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成绩的关系

姜巧玲;朱千;伍露阳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 大一新生, 学业成绩, 大学生人格问卷
摘要: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二级本科院校2783名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与第一学年学业成绩(包括平均成绩和班级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大一新生中有17.75%的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1),UPI第二类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优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②UPI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83,0.73,0.97;P均<0.01),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多项因子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这种相关性在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有差异;③性别、UPI的神经症和躯体症状因子这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大一新生平均成绩的21.8%的变异量.结论 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且有群体差异.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1148名来自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测评,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运用AMOS 16.0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t=-10.391,P=0.000)、自我和谐(t=11.166,P=0.000)、消极应对(t=5.365,P=0.000)和积极应对(t=-4.300,P=0.000)均进入回归方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均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但这3个变量并非单独作用.

    作者:刘杨;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内隐利他在不同实验材料中的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内隐利他倾向的存在性及其与外显利他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修订的Rushton编制的《利他精神自陈量表》及图片—词汇联结和词汇—词汇联结的内隐联想测验进行研究.结果 ①内隐图片—词汇联结实验的相容反应时与不相容反应时差异显著(t=-12.55),内隐词汇一词汇联结实验的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t=-10.04);②内隐利他与外显利他行为无相关,不同实验材料的内隐实验IAT效应值存在显著相关(r=0.43,P<0.01);③内隐利他和外显利他在性别上差异均不显著.结论 利他行为内隐倾向存在且稳定;利他行为的内隐倾向与外显行为相分高,并且男女生的利他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宋琳婷;陈健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8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 mg/日)或度洛西汀(60 mg/日)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HAMD-17分值(分别为5.97±3.17,6.01±3.28)较治疗前(分别为23.81±3.06,24.05±2.87)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第1、2、4、6周末,两组间HAMD-17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第一周末,两组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变化;④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度洛西汀组.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两者疗效相当,起效快速,二者不良反应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度洛西汀少.

    作者: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王西林;李婷;殷青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在应对方式与幸福感的作用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 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 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作者:张晓雯;李丹丹;文小华;姜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对上海地区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随机发放400份问卷,研究对象为上海大学生志愿者(A)组,对照组为大学生非志愿者(B)组,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问卷(GSES)为测查工具,运用t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大学生志愿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开展调查研究.结果 A组GSES得分均值高于B组(t=2.137,P<0.05);大学生志愿者性别、专业、城乡差异等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对自我效能感影响不显著;运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志愿者母亲受教育程度(t=1.800,P<0.05),志愿者是否面临就业(t=3.039,P<0.01),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心情快乐指数(t=-3.272,P=0.001),是影响其自我效能感水平的3个因素.结论 A组较B组而言,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说明大学生志愿者在对自己“做事”能力的自我评价上更高;大学生志愿者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影响;大学生志愿者面临就业情况,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快乐感对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影响,心情越快乐,自我效能感越强.

    作者:高志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度的相关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特度的关系.方法 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 ①大学生的焦虑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t=1.697,P>0.05),但在年级和出身地上的差异明显(t=4.179,4.813:P<0.05):②大学生的年级、出生地和性别在家庭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t=4.172,2.714,3.797;P>0.05),在朋友支持上也是如此(t=4.639,0.157,3.392;P>0.05),但性别在其他人的支持上存在差异(t=3.221,P<0.05);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社会支待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应重视和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作者:李雪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团体心理干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影响和效果.方法 将自愿参加小组心理辅导和干预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28人分为2个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为期7次,每次2~3小时的团体心理干预辅导,采用中文版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中文版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小组成员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所改善;在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韧性方面也有显著变化.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心理问题、增强其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提高心理韧性方面有一定效果.

    作者:张曼华;王宇;来源;张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计高三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IFTAS)对上海市某高中7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6.67%.男女生TAS总分无显著差异(t=1.001,P>0.05),检出率无显著差异(x2=17.6,P>0.05).学生TAS得分与“对学业的担忧”、“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突发事件的干扰”、“自卑”、“对后果的担忧”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97,0.317,0.439,0.539,0.496,0.387;P<0.01).结论 高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担忧和自卑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大影响;考试焦虑者高考前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孙雨竹;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家庭教养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作者:倪保臻;宋玉萍;井西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心理训练营促进新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

    目的 验证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促进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对从已参加过和未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中随机抽取的1212名学生进行测验,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的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下降了2.38%,且在焦虑水平(F=6.30,P<0.01)、抑郁水平(F=2.62,P<0.05)和恐怖心理(F=2.67,P<0.05)方面改善显著.结论 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对缓解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恐怖心理有显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易行,受益范围广,适合在各大高校作为普及性训练推广实施.

    作者:詹海都;施玉青;叶秀枝;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大学生来访者与非来访者防御方式的比较

    目的 了解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心理咨询来访者和非来访者在防御方式使用上的差异.方法 研究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的中文修订版,对1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来访者56名,非来访者122名(根据是否有咨询的意愿特非来访者分为两组).结果 ①中文修订版DSQ有较好的同质性信度(α=0.872);②来访者比有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2.863,P<0.01;t=1.982,P<0.05);③来访者比无咨询意愿的非来访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型和中间型这两大类防御方式(t=3.951,3.666;P<0.01);④性别因素对3大类防御方式的主效应差异不显著(F=1.568,0.184,0.061 ;P>0.05).结论 参与心理咨询的大学生比未参与者更多地使用非成熟的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男性和女性在防御方式的使用上没有差异.

    作者:霍丹青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河南省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关系的研究

    目的 研究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特点,以及人格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师范院校女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人格与一般群体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神经质(t=-10.59,P<0.001)、外倾性(t=-30.36,P<0.001)、开放性(t=-16.29,P<0.001)、责任感(t=-19.13,P<0.001)和宜人性(t=18.08,P<0.001);②在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上,师范院校女大学生在幻想(F=3.27,P<0.05),退避(F=4.83,P<0.01)与合理化(F=9.86,P<0.001)3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③师范院校女大学生人格对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人格因素能预测应对方式.

    作者:刘小先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男女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比较

    目的 比较男女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结果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已经建立的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比较某医科院校男女医科大学生各项素质的差异.结果 医科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分男生高于女生(F=6.953,P=0.008),具体表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素质得分高于女生,而其心理素质得分低于女生.结论 男医科大学生总体综合素质较高,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基本技能素质;但其心理素质较低.

    作者:鲁娟;陈晰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抑郁症、焦虑症症状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 研究抑郁症、焦虑症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心理科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 SDS量表比较:抑郁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性欲减退、决断困难、空虚感、晨重晚轻、兴趣减退、睡眠障碍、忧郁7个项目,焦虑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能力减退2个项目,易哭、自杀意念、易激惹、决断困难及无用感5个项目得分抑郁症(分别为2.23±1.03,1.85±1.01,2.53±1.07,3.28±0.78,2.90±1.04)均显著高于焦虑症(分别为1.58±0.94,t=3.60,P<0.01;1.20±0.55,t=4.40,P<0.01;2.05±1.06,2.42±1.20,2.90±1.05,t=2.49,2.26,2.36;P均<0.05).SAS量表比较:焦虑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多汗2个项目,抑郁症中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的项目依次有睡眠障碍、不幸预感、多汗、静坐不能4个项目,心悸、尿意频数、手足颤抖、躯体疼痛、晕厥感、面部潮红6个项目得分焦虑症(2.72±0.92,2.98±1.03,2.23±1.11,2.60±1.21,2.12±1.08,1.83±0.92)均显著高于抑郁症(2.00±0.97,t=-4.14,P<0.01;1.85±0.95,t=-6.24,P<0.01;1.73±0.88,2.05±0.93,1.42±0.72,1.63±0.80,t=-2.73,-2.79,-2.79,-2.76;P均<0.05),不幸预感项目得分抑郁症(3.25±1.00)显著高于焦虑症(2.77±1.36,t=2.22,P<0.05).结论 抑郁症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情绪,焦虑症的抑郁情绪不明显;抑郁症的焦虑症状多表现为精神性焦虑,焦虑症突出表现为躯体性焦虑.

    作者:尹红蕾;赵静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病耻感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300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①不同年龄阶段的抑郁症患者的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t=3.907,4.532,3.847;P<0.05);②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76,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呈显著正相关(r=0.179,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应对方式越积极,病耻感越低.

    作者:崔向军;周亚青;李丽娜;郭永芳;石贺敏;王桂平;苑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的关系,为提高高中生睡眠质量与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某高中一~三年级学生共34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7.80%高中生有睡眠障碍,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得分中位数为7.00;22.40%高中生有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中位数为42.50.高中生睡眠质量PSQI总分与父亲文化程度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009,P=0.001);睡眠时间(x2=15.347,P=0.004)、日间功能影响(x2=14.031,P=0.029)与年级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状况SAS标准分与睡眠质量PSQI总分及各成分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高中生睡眠质量与焦虑情绪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茂玲;董泾青;杨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师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师范高师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获得策略量表对安徽阜阳师范学院378名师范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激烈表现、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是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239,2.197,3.894;P<0.05),而在哀求、理性诉说上都是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5.498,-2.626;P<0.05).理科生在因子2-哀求上得分显著低于文科(t=2.768,P<0.05).大三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得分在激烈表现、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威胁上都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学生(F=12.75,3.984,3.140,10.907,5.639;P<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在利用他人和威胁上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3.069,4.687;P<0.05).家庭一般的师范大学生哀求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困难的师范大学生(t=-2.421,P<0.05).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及父亲文化程度在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各因子上得分都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依次为:理性的诉说、委婉的表现、利用他人、提供报酬、哀求、激烈表现、威胁,且任意两相邻因子的利用率差异显著.结论 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获得策略的利用率受性别、年级、不同学科、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方面的影响较大;而不受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因素的影响.对社会支特获得策略使用较为理性.

    作者:杨震;马小艳;柏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对奥氮平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的影响

    目的 对比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奥氮平合用及单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7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完成研究62例,合并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0 mg/d)组30例(试验组),单用奥氮平组32例(对照组).对比组内及组间基线及治疗6周后比较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组内治疗前后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均有显著增加(t=8.049,16.183,14.937,20.153,6.279,13.635;P均<0.001).研究组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增加值较对照组小(t=3.007,2.977,3.296;P均<0.01).结论 合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能够明显减轻奥氮平对体重、腹围及体重指数的影响.

    作者:李冰;张欣;周会爽;王丽娜;刘卉兰;王亚卿;李娇;侯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某小学四年级开设心理健康团体辅导的实验研究

    目的 了解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团体辅导对提高该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从2个班选出量表总分前15名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另外的47名学生作为参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在辅导后再次使用心理健康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MHT量表总均分为(36.32±11.97),有2名学生的MHT全量表得分在60分(标准不健康值)以上,检出率为2.6%,有12名学生的全量表得分在50~59之间(心理状态欠佳);除学习焦虑量表得分外,其余内容量表得分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学习焦虑的检出率和平均分高;②实验组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有显著性差异(t=3.185,P<0.001);③对照组前测和后测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差异不显著(t=-1.397,P>0.05);④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干预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3.774,P<0.001).结论 唐山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焦虑上,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丽娜;程淑英;陈允恩;王亚楠;耿雪华;杨美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933名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该群体幸福感,采取更加完善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新疆4个地区1000名中学生,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新疆地区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分为(111.17±13.99);可能与幸福感相关的8项影响因素中,除中学生的来源、母亲的文化程度以外,其余6项与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中的部分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4项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P<0.05).结论 性别、年级、中学类型和家庭类型等6项对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影响,通过干预其中的部分影响因素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

    作者:蒋红;宋玉美;张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主管: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