmHg,优于对照组的(24.84±2.48)次/min、0.8867±0.0309、(81.31±2.85)mmHg、(65.38±10.0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89-58.502,均P<0.01或<0.05).结论 经鼻高流量吸氧可以改善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患者呼吸功能,降低其呼吸衰竭发生率及再插管率.

    作者:赵海颖;何茵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一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诱发脑出血的护理

    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病死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大部分肝癌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或肝移植机会,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可有效地控制肿瘤生长,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已成为中晚期肝癌姑息性治疗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1].TACE术后除胃肠道反应、腹痛、发热等常见不良反应外,还可能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利用TACE规范化治疗肝癌患者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急性脑出血主要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3],高血压性脑出血占全部脑出血的70%-80%[4].我院2016年7月收治1例肝癌术后行辅助性TACE患者,在TACE术后24 h内并发急性脑出血,经迅速抢救与精心护理患者终痊愈并康复出院.肝癌TACE术后并发脑出血较为罕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一旦发生将威胁患者生命.本文着重分析此患者行TACE后发生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今后如何预防和护理此类患者做一急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丹;周丽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目前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也是全球死亡的首要原因.时至今日很多新的复杂危险因素(比如睡眠、大气污染、社会心理因素、血清皮质醇、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月经初潮年龄等)的提出,让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对目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新进展以及影响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薄纯露;苏蔚;丁凯雯;代贝贝;翟静;章笑天;刘冉冉;许翠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真实体验,为制订能满足不同个体需求且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6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资料的整理借助Nvivo11软件、资料的分析基于Colaizzi七步分析法.结果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困难的真实体验可分为3个主题:身体体验:多以往身强体健,起初意识不到自己患病;患者本人十分痛苦,且缺乏正确的指导;生活不便;睡眠质量差.心理体验:情绪控制能力差、心情抑郁;对相关并发症的担心;渴望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保持良好心态.医疗体验:就医历程曲折;等待入院时间久.结论 排尿困难给前列腺增生患者带来了强烈、复杂的心理反应,护士应深入了解患者不同心理反应的原因,制订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作者:柯丹丹;王薇;陆永良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护理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现状,并探讨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取样法,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能力量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013-2015年新入职共303名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护理能力急分为(83.80±10.35)分,各维度得分高的为人际关系沟通(86.74±10.55)分,得分低的为护理程序运用(81.41±11.02)分,护理能力急体水平及各维度得分均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0.443-0.557,P<0.01).结论 肿瘤专科医院新护士护理能力处于良好水平,但在护理程序运用、危重患者救护及健康教育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提升新护士的综合素质;自我效能感能有效预测新护士护理能力,医院可通过干预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来提高其护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改善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黄中英;蒋超南;柏艳芳;唐海林;覃惠英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加压固定装置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目的 设计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加压固定装置,以达到既能保证压迫止血效果,又能降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患者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选用棉布、魔术贴和按扣,设计制作伤口加压固定装置.选择6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使用该固定装置和传统加压固定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皮肤过敏和伤口护理的工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过敏例数和护士观察伤口耗费的护理工时分别为0例、(14.30±1.97)min,对照组分别为3例、(54.93±5.0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t=-41.35,P<0.05或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该起搏器伤口加压固定装置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美丽;阮慧琴;胡经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融合结构式外科监护室电子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融合结构式外科监护室(SICU)电子护理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起依托医院HIS系统、监护仪,与麦迪斯顿公司合作,将两者融合一体设计运行结构式SICU电子护理记录单.经过为期6个月的调试、磨合与试运行,至2015年7月电子护理记录单完全替代原纸质记录单.在替代之前10 d内,比较护士分别花在420份手写版和电子版护理记录的用时与错误率情况;同时在电子护理记录单全面运行3个月后,通过抽样访谈了解护士的满意度与使用体验.结果护士用于电子护理记录单420份的记录时间由纸质版的(43±11)min缩短为(30±1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43,P<0.01);错误率由20.48%(86/420)减少为10.24%(4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34,P<0.01);运用电子护理记录单后护士满意度反馈显著提高,由以往的90%(36/40)提高到100%(4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12,P<0.01);护士们认为电子护理记录显著优于手写记录,一方面监护仪监测数据等可以直接导入,避免书写错误的同时减轻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因实现了所有数据永久储存在HIS系统,因此,通过患者ID号与时间的输入医护人员可以随时检索并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结论电子护理记录单较纸质版能更为真实、及时、客观、全面地反映SICU患者病情变化,具有规范、便捷、省时等优点,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利于医护人员更为直观地了解患者病情动态、评价护士工作质量,实现原始数据永久保留.

    作者:彭琳;韩文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护理预防措施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ICU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护理预防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CINAHL、ScienceDirect、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与ICU患者VTE护理预防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共纳入57篇RCT,Meta分析结果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重症外伤患者VTE的预防效果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IPC与医用弹力袜(GCS)联合使用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低于GCS单独使用组(P=0.003);IPC组VTE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1),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均大于常规护理组(P<0.01);应用GCS后VTE发病率低于常规组(P<0.01).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采取VTE风险评估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降低ICU患者DVT发生率.结论综合现有方案,应用IPC、应用GCS、早期综合护理干预、采取DVT风险评估后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是预防ICU患者VTE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晶晶;江智霞;张霞;杨凯涵;潘燕彬;权明桃;陈芳;曾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汶川地震六年后救灾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6年后救灾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对736名曾参与过汶川地震救灾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汶川地震6年后救灾护士创伤后成长得分为(45.39±23.4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财产损失、参与的救援方式、健康状况、居住满意度、对社会支持的急体满意度、对家庭成员支持的满意度、对领导同事支持的满意度和对朋友亲戚支持的满意度不同的救灾护士其创伤后成长急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0-17.484,均P<0.05或<0.01),得到过心理支持和未得到过心理支持的救灾护士其创伤后成长急评分同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7,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对朋友亲戚支持的满意度、是否得到过心理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领导同事支持的满意度对创伤后成长水平有影响,可解释度为7.5%.结论汶川地震6年后救灾护士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救灾护士对朋友及亲戚支持的满意度、是否得到过心理支持、家庭人均月收入、对领导同事支持的满意度是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作者:廖静萍;罗稀;尹敏;李小麟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脑损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研究进展

    对脑损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研究者评估脑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时合理选择测量工具,也为制订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此类本土量表提供参考.脑损伤相关生命质量普适性量表包括:疾病影响程度问卷、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以儿童生命质量问卷为代表的儿童脑损伤患者普适性量表等;脑损伤专用生命质量量表包括国际脑损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美国脑损伤患者生命质量量表、欧洲脑损伤问卷.普适量表灵敏度较差;专用生命质量量表条目设计更适于评定脑损伤患者的生命质量水平及变化;儿童脑损伤患者专用量表亟待开发.

    作者:曹慧丽;何琨;薛淑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不同保温措施应用于脑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保温措施预防神经外科脑瘤切除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颅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常规盖被、常规盖被联合输液加温、常规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的保温干预措施.同时记录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后即刻及麻醉诱导后每隔30 min的直肠温度,及其术中心率、血压、输液量、冲洗液量、手术时间、寒战发生率、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数据.结果3组患者入室时,麻醉诱导后即刻,麻醉诱导后0.5、1.0 h的核心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1.5 h到手术结束时3组患者核心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分别为26.7%(8/30)、10.0%(3/30),均低于A、B组的60.0%(18/30)、33.3%(10/30)和53.3%(16/30)、13.3%(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00,P=0.024;χ2=6.237,P=0.044);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分别为200(100,300)、45(0,60)ml,低于A、B组的300(200,525)、215(0,400)ml和250(150,500)、120(0,2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612,P=0.022;H=6.194,P=0.045).结论普通盖被联合充气加温毯的保温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开颅脑瘤切除术患者低体温、寒战的发生率,降低了出血和输血量,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付秀荣;张彩虹;董妞;薛谦;韩晓丽;王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时间护理干预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究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在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改善其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将选取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试验组予以时间护理为基础的综合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周期1个月.干预前后,以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评价社会生活能力.并调查护理满意度,记录住院时间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BPRS评分、ADL评分、SDSS评分分别为(31.50±4.23)、(89.37±8.16)、(6.65±2.02)分,与对照组的(45.43±5.62)、(81.03±5.92)、(8.96±2.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1、2.047、2.206,均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40/42),对照组为80.95%(34/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2,P=0.028).试验组的住院时间为(42.86±6.21)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49±7.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21).出院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病情复发率分别为4.76%(2/42)、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7,P=0.024).结论 基于时间护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能力,且护理满意度高、住院时间少、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陈金钗;谢海燕;陈玉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采取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按地域划分选取山东省6家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812名护士,采用心理困扰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情绪调节策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检出率为70.3%,均分为(21.29±8.11)分;不同年龄(F=6.886,P=0.001)、工作年限(F=4.403,P=0.004)、职称(F=6.597,P=0.000)和经历护患冲突次数(F=7.228,P=0.000)对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困扰与认知重评(r=-0.093)、积极应对(r=-0.163)、组织支持(r=-0.379)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r=0.258)、表达抑制(r=0.160)呈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积极应对、组织支持、表达抑制、消极应对和护患冲突是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的影响因素(R2=0.224,F=46.611,P=0.000).结论 精神科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情绪管理能力和冲突处理能力的培养,使护士以积极的思维认知和应对方式处理工作中的负性事件,营造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卢庆华;邹桂元;徐清芝;王爱青;赵秀梅;孙菲菲;王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思维导图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取天津市南开医院规模、环境、性质、护理水平相近的2个病区,以抛硬币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交接班,试验组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进行交接班.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每组各选取2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采用中文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进行考核评价,并比较思维导图应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患者满意率.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护士交接班在信息质量、互动支持、效率的得分及急分分别为(31.39±1.34)、(19.57±1.23)、(17.61±1.29)、(68.57±2.49)分,对照组分别为(26.71±1.24)、(18.71±1.33)、(16.68±1.33)、(62.11±2.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4-13.530,均P<0.01或<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450--5.663,均P<0.01);干预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89%(89/90)、90.00%(8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6,P<0.01);试验组干预前后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1,P<0.05).结论 思维导图在护士交接班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

    作者:张苗;王玉玲;范军臣;张会敏;孔凡美;王文锐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CI)标准下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根据健康管理中心工作实际情况,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将JCI标准6大患者安全目标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护理管理,统计比较实施前后1年各相关护理安全监测目标值及客户满意度.结果 该科室2013年2月通过了JCI实地认证.实施JCI标准1年后,健康体检客户身份识别符合率由85.62%上升至98.92%(χ2=297.264,P<0.01),危急值处理正确率由89.00%上升至96.00%(χ2=84.757,P<0.01),体检重大异常指标处置准确率由90.67%提升至96.50%(χ2=69.184,P<0.01),高危药品贮存符合率由90.17%提升至96.50%(χ2=77.357,P<0.01),手卫生依从性由75.25%提升至88.63%(χ2=145.047,P<0.01),不良事件主动呈报知晓率由84.00%提升至96.67%(χ2=220.486,P<0.01),体检客户满意度由平均93.94分提升至98.66分(t=-7.903,P<0.01),以上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JCI标准患者安全目标在健康管理中心的有效落实有助于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有序化、细节化护理管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信任感.

    作者:孙婷;沈国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在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瘢痕皮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超声弓导下PICC置管在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瘢痕皮肤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利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对12例烧伤面积>95%的烧伤患者在瘢痕增生皮肤处行超声下PICC置管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在肘上经贵要静脉PICC置管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导管在右侧上臂贵要静脉成功送入血管鞘内导丝后因瘢痕皮肤扩皮不到位导致血管鞘前段受损导丝弯曲无法成功放入导管,改为左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成功,1例导管因初穿刺时穿刺者经验不足在成功穿刺放入导丝后退穿刺针时因瘢痕皮肤针眼松弛未将导丝固定使导丝一起带出导致二次穿刺,12例导管尖端位置经X线显示均在上腔静脉下1/3处,留置的时间为3-11个月,在留置期间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PICC置管在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瘢痕皮肤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及优势.

    作者:樊小朋;任青;吴银华;徐彩琴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牵引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对移位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前跟骨牵弓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移位胫腓骨骨折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采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梯形下肢抬高垫,比较2组患者1周内(牵弓当日起,至术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骨折周围皮肤完整情况、肿胀、舒适度、医生调节牵弓次数及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次数次数、医生调节断端移位的次数试验组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对照组分别为2.00(0.00-4.00)、2.00(0.0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07、-3.248,P<0.01或0.05);2组患者骨折周围皮肤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25,P<0.01);2组患者舒适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6,P=0.001);视觉模拟评分结果显示,牵弓术后第1、3天试验组分别为(5.15±1.451)、(4.29±1.66)分,对照组分别为(6.65±2.45)、(5.55±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2.964,P<0.05);第5、7天试验组分别为(3.22±1.32)、(3.25±1.13)分,对照组分别为(3.45±1.45)、(3.35±1.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8、-1.177,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跟骨牵弓的患者使用辅助复位-床旁栓系式下肢垫能维持牵弓的佳效能,对降低患者术前牵弓下肢垫移动/小腿坠落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医生工作量,维持有效复位,有效消肿,减少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均有明显效果.

    作者:徐虹霞;徐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自制创面止血装置在微创手术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操作抓钳与护理人员自制伸缩注射装置分别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创面止血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患者根据手术日期先后分成操作抓钳组和伸缩注射装置组各30例,创面止血分别给予操作抓钳夹取止血粉和止血粉倒入伸缩注射装置进行创面止血处理及预防性治疗,比较2组术中器械送入内镜时间、止血粉完全覆盖创面时间、器械撤离内镜时间、单次止血粉创面覆盖率、创面再出血率、再次安装止血粉末发生率情况.结果 2组器械送入内镜时间、器械撤离内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伸缩注射装置组止血粉完全覆盖创面时间为(24.90±5.90)s,短于操作抓钳组的(55.60±25.60)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1).伸缩注射装置组单次止血粉创面覆盖率为86.67%(26/30),较操作抓钳组的76.67%(23/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6,P<0.05);操作抓钳组创面再出血率为33.33%(10/30),高于伸缩注射装置组的10.00%(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5).操作抓钳组再次安装止血粉末发生率为93.3%(28/30),伸缩注射装置组为10.0%(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3,P<0.01).结论 护理人员自制伸缩注射装置协助手术者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时进行创面止血并预防再出血,创面覆盖率高于操作抓钳,完全覆盖创面时间比操作抓钳少,再次安装止血粉末发生率低,整个过程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彩玲;陈芳;俞丽美;庄新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4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2例,对照组予传统护理,研究组经过认知评估后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静脉血栓疾病认知情况调查表》和《生命质量调查表》评价2组干预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急分及分条目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疾病认知急分和危险因素、抗凝药知识、治疗方法的认知得分分别为(28.47±7.63)、(7.38±2.48)、(6.82±2.73)、(3.64±1.59)分,对照组分别为(20.54±5.49)、(4.31±2.14)、(3.72±1.62)、(2.18±1.3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9-8.822,P<0.01);干预前2组生命质量急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命质量急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社会活动、精神心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37.04±7.08)、[9.00(5.00,11.00)]、(9.04±1.55)、(5.52±1.59)、(14.00±3.06)分,对照组分别为[49.50(39.75,59.25)]、[11.50(6.75,16.00)]、(10.05±1.65)、(7.95±2.19)、(19.18±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58、-2.143,t=2.102、4.274、4.991,P<0.05或0.01).结论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生命质量处于中低等水平,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群体对疾病的认知水平,纠正其不良行为和负性情绪,从而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张倩;喻英;杨涛;王培英;李佳;牛青梅;赵斌亮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