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2-7088
  • 国内刊号:21-1501/R
  • 影响因子:2.23
  • 创刊:1985
  • 周期:旬刊
  • 发行:辽宁
  • 语言:中文
  • 邮发:8-88
  • 全年订价:10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年27期文献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并发症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136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心律失常3例,出血和皮下血肿5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射3例,假性动脉瘤1例,动静脉血栓1例,尿潴留12例,造影剂肾病1例.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尽早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小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手术治疗是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作为创伤性治疗方法,术后护理不及时或者出现某些并发症,对于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因此,探索出有效干预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不仅是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对于泌尿外科医生而言,同样意义深远.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将收治的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分别施以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对症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熊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在常规护士配合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8.2%、93.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6%、97.4%;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5.6±12.7) min,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0.3±10.8) min.2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膀胱颈痉挛、尿失禁、疼痛;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1%.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幼丽;李俏敏;余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外科手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人体局部组织若长时间受到压力,血循环不通畅,皮肤、皮下组织会发生破损和坏死,后形成压疮[1].一般条件下皮肤可忍受5h以上的缺血状况,但在69.75 mm Hg(1 mm Hg=0.133 kPa)的压力下持续受压≥2 h会导致不可逆性的损害[2-3].外科手术时间随着微创手术、高难度手术、移植手术发展而延长,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同一种体位可形成压力,而术中尚无手段改变体位降低患者局部组织的压力,故外科手术中患者常会发生压疮.本文笔者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需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80例,探讨外科术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宁;彭春华;柴艳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结石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48例,予以加强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腹腔积液护理等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结石粉碎率100%,清除率90%,残余率10%,治疗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雪霞;关健仪;陈凤霞;陈洁瑜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术前心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9年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麻醉前的血压、心率波动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血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访视中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心理、生理应激程度,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满意度.

    作者:贾志慧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胆手术后患者100例,术后均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临床评价与总结.结果 100例肝胆手术后患者采取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后均达到有效镇痛作用,镇痛有效率为95%,有8例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均得到缓解.结论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镇痛后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镇痛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围手术期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50例以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再次住院率以及重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时,对其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罗淑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我院2010年7~9月收治了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总结对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以便在今后临床治疗护理中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抑郁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29例.常规护理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并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后的6、12个月对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综合护理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组.经12个月的治疗后,综合护理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慧颖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膳食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不另外采取膳食营养相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半年内的相关营养指标、急性发作的次数及稳定期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半年内的血白蛋白、上臂中部周径、肱三头肌的皮肤皱褶厚度、理想体质量百分比等营养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比较有显著的改善,而且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稳定期明显延长.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各项营养指标,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延长疾病稳定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患者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效果可靠,还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临床死亡率较高,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可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1].给予精心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护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对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慧卿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惠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躯体健康,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与情绪应激以及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其预后也会造成不良影响[1].冠心病患者心理反应极其复杂,常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其产生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等相关[2],因此除身体治疗外,应用多种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对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社会支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严杰;何翠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干预组,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门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孙海芳;俞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1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负性情绪的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自身护理前,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医院扩建后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 探讨医院扩建后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及采取的应对措施,保障护理安全.方法 分析医院扩建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制订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比较2005年(扩建前)与2010年(扩建后)护理安全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010年有1例护理服务投诉,较2005年的3例少了2例;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致的重大护理缺陷;收到患者对临床护士的书面表扬24次、感谢信7封,护理服务满意度98.3%,较2005年的94.6%上升了3.7%.结论 通过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玲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全面质量管理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后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患者280例及压疮患者305例设为观察组,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前上报的高危压疮风险患者225例及压疮患者22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前后压疮的预防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高危压疮风险上报符合率提高,高危压疮发生率、压疮漏报率降低,预防压疮护理质量评分提高,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准确预测高危压疮风险和准确评估压疮的能力,减少院内高危压疮发生,提高预防压疮的护理质量.

    作者:姚美蓉;兰晓娥;吴雪华;李涵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急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2005年至2010年需分步对急诊抢救和重症监护等重点专科领域的护士实行临床培训[1].随着社会、经济、医疗环境急剧变化,在临床的动态环境里,医护人员需提高护理的质量,其中核心能力需要知识、技术保证,核心能力对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医疗成本的降低作用已被相关研究证实[2-3].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我国香港及台湾陆续发布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的评价标准[4-5],我国其他地区的研究及应用却仍不足.故本文研究了急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报道如下.

    作者:俞明娜;邬燕莺;鲁汉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危机管理技巧培训在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医院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危机管理技巧进行汇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9年2~6月对我院门诊部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危机管理技巧的培训.并于2009年7月将危机管理技巧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应用前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比较应用前后门诊部门患者投诉的例数和门诊患者就诊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危机管理技巧后,门诊患者的投诉例数较应用前显著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 门诊护理过程中有效的危机管理技巧及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纠纷与投诉.

    作者:王露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礼仪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礼仪在国内外的护理工作中已广泛开展[1~2],尤其是对于住院患者的应用,已取得患者较好的评价.但是,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否应当应用护理礼仪,目前尚无确切结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探索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研究

    休克死亡率高达32.6%~59.5%[1],导致休克的原因多样,快速有效的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在补充血容量和给予抢救药物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临床抢救休克患者时如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95例休克患者采取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1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行为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结果 216例慢性乙肝患者SCL-90评分结果显示,其总分明显高于常模;EPQ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而精神质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对SCL-90量表中的9个项目与EPQ量表中的4个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内向-外向与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5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行为特征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状况也发生相应变化.

    作者:王淑香;解淑叶;郭洪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消毒剂诱导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及相关机制的探讨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在体外经消毒剂诱导后,对抗生素低抑菌浓度的变化,并对变化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收集临床上铜绿假单胞菌菌株68株,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琼脂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碘伏、戊二醛、氯己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在低于MIC浓度下逐步诱导8次,微量稀释法测定诱导前后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MIC,同时再将诱导后对抗生素MIC升高的菌株,接种在含有外排泵抑制剂PAβN的琼脂平板,测定其外排泵表型.结果 68株铜绿假单胞菌经3种消毒剂诱导后共有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较诱导前有明显变化,对氟喹诺酮类、头孢类及碳氢酶烯类等多种抗生素MIC升高,碘伏及戊二醛诱导效果明显,两种消毒剂诱导后的5种菌株外排泵表型测定为阳性.结论 消毒剂可以诱导某些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其中主动外排系统在诱导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应合理使用消毒剂,以降低耐药菌扩散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何良爱;何良燕;张燕;李玉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等五联征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女性[1].吉兰-巴雷综合征(GBS),临床多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软瘫、腱反射降低或消失、伴或不伴有感觉障碍,是导致全身急性瘫痪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严重时可累及呼吸肌而危及生命.我院收治1例TTP合并GBS的患者,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林林;朱宗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1例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新月体肾炎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生于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性反应病变.几乎每一种细菌都可以聚集或感染人体而引起心内膜炎,但80%以上的心内膜炎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尤其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1].新月体肾炎(CGN)临床多表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CGN唯一可靠的手段,此类肾炎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2].我科近期收治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伴新月体肾炎的罕见重症病例,经肾内科和我科3个月积极治疗而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菊芳;赵瑾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26G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00例早产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4G普通Y型留置针,观察组采用上海锦泽夏本公司生产的26G普通Y型留置针,观察2组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一针穿刺成功率、静脉炎、静脉渗漏性、针眼发红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观察组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静脉炎、静脉渗漏、针眼发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26G普通Y型留置针较24G留置针应用于早产儿,留置时间更长,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房欣娟;彭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钳道2.4mm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应用钳道2.4 mm胃镜治疗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钳道2.4 mm胃镜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的疾病特点,并对这些病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76例患儿中治疗成功74例,成功率97.4%,预后良好.结论 灵活运用钳道2.4 mm胃镜是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的可靠方法,精心的护理可使患儿早日痊愈出院,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晓文;殷艳华;李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都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从2组的呼吸道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从咳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来看,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亿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急性腹泻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小儿秋季急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琥宁组和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炎琥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联合组则在炎琥宁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灌肠治疗,并加强肛周的局部护理,观察3组患儿疗效.结果 联合组和炎琥宁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疗效显著高于炎琥宁组.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效果,但要注意加强肛周的局部护理.

    作者:崔敏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常见也是快速的药物治疗及补液途径,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然而,儿童具有敏感性强,抵抗力和耐受力低的心理特点[1],常常对各类护理操作都十分恐惧,表现为不停的哭闹,拒绝静脉穿刺,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而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此外还容易给患儿留下心理创伤[2].因此,我科在对患儿静脉输液中实施了护理干预,经比较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妹;余银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卧位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的影响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国内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结果与此一致[1].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于出生48 h~5 d内完成,初筛通过率85.83%,阳性率14.17%[2].初次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为减少假阳性率,2009年1~12月我院产科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新生儿采取卧位干预方法后进行复测,大大减少了初筛的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萍;王向华;周芸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社区产妇母乳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社区产妇母乳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出现母乳不足的社区产妇112例,调查母乳不足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母乳不足原因包括喂养不当,指导不当,奶粉市场充斥,暂时性母乳供应减少及乳房发育不良等其他原因.结论 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原因较为复杂,针对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的调查分析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国外报道医院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5%~50%[1],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国内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第2位,为32%[2],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 ~30%[3],而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报道表明,在有导尿管或接受过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20%~60%有尿路感染,其中约80%的医院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3].有研究报道留置导尿管的患者72 h内细菌感染率为14%,留置17d时为90%[4].因此,预防由于留置尿管而致伴随性尿路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导尿管的材质不同对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会起到相应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使用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对继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姬;陶贵彦;余思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80和90后护士从业心理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对80和90后护士的从业心理进行分析,制订出多项举措,确保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方法 以我院178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将89名80、90后护士作为研究组,将另89名60、70后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作为研究工具,对2组临床护士进行个性特征与从业心理调查.结果 2组护士的MMPI评分结果比较,在说谎、诈病、校正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80、90后护士的个性特征与从业心理,应采取多项举措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郭晓玉;高镕;刘钦;黎文云;李彦;唐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儿276例,在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护士、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探讨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结果 引起护士和患儿及其家属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士态度恶劣、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专业素质不高、护患双方缺乏法律意识、病房环境较差、护士的工作负荷较大和医院管理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双方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结论 改善护患之间的沟通,增强医院的各方面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营造良好的医院氛围.

    作者:向凤玲;郝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化解风险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留观老年危重患者82例,对医疗纠纷或事故的发生过程进行整理,分别统计不同级别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发生的护理因素.结果 三级医疗事故在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中发生比例大.专业技能不强、责任心欠缺是导致一级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护士疲劳、沟通能力欠缺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并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及沟通能力,是降低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发生护理风险的有效措施.

    作者:邱巧静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支持和风险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风险因素.方法 入选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 7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占16.7%.营养风险分析显示,其中36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占46.2%.女性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3.7%、21.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37.8%、10.8%.78例患者中,其中有56例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1.8%;其中44例患者实施了肠外营养支持,占78.6%;12例患者实施了肠内营养支持,占21.4%.36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6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2.2%.实施了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25±3.45)d显著少于未实施营养支持的患者的(19.26±4.21)d.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存在比例较高,对这些患者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剖宫产术的患者48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160例,用药方案为:Ⅰ组以米索前列醇0.2 mg纳肛;Ⅱ组静脉滴注缩宫素20μl;Ⅲ组先给予米索前列醇0.2 mg,同时静脉滴注缩宫素20μl.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给药后3组患者产后出血及血压、心率情况.结果 Ⅰ组、Ⅲ组患者的产后2h、12h出血量明显低于Ⅱ组,Ⅲ组产后2h、12h出血量明显低于Ⅰ组.用药前后3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均无明显波动.结论 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联合使用及良好的护理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付云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2组出院时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规律、按时休息、按时治疗、按时复诊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关义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剖宫产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术后出现尿潴留的9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排尿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排尿成功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1.7%;干预组满意度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产妇的排尿成功率,促进膀胱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丹青;戎群联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注射用硫普罗宁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的主要成分是阿洛西林钠,辅料为碳酸氢钠,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射用硫普罗宁的主要成分是硫普罗宁,辅料为右旋糖酐,性状为白色疏松块状物.主要用于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和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及重金属的解毒,以及老年性早期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我院在临床同时使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注射用硫普罗宁时发现二者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将2种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腹腔镜手术中鞘卡的固定方法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其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趋于大型复杂化.由于长时间的手术,在鞘卡中频繁更换各种操作钳、电凝钩、超声刀等,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少,腹壁薄,鞘卡极易脱出影响手术的进行,鉴此,我们利用一次性橡皮引流管及0号带针丝线固定鞘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强化健康宣教对提高产妇围生期分娩相关知识掌握水平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强化健康宣教对改善产妇围生期分娩相关知识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于本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采用强化健康宣教.将2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3d及5d的分娩过程相关知识、新生儿哺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治疗和护理的遵循情况、实施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宣教后观察组患者分娩相关知识及新生儿哺乳相关知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治疗和护理的遵循情况及实施情况较佳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在改善产妇围生期分娩相关知识掌握中的效果明显,对于提高其对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遵从性及效果也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佩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孕期保健教育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孕期保健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1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调查教育前后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孕妇的孕期行为明显改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孕晚期孕妇进行保健教育,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其对促进孕妇的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做好围生期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

    作者:姚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涉外护理岗位交际英语情景剧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目的 探讨涉外护理岗位交际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方法 在各个护理岗位对涉外班进行英语情景剧式教学,并就教学效果与普通班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情景剧式教学,与其他普通护理班进行比较,涉外护理班的专业英语成绩平均高出约20%.结论 情景剧式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在涉外护理专业领域已初见成效,值得推广,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吴缨;殷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按照其住院号尾号的奇偶数分为常规组35例与干预组3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恐惧及敌对等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则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苏雪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实质上是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在欧美人群中,两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0.5‰与0.7‰~1.2‰[1-2],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可能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表现[3].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并治疗和预防DVT,则可显著减少PTE的发生.本文就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7例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梅生;袁霞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疏肝健脾方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中医疏肝健脾方结合心理护理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免煎中药疏肝健脾方,护理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对2组进行SCL-90、HAMD、HAMA和症状量表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HAMD、HAMA、SCL-90评分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护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护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

    作者:宋小苑;钟慧红;张惠珍;向科明 刊期: 2012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