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卧位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的影响

陈雅萍;王向华;周芸

关键词:干预方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 假阳性率, 现报道如下, 听功能障碍, 资料研究, 致残原因, 心理压力, 听力障碍, 听力下降, 听力损害, 生理缺陷, 流行病学, 国外研究, 通过率, 发生率, 家长, 国内, 复测, 产科
摘要: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国内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结果与此一致[1].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于出生48 h~5 d内完成,初筛通过率85.83%,阳性率14.17%[2].初次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为减少假阳性率,2009年1~12月我院产科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新生儿采取卧位干预方法后进行复测,大大减少了初筛的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礼仪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护理礼仪在国内外的护理工作中已广泛开展[1~2],尤其是对于住院患者的应用,已取得患者较好的评价.但是,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否应当应用护理礼仪,目前尚无确切结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做了探索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春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人性化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干预组,将2004年2月至2006年3月我院门诊接诊并实施常规护理的52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5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升门诊输液患者的满意度,对门诊诊疗工作意义重大.

    作者:孙海芳;俞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急性腹泻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效果.方法 选择102例小儿秋季急性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炎琥宁组和联合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炎琥宁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静脉滴注,联合组则在炎琥宁组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灌肠治疗,并加强肛周的局部护理,观察3组患儿疗效.结果 联合组和炎琥宁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疗效显著高于炎琥宁组.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联合思密达灌肠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具有显著效果,但要注意加强肛周的局部护理.

    作者:崔敏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研究

    静脉输液是儿科门诊常见也是快速的药物治疗及补液途径,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技术操作.然而,儿童具有敏感性强,抵抗力和耐受力低的心理特点[1],常常对各类护理操作都十分恐惧,表现为不停的哭闹,拒绝静脉穿刺,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而容易延误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患关系,此外还容易给患儿留下心理创伤[2].因此,我科在对患儿静脉输液中实施了护理干预,经比较研究,发现护理干预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中具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小妹;余银珍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腹腔镜手术中鞘卡的固定方法

    随着腹腔镜技术广泛开展,其已经成为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手术方式也趋于大型复杂化.由于长时间的手术,在鞘卡中频繁更换各种操作钳、电凝钩、超声刀等,特别是婴幼儿皮下脂肪较少,腹壁薄,鞘卡极易脱出影响手术的进行,鉴此,我们利用一次性橡皮引流管及0号带针丝线固定鞘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婷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支持和风险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胃癌患者的营养支持和风险因素.方法 入选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7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结果 78例患者中,13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占16.7%.营养风险分析显示,其中36例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占46.2%.女性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比例分别为53.7%、21.9%,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37.8%、10.8%.78例患者中,其中有56例患者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1.8%;其中44例患者实施了肠外营养支持,占78.6%;12例患者实施了肠内营养支持,占21.4%.36例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6例实施了营养支持,占72.2%.实施了营养支持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7.25±3.45)d显著少于未实施营养支持的患者的(19.26±4.21)d.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营养不良、营养风险存在比例较高,对这些患者实施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徐凤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涉外护理岗位交际英语情景剧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目的 探讨涉外护理岗位交际英语的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方法 在各个护理岗位对涉外班进行英语情景剧式教学,并就教学效果与普通班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情景剧式教学,与其他普通护理班进行比较,涉外护理班的专业英语成绩平均高出约20%.结论 情景剧式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在涉外护理专业领域已初见成效,值得推广,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吴缨;殷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社区产妇母乳不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社区产妇母乳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出现母乳不足的社区产妇112例,调查母乳不足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母乳不足原因包括喂养不当,指导不当,奶粉市场充斥,暂时性母乳供应减少及乳房发育不良等其他原因.结论 产妇产后泌乳不足的原因较为复杂,针对调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产妇的泌乳量和母乳喂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手术治疗是泌尿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作为创伤性治疗方法,术后护理不及时或者出现某些并发症,对于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1],因此,探索出有效干预泌尿外科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不仅是泌尿外科护理人员的责任,对于泌尿外科医生而言,同样意义深远.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将收治的89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分别施以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对症护理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琳;熊君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卧位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者的影响

    听力损害(即听力下降或听功能障碍)是人类常见的生理缺陷,也是主要的致残原因之一.国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国内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研究结果与此一致[1].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于出生48 h~5 d内完成,初筛通过率85.83%,阳性率14.17%[2].初次听力筛查假阳性率高的问题给家长带来了心理压力,为减少假阳性率,2009年1~12月我院产科对初筛结果阳性的新生儿采取卧位干预方法后进行复测,大大减少了初筛的阳性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雅萍;王向华;周芸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人性化护理在宫颈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对2组出院时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饮食规律、按时休息、按时治疗、按时复诊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与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坚持以人为本,对宫颈癌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关义琼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电极移位等.我院2010年7~9月收治了3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远期囊袋破溃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小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提供膳食营养的护理干预方法,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不另外采取膳食营养相关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后半年内的相关营养指标、急性发作的次数及稳定期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半年内的血白蛋白、上臂中部周径、肱三头肌的皮肤皱褶厚度、理想体质量百分比等营养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及本组干预前比较有显著的改善,而且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稳定期明显延长.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专业的膳食营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各项营养指标,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延长疾病稳定期,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依从性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患者的专业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治疗依从性及SAS、SD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效果可靠,还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张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小儿肺炎的5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都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从2组的呼吸道症状及体征的缓解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从咳痰、咳嗽、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来看,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小儿肺炎的治疗,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以及临床护理,可以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彭亿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并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21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调查评估.分析慢性乙肝患者行为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行为特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情况.结果 216例慢性乙肝患者SCL-90评分结果显示,其总分明显高于常模;EPQ评分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人格稳定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而精神质评分明显低于常模;对SCL-90量表中的9个项目与EPQ量表中的4个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内向-外向与强迫、抑郁、焦虑、恐惧、偏执5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与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精神病性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行为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行为特征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状况也发生相应变化.

    作者:王淑香;解淑叶;郭洪平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研究

    休克死亡率高达32.6%~59.5%[1],导致休克的原因多样,快速有效的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在补充血容量和给予抢救药物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临床抢救休克患者时如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195例休克患者采取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预防泌尿系感染的调查分析

    泌尿系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国外报道医院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5%~50%[1],居医院感染的首位.国内报道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第2位,为32%[2],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2%~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病死率高达13% ~30%[3],而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泌尿系感染在院内感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有报道表明,在有导尿管或接受过尿路器械操作的患者中20%~60%有尿路感染,其中约80%的医院泌尿系感染与导尿有关[3].有研究报道留置导尿管的患者72 h内细菌感染率为14%,留置17d时为90%[4].因此,预防由于留置尿管而致伴随性尿路感染是十分重要的.导尿管的材质不同对引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会起到相应的影响.我们调查了使用硅胶导尿管与乳胶导尿管进行留置导尿对继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文姬;陶贵彦;余思娴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肝胆手术后持续静脉自控镇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肝胆手术后患者100例,术后均给予持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临床评价与总结.结果 100例肝胆手术后患者采取持续静脉自控镇痛后均达到有效镇痛作用,镇痛有效率为95%,有8例发生并发症,经对症护理均得到缓解.结论 持续静脉自控镇痛的应用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镇痛效果好等优点,镇痛后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止镇痛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苗丽华 刊期: 2012年第27期

  • 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增强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70例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干预后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指标均比干预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惠 刊期: 2012年第2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