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敏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实质上是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在欧美人群中,两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0.5‰与0.7‰~1.2‰[1-2],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可能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表现[3].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并治疗和预防DVT,则可显著减少PTE的发生.本文就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7例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梅生;袁霞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其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趋于大型复杂化.由于长时间的手术,在鞘卡中频繁更换各种操作钳、电凝钩、超声刀等,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少,腹壁薄,鞘卡极易脱出影响手术的进行,鉴此,我们利用一次性橡皮引流管及0号带针丝线固定鞘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1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行为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结果 216例慢性乙肝患者SCL-90评分结果显示,其总分明显高于常模;EPQ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而精神质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对SCL-90量表中的9个项目与EPQ量表中的4个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内向-外向与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5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行为特征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状况也发生相应变化.
作者:王淑香;解淑叶;郭洪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照其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分为常规组35例与干预组3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及敌对等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生于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性反应病变.几乎每一种细菌都可以聚集或感染人体而引起心内膜炎,但80%以上的心内膜炎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尤其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1].新月体肾炎(CGN)临床多表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CGN唯一可靠的手段,此类肾炎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2].我科近期收治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伴新月体肾炎的罕见重症病例,经肾内科和我科3个月积极治疗而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菊芳;赵瑾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儿276例,在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护士、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探讨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结果 引起护士和患儿及其家属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士态度恶劣、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专业素质不高、护患双方缺乏法律意识、病房环境较差、护士的工作负荷较大和医院管理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双方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结论 改善护患之间的沟通,增强医院的各方面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营造良好的医院氛围.
作者:向凤玲;郝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等五联征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女性[1].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多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软瘫、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是导致全身急性瘫痪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而危及生命.我院收治1例TTP合并GBS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林林;朱宗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涉外护理岗位交际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方法 在各个护理岗位对涉外班进行英语情景剧式教学,并就教学效果与普通班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情景剧式教学,与其他普通护理班进行比较,涉外护理班的专业英语成绩平均高出约20%.结论 情景剧式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在涉外护理专业领域已初见成效,值得推广,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吴缨;殷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常见也是快速的药物治疗及补液途径,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然而,儿童具有敏感性强,抵抗力和耐受力低的心理特点[1],常常对各类护理操作都十分恐惧,表现为不停的哭闹,拒绝静脉穿刺,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而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此外还容易给患儿留下心理创伤[2].因此,我科在对患儿静脉输液中实施了护理干预,经比较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妹;余银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2组出院时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规律、按时休息、按时治疗、按时复诊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关义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00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普通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6G普通Y型留置针,观察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静脉渗漏、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26G普通Y型留置针较24G留置针应用于早产儿,留置时间更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房欣娟;彭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孕期保健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1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调查教育前后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孕妇的孕期行为明显改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孕晚期孕妇进行保健教育,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其对促进孕妇的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做好围生期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
作者:姚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并发症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1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心律失常3例,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血栓1例,尿潴留12例,造影剂肾病1例.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小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风险因素.方法 入选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 7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占16.7%.营养风险分析显示,其中36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占46.2%.女性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3.7%、21.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37.8%、10.8%.78例患者中,其中有56例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1.8%;其中44例患者实施了肠外营养支持,占78.6%;12例患者实施了肠内营养支持,占21.4%.36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6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2.2%.实施了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25±3.45)d显著少于未实施营养支持的患者的(19.26±4.21)d.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存在比例较高,对这些患者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手术治疗是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作为创伤性治疗方法,术后护理不及时或者出现某些并发症,对于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因此,探索出有效干预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不仅是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对于泌尿外科医生而言,同样意义深远.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将收治的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分别施以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对症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熊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惠 刊期: 2012年第27期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我院2010年7~9月收治了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干预组,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门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孙海芳;俞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48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160例,用药方案为:Ⅰ组以米索前列醇0.2 mg纳肛;Ⅱ组静脉滴注缩宫素20μl;Ⅲ组先给予米索前列醇0.2 mg,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μl.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给药后3组患者产后出血及血压、心率情况.结果 Ⅰ组、Ⅲ组患者的产后2h、12h出血量明显低于Ⅱ组,Ⅲ组产后2h、12h出血量明显低于Ⅰ组.用药前后3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波动.结论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及良好的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付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临床死亡率较高,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1].给予精心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护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卿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