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抑郁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电超慢涨落图

刘学军;周旭辉;马静;刘光亚;叶海森;肖慧琼

关键词:抑郁症, 青少年,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脑电超慢涨落图
摘要:目的 探索认知心理治疗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生物学原理.方法 对73例患轻中度抑郁症的青少年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根据治疗末的疗效,将62例完成治疗的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抵抗组;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2、4、8周末,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脑电超慢涨落图改变.结果 对于有效组的青少年,EFG检测的r-氨基丁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58,P<0.05;t=-3.92,-4.14;P<0.01);五羟色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3.17,-2.07;P<0.05);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抵抗组(t=-2.13,P<0.05);去甲肾上腺素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治疗前(t=-2.08,P<0.05);谷氨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12,P<0.05;t=-3.00,P<0.01;t=-2.81,P<0.05);乙酰胆碱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34,P<0.05);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26,P<0.05;t=-5.83,-7.36;P<0.01);第4、8周末均高于抵抗组(t=2.47,3.36;P<0.01).而抵抗组的EFG检测的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89,-3.08;P<0.01).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唐山市人民医院肿瘤专科医院收治的92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接受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和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癌症患者的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功能领域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482,2.320,2.153,4.084;P<0.05或<0.01).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癌症患者的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状况.

    作者:马红霞;王晓燕;郑海英;朱小茼;高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调查

    目的 了解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情况,从而为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选取泰山学院38名离异家庭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取172名完整家庭大学生为参照系.结果 与常模差异性检验,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灵活性”与“自我的刻板性”存在显著的差异(t=4.88,5.02;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离异家庭大学生在“自我和谐”总分及3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离异家庭大学生的“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的灵活性”与非离异家庭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差异(t=5.23,-4.56;P<0.01).结论 离异家庭大学生自我和谐度低于正常家庭大学生,尤其在“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

    目的 探讨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契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和工作满意感量表,对42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调查.结果 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系数r=0.456(P<0.01),心理契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系数r=0.599(P<0.01),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的相关系数r=0.489(P<0.01),表明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对比发现,在加入了组织承诺这一变量后,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由0.58调整为0.28,组织承诺在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结论 心理契约通过组织承诺对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作者:王玉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拟行CT冠脉造影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目的 研究拟行CT冠脉成像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评估该检查对病患的情绪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组,选取普通内科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组做测试和评估.结果 ①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均高于中国常模,有统计学意义(t=10.94,10.17,P<0.01);②在精神情感症状条目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2.78,P<0.05);③在躯体性障碍症状条目下,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7,P<0.01),有显著性差异;④在精神运动症状条目下,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拟行CT冠脉造影的患者存在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心理症侯群,且在精神情感、躯体感觉症状方面症状明显,而精神运动方面的症状表现不明显.

    作者:张萍;闫航舸;寇小娜;沈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自恋与归因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14名大学生进行自恋人格问卷(NPI)、归因方式问卷(ASQ)、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①高、低自恋者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12,P<0.001);②自恋与整体归因(r=0.199,P<0.01)、人际事件归因(r=0.215,P<0.01)、成就事件归因(r=0.138,P<0.01)以及归因的内外维度(r=0.185,P<0.01)、持续维度(r=0.151,P<0.01)、普遍维度(r=0.166,P<0.01)都显著性正相关;③高、低自恋者在心理异常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均没有表现出差异性;④自恋总分与心理异常总体上无显著性相关,仅与人际敏感(r =-0.108,P<0.01)、恐怖(r=-0.119,P<0.05)两个因子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自恋者自我服务的归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心理健康;自恋的权欲、优越感、自我钦羡3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相联系,代表自恋的适应方面;特权感因子则与病态心理相联系,是自恋的不适应方面.

    作者:严顺琴;张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军校学员心理弹性与军校生活适应的研究

    目的 研究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水平与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状况.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某军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409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军校不同性别、年级、是否学员干部的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无显著差异.不同适应程度学员的心理弹性相关显著(F=13.480,P<0.01).结论 军校学员的心理弹性越好,学员对军校生活的适应程度越高.

    作者:石磊;陈珑;毕竟优;李敏;钱嘉骏;黄振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护专科新生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

    目的 了解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集体施测于2187名医护专科新生.结果 ①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第一类学生筛选率为24.14%,有自杀意念的学生占1.87%;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女生高(t=-4.07,P<0.001);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差异;②男女生在EPQ问卷的精神质P(t=9.05,3.92;P<0.001)、内-外倾E(t=-2.30,-5.18;P<0.001)、神经质N(t=11.29,5.19;P<0.001)3个分量表上分数与常模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N分量表上的分数差异极其显著,女生的分数显著高于男生(t=-5.72,P<0.001);③UPI评定的三类学生在EPQ问卷的P(F=107.23,P<0.001)、E(F=164.28,P<0.001)、N(F=601.92,P<0.001)、L(F=129.56,P<0.001)分量表上的差异均极其显著.结论 个性对心理健康存在影响,性格越外向,情绪越稳定,自控能力越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作者:聂仁秀;须建;陈艳丽;董鑫;晏琳春;王惠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

    目的 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效果.方法 9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46人,对照组48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支持情况.然后,干预组实施为期18个月的综合性社区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随访.干预结束后,通过终期调查,了解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社会支持状况的变化,对干预效果做出评价.结果 基线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3.65分、12.43分、6.24分、4.98分;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5.25分、11.52分、7.48分、6.38分,对照组的社会支持状况好于干预组.终期调查时,干预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得分为27.00分、13.89分、7.02分、6.09分,均比基线调查时有明显提高(t=3.372,2.214,2.482,2.991;P<0.001);对照组平均得分为27.29分、12.56分、7.63分、7.10分,提高幅度均小于干预组(P<0.05).结论 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效果显著,可促使干预对象社会功能的恢复.

    作者:姜明霞;季一薇;周路佳;徐婉婉;戴丽琴;唐文忠;季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团体人际心理治疗,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值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N)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N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治疗前(t=8.55,6.70,6.50.8.81;P<0.05);观察组患者HMAD评分、FBG、2hPBG、HbA1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10.11,9.44,7.52.10.38;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1.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 %),(x2=9.78,P<0.05).结论 药物治疗糖尿病伴抑郁症的同时予以团体人际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胡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士兵的工作倦怠及与应对方式、自尊的关系

    目的 探讨士兵工作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以及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从某军区某部队5个陆军单位抽取士兵507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工作倦怠问卷(MBI-GS)以及自尊量表(SES)进行测查.结果 21~25岁组士兵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20岁组(P<0.05)和≥26岁组(P<0.05);家庭贫困组士兵的情感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一般组(P均<0.01);初中组士兵的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高中/中专组(P=0.053)和大专以上组(P=0.004).中介效应检验程序表明,应对方式(成熟型和非成熟型)对工作倦怠(情感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的回归效应显著(β=-0.24,-0.37,-0.44,0.38,0.49,0.32;P均<0.001);自尊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β=-0.10,-0.24,-0.29,0.29,0.40,0.17;P均<0.001).结论 士兵工作倦怠在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及受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自尊在士兵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孙慧明;李少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1年7-12月在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筛查出伴强迫症状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组(有强迫症状).对照组(无强迫症状)则按照与研究组1:1的比例在不同性别的无强迫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取.采用自编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家族中强迫症者、家族中强迫性格者、病前具强迫性格者及是否服用过氯氮平者多于对照组(x2=4.07,5.11,7.72,11.70;P<0.05).以是否伴有强迫症状为因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服用氯氮平(P<0.05,OR=2.40)、病前具强迫性格(P<0.05,OR=2.07)是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的危险性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病前有强迫性格者易出现强迫症状.

    作者:成玉敏;严保平;李健;孙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抑郁青少年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电超慢涨落图

    目的 探索认知心理治疗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状的生物学原理.方法 对73例患轻中度抑郁症的青少年进行8周的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根据治疗末的疗效,将62例完成治疗的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抵抗组;比较两组之间治疗后2、4、8周末,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的自身脑电超慢涨落图改变.结果 对于有效组的青少年,EFG检测的r-氨基丁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58,P<0.05;t=-3.92,-4.14;P<0.01);五羟色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3.17,-2.07;P<0.05);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抵抗组(t=-2.13,P<0.05);去甲肾上腺素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周末高于治疗前(t=-2.08,P<0.05);谷氨酸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12,P<0.05;t=-3.00,P<0.01;t=-2.81,P<0.05);乙酰胆碱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34,P<0.05);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2、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26,P<0.05;t=-5.83,-7.36;P<0.01);第4、8周末均高于抵抗组(t=2.47,3.36;P<0.01).而抵抗组的EFG检测的多巴胺相对功率在治疗第4、8周末均高于治疗前(t=-2.89,-3.08;P<0.01).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能改变脑内神经递质的活动.

    作者:刘学军;周旭辉;马静;刘光亚;叶海森;肖慧琼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军校学员学习风格调查

    目的 探讨军校学员的学习风格.方法 通过Myers-Briggs心理量表和感官偏爱测试表,调查某军校2010-2012年选修《时间管理与学习技巧》课程的所有学员的个性类型和感官偏爱等.结果 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内向为主,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x2=7.320,P=0.026);2010年学员的感官偏爱主要是运动知觉,其次是听觉、阅读/写作、视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2.400,P=0.006).结论 军校学员的个性类型以ISFJ(内向-直觉-情感-判断)为主,感官偏爱以运动知觉为主.掌握学员的学习风格,是科学有效的进行教学和学习的基础.

    作者:鲁娟;李建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3065名初中生施测.结果 ①5.38%(165例)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②学习压力上得分高;③女生易采用问题应对(t=24.77,P<0.001),情绪应对上性别差异不显著(t=2.24,P>0.05);④心理健康总分随年级上升而增加(F=150.269,P<0.001);⑤问题应对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r=0.099~-0.262,P<0.01),情绪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r=0.138~0.279,P<0.01);⑥除发泄情绪因子,其他应对方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健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01).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结合应对方式研究.

    作者:刘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母亲的复原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影响.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复原力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名孤独症儿童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①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得分高于全国常模;②孤独症儿童母亲的抑郁与复原力、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方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③复原力、消极应对和积极应对3因子能显著预测抑郁(R2=0.563,F=30.901,P<0.001).结论 复原力和积极应对方式可有效减少孤独症儿童母亲抑郁的发生.

    作者:张学伟;胡召起;何立群;马淑琴;雷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我国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健康状况不佳,通过分析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因素,探索和寻找改善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办法,为提升医疗质量、推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言献策.

    作者:马国平;张永;何明武;刘菊英;高萍;杨京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意念-徒手模式对低年资护士基本技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种以增强护理基本技能为主的新型培训模式.方法 选取低年资护士120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试验组应用意念-徒手模式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模式培训,培训后对静脉输液、胃插管术以及拔罐法等3项护理操作技能进行考查,并采用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RCA-24)、沟通能力测量表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培训后两组护士静脉输液(t=4.52,P<0.001)、胃插管术(t=9.48,P<0.001)及拔罐法(t=6.77,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5.72,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7.06,P<0.001)均较培训前有所提高;但试验组护士的静脉输液(t=3.21,P<0.01)、胃插管术(t=2.84,P<0.01)及拔罐法(t=4.83,P<0.001)等操作技能得分及PRCA-24得分(t=3.78,P<0.001)、沟通能力测量表得分(t=2.99,P<0.01)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并且患者对试验组护士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护士(x2=5.53,P<0.05).结论 意念-徒手模式对提高低年资护士操作技能及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效果优于常规模式.

    作者:李丹琳;许瑞;张珺;吴晶;王艳波;王波;李芳;岳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目的 考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对中医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中文版第三次修订版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中医院校32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①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②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可以显著预测积极应对得分(t=3.947,P=0.000;t=2.595,P=0.010),而家庭亲密度可以显著预测消极应对得分(t=-3.039,P=0.003).结论 中医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越高,就越能以更积极、稳定且成熟的方式应对各类问题和事件,进而形成独立自主、适应性强的性格特点.

    作者:王瑞姗;杨振宁;田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杀意念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

    目的 对自杀意念量表的信度、效度进行检验,检验其在海南医学生中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海南医学院696名学生进行测评.结果 ①量表的重复信度为0.922,Cronbachα系数为0.762,Spearman-Brown分半相关系数为0.765,均在0.700以上,具有较高的信度;②自杀意念量表效度采用结构效度检验,对26个条目进行因子分析,5个因子共可解释方差总变异的41.78%,基本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预想的各部分内容的条目有明显的分开归因倾向,各因子内部条目的载荷较高,说明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可以用于了解海南医学生的自杀意念.

    作者:陈用成;王小丹;高允锁;敦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研究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及其影响因素,丰富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成果.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乐观偏差量表、自尊量表对49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聚焦自我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均存在显著的乐观偏差(t=-2.62,10.96;P<0.01);聚焦他人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存在乐观偏差(t=2.87,P<0.01),对食品安全消极事件不存在乐观偏差;②聚焦自我时,高自尊组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的乐观偏差显著高于低自尊组(F=4.17,P<0.01);③聚焦自我时,被试对食品安全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乐观偏差均显著高于聚焦他人时(t=9.81,-2.99;P<0.01).结论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乐观偏差具有普遍性;自尊、聚焦自我对乐观偏差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沈潘艳;滕召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