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待产孕妇176例,根据产妇分娩前后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0.1%,显著低于对照组19.5%;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分娩疼痛发生率为55.0%,显著低于对照组82.9%;观察组产妇对自身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率为93.3%,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71.3%,83.9%.结论 在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增加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对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金小玲;朱卫文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化疗加百忧解对癌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化疗时间均为3个周期.对照组行常规化疗,实验组在行常规化疗的同时服用百忧解.比较2组治疗前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化疗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好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化疗加百忧解对癌症患者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都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毛芙敏;郭新海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与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选择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无创性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并且予以相应的护理,将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与临床症状进行比较.结果 由于治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在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的舒适程度与气道反应,术后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和相应的护理措施等,患者的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症状显著好转,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pH值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上述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多方位、全面、严密周到的护理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细心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任爱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手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防治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8例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患者,对其预防和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经过有效的救治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有效的防治和护理对骨折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病情的好转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灵巧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中老年人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因素常常引发白内障,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加上对医院和手术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患者常焦虑不安,拒绝手术,一般在子女的强制陪同下或是视力极低情况下才到医院寻求手术治疗.医护人员在救治中往往没有考虑患者的心理需要,不能很好调动患者的内在积极性,不仅影响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还会造成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异常.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本研究对来我院施行白内障手术的中老年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冬云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消化性溃疡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等病症均属于该范畴.现阶段社会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生活节奏也在不断的加快,人们所承受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也在日益的增大,在我国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数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经过一些相关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发生感染对该病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2].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综合影响,以为其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屠茶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对手术室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对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另选择实施人性化护理前1年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比较实施前后医生、患者的满意度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实施人性化护理后,手术患者恢复情况明显好转,总体满意度患者为93.2%,医生为98.1%.实施前手术患者满意度为82.1%,医生为90.2%.实施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 通过人性化护理,手术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明显好转,术后患者恢复状态良好.
作者:许丽华;陈红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一氧化碳(C0)中毒是生活中较常见的急症[1],高压氧能迅速改善全身组织和细胞的缺氧状态,提高血浆内的氧分压和含氧量,目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首选方法[2],而系统、全面、专业的护理会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入我院治疗的5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岚珍;黄央;屠茶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而有效的护理模式[1].呼叫器是病房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辅助设施,对其进行管理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护理人员时间,而且患者的频繁使用也严重影响了病区的护理工作[2].护理人员是否可以及时、主动的为患者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护理满意度有着重要影响[3].本研究通过对150例普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在降低普外科病房红灯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峰;孙晓霞;谢小培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哮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2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用力呼气流量(PEFR),25%、50%、75%肺活量大呼气流速(FRF)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改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实施心理护理对卵巢囊肿手术患者的影响,提高妇科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卵巢囊肿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各32例,2组均给予卵巢囊肿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在人院时和出院前进行焦虑和抑郁程度的评定,对比2组评定结果.结果 护理组经过心理护理后,出院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自身入院时显著减低,且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结论 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减少患者手术后的负面情绪,对于妇科护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燕珍;林军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5月我院收治的47例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灌肠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护理干预,47例患者,治愈33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病情复发,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正兰;谢蓉芝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干预对预防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入院顺序不同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进行饮食、心理、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理状况、配合功能锻炼情况以及遵医情况.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理状况、配合功能锻炼情况以及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冯立华;冷晓丽;王笠环;李阿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术前护理干预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1年1~8月收治的195例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7例和干预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腹胀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为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干预组术后排气时间为(16.54±2.13)h,术后下床时间为(15.58±3.24)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8.66±5.21)h和(20.35±5.83)h.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发生率.
作者:张建亚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而导致脑功能严重障碍,即出现昏迷.昏迷作为急诊科的主要危重疾病之一,其起病快、发展变化快,是急诊科诊治的难点之一[1-2].老年昏迷患者在急诊科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老年患者机体各器官功能老化、身体耐受能力低下,一旦发生昏迷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极易导致严重后果[3].临床上,发生昏迷的原因较为复杂,病情变化也较快,给诊断、治疗带来较大困难[4].本研究资料中,我们通过分析我院近两年收治的478例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老年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等,探讨临床对急诊科老年昏迷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提高老年昏迷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利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泌尿外科手术前后护理风险因素及对应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现有的14名护理人员,对照分析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行为诱发风险事件系数、护理行为所致风险事件及导致风险事件的不同护理风险因素.结果 防范措施实施后护理部抽查的120次护理行为诱发风险事件系数平均值(0.12±0.02),比实施前的(0.72±0.24)显著降低;实施后护士长抽查的80次护理行为诱发风险事件系数平均值(0.11±0.01),比实施前的(0.68±0.31)显著降低.实施前后护理行为所致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实施前后不同护理风险因素所致风险事件对照显示,过度疲劳因素无显著意义.结论 护理技术、法律知识、服务意识及劳动强度是泌尿外科手术前后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有效的实施防范措施可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
作者:祁之花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责任小组对手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手术室责任小组进行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感染发生情况;统计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恢复效果差的仅有2例,且感染率仅为3.7%,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要真正实现优质的护理,除了有效解决患者的身体病痛问题外,还要从患者的社会、文化、心理、生理需求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取得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肖玲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分析患者输液过程中常见护理投诉原因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近2年患者对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投诉原因,并进行核实与调查,分析其根本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对策.结果 近2年共发生护理投诉81例,其中2010年1~12月54例,2011年1~12月27例.护理投诉与护士职称、入科时间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完善各个科室护理管理措施,特别是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对于减少护患纠纷至关重要.
作者:张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静脉输液患儿液体外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科静脉输液患儿1001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978例和对照组5037例,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液体外渗发生情况.结果 2组共发生静脉输液液体外渗1058例,其中对照组612例,研究组446例,外渗面积0.8 cm×2.0 cm~4.0 cm×6.0 cm.研究组患儿的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循证护理改变了临床护士以往以经验和感觉为主的工作作风,解决了静脉输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减少液体外渗、提高护理质量有所帮助.
作者:陶金民;朱娟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碘伏液湿敷配合热疗对会阴切开缝合术后降低感染率,加快愈合速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采用会阴切开缝合术的产妇28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实验组在会阴切开缝合术后采用0.5%碘伏液湿敷配合热疗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护理.比较2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感染2例,感染率为1.43%;对照组术后感染6例,感染率为4.29%,实验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碘伏液湿敷配合热疗可有效减轻产妇在会阴切开缝合术后的切口疼痛,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加快切口愈合.
作者:陈雪芬 刊期: 2012年第30期