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潘科良;谢建新;赵勇;喻烨;丁俞东

关键词:漂浮体, 骨折手术治疗, 三踝骨折, 现报道如下, 体位治疗, 临床, 良好疗效, 常见骨折, 变换体位, 质量, 无菌, 污染, 外力, 损伤, 区域, 情绪, 患者, 踝部, 复位, 波动
摘要:三踝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常为踝部严重外力损伤导致,如临床对内、后、外踝均需复位、固定时,常常需要在术中多次变换体位,术野多次变化后可引起无菌区域的污染,并且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手术的质量。本次研究采用术中改良的“漂浮”体位治疗三踝骨折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骨代谢指标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总1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t-P1NP)、N-端骨钙素(N-MID)、B-胶原特殊序列(B-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5例为骨质疏松症组,选择同期无骨质疏松者48例为无骨质疏松组,严格控制各项可能影响采样标本变异的因素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的t-P1NP、N-MID 、B-CTX 、25-OH-VD水平和组内不同性别各项指标水平。并对骨质疏松组血清t-P1NP、N-MID、B-CTX与25-OH-VD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骨质疏松症组25-OH-VD的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但骨质疏松症组血清中t-P1NP、N-MID 、B-CTX水平与无骨质疏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91、0.82、1.13,P均>0.05)。在骨质疏松症组中,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清N-MID水平明显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2.92,P<0.05),女性与男性在t-P1NP、B-CTX、25-OH-V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9、-0.84、0.07,P均>0.05)。骨质疏松症组的血清t-P1NP、N-MID 、B-CTX与25-OH-VD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0.04、-0.16、-0.14,P均>0.05)。结论血清t-P1NP、N-MID、B-CTX的检测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有限,25-OH-VD可能与保护骨质的作用有关。

    作者:阙琦宏;万双林;马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情景模拟演练在高压氧科应急预案培训中的应用

    高压氧科作为治疗抢救临床缺氧性疾病的重要场所,已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1,2]。高压氧治疗时,患者处于密闭高压环境下,这就带来了不少潜在风险因素[3],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意外均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应急情况及时有效处理对保证患者治疗安全非常重要。本次研究采用情景模拟演练进行高压氧科12项应急预案培训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霞;虞秀敏;张明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与肌钙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作者:侯史文;孙利;陈海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RPH联合外剥内扎术与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临床比较研究

    临床上,重度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式的选择较多,应用多的有混合痔自动套扎术(automatic)liga-tion)of)hemorrhoids,RPH)、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和痔上黏膜环切术(stapling)procedure)for)prolapsed)hem-orrhoids,PPH)。如何选择手术方式以及对其术后情况的系统性随访调查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次研究通过对重度环状混合痔采用PPH术和RPH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后,对术后的疗效、并发症、复发、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剑锋;糜凯军;茅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的研究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人群存在碘缺乏或碘过多现象,因此甲状腺疾病也日益增多[1,2]。临床上有多种甲状腺疾病,如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形成等,上述甲状腺疾病临床都可以表现为结节,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超声具有准确、无创、可重复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851名体检者的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美丽;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64-DSCT冠脉成像的辐射剂量优化与胸廓径线的关系

    冠心病系临床常见病,双源64层CT (64%du-al-source%Computed%Tomography,64-DSCT)冠脉成像检查由于其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冠心病筛查的重要手段,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冠脉CT扫描具有较大的辐射剂量,近年来,如何通过优化检查方案,降低辐射剂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上,根据体重指数(body:mass%in dex, BMI)来选择不同的管电流,可以达到辐射剂量优化的目的[1];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胸廓径线、BMI与不同剂量间冠脉图像质量的相关性,旨在探求胸廓径线在个体辐射剂量优化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峰;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一)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于2000-年制定了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草案》,在2004-年召开的第十届全国胰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重点讨论了该草案的增补和修订内容,2006-年更名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同年117月经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全体委员会议集体讨论通过,并于2007-年发布。自该指南发布以来,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规范化诊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AP7严重度分级方法、局部相关并发症定义、外科干预时机和方式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有必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进行增补和修订,以进一步规范急性胰腺炎诊治过程。修订后的指南更名为《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且依照新的AP7分类标准,主要讨论中重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但若实施不当,易发生腹泻、腹胀、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实施肠内营养时更易发生肠内营养的不良反应[2],因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规范化实施肠内营养、防止肠内营养不良反应的发生是胃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对1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不同的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比较不同的护理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良反应、营养指标、临床预后等的影响,旨在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护理能力。

    作者:林相彬;陈仁辉;陈云娥;江荣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对进展期胃癌T分期的探讨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做MSCT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确定,以常规病理结果为标准,将所得MSCT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常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有10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经MSCT正确诊断,符合率为82.54%。病理分期中的T1期、T2期、T3期在MSCT中均有诊断过低或者过高情况发生,但均有较好的符合度,其中T1期符合度为63.64%、T2期符合度为86.49%、T3期符合度为82.26%。在T4期诊断中,出现2例过低诊断为T3,其符合度为87.50%。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MSCT在不同分期的进展期胃癌中均与病理结果具有良好的符合度。结论 MSCT对进展期胃癌的检出率高,可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前分期的首选检查。

    作者:张小宇;杨忠福;曾瑞敏;黄孝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对提高院前创伤救治质量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对提高院前创伤救治质量的有效程度。方法设计创伤的模拟病例场景和创伤的院前临床路径,以传统的创伤救治和临床路径的救治方式分别对模拟病例进行救治。结果培训后进行现场评估、显性大出血评估、气道评估、呼吸评估、循环评估、快速查体评估、救治沟通、协助救治的急救小组比例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χ2分别=80.81、88.17、66.78、55.54、74.67、84.41、64.07、74.67,P均<0.05)。止血、包扎、长骨固定、颈椎固定、气道管理等各单项技能操作的成绩也较培训前明显提高(t分别=-42.97、-35.37、-54.34、-88.75、-52.28,P均<0.05),现场救治总时间、评估总时间、止血包扎总时间、颈椎骨折固定总时间、长骨固定总时间通过培训明显缩短(t分别=4.88、12.81、6.63、3.92、4.58,P均<0.05)。结论在模拟场景下临床路径可以提高院前创伤救治的评估质量,减少现场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和质量。

    作者:付卫林;张军根;袁轶俊;唐春福;张燕军;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研究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两种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行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194例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98例,研究组给予甲氨蝶呤(MTX)两次用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单次用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在MTX治疗成功中,研究组中重复单次MTX用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研究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研究组血清β-HCG 恢复至正常时间和阴式B超随诊盆腔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3、1.03,P均<0.05)。两组在患侧输卵管通畅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但在双侧输卵管通畅率、不通畅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28、2.01,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副反应发生较多是胃肠道反应,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5),两组其余的常见副反应为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0、2.17、3.24,P均>0.05)。结论甲氨蝶呤两次用药法治疗异位妊娠疗效优于单次用药方案,且毒副反应较少。

    作者:孙立奇;赖唐秀;钱双风;倪冬梅;查艺葆;吕丽萍;韦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8例临床分析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 EG)是以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ic+cell,EOS)异常浸润胃肠道组织为特征的少见良性消化道疾病。1997年至2007年我国共报告173例,但临床特点无特异性,明确误诊70例,占40.46%。本次研究回顾分析18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水平。

    作者:林细州;金指望;郑恩典;郑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 BRMS1、u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组织中BRMS1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 BRMS1和u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1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uPA 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 BRMS1蛋白和uPA表达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乳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1和uPA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与uPA呈明显负相关(r=-0.75, P<0.05)。结论 BRMS1与u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转移,两者在转移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胡祖健;徐海滨;任兴昌;何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改良漂浮体位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三踝骨折为临床常见骨折,常为踝部严重外力损伤导致,如临床对内、后、外踝均需复位、固定时,常常需要在术中多次变换体位,术野多次变化后可引起无菌区域的污染,并且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延长手术的时间,影响手术的质量。本次研究采用术中改良的“漂浮”体位治疗三踝骨折5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科良;谢建新;赵勇;喻烨;丁俞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保存温度、时间、溶血对血清标本中NSE测定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温度和溶血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测定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血清标本分别置于4℃和-20℃,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放置当天、第3天、第5天的NSE水平,比较不同保存温度、保存时间条件下,非溶血血清与溶血血清中NSE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相同温度下,放置第3天的NSE检测结果高于当天的检测结果(t分别=2.99、6.90,P均<0.05);而放置第5天检测结果较放置第3天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升高(t分别=1.97、2.04,P均<0.05)。在相同放置时间下,只有在放置第5天,4℃组的NSE检测结果高于-2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不同保存时间、不同保存温度及两者交互效应对于NSE检测结果均有明显影响(P均<0.05)。在相同保存温度、相同放置时间下,当天-20℃、放置第3天4℃和-20℃、放置第5天4℃和-20℃的溶血标本和非溶血标本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16、3.49、2.60、13.66、8.42,P均<0.05)。结论血清NSE含量会因溶血、全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以及保存温度的升高而增高。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主要面向社区和家庭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模式,这是一种世界公认的、理想的基层健康服务模式,其主体就是全科医学。积极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大力培养全科医生有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1]。2008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案例,明确了医学生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定义,201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科医生的医患沟通、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等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全科医生被誉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具有特殊的工作性质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全科医生拥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尤为重要。明确人文素质在全科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全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对于培养全科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及提高其人文素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翠兰;廖一名;唐诗彦;王子介;蔡翔;陈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手术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首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1]。江山市人民医院近一年来累计对3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随机选取同期39例开放阑尾手术患者配对,观察疗效比较,分析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榜样;陶园园;王兴良;毛晓峰;刘慧燕;陈文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血清癌胚抗原值大幅升高患者13例的临床分析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类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异性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1],在胚胎发育阶段及肿瘤组织中表达,为非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被认为在肿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良性呼吸道病变亦可见血清CEA值升高情况,但大幅升高者并不多见。本次研究总结13例支气管哮喘合并血清CEA值大幅升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两年以上的追踪随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国裕;吕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素分泌状况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孕妇的分娩[1]。在自然分娩的情况下,严重的子宫收缩疼痛会导致产妇出现焦虑、神经紧张,进而体内儿茶酚胺增加。而儿茶酚胺的释放,对产妇和胎儿都是不利的,产妇乳汁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新生儿的喂养。研究显示,相比于自然分娩,无痛分娩更有利于产妇泌乳素的分泌,能够提前开始泌乳的时间,并且镇痛效果良好[2]。本次研究探讨无痛分娩对产妇内分泌状况的影响及其镇痛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晓筠;孟丽霞;肖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治疗手汗症随访分析

    手汗症是指不受外界温度影响的手部汗腺过度分泌引起出汗,同时可伴有足,腋窝和腹股沟部出汗为主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来,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成为一种治疗手汗症的微创、便捷、安全的手术,但存在着不同的手术方式[1]。浙江省人民医院应用电视胸腔镜行不同的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2%000例,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良明;王海涛;许林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