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马雪霞;关健仪;陈凤霞;陈洁瑜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 复杂性肾结石,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结石后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148例,予以加强出血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腹腔积液护理等措施,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结石粉碎率100%,清除率90%,残余率10%,治疗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复杂性肾结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的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80和90后护士从业心理分析及管理对策

    目的 对80和90后护士的从业心理进行分析,制订出多项举措,确保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方法 以我院178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将89名80、90后护士作为研究组,将另89名60、70后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作为研究工具,对2组临床护士进行个性特征与从业心理调查.结果 2组护士的MMPI评分结果比较,在说谎、诈病、校正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80、90后护士的个性特征与从业心理,应采取多项举措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郭晓玉;高镕;刘钦;黎文云;李彦;唐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研究

    休克死亡率高达32.6%~59.5%[1],导致休克的原因多样,快速有效的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在补充血容量和给予抢救药物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临床抢救休克患者时如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95例休克患者采取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危机管理技巧培训在门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对医院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危机管理技巧进行汇总,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于2009年2~6月对我院门诊部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危机管理技巧的培训.并于2009年7月将危机管理技巧应用于门诊护理中,应用前后分别选取100例患者,比较应用前后门诊部门患者投诉的例数和门诊患者就诊的满意度.结果 应用危机管理技巧后,门诊患者的投诉例数较应用前显著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结论 门诊护理过程中有效的危机管理技巧及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纠纷与投诉.

    作者:王露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总结对该病的有效护理方法,以便在今后临床治疗护理中取得更好的疗效.方法 将58例在我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抑郁的患者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各29例.常规护理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综合护理,并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后的6、12个月对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6、12个月后,综合护理组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组.经12个月的治疗后,综合护理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抑郁患者的肺功能及抑郁情绪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宋慧颖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惠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1例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新月体肾炎患者行瓣膜置换术的护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发生于心内膜和(或)心瓣膜的炎性反应病变.几乎每一种细菌都可以聚集或感染人体而引起心内膜炎,但80%以上的心内膜炎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所致,尤其草绿色溶血性链球菌[1].新月体肾炎(CGN)临床多表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肾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CGN唯一可靠的手段,此类肾炎患者多伴有严重的肾功能衰竭[2].我科近期收治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IE),伴新月体肾炎的罕见重症病例,经肾内科和我科3个月积极治疗而痊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菊芳;赵瑾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卧位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的影响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国内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结果与此一致[1].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于出生48 h~5 d内完成,初筛通过率85.83%,阳性率14.17%[2].初次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为减少假阳性率,2009年1~12月我院产科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新生儿采取卧位干预方法后进行复测,大大减少了初筛的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萍;王向华;周芸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钳道2.4mm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应用钳道2.4 mm胃镜治疗的护理措施,以提高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钳道2.4 mm胃镜治疗的7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儿的疾病特点,并对这些病例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76例患儿中治疗成功74例,成功率97.4%,预后良好.结论 灵活运用钳道2.4 mm胃镜是小儿上消化道异物治疗的可靠方法,精心的护理可使患儿早日痊愈出院,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晓文;殷艳华;李梅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泌尿外科行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在常规护士配合模式的基础上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和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8.2%、93.6%,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3.6%、97.4%;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35.6±12.7) min,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20.3±10.8) min.2组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膀胱颈痉挛、尿失禁、疼痛;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5%,显著高于观察组的5.1%.结论 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幼丽;李俏敏;余小丽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孕期保健教育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孕期保健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10例孕晚期孕妇进行孕期保健教育.调查教育前后孕期行为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教育前相比,孕妇的孕期行为明显改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结论 对孕晚期孕妇进行保健教育,可有效改善孕妇的健康行为及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其对促进孕妇的顺利分娩、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做好围生期保健有着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新生儿健康状况.

    作者:姚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干预组,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门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孙海芳;俞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纠纷的常见原因及相应对策.方法 入选2009年7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患儿276例,在患儿出院时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护士、患儿及其家属的意见,探讨引起护患冲突的原因及其对策.结果 引起护士和患儿及其家属冲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护士态度恶劣、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专业素质不高、护患双方缺乏法律意识、病房环境较差、护士的工作负荷较大和医院管理问题;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双方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结论 改善护患之间的沟通,增强医院的各方面的管理,可以显著减少护患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营造良好的医院氛围.

    作者:向凤玲;郝洁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健康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躯体健康,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与情绪应激以及行为习惯密切相关,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其预后也会造成不良影响[1].冠心病患者心理反应极其复杂,常合并焦虑、抑郁等情绪,其产生与患者的人格特征及社会支持等相关[2],因此除身体治疗外,应用多种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情绪,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我院对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理、社会支持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甄严杰;何翠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膳食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不另外采取膳食营养相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半年内的相关营养指标、急性发作的次数及稳定期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半年内的血白蛋白、上臂中部周径、肱三头肌的皮肤皱褶厚度、理想体质量百分比等营养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比较有显著的改善,而且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稳定期明显延长.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各项营养指标,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延长疾病稳定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实质上是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在欧美人群中,两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0.5‰与0.7‰~1.2‰[1-2],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时可能为恶性肿瘤患者的首发表现[3].如能及时正确的诊断并治疗和预防DVT,则可显著减少PTE的发生.本文就2005年1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7例恶性肿瘤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梅生;袁霞妹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注射用硫普罗宁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的主要成分是阿洛西林钠,辅料为碳酸氢钠,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注射用硫普罗宁的主要成分是硫普罗宁,辅料为右旋糖酐,性状为白色疏松块状物.主要用于改善各类急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和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及重金属的解毒,以及老年性早期白内障和玻璃体混浊.我院在临床同时使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注射用硫普罗宁时发现二者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将2种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洋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胆手术后患者100例,术后均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临床评价与总结.结果 100例肝胆手术后患者采取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后均达到有效镇痛作用,镇痛有效率为95%,有8例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均得到缓解.结论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镇痛后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镇痛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我院2010年7~9月收治了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都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从2组的呼吸道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从咳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来看,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亿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11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负性情绪的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自身护理前,而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干预对于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

    作者:李金兰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